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了两桌人,他笑着道:“都是报馆的招待经费,诸位也不用放在心上,有便宜不占王八蛋嘛!”
原本还有一些距离的,一下就拉近了很多。
领导坐下喝酒吃菜,说了很多苏州业界有意思的事情,一时之间也称得上其乐融融。在最后他忽然道:“说起来你们也是正赶巧了,明日业内有一场聚会,作者、报馆的人都去得,你们去不去?”
连翘他们一行过来自然有个领队的,这个时候他却有些迟疑。本心上面他是很想去的,但是却有一些担心。
“这个...不好吧,咱们这些人并不是本地的,来蹭你们的聚会......”
那个领导大手一挥:“你们这也叫蹭?说是同行聚会,这可没有说是哪里的同行,只要是同行就应该来得,毕竟本意就是同行交流嘛。”
见领队犹豫,又道:“这有什么好想的,真正蹭聚会的你是没有看过。有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不过是各处奉承的帮闲也是来的。既然他们都来得,你们是正牌的还来不得?”
领队本就想去,这么话赶着话,一时就答应了下来。
连翘下午没有和报馆的女孩子们去逛苏州名景,而是按照吴美娘写给她的地址和姓名去拜访几家故旧。
当初连守诚是给苏州知府做刑名师爷的,主要是断案这一块儿特别厉害。那时所谓的熟人,多是一些衙门里头的。同时做师爷的,这些知府大人身边的人自然随着官员的任免已经不在苏州了。但是原本衙门里面的吏目却都还在,他们这个都是世代做的。
这些吏目说是贱籍,子孙很多事情上都有妨碍。实际上在地方是很厉害的,如果官员不够精明,反过来为吏目架空,这也是很常见的事情。官员做得一任是一任,吏目则是世世代代在一地经营,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呢!
师爷也算是官大人身边重要的人物了,平常交往的自然也是三班六房各个门子里面的主管。泛泛之交或者纯粹利益交情也就算了,吴美娘却给当时确实关系不错的人家写了信告知了会有一个女儿来苏州,到时候会上门拜访。
吏目人家少见不以利益相交的,所以当时三班六房的人虽都有交往,最终连翘来拜访的却只有两户。
一个是苏州府衙门两大捕头之一的李捕头,另一个则是管着签押房的文先生。当时这两家和连家交往很多,不只是男人之间有走动,就是家里的内眷也是很亲密的。按照吴美娘的说法,那两家的夫人在连翘小时候都抱过她呢!
虽然只是吏目人家,但是这两家的房子都十分可观,连翘这才相信这些人在老百姓中间确实不简单。
李家和文家其实是早就接到信了的,连翘上门当然没有任何问题。两个连翘称呼叔伯的男子并没有多说话,只不过问候了几句便避开了,有自家的女人招待连翘。
说不上有多亲密,毕竟很多年没有什么往来了。如果是吴美娘来,或许还能感慨回忆一下曾经的事。而连翘这个小辈那实在没有什么好说的,一个个只称赞了连翘几句,寒暄了一回而已。
不过在连翘要走的时候李夫人和文夫人都说了差不多意思的话。
“今后侄女儿在苏州居住倒是要走动起来,若有什么难为的事情记得来家里说。都是再亲不过的人家了,你来苏州不靠咱们靠谁呢!”
这话得分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是这个话里有客气的成分。不能说真以为人家拿她当成了自家人,有什么事都找上门来。要知道当年连守诚是知府大人的师爷,大家有很多公务上面的事情要合作,彼此又投契,自然密切一些。
但是如今呢,连守诚都死了这么多年了,剩下的也就是一点儿薄薄的人情而已。
另一个则是好的方面了,虽然人情很薄,但那也是人情啊!有之前的人情打底,连翘就有正大光明上门拜访的理由!不然换个毫无干系的人上门送礼试试看,人家根本不会接!不要以为这些吏目就是见钱眼开,不管什么东西只管收下。
而且人情也是走动出来的,以后逢年过节送礼祝贺不忘记这两家,逐渐的也就是熟人了。
真有什么要紧的事情,人家罩的住的范围之内,肯定是会管的。
相比起许多在苏州人生地不熟的独身女子,连翘这算是靠山厚实的很!
等连翘走了,住的很近的李、文两家夫人倒是谈起她,李夫人赞叹道:“生的更像她娘,但也有当年连先生一些品格,真是个再难得不过的小娘子了!”
文夫人出身比李夫人高,自己见识也好,笑着道:“生的如何且不论,要紧的是那通身的气派,落落大方,不像是小门小户里出来的!若不是我家里几个孩子都娶妻了,孙子辈又差的太远,我少不得想要笼络一个媳妇。”
吏目的人家其实婚事上面挺为难的,嫁女儿也就算了,最难的是娶媳妇。如果是普通小老百姓,那倒是很愿意嫁给吏目人家,但是这种门户,吏目人家有点看不上!但若是换成是出身高一些的,又不愿意和吏目结亲了。
典型的看得上他们的,他们看不上,他们看得上的呢,别人又看不上他们,高不成低不就。
似连翘这种家境殷实,本身格外出色的,也难怪文夫人会动心。
连翘当然不会知道两个见面的时候仿佛普通长辈的妇人会议论这些,她回去之后就忙着看刘盈盈的‘战利品’,赞叹了一番苏州东西的精致——只可惜她第二天也没有时间去逛一逛,第二天的下午得去参加业界的聚会。
聚会本来并不是让人感兴趣的事情,连翘和刘盈盈在嘉定的时候都是不怎么参加聚会的那种。但是有一个说法是这样的,‘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在嘉定不喜欢的事情不一定在苏州也不喜欢。
没有参与过苏州这类活动的,多少还抱有一种想法——或许人家的不一样呢?说不定人家并不是如嘉定一样,各种聚会已经流于形式了...哈哈哈,其实都知道这种可能性很低,凭什么苏州城就出淤泥而不染?
只不过粉丝滤镜这种东西真的很神奇。在这个时代,苏州城之外的人看苏州都是有滤镜的,觉得那里各种都很美好,即便已经见识过这座城市不好的一面了也是一样。具体的,就好像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人民看上海差不多。
第149章
唐宋一路数落着朱敏:“你做什么还去寻他?他要么不来,要么就早些过来,迟了这么久,忒失礼了!”
三辆人力车跑的极快,最前面的拉着许文华,后面两辆并排跑的是唐宋和朱敏乘坐了。今日这一场业内的聚会发起者是个老前辈了,出于对前辈的尊重,来的人很多。朱敏最爱凑这种热闹,当然是不落人后的。唐宋最近报纸办起来了,还算是有模有样,这种聚会也来的多,为的是业内人脉。
而许文华,听说是他尊重的老前辈主办聚会,而且人家还特意请了他,也答应下来。
朱敏特意拉着唐宋找许文华,打算一起赴这一次的聚会。然而许文华正好灵感来了,赶稿根本停不下来。等到要出发的时候,时间已经很紧急了。那边肯定没有结束,然而等到赶到恐怕也进行了不少时间。
不上不下,最是尴尬。
只不过唐宋这个抱怨没有和许文华说,反而对朱敏说。主要是他觉得许文华这个人油盐不进,如果他真能听什么话,要么是他自己就那么想的,要么是那个人比他强。实际上唐宋这么多年了,已经放弃改变许文华了。
然而他这里有一个问题,朱敏笑嘻嘻的满不在乎,其实也是另一种油盐不进啊!一个是‘我错了吗?我没有!’,另一个是‘对不起,我错了!下次还会这样’,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
说到最后唐宋自己也觉得没有什么意思,摇摇头:“我也是魔怔了,和你说这个根本没用!”
说话间聚会的地方到了,付了车资,三人整理了一番仪表,这才走了进去。
进去见了主人家,这才在一个屏风隔断的小空间里坐下。今日这个聚会虽说是大前辈办的,但实际上也没有比往常的那些聚会有营养,唐宋还有一些心思,许文华就完全不想交际了。
三个人正说着话,大概是旁边的动静大了一些,他们竟也听的清楚。
听的出来隔壁有好几个人,男女都有。有一个男子语气似乎有些气急败坏:“做什么这般推崇‘西湖客’?正经说起来,论内容深邃、立意高远、文辞雅致,哪一个轮得到他许文华!他不过是讨好了一班俚俗人物而已。小说不错,但也就是一般般的不错,推崇太过倒让人看不过去了——你们不觉得他傲慢的厉害吗?我也能见过许多别的大家,倒没有他那样的!”
仿佛是一场许文华的批斗会,在这个男声之后有人附和,其中有男有女。不过也有人替许文华说好话,几乎争论起来。大概也是因为在这种语境中,所以声音才会大到旁边的人也听的很清楚。
朱敏和唐宋都忍不住拿眼睛去看许文华...说真的,他们这一行往往有多大的荣耀就有多大的诋毁,越是大神,黑粉也越多。许文华是年轻一辈第一人,枪打出头鸟,再加上性格上的原因,这种批斗场合拉出来的几率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