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书斋要是有了皇帝入股,以后谁还敢说咱的书斋出牌的书籍当中有谋反的内容,那不是打皇帝的脸么,毕竟皇帝都有股分在里面了,那难道皇帝还能反了自己。
“技术入股?”皇帝对于陆泽轩的说法略带不解。
“我这不是想着让皇帝舅舅写篇劝学文么,这也算借用了您的名声,另外您这不是同意让我查阅库房的往年科举考试的存档么,这也算借用了您的资料,这些我就统统给您折成股份,以后这书斋的收入咱们三七分,如何?”
“你小子会算帐啊!借用了我的名声,借用了我的资料,你就给朕三成利啊!”皇帝好笑地看着陆泽轩。
“皇帝舅舅,您就同意吧!您想想您的大外甥可就指着这个书斋过活呢!这要是分的盈利少了,您大外甥可如何活呀!”陆泽轩其实并非不想给皇帝多个几成利,不过这做生意么,不都是你叫价我砍价的么,哪有可能一次就谈好的地呢,不你来我往的好几次都不叫砍价。
皇帝看着陆泽轩那卖惨叫穷的样子,心里好笑不已,他心里想着反正自己也不是真的在乎那么家小书斋的盈利,和昊儿纠缠半天也不过是逗着人玩而已,现在也逗了这么久了,这要是再逗下去,估计昊儿就要跳脚了。
虽然昊儿跳脚的样子估计很有趣,自己也十分想看,但是咱也不能一次把人给逗怕了,否则以后岂不是再也找不到人来逗趣了。
“行了,朕就答应了,谁让你是朕的外甥呢,那朕这个做舅舅就吃点亏算了。”
“那咱们就说定了啊!不行,咱们要立字据为证,不能空口无凭的,回头该让人不相信了。”陆泽轩笑眯了眼睛,露出一口白牙。
皇帝便看到陆泽轩高兴的眼睛都眯了起来,心里也跟着乐了起来,觉得还是同外甥如此纯真的人相处起来轻松,不像同朝中的那些老奸巨猾的大臣相处那样要费尽思量,也比同自己的孩子相处起来更轻松。
毕竟自己的孩子一天天大了,也都有了自己的小心思,而随着儿子们开始入朝,参与朝政之后,那小心思就更多了,往往同自己说话时都有可能牵涉到各个方面的利益,让自己再也无法享受到单纯的父子亲情了。
皇帝也正是鉴于这种种的因素,才会如此亲近陆泽轩,毕竟对方不像自己的儿子一样,等着接手自己坐下的龙椅,但是又与自己有着极亲的关系,可以让自己享受到单纯的亲情,这样子情况下才会使得皇帝十分的亲近陆泽轩。
“朕可是金口玉言,哪里需要立字为证呐!”
“皇帝舅舅,这亲兄弟还明算帐呢,既然咱们以后是合伙人的关系了,那这个肯定就要按照一般人做生意的样子来操作了,怎么能因为您的身份特殊,咱们就可以随意了呢!”陆泽轩反驳道。
“你可是第一个敢同朕提出要立字为据的合伙人呐,不过今日朕心里高兴,你想要立字据那咱们就立字据吧!”皇帝哪里会真的在乎一家书店的盈利,要知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天下都是皇帝,皇帝又哪里会打心眼里在乎一家书斋,只不过是心里高兴就愿意陪着外甥玩罢了。
最后皇帝果真同陆泽轩签定了协议,并且还盖上了皇帝私人的印章。
随后皇帝便应陆泽轩的要求,写了一篇劝学文,还盖上了皇帝的私人印章以作证明。
陆泽轩看到自己进宫的目的都以达成,便想着告退了,但是一抬头看到了大殿之上挂着的牌匾,但想着既然已经求上门了,那何不干脆求到家呢,便开口说道:“皇帝舅舅,既然你劝学文也已经写了,那咱也不在乎再多写几个字是不是?要不您干脆给咱们的书斋起一个又响亮又朗朗上口的名字吧!”
“你这是要榨干朕的所有价值,是吧!”
“皇帝舅舅,这怎么能叫榨干您的价值呢!这叫为了咱们书斋美好的未来而努力。”陆泽轩随口便否定道。
“行了,写给你总行了吧!”皇帝想了想陆泽轩所说的朗朗上口的要求,便直接写到“大炎书斋”。
陆泽轩最后抱着自己求来的盖有皇帝印章的劝学文、合伙协议和书斋名称,心满意足地出了宫。
第181章 世子渣男16
有了皇帝的金笔御赐的劝学文、书斋提名和库房查阅的权利,陆泽轩便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之路了。
看到儿子如今不再出去鬼混了,也知道为自己的书斋谋出路,仁孝公主自然是欣慰之极的,尤其是在儿子每每去库房查资料了一天,回来还会顺路给自己带点儿糕点或者小吃之类的,仁孝公主心里就更高兴了。至于在送自己糕点的同时还给沈安荷也送去一份的这一情况,仁孝完全没有一般婆婆吃醋的心里,完全觉得自家儿子被人抢走了的感受。
这估计是因为原身之前累教不改地犯错,仁孝公主原本都已经对原身不报太大的希望,现在突然看到自家儿子变好了,而这已经超出仁孝公主对原身的期盼,仁孝公主已经是心满意足了,自然不会有那种吃醋般的心里感受了。
沈家对于陆泽轩时不时地送来糕点和小吃之类的来讨沈安荷的欢心并未太在乎,此时的沈府中人,特别是沈父和沈老夫人对陆泽轩已经是极其厌烦的,毕竟这两人是被仁孝公主和陆泽轩给怼到了,自然是不喜的,而沈府中的其他人对于这件事情虽然心里会有一丝羡慕,但是糕点和小吃毕竟不是多么名贵的东西,实在不值得令人惊讶。
沈安荷对于陆泽轩送来的糕点和小吃之类的,倒是心里很欢喜,她并不介意这些东西的价格不高,没有珠宝首饰名贵,她欢喜于陆泽轩对自己的这份惦记之心。她想着只要陆泽轩能有这份惦记之心,哪怕这个男人不爱自己,那么他也不会因为这份强加而来的婚事而心里怨恨,那么这至少说明两个人还是有希望组成一个幸福的家庭。
时间缓缓而逝,在这期间陆泽轩的大炎书斋已经名动京城了,在陆泽轩举行换招牌仪式之后,便推出了由自己编制的大炎朝首本针对科举考试的试卷集,当然属名的时候,陆泽轩并未将刘昊硕的真实大名印上去,而是将集刘昊硕和沈安荷的名字为一体的昊安公子之名印了上去。
此试卷集一经推出便受到士子们的热捧,虽然说在京里这种地方,随便扔出一块砖头,都能砸到一个红顶子,但是这并不能代表在京的所有学子都能够靠着家里的关系拿到所有往年的科考试题,而靠职务之便或者是靠年复一年的收集而获得的毕竟是少数人,而这少数人在有了这些科考试题之后也是为了自家的后人而留下的,哪里会轻易地借给无关人士阅览呢,自然是做为独家收藏起来了,因此此试卷集一经推出之后便惊动了京里的所有士子一哄而起,疯狂热买了。
虽然试卷集卖的十分火热,但是陆泽轩却并未因此而哄抬价格,订价仍是十分低廉的,而这种都是因为陆泽轩对现行的印刷之术做了技术改良,使得印刷的速度与质量都大大提高了,而这自然会使得试卷集的成本降低,因此,哪怕陆泽轩的订价不高,盈利仍然是十分不错的。
在试卷集的热度将过的时候,陆泽轩又推出了历年状元、榜眼、探花的“三鼎甲”的对应科举答卷集,而这份答卷集自然又是造成了一股热潮,甚至较之于试卷集推出的时候更为火爆,因为这份答卷集不仅受到士子们的热捧,还受到往年三鼎甲的官员及其家属的热捧。
所谓“人生有三喜,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士子们十年寒窗苦读,只为一朝金榜提名,而这样子的风光却并不长久,甚至在入了官场之后,还备受权势倾轧的打击,而长久时日下来,这些人早已将当初的风光遗忘,可是没有想到现在大炎书斋竟然将当初他们的科举试卷收录进去,让所有购买过答卷集的士子知道他们,尤其是他们参回宴会时,听到他人一口道出其为某某年的状元等之时,这仿佛让他们失去已久的风光又回来了一般,而这能不让他们热捧么?
即使明知道买回来对自己的用处不大,但是可以留着给自家孩子将来见识自己的风光也是好的啊,又或者送给自家的亲族,让他们知道自己当初的风光也是不错的,总之不管为了什么,这些“三鼎甲”的官员也陷入了购买的热潮里了。
有了这科举题集的热潮,大炎书斋是彻底地在京里闯出了名声,其他书斋不是没想着效仿,但是即使他们能像大炎书斋一样印刷出一样的科举题集,也是争不过的,不为别的,只因为成本做不到像大炎书斋一样低,自然售价也就竞争不过大炎书斋了。
编制这两套科举题集对陆泽轩并不费什么事情,只是花了点儿时间而已,因此陆泽轩在编完这两书籍之后就对科举的经义进行了详解编制,这件事花费的时间倒是比两套题集所花费的时间要略长一些,但是最终出版的时候却正好赶上了“三鼎甲”科举答题卷热潮消散的时候。
这套经义详解的出版,就更是轰动了京里的文人学子了,针对其中的白话文般的解释,有赞同的也有异议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昊安公子则是在京里彻底出名了,大家都在讨论这位神秘的昊安公子究竟是谁,想要与他一同探讨书中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