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想一想潘平的交友情况,应该是去吴胥家或是赵阔家吧。
“大柱哥应是去探望好友了,可能会晚点回来。”潘安总不能直接说你大侄子为了躲你们才不回来的吧。
潘安一直怀疑这二叔已经为潘平找好定亲人家的事姑姑是不知道的,因为潘安看姑姑的态度对潘平成为她的女婿再亲上加亲并不排斥,毕竟是她看着长大的孩子,比较有感情。
当初潘平和二表姐的事发生,姑姑确实很生气,不过更气的应该是私相授受,毕竟姑姑是很守礼的一个人,但是真要结亲她应该不反对还很支持。
这事估计姑父没有全告诉姑姑,在姑父眼里应该是妇道人家主持家务,看好孩子就行了,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古代男人皆是如此,大男子主义。
姑父终于是回来了,且一同回来的还有二叔,看样子是一起去打听消息了。
别说还真打听出来了,这事还要从那天趴他家墙头的王癞子说起,原来那天他就瞄上潘家了,被打了一顿自然更不服气,一直想找事,没事就在潘家村盯梢,他藏的远,也没人留意到,这售草药的事就让他发现了端倪。
现在说因为潘家草药吃坏的人正是王癞子的表弟,和他一样也是个混混,没什么正经事情干,再加上这表弟还有个当官差的亲戚,走走路子就把这事办成了,想从潘家讹一大笔。
潘安觉得这事从一开始就不应该纠缠,关键人家不是讹点银子就走的角色,贪着呢,再加上这人的名声也是出了名的恶心人,所以还是应该快刀斩乱麻。
“姑父,二叔,不然你们随我去找夫子好了,麻烦他去找那官差沟通,不行的话就请夫子帮忙向县令递诉状。”潘安觉得这事情要是低头了麻烦会接踵而来,还不如直接闹大。
如今武安县县令还算清明,是个干实事的,他们这案子其实很是简单,只要找大夫查查那人的身体,看他有没有事,就算有事又是什么病,怎么导致的。
听姑父说那人一看面色红润,喊疼的时候中气十足,不像是有问题的,姑父也算见多识广,看过许多奇葩事和人,一看就觉得这男子是装的。
反正只要他们潘家问心无愧就好,如今除非有重大冤情得不到昭雪才可击鼓鸣冤,正常报案都是递诉状,但是他们这情况把诉状交给门口的官差估计是到不了县令手里的,还容易打草惊蛇,所以潘安只能指望下周秀才了。
“这,不知秀才公是否会答应?”二叔有些踌躇,怕周秀才不会管这件事。
潘安也觉得周秀才不一定会答应,周秀才平时很是严肃谨慎,面对着他们总是板着脸,冷冰冰的,让人觉得不好接近。
但是事情还没尝试怎么知道不行呢,没准答应了呢,那他们就不用在这犯愁了。
姑父一拍板就决定了,“去吧,总比我们在这干耗着强,总归是个办法。”总不能在这坐着躲避现实,现在的百姓其实轻易不会告官,但是这次不是涉及金额巨大吗,一百两总能引起下重视吧。
姑父打听到这周秀才喜食羊肉,于是他们一行先去买了些羊肉,又去买了一些精致糕点和水果,这钱花的潘安看二叔心疼得嘴角直抽抽,这也没办法,总比一百两少的多吧,求人办事当然得拿出态度。
三人在中午放堂之后去周秀才家中拜访,就在学堂后街,二叔显得极为局促,姑父也有些紧张,潘安倒是可以理解,秀才毕竟比较少,平时不容易见到,对于老百姓来说这是特权阶级,这种反应也正常。
这有些像在现代的时候潘安母亲是个普通工人,面对他大学里的教授时候显得就有些局促,更不要说这里士与农,商泾渭分明。
不过让潘安没想到的是周秀才私下还是比较随和的,听说潘安家中事情的时候当即答应去县衙帮他们游说一下,还向他姑父二叔夸奖他,说他今年通过院试的概率很大,到时候他们家也出一个秀才就不用担心这事了。
姑父和二叔从周秀才家出来都是一脸喜色,看着潘安就像看着凤凰蛋,弄得潘安挺不好意思,没想到周秀才对他这么看好。
虽说潘安也觉得自己这半年学的还不错,但是也不敢夸下海口自己定能中了,所以和姑父二叔说是夫子严重了,他也未必能中的,先不要对家里说,省的到时候不中爷爷奶奶会伤心云云。
姑父和二叔嘴里答应着面上还是合不拢嘴,他们都觉得周秀才答应得这么痛快一是他人本来就好,二就是因为潘安优秀,周秀才觉得他能中,到时候同为秀才还可互相照应,更何况潘安年轻,前途无量。
另一边周秀才直接到县衙根据姑父所说的找到了那官差,没想到那官差根本不知潘家还有位童生,这下就简单了,周秀才只说了这位童生如何有才华,一个月后院试定会金榜题名,要是这时候得罪死了会有多少害处。
其实那官差在听说有个年轻的童生时就后悔了,年轻意味着无限可能啊,俗话说,莫欺少年穷,这官差能在县衙混的如鱼得水自然是个人精,当即就明白了周秀才来的意思。
周秀才来这一趟,轻飘飘一番话此事便解决了,那家人再没去潘家闹过提什么赔钱看病的事,此事也是不了了之,只是潘安后来在学堂收到一份礼,是些精致糕点,乃是那官差送来说是误会一场,此事便了结了。
第35章 上路
此事解决,潘家一家都松了一口气,不过那出事就把他们一家推出去的药铺是不能合作了,虽说这王癞子是早盯上他们了,但是没有药铺透露消息给他们,他们也不会知道的这么清楚。
潘家的草药销路也因为这件事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不过好在这半年也挣了不少钱了,现在进入冬季也只能采些根能入药的草药,既不好辨认数量也不多,但是倒比以前的价格高些。
潘家经过这件事也在炮制草药上长了心眼,既然这时候草药不好找就不出动这些人了,大概采些偶尔卖些补贴家里生计就好,等到明年春天再把草药做起来。
潘安的心也算是放在了肚子里,现在他进入到了紧张备考阶段,由于天气渐冷,且现在甲班授课内容该学的也教的差不多了,很多学生都回家读书,不再来学堂了,周秀才也明确表示出,现在他们要是愿意可以回家读书,有问题过来问他就好。
王钰和赵阔都在其中,前天他们就已经双双离开了,毕竟两人的家都在县城,家中防寒的设施齐全,学堂的条件还是艰苦了些,他们有问题完全可以过来请教,在路上也不会花费什么功夫。
潘安想想他目前的进度,作赋和经义他对自己还是有些信心的,对于作诗现在能有中上水平,短时间内也提高不了什么,算术方面准备得也算充分,现在想想作赋作诗长时间不做水平就会有所下降,所以定是不能放下的,至于算术,刷题必不可少,现在还能提高的貌似还有书法,潘安召唤出学习机的页面,点开才艺模块:
书法(熟悉):96%
水墨画(熟悉):73%
太极拳(熟悉):82%
御术(入门):50%
投壶(入门):79%
这么看看自己还挺多才多艺的,不过现在这时候对自己院试有帮助还可以有进步的就是书法了,这个倒是好说,这些天他也要写诗赋经义,不够的话也可以把关于诗赋的书籍拿来抄写,既能送到书铺挣钱,还能加深一下对好作品的印象,学习一下精华之处。
还有就是要坚持打太极拳,虽然是个看着像老年运动的活动,但是还是很锻炼身体的,打完一套觉得心境都平和许多,有利于调解情绪,而且读书本来就是个体力活,到时候院试要在那个小房间里呆三天,那时候正好天冷了下来,没有好身体也坚持不住。
潘安准备再在学堂呆半个多月,家中母亲已有七个多月的身孕,他早早回去会给母亲添麻烦,且母亲现在情绪敏感,她看到自己担心自己的院试,也会给她造成更大的压力。
在学堂他也能更静下心学习,家中的效果还是差一些的,潘安决定以后就不再犹豫,专心致志地投入到了学习中。
日子很快过去,潘安已经回到了家中有几天的时间,这时距离院试还有六天,已经准备好了考试要拿的东西,这次是父亲潘永民陪自己去考试。
潘永民现在已经什么事都没有了,伤口都已经结痂脱落,脱臼的胳膊只要不拿重物就没什么事,正好在家中闲着,潘安一人去考试也不好让二叔陪着,潘安也觉得自己父亲去会更自在一些。
不过潘安有点不放心在家中的母亲,他们这一去还要在府城等放榜才回来,一来一去就得大半月,要是张氏生了怎么办,这时候父亲还是在家中照顾母亲比较好。
比起潘安的踏实放心潘永民就比较紧张了,因为他还从未去过府城,还是陪儿子考院试这么大的事,就有些紧张,当儿子和他提起他媳妇的时候,潘永民愣了一下。
“我在家有啥用,你放心,有你奶奶和大娘在,等咱走了你大娘就搬过来陪着你娘,你娘身体好着呢,没那么娇气,你快过来再清点下行李,看看有没有落下什么,你把院试考好了比什么都重要,到时候你娘一高兴就给你生个弟弟。”潘永民围着一堆行李团团转,完全没怎么担心自己要生产的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