说起来,这道卤水鹅肝做法没什么大不了的,最主要的还是在于那一道“卤水汤汁”。
这“卤水汤汁”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的,这是一道卤水配方:盐,白糖,生抽,料酒,鱼露各适量,八角二钱、三奈一钱、香茅一钱、桂皮一钱、小茴半钱、丁香半钱、陈皮二钱、甘草二钱、蒜头二钱、干葱头三钱、芫荽头三钱南姜一两、蛤蚧一只、罗汉果两个。
青薄说,这是来源于她家乡潮江的味道,小时候她爹爹时不时就会做卤味的东西的给她和哥哥吃,不过不是鹅肝,鹅肝可是高级食材,别说贵,平头百姓就是有钱也买不到。
她爹爹卤的一般是猪头肉或猪下水,偶尔手头宽裕才会卤点鸭肉鸭肝什么的,但无论卤的什么,每回灶上的卤汁一热起来,香飘几里,她家几里外一个猪圈里的猪都闻到了,哼哼唧唧地拱着圈门想出来抢食儿呢!咳咳,当然不止是猪,她家邻居家的小孩,也是每回闻着味儿就跑来蹭食儿,她爹爹的卤汁功夫,在他们那一带颇为有名。
她那时候还小,虽说常看爹爹买回那些卤水配方里的料下锅熬制,但也不懂是什么,到如今记忆也已经模糊,不过她现在对食材调料愈发熟悉了,慢慢琢磨,倒也能将那些调料回想得八九不离。是以,这道卤水鹅肝的卤水配方,也不全然是她自创的。
比起青薄,旬优的厨艺天分是要上高一些的。
这些天,旬优琢磨出四道新菜式——白雪潭虾、龙须凤丸、七彩冻鸭丝、返沙金银条。
其中,这道“返沙金银条”虽然简单,但是滋味不俗。
做法是把白糖融成糖浆,再把切成厚度均匀的块状或条状的芋头、红薯先煎炸至金黄,然后投入糖浆之中,并迅速进行翻炒后,待其冷却凝固,糖浆便形成一层白霜般包在芋头红薯的外层。
因为白糖也可称为沙糖,返沙是把沙糖融为糖浆,经冷却后又成为固体的糖粉,故“返沙”也有“返回”恢复沙糖原状之意。返了沙的芋头和红薯,外甜内香,外头有沙沙的感觉,摩擦着舌头,里头的肉又是松软粉糯,口感甚是奇。
当然,说是简单,但要做得好吃,也不是随随便便的就能成的,烹调的关键在于糖浆在炉火上不能煮得太久,起泡后不久,便要将炸熟的芋头红薯倒入,否则会因水分蒸发太多,返沙后的糖粉干硬,不够松软,再者,翻炒的手法和速度也有讲究。
这便是世上需要好厨师的原因,并不是说,有了一份菜谱,就无论是谁都可以照着做出一份美味佳肴来,厨艺之事,也有许多门道,需要多年的钻研,需要天赋,更需要一颗热爱的心。
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一个状元都不是容易做到的。
旬优确实是一个好苗子,跟着连子心学了这半年,水平进步飞速。
当初的那个系统任务,条件是使二人厨艺进步,能够做出一道热菜、一道冷拼、一道甜品达到系统智舌二星中级以上,青薄至今没有做到,旬优却已经有一道热菜鉴定评分过了。
而这次的这道返沙金银条,竟然也得到100多的评分,达到二星中级。
连子心也将这道甜品列入这次的寿宴菜单中,色泽艳丽,有金有银好意头,改名为——金银满堂。
……
半个月过去,新菜式的数量就达到了近四十种。
下半月开始,连子心就更忙了,开始拟定菜单,采购大量食材,开始培训寿宴上送菜环节的宫女,还要协助其它几局安排寿宴上的其它流程和环节。
比如,要根据宴会规模和食物的标准,确定布台的形式、大小,画出草图,同时选定装饰物,像什么冰雕、鲜花、烛台、彩灯等等;
比如,准备宾客人数相应的餐具器皿,餐盘、筷箸、刀叉、汤碗、调羹、酒杯、餐巾等……
事无巨细,非常之繁复。
幸好,有青薄和旬优两个得力助手,她不必事事都亲力亲为,而且做什么都放心省心许多。
可是最近开始发现,孟可的手下又不安分起来,已经暗中捣了几次乱,虽然没有造成多大影响,但在这种关键时候,无疑也是打击,更严重的问题是,很多事情都不敢放心地交予她们去做了,而连子心的人手又有些捉急见肘,如此一来,事情就难了。
就在她为此烦恼的时候,许尚宫终于出面了,她不知道什么时候将之前被孟可调走的一批司膳司的宫女重新调了回来,并且指定她们作为此次太后寿宴的帮工!
连子心对尚宫大人很是感激,锦上添花不算什么,雪中送炭才是真豪杰啊!
更让连子心惊喜的是,连子荣也过来找她了,名义上是帮手,实则是他们御膳房的统领大人让他过来“取经”的,自助餐宴会这种形式,绝对是一种新兴产物。
知道连子荣是连子心的二哥,所以这个“差事”自然落到了他身上,除了他,还有一个叫做景然的御厨同他一道儿来。这个景然,连子心刚开始没认出人家,让人相当失望,后来经过提醒,她才想起,原来是永州府食锦的那位景然公子。
就是当时御厨选拔赛的九强选手之一,他那道“梅花海参金瓜蛋羹”,连子心印象颇深。
这半年在御膳房里,他倒是和连二哥成了不错的朋友,他为人比连二哥圆滑机灵得多,帮木头二哥化解了不少麻烦。就像这一次,本来是那位万韧要一道儿来的,但连二哥知晓自家妹子极是讨厌万韧这人,便不同意,差点儿将统领大人得罪了,还好有他从中周旋,这才说服了统领大人,同意将万韧的名额换给他。
连子心当然也不介意他们御膳房的人过来“取经”,反而理所当然地“使唤”起他们来。
有了这么些好帮手,后备工作开展得更为顺利,再没出什么大问题,很快就来到了七月初二。
太后的六十大寿寿宴,正式开锣了。
第二百三十二章 开胃小菜
总共要进行三日的寿宴,自然是不止是一餐这么简单,其娱乐项目,花样也是颇为繁多。
第一日,一大早,那些宾客中的一拨人。就盛装进了宫了。
这些宾客,自然皆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大臣家的家眷、王侯贵胄的命妇小姐等等。
因此次六十大寿的隆重程度,所邀请的宾客也多了很多,几乎整个上京的能有资格进宫的人家,都邀请了,当然,能得到太后寿宴的邀请,对于这些人来说都是天赐的福气,必定都是削尖了脑袋要来的,甚至还有不少是多久以前就接到请柬,提前很多天特意从远方赶来的。
因为要负责这三日宾客的全体饮食,所以连子心是得到了一份宾客的详细名单的。总人数有三百二十二人,其中有诰命夫人、内命妇、侯爷、侯夫人、郡王、郡王妃、郡主、世子爷、世子妃、大臣家的嫡小姐、嫡公子……简直网罗各方权贵!
别看着三百二十二人不多,但这些人都是尊贵的主子,走哪儿不用带丫鬟小厮?于是扩散开来,这三日宫中的人员流动量,起码得有一两千!
这还不包括宫中的众多娘娘小主!
这些丫鬟小厮虽不能与主子们上席,但他们也要吃喝啊,他们的吃喝,还得由尚食局负责。上在庄才。
孟可身为司膳司的膳珍,自然也不能无所事事,而且为了避免她太闲了生出事端,许尚宫就把宾客的丫鬟小厮的吃喝发配给她去负责了。
所幸,这三百多的宾客,也不是这三日都住在宫中,除了一些有安排的,大多数宾客都是只来陪贺一天。简单点说,就是这三百多的宾客是分批来的,每日大概只会来一百多人。
这一百多宾客陆陆续续进了宫来,在芳慈宫觐见了太后,送上各自的寿礼,然后娱乐活动就开始了,这第一日上午的项目——听戏!
太后娘娘的芳慈宫,有十二道宫廷水榭,彼此曲折穿梭,迤逦交叉拱卫而成,四面湖水青青,天水澄碧,戏台子搭得别致又恢弘。乃是设在碧湖的正中央。而众人观戏的席位,都设在水榭之上,太后、皇后和几位太妃,两位诰命夫人、两位侯夫人一席。在最正中的位置,其余的十一道水榭分别置着十一席,宾客们可随意选取,不过,男客们不与女客一起,他们的设在稍远一些的两三个水榭,中间有垂柳隔着,既雅致又不失礼。
他们的席上,摆放着各色果品,橘子、香橙、葡萄、蜜梨、李子、桃儿……还有瓜子、果脯、糖果、糕点等。
点了戏,戏台子便开始唱起了各类曲目。蟠桃祝寿、贵妃醉酒、大闹天宫……
期间,宫女们送上来解渴去乏的蜜汤,装在银碗里,拿在手里冰冰凉凉,闻着,汤里有淡淡的奶味,还有红片糖、核桃仁儿,数颗去了核的糖浸樱桃上下沉浮,还搁了冰块,用小银勺慢慢舀食磕碰的叮叮当当响儿,喝下去,绵密细滑清甜,味道口感极好,心头涌起一阵凉意。
这才是天气热应有的吃食儿,叫人好不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