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了作者聚会当日,连翘和钱宝儿一起坐着人力车去了聚会的地方。几个组织这次聚会的大作者买单出钱,包下了一座大茶楼,茶楼中间平常说书的小舞台有个年纪在二十多岁的女子正在唱苏州评弹,非常有韵味。
上下有三层的茶楼今日比往常还要热闹,来来往往都是人。钱宝儿抓住了连翘的手,然后就开始东张西望起来:“原来嘉定城有这么多写小说本子的。”
其实没有那么多,以嘉定的市场哪能养的起这么多作者,何况还有一些不来的。
这些里面混杂了一些报业的人,另外,很多作者带了自己的助手来。虽然这些助手大都是作者预备役,但始终还不是么。而且就算是正经发表过文字的作者,也分全职的和兼职的。
嘉定的市场要养活这么多的全职作者非常困难,但是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兼职的,那就两说了。
比如现在的钱宝儿,严格意义上也是一位兼职作者。她同时有在印刷作坊做事,不然的话,靠当作者,现在还养不活自己呢!
连翘稍微解释了一番这种业内常识,钱宝儿似懂非懂。
倒是旁边的一个年轻女子轻笑了一声,面对连翘指了指钱宝儿:“这是新人?”
连翘并不认识这人,于是非常拘谨地笑了笑:“这个是钱宝儿,刚刚入行,如今在嘉定第一报馆刘盈盈编辑手下。”
“那你呢。”女子点点头就算是知道了,然后眨着眼睛,好奇地看向连翘:“你倒是一个懂行的,不过年纪好小啊。”
连翘笑着道:“我是来陪宝儿的,我在刘盈盈编辑手下做助手。”
连翘玩了一个小技巧,她其实并没有否认自己作者的身份,只不过回答了自己是刘盈盈的助手而已。这不能算是撒谎,而对方很显然被她误导了,‘唔’了一声:“这样啊。”
对连翘看起来没有刚才那么有兴趣了,转而和钱宝儿搭话:“你是新入行的,觉得这一行如何?”
第77章
“挺好的。”钱宝儿还没有被这一行消磨掉锐气和喜爱之心,再加上入行以来比较顺利,正是兴头上。只不过因为面对陌生人的拘谨,所以做出了一个比较谨慎的回答。
那个陌生女子短促地笑了一声:“看来是比较顺利了...那便祝你能吉星高照,早些出头。这一行说起来还是早些出头的好,看看这几年出来的厉害人物,哪个不是一鸣惊人?况且我们是女子,要是无法早些出来,机会就更少了。”
说着又叹道:“你有未读乔琏的《海上归来记》?再版里有一篇他自作的序,说的实在是对极了,出名要趁早啊,不然真等到成名了也会少些痛快。”
本来对这位自来熟搭话的姐姐不太感冒的钱宝儿忽然眼前一亮:“原来姐姐也喜欢乔琏先生啊。”
“呵呵,你迷他?”那女子靠在了二楼的围栏上,姿态放松了不少,看着下面唱评弹的换成了唱大鼓。笑着道:“今年最出乎意料的就是乔琏了,之前从来没人知道有这样一个人,就像是忽然冒出来的一样。”
绝大部分的作者,包括那些看起来年少成名一鸣惊人的类型,其实在大红大紫之前就已经有过非常厚实的履历了。往往经过了多次的尝试与积累,有过不成功的或者不温不火的作品...然后成就了后来光芒万丈的样子,只不过这些作为后来的读者很少有人知道而已。
但是乔琏不一样,那女子这样说也是实事求是。乔琏没有所谓连载短篇,没有所谓的中篇连载试水,甚至没有不成功的连载尝试。忽然有一天就出现了这么个人,在报纸上连载长篇,并且红了。
更重要的是作为处女作的《海上归来记》完成度高的惊人,成熟地根本不像是一个新人的作品——简直就像恐怖故事。无怪乎很多人都曾经暗暗怀疑,这是不是哪一路大神的小号。
后来实在没有人声称对这个事负责,再加上嘉定城小地方,大家互相之间鸡犬相闻,谁还不清楚谁的底细呢?确定真的不是熟人犯案,这才暂时相信,这位横空出世的乔琏,真的是纯的不能再纯的新人了。
圈内人提起乔琏,心情都比较复杂。有吹捧他的,不过自古文人相轻,再加上都是嘉定一个地方的,竞争激烈着呢,所以很多人都保持了沉默。至于说恶语相向的,至少表面上没有。
成绩说明了一切,人家既然获得了市场,质量也的确过硬。这个时候再说什么差评,那也只会显得是在酸,没有风度而已。
倒是像钱宝儿这种新人,或者本来就默默无名之辈对乔琏能够抱着比较认可的态度——反正他们不会是乔琏的竞争对手。有些如钱宝儿一样的新人则更加直接,将乔琏当成了崇拜对象、奋斗目标。
这不稀奇,每个行业都需要奋斗目标。当初要是没有蓬莱居士一篇《唐门虎子》成为街头巷尾议论的焦点,怎么会让大家知道写小说是一件名利双收的事情。保持着他行我也行的心态,于是一大批人进入了这个行业,这为这个新生的行业提供了大量的活血。
然后这个行业发展四十年,中间涌现出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作者,他们名利双收,并且一步步刷新了作者这个职业能够到达的高度,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涌入。直到最近洛北公子宋志平新作以一种或许可以说投机取巧的方式赚到了一个前无古人,以后估计也要很久才会有来者的数字,潜在从业者的热情迎来了新一次的爆.炸!
偶像的力量是无穷的。
至少在这个地方上,乔琏神奇的成名事迹激励了很多正在犹豫的年轻人——说不定自己就是下一个乔琏了!抱着这样的心态进入这个行业,自然对乔琏崇拜的很。
所以对于这个女子的话,钱宝儿非常自然地道:“我最爱的作者便是乔琏先生了,虽然乔琏先生是今年才入行的,手头上已经完了的小说本子也只有《海上归来记》。可是他实在太有才华了,每回看到新出的《宦海》只觉得才气纵横,反正我是不敢想自己能写出那样的文字来。”
这就是乔琏相比起其他作者给钱宝儿最大的不同之处了,别的作者纵使文笔再高妙,风格再独特,钱宝儿也没有这种心态。她想的是自己也能写,或者自己以后也能写。可是到了《宦海》,感觉立刻变了。
“我实在是想不到,写不出。”她强调。
那女子笑着道:“呵呵,钱姑娘倒是一个非常诚恳的人了。确实啊,才华横溢,看了就让人意兴阑珊——人家写的出来,我们却写不出来。有时候不得不承认,有的人就是天资要高出一大截,别人总是望尘莫及的。”
说到这里的时候有一个年轻的作者正好经过,奇道:“秀姐,你们在说乔琏先生?这可是稀奇了,你平常不是不谈他么?”
连翘听到这个时候已经悄悄远离了几步了,任由钱宝儿结识新朋友。另一方面,听别人花样吹嘘自己,固然暗爽,但是总有一种非常微妙的羞耻感。所以还是稍微回避一下比较好。
被称为秀儿的女子向钱宝儿介绍了一番那个年轻人,又把钱宝儿介绍给年轻人。
然后摇头道:“我平常少提是因为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去提。想当初我出道的时候也是极顺利的那种,我的编辑也说过了,单论天赋而言,我已经是他见过最好的了。可是这世上的好与坏都是比出来的,都自得了这么些年了,忽然被别人衬托的暗淡无光,到底意难平。”
搞文学创作的人其实都是比较自恋的,在相信自己这件事上,哪怕是生性内向的人也会有非常狂热的一面。不然也不会什么也不想,投身于这个非常有风险的行业了。要知道这一行都是会读书写字的,做别的行当至少养活自己非常轻松。
本来自信于自己的天赋,结果却被打击的不成样子。如果是迟钝一些的人或许还可以糊弄过去,偏偏这个女子并不是。她非常明白地意识到自己的差距——从这一点上来看,她的编辑认为她的天赋高也不是虚的,对于作品的敏锐,也不是人人都能有的。
看着钱宝儿似乎因为自己的话有些懵懂,她向年轻人摊了摊手:“这才是刚入行的小姑娘呢,崇拜乔琏的很,恐怕很难理解这种心情了。”
那年轻人性格非常活泼,大笑着道:“乔琏先生的话,崇拜他倒也是常事。说起来,谁让人家写的真好呢。我本是写才子佳人小说的,对乔琏先生的小说纯粹是读者而已。最近却不同了,自罗萍萍出场的这一部分,我已经翻来覆去看了好多回了,只为了研究人家是如何写的。”
再喜欢的东西,当他变成一种不得不做的任务之后,也会没那么喜欢。所以这个年轻笑过之后也变得有些愁眉苦脸起来:“‘罗十回’虽然不长,可是正经推敲起来也很艰难呢。”
《宦海》自罗萍萍出场,再到男主人公林峥院试完毕离开府城,两人剧情暂且告一段落,扣除掉纯粹的科举内容,总共是十回。因为这十回内容里面罗萍萍的高光表现,读者都称这十回为‘罗十回’。
“实在是高妙,别的且不说,哪怕只是罗萍萍这一个角色就足够让人看了又看。想来过一段时日就能看出效果,要有不少的作者笔下冒出差不多的人物了。”年轻人也算是看的很透彻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