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赵平安此时旁听,一定会给汤娘子挑大拇指的。
因为前世里,刘指挥就是安排了家人远走,而后于遇仙正店的大火中消失了。虽说生死未卜,可他上回对阵的可是大长公主。这一世,在赵平安的努力下,终究由敌变友,尽管很多路还是要再走一遍,总归有了转机。
而听汤娘子这样说,把与他共同赴死说成是幸福幸运的事,刘指挥心中感动,拦腰抱住汤娘子,头埋在她胸前。
他们年少有情却被无情拆散,即使后来他找回她,也是发乎情,止乎礼。但此时他却想着:无论成败如何,事了之后,必要给汤娘子一个名份和交待。
其实汤娘子说得对,他心中早就有了决断,只是承担着太多的身家性命,不敢轻举妄动而已,不敢下定决心。现在,忽然有种死胡同里找到了路似的感觉。
于是两人又絮絮叨叨地说了些有的没有,比如少年往事,还有这些年各人的苦楚,绝口不再提所谓大事。可此番软语温言,却奇怪的安抚了刘指挥,让他心中的天平开始倾斜,并且安宁敞亮了起来。直到这顿酒喝完,他微醺着骑马回府。因为是见汤娘子来的,所以身边也没有带护卫。好在东京城并没有宵禁的制度,即便是夜深人情,内城的安全也一向有保障。
哪想到才走到一条偏僻的小路上,忽闻破风之声凌空而来。
多年习武打仗的本能让他身子一矮,躲避了这波攻击。但因为他身子不稳,也直接滚落到了马下,把额头磕破了。马儿受惊,嘶鸣着扬蹄逃走。
刘指挥抬头,见到刚才袭击他的是一只箭。铁箭!一射落空之后就钉在街边一间酒铺子的木制门楣上,入木数寸,箭尾兀自颤巍巍的。可见这一箭之力有多大,多狠,明显是有人要置他死地的。
谁要杀他?!
在这东京城里,从没人敢动刘家的人,何况他还是家主!
难道真是变天了?
刘指挥又惊又怒,奋力跳了起来。
但他本来就喝多了,此时冷风一吹又惊出一身汗,脚下踉跄了好几步,根本站都站不稳。
偏巧他这样东摇西晃的,堪堪躲过好几只箭的攻击。险中又险,与生死错身而过。
这让他心中越来越紧,有一种我命休矣的感觉。
何况箭只攻击过后,又有几个黑衣人跳了出来,抽出刀子,亮出要博命的架式。
刘指挥左右看看。
平时这一处虽然偏僻,但也不是绝无行人来往的。但今夜却空无一人,显然还是清了场的,那就是提前安排了陷阱,一定要他的命不可。
他感觉到了恐惧,但同时胸中又升起豪气。
东京城是权利场,也是安乐窝,他在里面泡久了,连骨头都酥了。可他难道是这么不堪用的吗?今天倒要试一试,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你们是谁?”他喝问。
没人回答。
“那来吧!想要我的命,有本事来拿吧!”他勉强稳住手,抽出腰间刀。
努力握紧,可身子还有点摇晃。他不得不甩头,试图让眼前的重影变得清晰。
对方仍然不回话,团团对视一眼,之后合拥而上。
刀剑相磕,互相呼喝,发出各种各样的声响,在静夜中格外刺耳,传出很远。
但刘指挥绝望地发现,这样大的动静,居然没有引来半个人,包括巡城的差役和守城的兵丁。对方是谁,居然有这样大的手笔,安排得如此慎密。若是负责京畿治安的他被杀,会不会是大江国最大的笑话。
刘指挥混沌的脑子里想着,手脚本能地进行博斗。眼见着他被很快被逼到角落,身上也挂了几处彩,再无幸理。却在此时,远处传来马蹄声阵阵。
第497章 多事之秋
同时有人高喝,“速速退散,否则刀下无情!”
“放开刘指挥!”
“行刺者死!”
即使刘指挥现在的体力和灵活度没有恢复,脑子也因为酒醒而清醒了。所以,就算是三言两语,他也听出其中一句出自他此生最好的朋友:杨明,杨计相!
他心头一热,眼睛也热了。都这个时候了,脑子里居然想;他这一辈子过得看似顺遂光明又成功,可是连最好的朋友和最爱的女人都不能见光,算什么?
此事一了,他必让汤娘子堂堂正正坐他府里的人,也要让他与杨明的友情天下皆知。
“来啊,决一死战,跑什么?”他不知从哪里来的力气,奋力磕飞一把凌于他脖子上的钢刀,大叫着,并呼的跳起来,拿着那把已经卷了边儿的刀子扑过去。
“风紧,扯呼。”他听到黑衣人们撂黑话,显然是见大势不妙,要逃了。
他不肯放过却力有不逮,结果被对方一个瘦瘦的,中等个头的小子一脚喘在大胯上,扑的摔了个嘴啃泥。
再抬头,那些黑衣人行动整齐划一,速度又快,纪律性又强,绝不是普通匪类。
之前进攻时半声不吭,此时撤退令下也没有耽误。眨眼之间就像天上无意中飘过的黑云一样,退得干干净净。与此同时,杨明带的援兵也到了。
“穷寇莫追。”杨计相拉住脸红脖子粗,愤怒得想追击敌人的刘指挥。
四处巷子皆黑,别说大半夜的,若对方分散开,白天也难一网打尽。对手显然是很好的研究了地形和行动方式,这场击杀那是相当专业啊。
“好在你没大事。”上下打量了刘指挥几眼,见他浑身是血,却不影响行动,杨计相轻轻舒了口气。
“是谁要杀我?”刘指挥气喘吁吁,咬牙切齿。
“老子怎么知道你这小子得罪了谁?自己想!”一向温文尔雅的杨计相,在好友面前毫不掩饰的粗鲁,“你还要好好想想,你触犯到了谁的利益,谁能动这样的手!”
“那你怎么会来救我?”刘指挥侧过头。
杨计相不好气地踹了他一脚,“多事之秋,这是什么时候了?你托大,我却不能。你去哪里,瞒得了旁人,瞒得了我吗?只不过我不敢贴近了照看你,只能远远盯着。幸好我盯着了,不然明天我只能看到你的脑袋,是和身子分家的那种。”杨计相越说越气。
刘指挥这才想起,他与汤娘子的事,自家好友是全知情的,不禁汗颜。
“还有,赶紧派人守着遇仙正店。你和汤娘子的那档子事,可见如今不止我知道了。从前大长公主赠药相救,只怕有人顺藤摸瓜,早摸到门了。”杨计相再嘱咐。
“好兄弟,你救了我的命。”刘指挥由衷感激。
“别废话了,赶紧回家,好好看看伤口,然后想想以后要怎么办才是正理。”杨计相没好气地瞪了刘指挥一眼,把人留下一部分,自己带人走了。
刘指挥回到家,没有惊动旁人,先安排了人去看顾遇仙正店的汤娘子。然后连夜叫了大夫来看了伤,又秘密和自家才爹秘谈了一夜。第二天早上,才没事人一样去上朝了。
不过在朝上照例的吵吵嚷嚷中,向来后发制人,习惯“附议”的刘指挥忽然变得咄咄逼人起来。非要逼问垂帘的太皇太后田氏和平王殿下的生母阎氏,想面见二圣。
太皇太后当然不准,借口当然是重病不得见人。若召见外臣,只怕带了外头的病气。皇上和平王本就年纪小,身子弱,再经不起折腾。
这样说倒也没错,可刘指挥的要求也不过分,于是很是僵持了一阵子。大小官员分阵分派的加入进来,最后以太皇太后气得在大殿上差发病而结束。
“你今日是怎么了?”散朝后,杨计相再不避嫌,和刘指挥肩并肩向外走,“是不是有什么决断了?”
现在避嫌也没必要了,毕竟他们一直站在统一战线上。开始还有人怀疑只是临时结盟而已,到现在谁还看不出苗头呀。
刘指挥重重点头,“大长公主的那两个字写得极好,我与我爹都觉得不错。”
这句,相当于直接承认愿意依锦囊之计而行。
“你怎么说服你爹的?”杨计相低声问。
纯好奇,因为没想到这么快能说服那固执的老头子。
“他的独子都要被人刺杀在东京城里了,他还有什么好顾虑的?”刘指挥却冷笑,“若是我没了,刘家找不出第二个能撑起门楣的人,那也离被人零敲碎打,慢慢吞掉差不多。况且谁不爱权势,这样奋力一搏,我爹觉得还有机会。”
“也许一年之后,你就会发现做了正确的决定。”杨计相吁了口气,“你是知道我的,有很多变法的理想。那会让大江国变得强大,让士大夫集团别再把持朝政。但,这需要和平安定的环境。只在跟着大长公主,大江国才会平稳,我早就认定了。”
“放心,我留了后手。”刘指挥压低声音,顺手塞了张纸条在杨明的手心,“别人暂时管不了,但是你我两家人自有活路。我先派兵暗中守住你我门户,万一,我是说万一败了,从这个地方出去,只携带细软即可。出城去运河口,轻舟快船,很快入南境。西南,有我爹的生死之交,山高路远,总能保住性命,留下根苗的。”
“多谢。”杨计相跟刘指挥自然不客气,只这两字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