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清穿之技术宅太子 金推完结+番外 (痒痒鼠)


  师兄弟三人又对视一眼,都看懂了彼此眼里的凝重。
  文平之代表师兄弟们发言,“此乃华夏一千多年来的盛事。公肃你放心,我们既然有幸得知,岂有不参与的道理?明天一大早我们就去做“博学儒”考试,结束后直接去翰林院找公肃和绳祖。”
  “今晚上我们就会写信,告知江南所有心系民生的有志之士。让他们都尽量迅速的赶来京城助阵。”
  满人皇帝大力发展工商经济,是让国家强大,没有外患;老百姓吃饱穿暖,衣食无忧的大好事。可是这个律法的修订,却是关乎改革能持续多久,影响后世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大事件。
  徐元文大人点点头,“可不是吗?大家都在说,这是华夏大地千年来的最盛大的事情。本来是应当同心协力把这件事情办的漂漂亮亮的,可是总有些放不下私利的拦路虎。”
  “当年公肃进京时,姑父曾勉励公肃,“有体国经野之心,而后可以登山临水;有济世安民之略,而后可以考古论今。”公肃现在只觉得,只要能把这个《大清律》如愿以偿的修订出来,此生,死而无憾。”
  

  第85章 电

  闻言, 文平之先生也是感慨万分,“这些年我们跟着老师游学各地, 还以为此生就要放下从小苦读诗书,济世救民的抱负, 寄情山水了。”
  “却是没想到,当今皇上会如此用心,居然派人跟着保护老师,在危机关头救下了他老人家的性命。更没想到,一转眼间,华夏大地会有今日这样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
  “既然苍天怜悯,让我们这些历经波折的江南文人, 赶上了这个翻天覆地,旋转乾坤的大变革,刚刚开始的时候。不论最后结果如何, 都是不负此生了。”
  姚谨之先生认真的听着好友和大师兄的“以身报国”的决心,微微笑了笑没有说话, 端起面前的茶盏, 品了品这闻名天下, 当今皇上最喜欢的碧螺春。
  傍边王启之先生却是耐不住兴奋的大声喊了一嗓子,“对头!就是这么个说法儿,有幸赶上了, 当然要撸袖子大干一场。”
  在这个朝野震动,文豪学子们纷纷响应,农工商阶层兴高采烈, 欢欣鼓舞的时候,小太子本人却并不知道,整个朝堂乃至天下万民,对于现在修订的《大清律》的各种激烈反应。
  他还是每天按部就班的做功课,练大字,练习功法,再抓紧一切空闲时间,口述《大清律》稿件的剩下部分。
  于是小太子也就不知道,朝臣们对着他提供的稿件中的一个字,词,或者是一个标点符号,都是互不相让的据理力争,一个个的,怒目相向,急眉赤眼,面红脖子粗的模样。
  更是无缘亲眼得见,那个吵吵闹闹的场面,是如何的乱作一团,乌烟瘴气。
  这些平时都端着个清贵出身的架子,一派斯文儒雅的朝臣们,就和市井妇人们对战骂街一样吵闹的难分难解。唾沫飞扬,声嘶力竭的大吼大叫着,有的脾气暴躁的大臣,甚至直接就是拍桌子撸袖子。
  当然,康熙皇帝也不会让任何人打扰到小太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这几天他自己都躲了起来,只和礼部尚书阿嘞尼大人,还有刚刚游遍南方周边多个国家,归来京城修整的恭亲王常宁几人,嘀嘀咕咕的做各种算计安排。
  狠狠的出一口气,回敬一番沙俄和西方国家在大清打探情报,发展间谍的事儿就不用说了,还有怎么顺利的开始开发东三省的黑土地,和老家的满蒙老王爷们扯皮的事儿;以及这次北巡的时候,怎么成功的利用一支枪一颗糖,忽悠住蒙古各部台吉的事儿。
  如此这些,都是需要阿嘞尼大人的这张嘴皮子,和已经历练出来的恭亲王常宁那混不吝的无赖名声,先把戏台子给搭起来,康熙皇帝才好在众人的热情期待中,隆重出场。
  所以,康熙皇帝对于目前朝堂上保守派和改革派的激烈争执,就是这么无赖的不管不问,不做任何评价,甚至不见任何相关大臣。
  一边天天乐呵呵的看着臣子们上演各种文武大戏,一边心里暗搓搓的想着,等你们吵闹的都没有力气了,嗓子哑了,就到了他这个皇帝隆重登场,做个“公平公正”的总结的时候。
  这天早膳过后,康熙皇帝看着朝阳娇艳,红霞满天,就带着小太子逛到了御花园的荷花池。
  尽情的欣赏这些在七月清晨阳光的照射下,生机勃勃的抖动着露珠儿,活力满满的舒展着花瓣儿,迎风起舞,千姿百态的芙蓉花。
  “拥红妆,翻翠盖,花影暗南浦。波面澄霞,兰艇采香去。”
  沉浸在这“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的景色中,闻着扑面而来的阵阵清香,康熙皇帝觉得唐诗宋词中,宋朝高观国先生在那首《祝英台近》中,“拥”“翻”二字用的实在是贴切无比。就准备酝酿酝酿情绪,也来作诗一首,抒发抒发自个儿此时此刻,这份欢喜心动的心情。
  可他深思片刻,无意中这么转头一看,却发现,他最宠爱的小太子,拿着个小刀片,轻轻的那么一划,就把荷花池边上开的最好的那朵,“欲敛娇红向人语,与绿荷,相倚愄”的芙蓉花,毫不留情的给摘了下来。
  康熙皇帝那个心疼的吆,瞬间什么诗情词意都没了。再瞅瞅脚边才已经半满的荷花篮子,更是伤心。
  实在是不忍心看着儿子继续霍霍自己的荷花池,康熙皇帝飞快的想起了一个儿子肯定感兴趣的话题。
  “胤礽,昨儿个徐元文在折子上跟朕请求,让你抽时间宣见顾炎武的三个嫡传弟子和万斯年,你的意思如何?朕可是记得,你好像对一直不爱搭理你的万斯年,有点儿小郁闷。”
  小太子弯腰,用小刀片挑起来一点泥土,抹在手里捧着的这朵,正对着他灿烂微笑的荷花的花梗最低端,心里欢喜,顺口就答道,“儿臣没有问题,非常高兴他们要来见儿臣。皇阿玛您给安排就好。”
  “正好儿臣也想和他们好好谈谈,有关那几个学院的经学课程的一些问题。”
  “那就明天晚膳后,让他们直接到毓庆宫见你。你先见一见,如若合适的话,皇阿玛就安排他们进你的詹士府。”用儿子那神奇的直觉挑选人才,有时候确实是能见到神奇的效果。
  “谢皇阿玛。”小太子这下更开心了,抱着那朵荷花就直接给康熙皇帝鞠躬行礼。
  胤礽理所当然的认为,顾炎武的嫡传弟子,应该都和顾炎武先生一样,学问渊博,人品朴实,都是大清不可多得的杰出人才。
  可是康熙皇帝不想看这朵“无辜的芙蓉花”,在自己的面前这么晃啊晃的,就招了招手,让远远跟着的梁九功小跑到跟前来,示意了一下小太子。
  胤礽皱了皱眉,满心不舍的把手里的这朵,开的最喜人的粉红色荷花,递给了梁九功,又细细的叮嘱道:“梁总管,你安排人把这朵盛开的荷花,还有篮子里的花骨朵荷花,以及莲蓬,荷叶,做五个疏落有致,清雅宜人的插花。”
  “御书房和西偏殿一处一个,太皇太后和皇太后那里也各送一个。最后一个让人给送到无逸斋。”
  “待会儿做插花之前,记得都先用盐或者泥土,把花梗下的小孔孔再给堵一下,防止养分流失。已经盛开的荷花,就在水里放点儿盐,这样花期就会长一些。”
  “还没开放的花骨朵或者莲子荷叶,就放点儿糖,将会长的更好,更茂盛。切记不要放太多糖,一点点就好,否则花开的时候,闻起来会有一股甜香。”
  “奴才遵命。太子殿下你尽管放心,奴才的干儿子,小李子就精通这个,奴才保证把您的吩咐一字不漏的转告他。” 梁九功有点儿受宠若惊的弯下腰,双手接过这朵“尊贵不凡”的荷花,满脸推笑,满口答应着。
  干儿子就是机灵,这学会了插花,可不就是有了在太子殿下面前表现的机会?
  “行,梁总管你和跟小李公公说,办好了孤有赏。”小太子微微笑了起来。
  他早上和上午的功课安排太紧,可是这个荷花又是在早上采摘最好。虽然没时间亲自动手有点小遗憾,不过想到中午的时候,就能在乾清宫欣赏到,心里也是小开心。
  康熙皇帝望着梁九功抱着一朵盛开的荷花,提着个荷花篮子,美滋滋离开的背影,眯了眯眼,这老奴才倒是收了个聪明的干儿子。
  “朕收到消息,支持改革派的汉臣们都纷纷的朝江南写信,邀请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带领江南文人学子来京城助阵。”
  “皇阿玛的意思是,儿臣还有可能见到顾炎武和黄宗羲先生?”
  “应该是。那伙老家伙,天天念叨着济世救民,以身报国,知道这次修订《大清律》的盛况,肯定是安奈不住的。”康熙皇帝露出他标志性的志满意得式微笑。
  “皇阿玛这几天在朝堂上接连发落了几个程朱理学的狂热分子,现在他们是人人自危却又不甘心。那几个老家伙就是为了阻止朕,防止那一天朕为了重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反过来再制造一起“焚书坑儒”,也会跑来京城和稀泥求情的。”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