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母子相见自然有一番话说,沈钰是父母二人四五十的时候才得子,虽说下头还有弟妹,但是以他母亲沈夫人的年纪...民间都说小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他的年纪也确实和自家大哥的长子同年,所以算是身兼小儿子和大孙子两重身份了。
宠爱?那是当然的了。如果说沈夫人当初对大儿子还有许多要求,当成是家中顶梁柱培养,那么对沈钰就完全是放养了。除了不许作奸犯科,其余的事情都随他喜欢而已。
所以沈钰即便长到这个年纪,依旧逃不过被母亲沈夫人摸头又摸脸的命运。
不只是沈老爷沈夫人高兴幼子回来了,满府上下都很高兴六少爷回来了。倒不是说沈钰多么八面玲珑,看他寡言少语就知道不是那样的人。之所以有这种事,说起来也十分简单,无非是有钱能使鬼推磨而已。
这时候他一回来,家中许多仆佣都来奉承。如今做着家中一个小管事,当初是他书童的也来凑趣,捧着一些小说本子献宝道:“六爷您来看看,这些都是这些日子苏州最走俏的小说了,其中有一个叫做乔琏的作者是新出来的,他的书最值得读!”
第139章
虽说父母尚在,没有分产,但是每一个子弟的情况却不可能一概而论的。沈家正支就有八个少爷,最小的如今也十七岁了。大少爷做着大官呢,即使俸禄寻常,但是家里给支持想来是不遗余力的。
其他的少爷,或者读书、或者经商、或者学武入行伍,再不然什么也不会,就是一个浪荡公子哥儿,情况都是不同的。
庶出的男孩自然指望不上姨娘的补贴,自己没有进项就手头紧促。而自己混的比较好的,哪怕很大一部分收入要交给家里,手头也活泛——经营的产业其实也是家里的,所以交钱给家里这是应有之义。
沈钰就更不用说了,他是家里最有钱的一个,又向来出手大方,受人喜欢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沈钰从小就聪明,这些仆佣的心思他清楚的很,只不过这种事不必说太多而已。凡是有来的,他也给大赏,至于由此关系变得亲近,那是没有的。倒是带着小说本子来凑趣的书童他多留了一会儿。
沈钰的确很聪明,但是这不代表他就有多喜欢读那些经义。少年时读书,常常是上头家塾夫子讲课,他就在下头看外头买来的小说本子,他最喜欢的就是游记和演义一类的小说。
夫子是知道家主家主夫人对这个嫡幼子没有过高的期待的,所以也没有惩罚过沈钰,竟然就随便他看些闲书了。现在想来,该读书的那些日子,陪伴他少年时代的竟都是一些杂而无用的小说。
然而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他忙碌的紧了,渐渐不再看小说。
等送走了书童,本来是没有多大的意思看这些小说的。这个时候却有了一点兴趣,别的都没有拿,只是捡了格外被推荐的乔琏的书。
乔琏的书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只不过《海上归来记》、《宦海》、《药庐琐记》而已。但是《海上归来记》好说,不过四册而已,《药庐琐记》更是不成书,出来的三回文字是简报装订。
可《宦海》不同,大部头分为上下两部,上部《文魁》十二册已经齐备。下册也渐渐出来,磊在一起相当可观了。
沈钰已经出门半年多了,在他出门之前乔琏就已经有些名气了,只不过没有现在这么大的声望而已。当时沈钰专心经营生意,已经很久没有少年时代看小说的闲心了——而且说实在的,他也不如小时候对小说那样有热情了。
不过大概是好久没看小说本子了,再加上闲来无事...沈钰是个精力充沛的人,洗过热水澡之后让丫头将烛火拨的亮亮的,先从乔琏的成名作《海上归来记》看起。
不得不说打脸复仇的套路就是爽,这类小说就像是精神鸦.片,往往能勾引人一气呵成看下去。就像是现代每一个晚上抱着手机读小说的少年少女,心里想的是十二点之前一定睡,然而,然而之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睡是不可能睡的,先看完这一本再说。而看完一本小说之后精神一方面是疲倦的,另一方面却是亢奋的,忍不住再去看小说...于是一个晚上过去了。
现在沈钰也是差不多的,他少年时代看小说也是很多的了,再加上见识不俗,能入他眼的小说很少。这部《海上归来记》让他想起金华楼主的小说,就是那位以写爽文闻名的大神。
沈钰少年时代非常喜欢看他的小说,然而随着看的小说越来越多,再加上心智、见识再也不同,再看金华楼主的小说就不免觉得别扭了。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有社会阅历的老书虫无法忍受书中大量的不符合逻辑剧情...不过人家的小说本也不是写给有阅历的老书虫看的。
而《海上归来记》就像是一个进阶版的金华楼主所著,让沈钰有了少年时代那种振奋和着迷。
等到扔了书,已经是天光大亮,这才倒头就睡。
府里不知道内情的还以为是六少爷舟车劳顿回来,身上疲乏的厉害了呢!沈夫人格外心疼小儿子,本来只是头一天不让沈钰去请安,这下干脆让他最近都不用早上请安了。
“他小孩子家家的觉多,做什么那么折腾他?”话说也就只有老母亲才会觉得二十多岁的儿子是小孩子家家了,这话让家里的仆佣听到了也是心中好笑。那些商场上被自家六少爷玩弄于股掌之中的人绝对有话说——这是小孩子...这也是醉了。
不管怎么样,别人眼中沈钰是养精神去了,所以闭门不出,然而只每天和沈夫人说说话的沈钰其实是每日翻阅小说去了。
《药庐琐记》也就算了,虽然三篇小文,每一篇都格外精巧,让人忍不住赏玩再三。但是到底是短文,沈钰在这上面并没有费多少神,真正让他投注了大量精力的是《宦海》这个大部头。
《宦海》的上部《文魁》,除了有很多关于学习关于科举的干货之外,其实整体很像《海上归来记》,也是爽文的节奏。只不过连翘有很多后世的见识,生活中的,文学作品中的,所以市井人情、人心人性写的很好,又有类似‘罗十回’等著名篇章在其中,算得是此时十分出类拔萃的好文了。
沈钰看了表面并没有太多表示,但是心里一样赞叹这个作者。虽然在《海上归来记》就觉得这个作者作者件事不俗,南北各地见识不少,写底层百姓十分真实,而写富贵门庭也丝毫不露怯。但是到了《文魁》还是觉得非常惊喜...作者的功力显然在第二部作品中有了更好的发挥,当然,这也是因为篇幅足够大,能够塞进那么多内容。
然而真正足够让沈钰拍案叫绝的还是《权柄》,《权柄》之前他对作者是一种读者对小说作者的喜爱与欣赏。但是读了《权柄》不一样,这是一种生活中遇到真正有大才的人会自然而然生出来的敬重。
连翘在《权柄》的开头,描述的是朝堂史诗级难度副本。在读者看来,他们简直不知道这个‘局’要怎么破!面对这样的官场难道真的能力挽狂澜,扶大厦之将倾!?他们很想相信会有这样的事,但是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告诉他们这是不可能的。
当然,现实生活中没有不代表小说中没有。在各种传奇、话本、演义里面,个人英雄主义的事情看的多了。只不过这些一路追书的读者已经摸清楚乔琏的作风了,他必然不可能如那些作者一般‘天马行空’的。
那些作者让笔下的人物完成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完成之任务,要么就是穿凿附会到神仙精灵上面,要么就是硬生生地圆过去——逻辑是什么?那能吃吗?
乔琏的作品也不敢说所有的事情都能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但是至少有机会实现,看上去像那么回事儿!
由此读者们就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乔琏的文风摆在那里,是不容易突然变化的。要么他写出一个无可奈何的结局,即使如男主人公林峥,也不过就是大时代下的小人物,或许能对风雨飘摇的局势修修补补,做一个裱糊匠。但说到底,也是受限于世事,被现实压倒。
要么,乔琏真的能让笔下的人物找到破局的关键,改变局势!但是...这可能吗?
其实写出前者那种无奈,就已经是大气魄了!这种朝堂格局的小说写成《权柄》这样,还想如何呢?但是如果《权柄》真的变成那样,多少会让读者郁闷。生活已经那样辛苦了,小说中就让大家舒爽一些,这样不好吗?
而这些读者的疑问与忐忑,在接下来的《权柄》连载中给出了答案。
主人公林峥身上有连翘设定的‘会计人才’以及‘金融专精’这两个人设,当初在《文魁》的时候并不显得如何突出。但是现在在《权柄》中一举变成了关键,简直闪耀万分!
主人公林峥凭借在经济庶务上的超前思维获得了嘉靖皇帝的赏识——在古代,很多事情都是劳民伤财的,有些事无法避免这个情况,但是有些事在后世看来完全可以避免。后世在民间力量、政府力量的问题上显然探索的更远,很多事情并不一定需要政府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