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重道远啊!
希望这一项项有悖老祖宗上千年传统的举动,反对的人能够少一点点,女子能鼓起勇气迈出后宅那一步,就够了。
瑾俞要让女人不再单纯的围着男人,男人的小妾庶子庶女勾心斗角,更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能力,不再是家族里那个拿来换取利益的筹码。
“你的提议自然是好的,全面的把女子从后院里解脱出来,但实行起来有点难。首先不管那些人家的家主是怎么看,踏出第一步,就需要很大的勇气。”
“这个我知道。”
瑾俞点点头,一开始大面积实行肯定不现实,她想用一个区域一个区域慢慢地贯彻。
等到大家都习惯了那个模式,你不跟着做就显得异类,为了不变成异类,会有更多人加入的。
“看来娘子回去后,将会很忙了啊!”端木青有些不是滋味。
瑾俞闲不住,以前是忙着挣钱,现在是忙着给地方改革,一步比一步迈的大。
“到时候你可是我最大的助力,没有你的支持,我可忙不开。”
瑾俞放下册子,抬手把自己挂在端木青身上。
之前还在恼他,现在又觉得自己幼稚的很。
“愿意为县主效犬马之劳,义不容辞。”
瑾俞的亲近让端木青很受用,自然是要把自己全力支持的决心告诉她,让她放心。
……
接下来几天瑾俞都在完整那份计划书,还去了一趟许府,找许林介绍未来丈人请教律法的事。
那大理寺少卿大人也算是和瑾俞老相识了,当初在大理寺的牢房里,可是审过瑾俞。
世事无常,原来以为进了大理寺牢房的人,大概没有机会再出来了,没想到瑾俞和端木青不仅全须全尾的出来,瑾俞翻身就变成了大宛开国以来,第一个用一个州给她做封地的县主。
这翻身战打得漂亮极了。
☆、第一千三十章搜寻人才
“县主怎么想到要立一个这样的法典?要知道每一个法典实行到每个人遵守,不是那么容易贯彻的。有可能几十年都完成不了,您要有心理准备。”大理寺少卿凝重的道。
“难处在哪里我也知道,但我也不一上来全面实行,先拿一个小地方做试点。等它比其他地方突出了,也更好了,到时候我就算不颁发,也有人自己上赶着来求普及。”瑾俞点头。
这时候的人什么心思,瑾俞还是明白的,这条路不好走,也是因为不好走,她才要准备的更充分一些。
比如说先在皇城根下给多宣传宣传,即便没有实行到皇城,也要让人知道有这么一回事。
身为大理寺少卿,天天都和律法打交道,瑾俞有不懂的地方,正好可以来向他咨询。
“循序渐进,让人慢慢地接受,而不是强硬的逼迫。”大理寺少卿狂喜,起身又朝瑾俞作了一个揖,“县主这个办法妙啊!容下官借用此法给皇上新立的法典推行可好?”
“大人随意拿去用即可。”
“好!好!下官明日就上书与皇上禀报。”
大理寺少卿喜上眉梢,以往朝中要推广什么新制度,总是要被大家这样那样的搪塞和拒绝反抗,这若是拿一个小的地方推广,就像特例一样,时间久了,自然别的地方就会眼馋,哪怕一开始很是抵触这东西。
没想到他们和吏部的几位大臣商量了许久的事,今天居然被这位出身山野的县主给简单的化解了。
“那大人,我这法典要立档的事,该找谁办?”瑾俞趁机问。
“县主您先上份奏折秉明皇上,要是信得过下官的话,下官就帮您和吏部通个气。”
“这奏折我倒是已经递了,剩下的事情,那就有劳大人了。”
瑾俞喜笑颜开,果然来找许林这老丈人是找对了,人家天天和律法打交道,可比端木青看兵书的人,懂得多这里面的门道。
大理寺少卿也明白瑾俞这是缺懂内行人跑腿,特意找上门来的。
现在的护国公府和虽然没有了兵权,可有了封地和皇上的信任,也是今非昔比。
少了随时脑袋掉地的后顾之忧外,大理寺少卿猜测皇帝把辰州给瑾俞当封地的目的也不简单。
那里离边境只有五六百里路程,皇帝把辰州给了瑾俞,相当于给了端木青,可权利又在瑾俞一个妇孺手里,不怕翻出什么浪花来。
再者有端木青这往日的杀神镇守在那里,即便没有实权在,也是护着大宛的边境,够震慑躲在暗处他国的觊觎之心了。
不用担心功高盖主被忌惮,也不用上战场拼死拼活,端木一族得了无比惬意的休养生息机会,护国公的爵位还在,在贵胄圈里,他们一族还是那个如日中天让人羡慕的家族。
大理寺少卿,不管是碍于女儿嫁进许家的关系也好,冲着皇帝对这福临县主的偏爱也罢,他都愿意做瑾俞第一个递橄榄枝的人,愿意为她说了句话 左右也能自己的好处。
心法典如果可以顺利推行,那可是造福万民的事。
瑾俞得了大理寺少卿关照,又把自己定的那些条条框框改进了不少,找了一个日子送进宫里给皇帝过目。
皇帝品着瑾俞精心准备的美食,还摸着他那一把保养得乌黑亮丽的美须,连连惊叹,他赫连皇族居然还出了瑾俞这么一个独立特行的人,实属难得。
瑾俞忍着翻白眼的冲动一个劲说不敢当,想要告诉那自恋的皇帝,自己姓瑾不姓赫连,但这般不要命的话,她聪明的没有说。
软磨硬泡去宫里四五次后,皇帝两眼放光的吃着瑾俞做的美食,总算答应让瑾俞在自己封地试试她立的那个法典了。
得了皇帝的点头,瑾俞便穿了男装,也不顾雨后路上的泥泞,和端木青在外面跑。
不光是街上繁华热闹的的生意经,就连城郊好几个村庄她们都去玩过,说是游玩,其实就是长见识,看看这皇城下的世间百态。
不论是瑾俞,还是端木青这个土生土长的大宛京都人,都没有在京都这样逛过。
前者以前是不喜欢出门,泥地和水瑾俞走着难受,后者端木青前面十三年都是练武,习字钻研兵书,民生百态和他无关,他那时候的责任就是如何带兵打战,护卫大宛的山河。
两个人出门还真的挺新鲜的,看什么都觉得好奇,一番走访下来,学到了不少东西。
比如专门供贵人的冬日菜蔬,那些娇艳欲滴,寒风一吹就蔫的鲜花,都是用炭盆烤着,暖房里种出来的。
瑾俞特意砸了重金拜了一个农户学习,当然要带上记忆非凡,什么东西一看就刻进脑子里的端木青。
两个人跑了二十来天,农经学到不少,端木青还和一个独居的老汉搭上了交情,一来二去才发现人家是暖房养花的好手,端木青便问他可愿意去辰州看看,帮他带几个好手出来,往后他会给老汉安排养老。
那老汉左右孤家寡人一个,在哪里也是待着,就当临老出门云游了。
就这样的人才,之后几天瑾俞和端木青又挖到了几个,自然又是二话不说的把人带走了。
当然也有不愿意的,瑾俞便出大价钱买了人家的技术,这些天长日久积累的经验可都是难得可贵的宝贝,瑾俞既然想要带富一个区域,想要人其他地方快速向那里看齐,自然要在民生各个方面凸显出来。
这天傍晚回到护国公府后,夫妻俩难得的和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吃饭。
端木夫人心疼他们这些天出去跑的辛苦,准备的菜肴又格外精致,这几天都在外面应付着吃一些,府里的东西味道现在瑾俞吃着都是好的不像话,瑾俞罕见的吃了一碗又添了一勺。
端木青开心了,虽然瑾俞爱折腾,但胃口好了,精神状态也好,他很乐意这么忙的。
“喝点汤。这是娘亲自煲的,我和亲家母在厨房忙了许久的。”
青娘笑着把汤给瑾俞盛了一份,几十年都没有做过这些事情,这几天跟着端木夫人后面也学着做了一个汤。
“真的呀!那我再喝点。”
☆、第一千三十一章不乐意了
瑾俞其实很饱了,端木青刚刚才给她盛了一碗喝下,但介于青娘说自己亲自下厨的,瑾俞又舍不得看见他们失望,接过来愉快的喝了。
一家人现在和和美美的,又温馨又不用顾忌,护国公严肃的脸庞也柔和了不少。
一大把年纪了,一直想着就是不忘祖训,不让端木一族倒下,临了才发现他拼命在乎的东西,放下才能阖家欢乐,有点不习惯,但心里还是开心的。
皇帝心里还是有端木一族的,赐了瑾俞封地,也是给了端木一族的安慰,往后这日子之会越来越好。
“眼看着就要离京了,你们会更忙,一些东西现在用不上的,我让钟诚派人先送去,左右辰州的府邸也整顿好了。”
“还是祖父考虑周全。”
瑾俞咽下嘴里的汤,连忙恭维。
“国公府里我那个院落的东西都带上,你们的要不要你们自己看着办!”
“爹放心,媳妇一定把婆婆留下的东西都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