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阿茹娜格格重生后,第一次逛御花园。居然发现这座御花园是真的非常大气漂亮,和那些歌功颂德的文臣们描述的一样,玲珑别致,疏密合度。瞧那几株腊梅枝头上的花开的,看着就让人心情舒展,心旷神怡。
又细细的打量着有一个多月没见的太子殿下,恩,不错,没有了那股子好像随时会病危的弱气。确实是如阿玛所说的大好了。 “太子殿下的身体,好像都好了?”
“谢谢格格关心,已经都好了。” 胤礽看着好像长高了不少的小格格,察觉小格格好像比他还要高点儿。“格格,孤送你的那个匣子里的东西,你回去以后要好好的看看,对你的身体康健应该是有益处。”
太子殿下这身体一好起来,健康红润,精神饱满,果然是看着顺眼多了。“太子殿下放心,阿茹娜一定认真看。”
看来皇上还真的是煞费苦心了,这么短的时间内养好了太子的身体。她这段时间在家里一直替小太子担心。生怕小太子的身体坚持不下来接下来的拜师进学,尤其是送元皇后下葬景陵。
胤礽看了四周,宫女太监们都远远的跟着后面,遂悄声说道:“格格,孤一直想见你,是有些事情想当面请教格格。”
“太子殿下请讲,阿茹娜知无不言。正好我也有事儿要拜托太子殿下。”
“多谢格格,那孤先来讲。”摸了摸鼻子,胤礽突然觉得有点儿小尴尬,他是真的希望历史上皇阿玛的那些站住的儿子们,女儿们都按时出生的。那些没站住夭折的兄弟姐妹们,比如六阿哥胤祚,小太子也希望他这次可以保住性命,平安健康的长大成人。
可是事与愿违,因为他的间接原因,这眼看着有一位弟弟和一位妹妹就要被他“蝴蝶”掉了。
“其实这事儿格格也知道,四弟本来应该再有一个亲妹妹和亲弟弟。这并不是孤的本意,孤并不想剥夺任何一位兄弟姐妹出生的权利。”
顿了顿,胤礽继续说道:“还有这次册封后宫,皇阿玛决定不立后,但是佟佳贵妃?”
“格格,孤不想皇阿玛将来悔恨愧疚。可是孤觉得,你更有立场,去决定怎么做。而且我们身边亲近之人的命运,已经多多少少的随着我们所做的事情,都有了变化,所以现在孤也确实是有些犹豫不决。”
“太子殿下你真是胸怀坦荡,纯净无私。对于这些事情,太子殿下都无须担忧,不过既然太子殿下开口了,我会和皇上提及的。太子殿下只管做自己的事情就好,不要去参合进这些争斗里面来。”
“你之前不和皇上说是对的。太子殿下要记得,皇上是君,是龙,是虎,是所有阿哥们的皇阿玛。” 阿茹娜看着小太子,就好像看到了上辈子满心满眼濡慕信赖皇上的自己。
自己只有皇阿玛,而皇阿玛却有很多很多的儿子,不论他的哪个儿子,都有权利继承他的江山。
胤礽皱了皱眉,他今儿早上拿着那几张石油,煤铁等等稀有资源的世界分布图,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一起打包送给皇阿玛。
他觉得,大清国的工业化发展慢一点儿也没事,先把军事,教育和环境保护这三个方面抓起来,才是最重要的。就好像皇阿玛一直教导的一样,慢一点儿,顺其自然一点,才会更稳妥一些。
当然,可能他还是担心皇阿玛拿着这些地图,会控制不住称霸天下的野心,点齐兵马过去勒索抢占,就好像十九世纪的西方国家那样,用野蛮残忍没有底线的,烧杀抢掠的方式聚集资源。
可是,好像阿茹娜格格说的和他所理解的有点儿偏差。“格格说的,孤好像明白,可是又怕理解错了。孤知道皇阿玛是君,也一直把自己摆在“儿臣”的位置。孤也知道兄弟们都是皇阿玛的儿子,所以希望他们都好好的。
“可是孤昨儿和皇阿玛提到送大阿哥进军营好好锻炼锻炼,远离明珠大人一些,皇阿玛目前还在考虑。”
阿茹娜小格格听完小太子自己迷惑不解的这番话,忍不住的想笑。她也没忍着,捂着腰,肆意的大笑。当然以阿茹娜格格这个年纪,宫女太监在后面听着看着,也只是觉得,这位小格格好活波,笑起来声音清脆好听。
这位太子殿下,真的是···哈哈哈,皇上他根本不想同意啊,只是碍着你才会说去考虑一下。没有大阿哥,怎么吊住纳兰·明珠那个精明的老家伙?哈哈哈,没有明珠大人,怎么制衡赫舍里家和佟家?
笑着笑着阿茹娜小格格又有点儿心酸,上辈子的那些兄弟,一开始不都是被皇阿玛引着才都生出胆量希望,开始争斗的吗?可笑他们当时都身在被安排好的棋局中,傻傻的顺着皇阿玛的意思做一颗棋子。
现在的太子殿下既然有才华勇气和胆识气魄跳出皇阿玛画的圈圈,真正的兄友弟恭,友爱兄弟,那她就给推一把!
哈哈哈,想想就觉的刺激,今儿个进宫真的是来对了。
小太子安静的站着一傍,听着小格格哈哈哈的大笑,他听懂了小格格笑声里的悲愤凄凉,难免的跟着她心酸难过,心里有了些后悔。
他作为一个外来之人,只是看了史书记载的寥寥几笔,并不能切实的体会到当事人阿茹娜格格的感受,可是刚刚他把自己的纠结疑惑都摊给小格格,是不是有点儿欠缺考虑,冒失了些?
越想越愧疚,于是胤礽就抬手抱拳,弯腰,郑重的给正哎吆哎吆揉肚子的阿茹娜格格施了一礼。“让格格如此伤心,是孤没考虑周全。孤给格格道歉,希望格格能开心一些。”
阿茹娜小格格停下了手上的动作,愣愣的看着小太子,不言语。
她想,他明白了为何上辈子那个心狠手辣,为了大清国算计每一个亲生儿子的康熙皇帝,这辈子却会对着这么一个外来的儿子心慈手软,对于其他儿子们的安排,也开始了“考虑考虑”。
第59章 电
京城二月初的阳光, 不急不缓,清清爽爽的挥洒在阿茹娜小格格的藕荷色羽绒小旗袍上, 舒展有礼,安静温煦, 却好像小太子这些不经意间的举动一样,就那么悄悄然的浸透到人身体的五脏六腑之内,让全身的骨头都发出懒洋洋的,熨帖的气息。
这种温度,真是让人贪恋着迷。
数百年来愈发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的古藤萝,在这长满奇花异草, 古柏老槐的御花园里,自得其乐的沙沙作响,随风舞动着的叶片, 在小太子弯下的脊背上,晃动着它们那一团团斑驳的阴影。
小格格想说什么, 却又感觉两辈子来熟记于心的那些花团锦簇的文章竟是全然没有帮助, 脑袋里一片空白, 只有干巴巴的一句:“太子殿下,今儿天真好。”
虽然有些不明白,但是胤礽察觉到阿茹娜格格整个人都已经平静下来了, 就放心的微笑起来:“格格喜欢就好。”
“格格,皇阿玛说你在家帮着额娘管家理事,最近不大方便进宫。孤会尽量和皇阿玛争取, 多一些机会出宫,到你的“抄写房”帮忙。格格有任何需要孤相助的地方,都请遣人来告诉孤。”
古华夏最早的新闻“报纸”,出现在汉朝时期。随后缓慢的发展,唐朝时期设立专门的进奏院,向各级官员和藩王们下发邸报,也就是“抄报”。
到了宋明时期,抄报,印刷报都逐渐的发展起来,明末的时候甚至在民间出现了抄录邸报的“京报”。
可是不管是官方的邸报,还是现在已经被满清政府认可的民间“京报”,内容都是以各位大臣们的奏折和谕旨为主,是朝廷向地方传播朝政各项信息的工具,也是当朝统治者控制各阶层老百姓思想的手段。
满清入关以后,在京城的东华门外设立了一个专门的机构,起名叫“抄写房”,官方的报房每天派人去那里抄取内阁大臣们准备好的资料,也就是“宫文书”。报房拿到资料以后即刻排版印刷,单页没有封皮,晚上就派人给京城各个门的官员们送阅,因此被形象的称呼为《宫门抄》。
《宫门抄》除了把朝廷政事,动态和谕旨等全部照本印刷以外,为了加快印刷速度,对于字数太多的奏折则是只选取几个主要的段落刻印。
而《京报》则是不光抄录《宫门抄》,还会把所有的奏折都完整的刻印,这样自热就很耗费时间和纸张,因此是晚间完成印刷装订,双页对折有封皮,次日发行。
目前京城大约有十家报房,每天都忙碌不停。大清境内的各地方上一般都有一两家报房,直接抄录的《京报》,在当地发行。
现在小太子既然要办新式报纸,又得到了康熙皇帝和太皇太后的支持,当然是直接采用目前现有的刻印,送阅,传递渠道和发售渠道。
他打算直接在宫外另外设立一个民间“抄写房”,由阿茹娜小格格带着相应的人手,自己准备好当天需要印刷的各种资料,自己排版,再派人送到京城的各个报房,印刷发售。
当然,各地方上的报房在抄录《京报》的同时,也抄录小格格她们设计排版的儿童报纸,跟着《京报》在当地一起发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