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靳相君说的内容却——
“当今之数,虽其算本身已得有一定成就,却并没有大加推广,以至于数术没有得到最大的发挥应用,实属遗憾。”
一句话,便让卢博士跳了跳眼皮。
咦?
靳相君的理论同范明成的一味夸赞不同,她是更为客观犀利地指出了现世之“数”,存在的问题和时势受限,而且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推广方法,当然,从靳相君说得全部内容来说,她亦是对“数”极为推崇,这种推崇的情绪,不同于范明成一味尬夸,而是因为“数”在许多领域,譬如,天文、地理、水利等等,都能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从而推动整个时代的大力发展。
肯定了数的应用价值同时,也点出了数的局限性,还提供了方法。
可以说是完美的答案。
同时,也是黎青颜心中的答案。
黎青颜瞳孔微张,心头终于涌起了一丝慌乱。
撞答案这种操作,真是“惊喜又意外”!
如果只论古代数学,刚刚靳相君已经说得很全面了,也是因为靳相君的答案,黎青颜忽然想起,靳相君原本的那个女尊国,很推崇“数”,并不像大燕朝的“数”这般不起眼。
所以,她知道“数”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多么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黎青颜也因为现代吸取的知识,知道数学推动着科技的发展,所以,本来她也想就这点切入的。
结果,好巧不巧,两人撞答案了。
而且,黎青颜微微看了一眼高台上的卢博士。
他的眼神,明显极为满意。
那么——
现在,她该怎么办?!
黎青颜睫毛微颤,心绪一下子不安起来。
可又得强逼自己冷静下来想。
会有办法的,会有的!
黎青颜,冷静点!
可就算是这么说,面对空荡荡的大脑,黎青颜根本冷静不下来。
临场换答案,还得压过靳相君的答案。
她…想不出来。
黎青颜心头涌起几丝气馁,难道她就要输在这里吗?
可就在黎青颜沮丧情绪开始蔓延时,冷不丁地她忽然感受到一股无法忽视的视线。
在旁人都被靳相君的演讲吸引时,有一人目光坚定不移。
他眼里只有一人。
只要那人在场,其他皆沦为陪衬。
黎青颜瞬时抬头,朝那道视线看去。
秋时之日,国子监的朱墙边。
少年背墙而立,穿着国子监最普通的苍色学生监服。
同背后的朱墙形成鲜明的对比。
可在那朱色与苍色之间,是少年澄澈的笑容。
就这样远远又静静地看着黎青颜,只看着黎青颜。
笑。
仿佛在这世间,他最干净的一面,只展露给黎青颜看。
本是混乱心慌的黎青颜,一看见少年,整个人浑然一定。
先前烦扰的思绪似乎瞬间烟消云散。
她满脑子只有一个想法。
阿谦来看她了。
第101章
靳相君答完的时候, 有意无意地将余光扫在黎青颜身上, 眼里露出几丝向往。
在喜欢的人面前, 靳相君自然想表现出最好的一面。
只是, 下一刻,靳相君的眼神微顿。
因为——
她想看到的赞赏全无不说,黎青颜甚至连个眼神都没给她。
而是看向了……
靳相君顺着黎青颜的目光看过去。
一眼便看到了在朱墙旁边的夏谦。
是他!
又是他!
敢让女子落泪的自大男人。
如果夏谦知道靳相君对自己如此评价,一定会对“自大”这两个字产生怀疑。
不过现在……
靳相君微微眯了眯眼,眼底划过几丝危险的光芒。
她先前忙于事业, 竟对黎青言的交际疏忽了, 如何能让黎青言同这样的人成为知己。
靳相君下意识抿了抿唇。
而对比靳相君这边的阴雨心情, 黎青颜那边却好似突然放了晴。
整个人精神为之一振, 眼尾上翘, 眼里渐渐聚起坚韧且从容的光芒。
等到卢博士向黎青颜看过去时, 他只看到边上那个他最感兴趣的少年, 略微抖了抖衣袖,将先前因为拱手而起了一丝褶皱的衣袖, 捋顺至看不出一丝褶皱痕迹才是罢休。
卢博士轻轻挑了挑眉, 嘴角微有上翘,还是个追求完美的人。
这样, 他便更期待答案了。
不过, 在靳相君的答案出来后,在场好些人虽然对黎青颜抱有期待, 但确实, 靳相君的答案, 已经是完美的标准范本,以他们的眼界,已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想出超过靳相君的答案。
所以,黎青言,他可以吗?
这个问题,同样萦绕在卢博士心间。
他一方面下意识觉得不可能,一方面又希望他最期待的监生能打破预期。
可以说,卢博士这一回是在“求打脸”。
广场最右边的少年,在万众期待下,将衣袖捋顺后,便淡淡然上前一步,半揖手,抬了抬眼眸,一派风轻云淡的平静,嘴唇微张,便是道。
“孙子曰:夫算者:天地之经纬,群生之园首,五常之本末,阴阳之父母,星辰之建号,三光之表里,五行之准平,四时之终始,万物之祖宗,六艺之纲记。”
这换成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日月星辰运转的轨迹,四季气候变化和晴雨天气的估测,地面的丈量,宇宙中所有物质运动的发展规律与这世间的历史变迁,所处社会进步或是退步乃至与所谓生命体的现象发展进程,阴阳五行的预测卜算,皆是按照以“数算”为本源来进行运转。
数并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计算,而是推衍出一种预测规律。
当时的作者能在“数”是六艺之末的情况下,依旧推崇其是“群生之元首,万物之祖宗。”,可见其思想。
这思想在中国古代和西方都有出现。
西方出现在数学家和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身上,他曾说过——
“数是宇宙万物之本源。”
而在中国古代,《易经》早有言明。
《易经》曾言: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也就是说万物皆由“太极”起,而太极却是从无极中诞生。
这无极生太极的过程,便是从“零”到“一”的开始,太极便是“一”,是“数”。
老子也曾讲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一句开头,便落下了重锤,让众人闻之一凛。
靳相君如果总体落在“数”的应用性和实用价值上,黎青颜便是从“数”的本质起了开头,有点类似于前者从实践出发,后者从思想理论出发,两个出发点是不一样的。
但接下来,黎青颜想如何铺展开来,众人却不得而知。
可不得不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黎青颜还能想出同靳相君齐平,甚至隐隐立意有些高于靳相君的答案,确实难得。
就不知,会不会高开低走。
而接下来,黎青颜却是不疾不徐,一一开始陈述举例。
“学生大致粗浅举例——
其一,士农工商而言,学生以排在最末之商,浅论民生背后的数。
商人经商重在四个字,‘乐观时变’。其意留心买卖商品的产量四季变化和集市的供需行情趋势,以此及时抓住时机获取利润。司马迁曾言‘人弃我取,人取我与’,这亦是商人的经营原则。
《白圭经商有道》中言过,‘夫岁孰取谷,予之丝漆;茧出取帛絮,予之食。’其意便是,每年当粮食丰收后,买进粮食,售出丝织品、漆器,在桑蚕出现在集市时,便购进丝织品和棉织品,反而出售粮食。
根据集市的供需关系,售卖大部分民众生活急需之物,行情广阔,销路通达,不需要同人比价来压低自己的利润,便可以获取丰厚的利润,即不用担心竞争,这样的利润来自季节差价和供需差价,两者皆可通过数来摸索规律预测。”
“其二,以地方官员为例,浅论治理地方背后的数。
地方官员治理地方,其中有一项,需得通过管理,发展地方经济,使地方百姓生活得以富足安定,这是替朝廷打造其经济根基,而管理治理地方需要知道通晓当地民情民风,以及四季变化便可无往不利,民情民风,四季变化等亦可看作‘数’,虽不是具体‘一二三’,这些收集而来的信息是地方官员手里的筹码资产,通过对这些信息筹码资产进行分析,可推衍出一套因地制宜的经济发展治理策略,这也是通过‘数’的规律的预测。”
这一段隐藏了黎青颜现代的思想,关于“大数据分析”的知识,但古代没有大数据的概念,黎青颜只能用古人能约莫听懂的比喻来说。
“其三,再以行兵打仗为例,浅论军事背后的数。
人数武器粮草和双方战力对比,皆需以数论自不必说,而如若能加以预测天时,地利,人和,则东风常伴吾军。古有赤壁之战,借东风以破曹,预测占据天时,又有淝水之战,东晋有淝水天险,占据地利,发挥所长,又有七擒孟获,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放后,换的孟获真心归顺,此为占据人和,但这三者背后,东风可预测,淝水天险常年经验累积成数而预测,孟获之性情亦可推导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