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安倒是十分理解王钰,照理说这位案首年纪有些大了,毕竟许多人在不到三十的时候就已经中进士做官了,所以主考官不收他情有可原,不过王钰可是还年轻的。
而且王钰家中情况复杂,他要是有一位老师在后的话许多问题就可迎刃可解了,相当于和他爹一样有了个靠山。
“王兄,你也不是完全没机会的,除了主考官,还有其他考官,虽然比不上俞樾大人,但都是学识渊博之辈。”潘安给王钰鼓劲,他其实也想拜师,有了老师之后在科举之途可以少走许多弯路。
但是一般能拜师的都是前几,他虽然进了前十,但是靠后了点,没看第一第二都没着落,他估计是没戏的。
王钰又打起了精神,向一位副考官走去,这位考官看着温和可亲,身形瘦削,肤色偏白,可以说是个十分典型的读书人长相。
这位大人旁边已经围了好几位考生,都频频向这位大人敬酒示好,看来大家都是一样目的,潘安觉得王钰希望还是挺大的,毕竟他才学出众,又是此次院试第二。
“刘大人,小子王钰,久仰大人大名,曾有幸拜读过您写的越阳楼记,佩服您的辽阔胸襟和高远的抱负。”王钰还是很会聊天的,知道怎么说才能引起这位大人的注意。
这位刘大人确实注意力被吸引了,转头看了眼王钰,“王钰?可是此次院试的第二名?”
王钰面上一喜,连忙应答,“正是小子。”
这位刘大人先是上下打量了一下王钰,然后夸奖了一下王钰的文章,说他院试中诗赋做的极佳,十分有才华,让他继续努力,不要骄傲之类,虽然是夸了,但是客气有余,亲近不足。
且潘安也观察到了这位刘大人在打量王钰时轻皱了一下眉头,虽然很快舒展,但是对于一直盯着他的人不难发现,潘安知道王钰应该也发现了。
王钰的身形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现在的官员大多颜控,尤其是当朝皇帝,挑做官的都喜欢挑长得好的,且现在以瘦为美,比较流行潘安这种小白脸类型的阴柔病弱美。
王钰这种丰满型的可能在唐朝比较受欢迎,毕竟那时女人都以胖为美,男人应该更不在乎这个吧。
王钰在这一点上确实吃亏,现在可能问题还不大,但是以后要是走到殿试那一步,不管是成绩还是分派官都会受到很大负面影响的。
最后这位刘大人收了此次院试第三名为弟子,是个十六岁的清秀少年,考得第三文采自然不弱,且还年轻英俊,以后前途可期。
这次只有他一人拜得老师,其他人皆无收获,不过同年也是人脉资源,大多人无缘拜师,于是都积极结交同窗,也是为以后铺路。
潘安只能无声安慰王钰,这种事情强求不得,本来挺开心的,潘安见王钰这一次宴会都没吃什么,一直兴趣淡淡,不大说话,就知道他心中定是十分失望的。
陈贞过来一脸茫然地看着他和王钰,不太懂王钰明明考了第二,怎么今日情绪如此低落,都不如往日开朗。
潘安无奈摇头,一个情绪不佳,一个不擅世故,他也不是八面玲珑的人,这谢师宴参加的有点尴尬啊。
第41章 遇险
第二天潘安就和王钰,陈贞一同上路了,王钰完全不见昨天的情绪低迷了,大家一路上说说笑笑。
潘安沾了他们两个的光,第一次坐马车,不由得想起自己御术的技能,想要一试身手,可惜三番五次被两位好友制止,说是怕出人命,潘安无奈,只能作罢。
“如今我们三人都已是秀才,也该考虑三年后的乡试了,你们可要参加?”王钰想起乡试就踌躇满志,今年武安县可是一个中举的都没有,乡试的难度可想而知。
“毕竟还有三年时间可以准备,虽然乡试难度和院试不可同日而语,但我也想一试的。”潘安早就考虑好了,这次乡试正好在院试之前,下一次就要隔三年,还可好好读书准备,要是只隔一年半年估计他就不去浪费银钱了,毕竟乡试要去郡城参加,车马住宿以及甘结费比考院试高得多。
陈贞在那想了一会儿,也点了点头,“我也是想参加的,不知两位兄长接下来打算去哪读书,县学还是府学?”
既然陈贞提出了这个问题,王钰和潘安就直说了,正常来说秀才都是进入县学读书的,但是成绩优异的可以进入府学,显然王钰和潘安都是可以进入府学的那一波,而陈贞不行。
“我是要去府学的。”王钰先答,潘安随后,“我也是。”
陈贞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我想和两位兄长一起,那我给家中去信一封,让父亲帮我活动一下关系。”
府学那么多学习的秀才必然不可能个个都是院试前十,那么其他人怎么进的,要么是有推荐信,要么是有人脉。
陈贞的叔叔是一县县令,有他的推荐信定是没问题,他父亲又是举人,必然也有自己的关系网可以为他活动,这时世家子弟的好处就显出来了。
要是潘安遇到这种情况就只能去县学读书了,陈贞的话想去府学还是有办法的。
三人敲定一同去府学读书以后气氛又温馨了不少,读书是件比较枯燥的事情,有好友相伴还是很不错的。
虽然潘安决定去府学读书了,但是这事定是要回家商量的。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凡是去府学读书的秀才是可以带一个伴读的,伴读正常来说是要照料读书者的饮食起居,但是也可陪着一起上课。
府学里上课的都是举人,听说县学中授课的大多是有丰富学识的秀才,举人只有一位,就是武安县教谕。
这么一比较就知道两者差距了能听举人授课可是十分难得的机会,所以很多伴读者都是秀才的也在读书考科举的兄弟,表兄弟甚至可能是旁系子弟。
潘安就怕家中会让潘平给他伴读,一想到潘平这个熊孩子要给他伴读,他眼皮就直跳,别说伴读照顾他饮食起居了,估计添乱都不够他添的,到时候他还读什么书。
未雨绸缪,要是真出了这件事他得想想方法拒绝。
王钰正滔滔不绝和他们俩讲未来的美好生活,就看见潘安一副神游天外,表情难言的样子,不由得停了下来,“安弟,你这是怎么了,可是遇到什么烦心事?”
潘安这才意识到自己想的远了,“无事,就是有些饿了,马上就到嘉县了吧,我们今晚可是要在这里住宿?”
这时候潘永民也从外面撩帘子进了马车,他还是第一次乘坐马车,对于怎么驾驶有些好奇,也是想给他们三个一点空间,就在外面呆了许久。
“已经到了,现在天色也晚了,我们进城住一晚再走,听说最近这条路不大太平,还是小心些好。”潘永民想着刚刚陈叔打听到的消息不禁有点担忧。
一行人住进了客栈,一晚相安无事,嘉县的治安还不至于差到有家黑店在城里开着无人来管的地步,所以客栈定是没什么问题的。
之后又走了大半日,众人也都赶路累了,碰到前面有间茶肆便停了下来,这让潘安想到他上次考府试,也在半路去了一茶肆喝茶吃饭,还碰到了魏县灾民,不过这次和上次走的路不一样,上次有赵叔在,他们抄了一点近路,这次为了安全起见,走的大路。
“我怎么觉得这次的路比来的时候要长,哎,真是恨不得早点回去躺在床上大睡几天。”陈贞身子不好,年纪还小,赶路时间一长就有些难受。
“来喝口热茶吧,再有一天多应该就到了。”潘安把茶端给他,让他暖暖身子。
“今天天气还算不错了,有些阳光比较暖和,不如我们去不远处那座山郊游好了。”王钰提议道。
潘安不由得黑线,怎么大家都喜欢郊游,上次也是,一群人停下喝水,看远处风光不错,就想着去吟诗作对,欣赏风景,那叫一个有闲心。
王钰想去倒也不是不行,不过天气好这个理由会不会牵强,现在的山灰蒙蒙光秃秃一片,看起来很是萧瑟凄凉,一点都不符合他们现在春风得意,榜上题名的心境好嘛,一作诗再勾起王钰前两天的伤心事。
“郊游就算了,我们还是快些赶路吧,不是说这附近不太平嘛。”潘安按下王钰,让他消停一下,还是先回家吧,回到家里再想去郊游都陪他。
但是此时潘安恨不得自己没说刚刚的话。
“给我把钱交出来,不然就把命留在这吧。”一声大喝,茶肆老板和小儿瞬间抽出斧头,冲着他们三个就过来了。
把潘安吓了一跳,他刚说不太平就碰上打劫的了,这乌鸦嘴啊。
还好他先喊了一声才过来,他们有点反应时间,赶紧凑在了一起,话说他们看起来有那么好欺负吗,王钰可是带了好几个壮仆,虽然现在他们都在牛车上休息还没发现这的情况。
紧接着就从后面冲出来好几个男子,都拿着斧头,嚯,好壮观,一共七八个人,个个拿斧头,这是斧头帮吗。
想想也能理解,这时候铁器是很贵的,刀剑就不用说了,也就是这些农具老百姓总得砍柴烧火,所以卖的便宜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