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选择困难加上拖延癌,让他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一直没办法定下来。
也就是这个时候《玉林报》做了一件错事,明明许文华还没有答应邀稿,他们这边却在宣传中说评选月里的名家作品会有许文华的——他们以为许文华不可能到这个时候放他们鸽子,谁知道事情就真有那么寸!
许文华实际上是生气了,他明明还没有答应下来,《玉林报》就开始用他做宣传?呵呵,一段时间没有发脾气,业内都当他好性儿了?好说话?不存在的!他最讨厌的就是别人强迫他。
于是一口回绝了邀稿,gameover。
《玉林报》简直一脸懵逼——哎,不是啊,大佬,不是这么玩的!
然而并没有什么用,真大神从不回头看抱大腿的。
弄的一脸狼狈的《玉林报》也只能自认倒霉,谁让两方确实没有说定呢。真的说出去,还是《玉林报》理亏。
没办法,只能在报纸上道歉——前一段时间是报纸搞错了,在接触‘西湖客’的时候就放出了他会发表文章的消息,其实这件事是联系的编辑表述错误,以至于出现了错误的新闻。不过不要紧,在评选月之前我们还会联系很多作者,尽力为大家带来激动人心的名家。
去特么的!谁要其他人,我们就要许文华!
许文华其人以其才华,出道之初就震惊江南,继而红遍天下,和他的才华相对应的是他一等一的‘懒惰’与不务正业。出产量一向不高,基本上就是一个月报连载。而就是这样一个连载也常有放鸽子的事情。
这次听说能看一看许文华的短篇,粉丝们都奔走相告,声势格外大。
其实这就是物以稀为贵,许文华出产实在太少了,以至于粉丝们格外关注,眼睛就盯着这次的《玉林报》。
结果现在报纸告诉我们一切都是误会...呵呵,你妹的误会。我们之前的兴奋和期待都喂了狗了,你们赔吗?
这种时候《玉林报》的情况变得有点险恶,之前已经公布的名家也就算了。大家不会在意,但是现在要找一个给许文华补位的名家,这可是难上加难!
《玉林报》评赛月三期报纸,每期有两个名家,现在确定下来了五位,找第六位,也就是许文华的补位作者。
一方面名家们都是有自己的傲气的,做个补位的算怎么回事?江湖地位比不上某某也就算了,他们可是很少会承认自己是真的比不上某某的。
好吧,这也不是最棘手的。毕竟退而求其次,选择没那么大牌的作者,总会有人愿意接盘的。更棘手的是另一方面,另一方面许文华的大批粉丝正盯着谁来接替许文华,大有他们打算黑这个人黑到死的架势。
这种事情看上去非常没道理,但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粉丝很常见这种不理性的行为。
这么个架势一出来,可就让《玉林报》坐蜡了——事情没办法收场了!哪个作者都是爱惜羽毛的,何苦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玉林报》上面登载一个短篇而已,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不然从外县找一个?县里的作者哪里知道苏州城这边的风风雨雨,人也就答应下来了。”也有《玉林报》的编辑逼的没办法了,这般提议。
这个提议当然遭到了一致批评:“下面县里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真要是找了个县里的,那还不如今年就用五个人呢!咱们《玉林报》也是有自己的格调的,宁缺毋滥,可不能降低了要求!”
这位编辑却是想的很清楚了的,胸有成竹道:“自然是有拿得出手的我才说的!《宦海》看过没有?如今不知道让多少苏州的作者羞愧了!人家就是在嘉定县里的一份日报上连载,然而每一册的销量足够挤兑死他们!算是今年最红的小说之一了!”
主编也有自己的考量,点点头道:“若抛开《宦海》的作者乔琏不是苏州城这边的,以他今年红的烫手的程度,是够资格的。”
这个提建议的编辑赶紧道:“不是苏州城这边的更好,这也是咱们公正的体现——我们不是不用县里的作者,一旦有好的,我们也是愿意用的!”
这一出口那就是政治正确了,作为协会的会报,也是要考虑这种问题的。协会被指责资源太过于偏向苏州城这边,底下县里几乎不管不问,这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这一次这样做不仅解决了眼前的困扰,还有政治正确这杆大旗,着实不错。
于是主编稍作考虑,很快就确定下来——给嘉定乔琏发约稿函。
之所以这么迟才给连翘发约稿函原因就在这里了,这中间的风风雨雨,耽搁了不少时候呢!
从熟人那里得知,竟然真的有人接下了《玉林报》那边许文华的盘,朱敏还十分可乐,立刻就找到了许文华啧啧啧起来。
许文华对此其实是不怎么关心的,他只不过是生气《玉林报》自作主张而已。至于说有谁接他的班来给《玉林报》写稿,他真没有想过,也不觉得这件事归他管。
不过等到几天之后《玉林报》宣布了名家的最终名单,他眯了眯眼睛——乔琏,他还真是没想到。该说冤家路窄吗?其实不能这么说,只能说有名气的作者圈子真的很小,大家往往低头不见抬头见,有着各种各样的牵连。
这还是因为乔琏不在苏州城活动,不然早就和苏州的一干大神小神有各种各样的因缘际会了。
朱敏见他因此竟然沉思了起来,便笑道:“看来这位乔琏先生是身处县城消息不通了,不知道《玉林报》这边因为你的关系闹出了这样大的风波。若是知道,他恐怕也不会淌这趟浑水。”
对于许文华的读者来说,这个时候谁接了这个盘,那都是要死命黑的!算得上名家的都是体面人,谁肯惹这个麻烦?
实际上也是这样,《玉林报》发出名单的时候,有些骄傲的不行的许文华读者立刻放了嘲讽——不知道乔琏的何许人也的,少不了说这是哪里来的破落户,名气还没有呢,就敢接许文华的盘。知道乔琏的更有话说,哦,县里的一个作者...
如今的苏州就是这个帝国的经济中心,除了帝都,天子脚下,苏州人看其他哪里都是乡下地方。而且这种鄙视不比后世,甚至不算政治错误,因为其他地方上的人往往还挺认可的,只能说是时代的不同了。
也有不少乔琏的粉丝敢怒不敢言——没办法,许文华的粉丝确实多,也大多像许文华,打嘴仗特别厉害。
说起来大神虽然受欢迎,但是他们的粉丝之间其实也是存在鄙视链的。譬如很有名的‘金华楼主’,就因为常年写一些无脑爽文,几乎永远活在鄙视链的底端。而与之相反,‘西湖客’许文华因为他的才华,一般都是在鄙视链的上位圈的。
有这样的原因,许文华的粉丝往往十分强势。
许文华扔开写了名家名单的《玉林报》,不知是真的不在乎,还是装作满不在乎:“这又有什么好说的?说到底还是要看看他自己的成色。若是真金,别人说也无用,到时候自然就能让人闭嘴了!”
第107章
“你这次倒是手快的多,我还记得你上次写《有狐》的时候可没有这么顺。”连翘在收到约稿函之后很快开始动笔,引得刘盈盈啧啧称奇。
连翘将白纸铺开,笑着道:“这是自然的,那时候《宦海》还没有写完,我的脑子里全都是《宦海》中的人物,想要投入别的,总觉得不能。现在就不同了,《宦海》结束了,我脑子里也就彻底抛开了。”
《宦海》的上部《文魁》连载中已经进入到最后的高.潮了,但是这个速度依旧被连翘远远地甩在后面。她在年后的正月里就已经搞定了下部《权柄》,她现在的心思完全放在为新的大长篇收集资料上。
作者写文好比演员入戏,往往需要代入一些主人公的情感,至少连翘是这样的。她现在写《药庐琐记》的新篇章,自然比当时写《有狐》的时候要从容自然的多。
连翘稍微做了一些构思,等到回家之后灵感来了,竟是点灯到半夜——这一篇大概是灵感来的太汹涌了,竟然远远超过了她原本预计的字数。
大概是写长篇的时候六千字一回写习惯了,在写《药庐琐记》的时候她下意识地就控制在了六千字上下一个单元。而这次新的篇章写‘脱轨’了,证据之一就是她没有控制字数,信马由缰地去写,最后结尾的时候一看,应该有了万把字。
这本身无伤大雅,这个字数依旧符合短篇小说的要求,只不过是她自己知道自己写这一篇的时候确实非常‘兴之所至’。
连翘并不知道自己如今已经被挤到了苏州舆论的风尖浪口,反而颇有灵感地写完了自己的新小说。
她之前为《药庐琐记》攒了很多的梗,这次依旧从其中挑就是了——而在众多都很不错的主题中她的目光落在了‘多情种’上,愣了愣,最终圈定了这一个。
多情种似乎可以和痴情种对应来看,貌似不是个好人,指的是那种太过滥情的人。但多情又似乎能和无情对应,这个时候又是有情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