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女文豪 金推完结+番外 (三春景)


  连翘在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上运用了两个新,一个是新桥段,另一个是新手法。
  时下大都是男子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女子温婉贤淑秀外慧中,感情也大都一见就爱上。虽然也有一些欢喜冤家的写法颇为受人喜爱,但一来还不成气候。二来嘛,刚刚兴起这种模式,作者和读者都还在探索当中,笔法很不成熟,问题很多。
  连翘的新桥段,一开始就是‘傲慢与偏见’模式,这种显然是大家没有见过的。而解除傲慢与偏见的过程,就是大家随着男女主人公了解对方的一个过程,然后爱情来的水到渠成而有说服力。
  作者不用说,读者自然就有了这种感觉。
  至于新手法,则着重在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古代小说的描写其实是非常朴素的,很多爱情描写吝啬的要命,好像‘一切都在不言之中’。生活中这样当然没问题,可是对于读者来说,绝大多数的人都不能那么敏锐地阅读到表面文字之下,作者想要表达的心理活动!
  摸着良心说一说,那些古代小说,如果没有后世的文学工作一字一句地分析。告诉你这里有一个什么样的心理活动,那里有一个什么样的侧面烘托,还能准确感知到这一切?绝大多数的人绝对是一晃而过,过过剧情就完了。
  而连翘在《宦海》中做的不一样,她从来不可惜笔墨——反正也是按字数算钱的...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么写效果比较好。那些少年少女的心事,行动中的小细节,就差戳在读者鼻子底下了!这要是还不能感受到吃狗粮的感觉,那也是没办法了。
  “也不知道作者是如何写的,还是要好好分析一番,日后指导新人也用得上。”八卦了一番,最后还是要回归工作的。
  大家这时候刚刚接触《宦海》里面的爱情手法,即使是编辑这种业内人士一时也看不出来作者是如何做到如此好的效果的,所以才有了这个编辑的疑惑。
  ——现代人和古代人认识问题的前提是不一样的,现代人许多看似非常寻常的东西,对于古代人而言是彻底陌生的,小说也是一样。现代人能够明白两种小说的差别在哪里,因为这都是他们熟悉的。古人则不一定,《宦海》才第一次见呢,或许能有一点儿灵感,但想要参透其中的准确手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至于说参透了手法之后能不能学以致用,那是另一回事了。实际上如果人人都能一学就会,那也不可能有那么多不能翻身的作者了。扑街嘛,现代和古代都有,难道他们不想当大神,不想学会那些好的手法,只不过有的时候有些能力,只能说‘这个真没有’!


第75章
  “妙啊,真是妙啊!”与此同时,一个苏州作者的聚会当中,朱敏也说了差不多的话,同样是赞叹《宦海》的最新剧情。
  朱敏以前虽然觉得乔琏这个作者不错,却没有多大的兴趣,更多的兴趣来自于好友许文华对其特别的态度。这是因为大家擅长的方向不同,一个混女频的编辑,就算觉得一个混男频的作者不错,兴趣也是有限的。
  这个时代当然没有男频女频的说法...不过偏好性这种东西从来都是存在的。朱敏供职的报纸本来就是以‘鸳鸯蝴蝶派’那一类小说为定位的,他自己也是这方面的专家,至于说别的种类的小说,虽然也有涉猎,但那都和他的老本行差远了。
  然而如今《宦海》的最新连载一出,他立刻改变了态度,不是因为想看许文华的笑话,是真心想击节称赞。
  他正和乔琏的第一死忠粉唐宋大声吹嘘起《宦海》最新内容的水平如何高超——这也正常,吹嘘一本书或者一个读者,最爽的还是和同样的崇拜者说。要是和一个黑子或者无感的人说,光是对方的反应就够让人丧气的了。
  唐宋是如何喜欢乔琏的小说,朱敏如此吹捧,他自然捧场的很,句句话都有回音。说的一阵,两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就差斩鸡头烧黄纸拜把子了,引为知音呐!
  “到如今我才知道,有些人真是有大才的。之前乔琏先生不写男女风月之事——《海上归来记》虽有人情纠葛,几个女子也颇为可爱,落脚处却不在这上头。到后来《宦海》开篇也无有这些,我还道乔琏先生不善这些。不过这也无所谓,哪一个作者能什么都写...现在才知道是小看了乔琏先生,《宦海》着重处虽不在男女之情上,可是男女之情却比如今多少大家都写的令人动容!”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朱敏本就是搞文字工作的,平常做个书评,鼓舞一番名下的作者,那是日常!如今换个对象,吹捧乔琏,那也是手到擒来。
  然而这两个人如此热切,旁边的许文华就没个好气了,将朱敏烫的酒一口喝了:“你们两个是如何混到这里的...?首先是你,朱二郎你难道不是编辑,倒是混到我们作者小聚里骗吃骗喝...还有你,唐宋,我倒不记得你有入行!”
  作者的聚会,在场绝大多数都是作者,最多就是还有几个身份不同的铁杆读者——别说古代了,就是后世,有能量的读者混进作者圈子的也不是没有。
  至于说编辑之流,确实很少见。至于唐宋这样的,只能算是编辑的家属,那就更不多见了。
  朱敏混吃混喝习惯了,只笑眯眯应对,对此并没有什么表示。倒是唐宋,回嘴道:“我这是正考察作者呢,如今报业兴盛,我想这也办份报纸,说不定是一门好生意。”
  唐宋是个很实在的商人,这话倒是说的认真的。不过以他的资本办报馆什么的就不可能了,只能用一张报纸试试水。
  在苏州办报,如果报纸能够定位好,迅速打开市场,赚钱是很容易的。这有点像后世的伦敦,报纸文化十分发达。不仅有各种收钱的报纸,甚至还有上班途中随手收到的不要钱小报。
  这种小报也非常精彩,只不过广告有点多...这很正常,人家卖报纸不收钱,总要广告费方面赚回来,大家都是要吃饭的。
  在如今的苏州的话,一份报纸只要有一千左右的贩售量就很有搞头了。一千左右的贩售量意味着愿意有商家在上面打广告,广告费加上卖报纸赚的一点儿,至少能够做到不赔本。
  继续往下做,提升销量,光明的未来就等着了。
  唐宋自从迷上乔琏的小说之后,对自家老爹混迹的行业有了一定的兴趣。于是在追看《宦海》之余也研究了一下,不研究不知道,一研究吓一跳,他这才知道这一行已经火热到这个程度了。
  作为一个有着敏锐商业嗅觉的商人,他立刻觉得这其中大有可为。更重要的是,他的本钱虽然不厚,但是很多一头扎进去的人本钱也不厚,只有极少数的大商户才能开头就砸出一个报馆来,大多数的人一开始只能用一份小报试水。
  更何况相比这些人他也不是没有优势,他的优势在于人脉,他爹留给他的,他自己认识的。
  如果他要办报纸,里头门道非常清楚,找人也容易,不知道能省多少心力——若是真蹭他老爹的资源,恐怕印刷、发行这种成本也能省下不知道多少。只不过那也太着相了,所以也就是想想,然后就放弃了。
  一旦规划起这件事来,他就越想越觉得好。
  他从书院回家,自此之后他要做什么就随他自己了。可是既然是正经做一个事业,那就不能像以前一样小打小闹,倒腾一点小商品就算了,非得找个正事儿不可。这个时候做报业,岂不是正合适?
  出于这个心态,原本就和作者们编辑们颇为交好的他更加往这方面使劲儿了。各种场合,能来的都来,他这是考察人,了解业界呢!
  听到唐宋有这个打算,许文华十分虚伪地笑了一下:“哟,有大志向,比唐大主编还要更进一步了。”
  一家报馆的总主编听上去非常威风,因为他们的能力、对报馆的掌控力,以及人脉之类。就算是报馆的馆主,也就是背后的东家都对他们十分客气。这就像是传统行业当中的东家对待大掌柜一样,也都是各种优待尊敬。
  但是,说到底就是一个打工的,再高级的打工的,难道就不是打工的啦?
  说比唐宋他爹更进一步指的就是这个,办报纸的老板和总主编的差别么。
  不过在许文华口中这就是嘲讽了,既然知道办报纸赚钱,是一个正火热的行业,那自然有很多人跑到这一行。生意就是这样的,有大有小,有人赚有人赔。一个普通的小报老板,在业界还真比不上三吴报馆这种大报馆的总主编。
  嘴炮打了半天,唐宋懒的理他,转而和别人安利《宦海》去了,顺便考察一下有哪些不得志的作者...说不定他办报纸的时候就能用得上。
  朱敏这个时候才有功夫坐到许文华一边,笑着道:“怎的,这几日见你似乎不怎么出来...有什么难事儿?”
  真实的情况是,朱敏眼里许文华就连说话的声音都没有平常来的大。这种情况自然让人担心他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麻烦——是朋友总要关心一番,虽然一般许文华都犯难的事情,他也没什么好办法。
  许文华就看着面前铁丝网上面的烧肉,正在被炭火炉烧的滋滋冒油,一时发愣起来。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