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宋穿之懒皇帝 金推完结+番外 (痒痒鼠)


  提前买了座位的一家三口领着侍卫们坐在人声鼎沸的瓦市里, 安静的等待即将开始的相扑比赛。官家在周围看向他的赞叹、敬慕、好奇等等目光下, 动作自然的提起水壶给爹爹和嬢嬢倒了两碗水。
  虽然他今天晚上在大宴上看完了宫廷相扑艺人的表演,不过民间艺人的比赛也是别有一番意趣。离开了汴梁大半年, 官家的心里有着小小的期待。
  “五姐你快看,那就是官家。”
  “官家真好看, 穿便服和那天打马回城的时候一样好看。”
  “将来肯定和大哥一样高。”
  “比大哥和二哥好看,我将来也要嫁一个和官家一样好看的美男子。”
  ······
  小姑娘们的窃窃私语不断地传入耳朵,从小到大习惯了被人夸的小官家眼睛微合,目不斜视,捧起来他的大茶碗神态自若的喝茶。
  相扑,秦汉时期叫角抵、蚩尤戏, 赤身着犊鼻裤者戴着有角的面具互相比武、斗力,既是竞技又是表演。据说最早的相扑格斗术, 可能来自鄂尔多斯草原骑马民族的胡人, 西晋时代五胡大量南迁,汉人开始有了相扑的名称。
  现在的相扑是百戏之中最受大宋人喜欢的春节活动。官家觉得,这可能是崇文的宋人骨血里头对武者勇猛的向往?
  六个裸袒着胳膊腿儿, 腰上系着“绲儿”的相扑手在他们的拥趸们的簇拥下来到了赛台, 引得民众们夹道欢呼。
  官家抬眼一看, 两个矮壮的小童,两个壮硕的青年,两个健硕的年轻女郎。相扑女郎的上身多了一块紧身围布,这是十多年前太上皇准备抱着儿子看相扑的时候,特意下令让女相扑手多穿的一块布。
  “高强相扑社是最新兴起的一个社团。先是两个小童耍斗热场,再是两个男子、两个女子分别比赛,最后胜出的一男一女决赛。”太上皇笑眯眯的对着讲解他最近的大爱,“两个男子叫大雄和大伟,两个女子叫嚣三娘和黑四姐。”
  看起来确实挺雄伟、嚣张、黑壮,官家转头看向亲爹,慢吞吞的说道:“孩儿在燕京看到外女真人摔跤,和我们的相扑比赛类似。比赛的时候,用手臂抱对方的头、颈、躯干和上肢,将对方摔倒后并使其双肩触及地毯为胜。”
  太上皇果然起了兴趣,“是不是不能抱握对方腰以下的部位,做绊腿动作?”
  太上皇后放下手里的茶碗猜测道:“估计也不能有主动用腿的动作,那样才有趣儿。”
  “爹爹和嬢嬢猜的对。就和相扑比赛的时候,不能抓对方的“绲儿”,或者拽起对方的“胯儿”,更不许使用暗器一样。”官家在脑袋里细细的想着这两个活动的比赛规矩,下定论,“虽然类似,孩儿觉得,这是两个不同的活动。”
  太上皇被儿子引得神往不已,琢磨着什么时候让宫廷艺人去学学。
  热身赛开始,瓦舍的周围一时间观者如堵,巷无居人。两个小童四肢着地,在赛台上学着相扑手们的动作,滚、摔、跌、打,夸张滑稽,逗的观者捧腹大笑。
  太上皇和太上皇后喜的哈哈哈大笑,官家也乐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半刻钟后,两位男相扑手的正式比赛开始,一位禁军都头站出来主持比赛兼裁判,就见他手持藤棒隔在两个相扑手的中间,气运丹田,中气十足的唱念道:“依古礼斗智相博,习老朗捕腿攀腰,赛尧年风调雨顺,许人人赌赛争交”。
  官家因为爹爹的教导,打小儿就对百姓们过年的时候最热衷的各种合法“赌赛”敬而远之,视而不见。露台上虎视眈眈的对手慢慢逼近,一场恶斗在即。台下的观众黑压压的一片,人们屏息以待,却又不时出现阵阵骚动。
  名加大雄的相扑手使出漂亮的招数,众人齐声喝彩,喊声震天动地;名叫大伟的相扑手凭着技巧和智慧从容应对,众人又大声高呼,个个激动的面色赤红。
  幸好比赛只有三个回合,快速的结束开始下一轮。“嚣三娘”、“黑四姐”能得到太上皇的追捧,当然有其长处。虽为女子却没有丝毫的矫揉之气--这是完全不同于男儿之间厮杀的凶蛮和灵活,也是完全不同于宫廷女相扑手搏斗的原始和精彩。
  太上皇后看的入迷;太上皇更是看的兴起,和普通观者一样的高声喊话,兴奋的样子让官家小担心,仔细的听听亲爹的心跳正常才放下心来。
  等到胜出的一方--大伟和黑四姐比斗的时候,周围的观者都安静了下来,睁大眼睛不错过两个人的任何一个招式--黑虎掏心、守命扑、、、,拳打脚踢、摔抱扛扭的双方用勇气、技巧、智慧互不相让的互扑。
  紧张激烈的三个回合后,黑四姐获胜,开开心心的走下来领取银两、彩缎、锦袄等奖赏。太上皇小遗憾的说道:“大雄和大伟比不过广宏相扑社的“鼋鱼头”、“鹤儿头”,输给了黑四姐不冤枉。”
  官家笑了笑,明明那个男相扑手是“一个大意”才输掉比赛,不过这样确实是看起来更有意思,看的开心就好。
  同样看出来道道的太上皇后也是含笑不语,你们看的过瘾就好。
  看了看时间,亥时四刻,一家人都有些犯困,随即取消和其他人一样玩到天明的打算;他们座位一旁同样在看比赛的几个小姑娘眼见官家一家人起身离开,立刻抬脚翘首的望过来。小官家察觉到她们追逐的视线,回头送出一个友好的笑容,跟在爹爹和嬢嬢的身边离开。
  “五姐,五姐,官家刚刚回头笑了。他笑起来更好看。”身穿淡绿色小花袄的小姑娘大约十来岁,拉着她的“五姐”一叠声儿的夸个不停。
  “听说官家比较懒,爱睡觉。两位老人家的年龄大了熬不住夜。他们肯定是直接回宫休息了。”这是一个稍稍年长一些的小姑娘,语气沉稳。
  “五妹,五妹,回神。”一个姐姐模样的姑娘笑嘻嘻的抬手在妹妹的眼前挥了挥,让一直盯着官家背影看的“五妹”刷的红了耳朵。
  正月初一的夜晚,繁星闪烁、静谧安详,官家躺在心爱的小被窝里睡得安稳深沉。黄河北边的燕京城,因为有潭拓寺住持从严大师主动上交土地,并且参加紫衣袈裟考核的带动,一切进展良好,军民上下也是各种欢腾的庆贺春节。
  欧阳修大人因为这些日子的劳累,喝了几杯水酒有些醉意早早的睡下;没有困意的王安石大人感觉到了灵感,刷刷几笔把一首词写进给官家的拜年信里,“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贴新桃、迎早神、敬灶神、、、,正月里各种繁琐仪式让宫里和民间都是忙乎不停。
  大宋的习俗,春节七天假加上随后到来的立春打春等等节日,每年的汴梁都要闹到元宵节后才是彻底过完正月节。在此期间,家家户户都喜笑颜开的走亲访友,相互祝福,把酒相庆,连续半个月的各种活动把春节推向极致。
  懒官家当然是没有做这些的兴致。
  虽然改了庆和年,可亲爹娘都健在,大臣们都很能干,自觉还是小宝宝一枚的他把欧阳修和王安石他们的信件给了范仲淹和包拯后,除了陪爹爹和嬢嬢一起出宫看看杂耍相扑听听戏曲之类,一门心思的要把自己这大半年没有睡够的觉都补回来。
  亲爹娘和大臣们宠着他,一直到元宵节这天。宫里是红灯高悬,汴梁的各个街道上全都搭起彩棚,花灯高挂。富商巨贾们在大宋收复燕云和西北大喜事下纷纷斥巨资搭建巨型花灯庆贺,包拯、展昭领着人搭建的彩棚正对皇宫宣德楼。
  皇宫正南的御街上,兴高采烈的老百姓摩肩接踵,争先恐后的上街赏玩;用过元宵想睡觉的官家也被亲爹娘拉出来赏灯。
  “今晚上皇儿好好的看看。”太上皇后瞅着芝兰玉树的儿子,怎么看怎么好。
  太上皇也是一脸的骄傲,他儿子就是好,“看不好没事儿我们继续看。”
  官家迷瞪眼,表演炼丹的、弹琴吹箫的、驯蚂蚁的、驯蝴蝶的···,都很好。
  亲爹娘···,儿子看哪里?
  太上皇,你没和皇儿说?太上皇后,你没和皇儿说?
  老两口面面相觑,官家瞅着爹娘这个模样更是纳闷。
  太上皇和太上皇后一起咳嗦一声,把儿子拉到一个僻静的角落,你一句我一句的,总算是把今儿晚上要“看”的事儿说清楚。
  官家安静的听着,反应很是平静。回到汴梁这么久了没有听爹爹和嬢嬢提起,他还以为爹娘还没有把皇后的人选定下来。
  “孩儿明白,一定好好的看。”
  “真的明白?”太上皇不放心,儿子开窍了?
  “看好了我们再定,不着急。”太上皇后同样满脸的不放心。
  官家乖乖的答应,“爹爹和嬢嬢请放心。”
  太上皇和太上皇后望着儿子走向折家五姑娘的懒背影,总觉的哪里不放心。
  “折姑娘好。”官家根据爹娘的安排,慢腾腾的迈步走到一个身穿藕荷色,手提荷花灯的姑娘身后唤了一声。
  “官家好。”已经见过官家两面的折家五姑娘规矩的行礼。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