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不见,没想到妹妹如今竟如此淡雅从容,实在教人刮目相看。”想起从前的琪琪格,再看看眼前这位通身贵气的蒙古格格,佟懿儿心中不由暗暗惊叹——同样是身处后宫的女子,有人拼尽全力只为得到圣上垂怜;有人处心积虑只为生得龙裔一飞冲天。像娜木罕这样淡定自如与世无争的,佟懿儿还真是头一次见。
“这些年与太皇太后一道修身养性,发觉佛法精妙,于是沉浸其中,也是为了有所寄托。”娜木罕深知以自己的出身,康熙注定无法对自己动心——自太宗皇帝以后,他们对蒙古女子就兴趣寥寥了,她当初作为蒙古亲王孤女进宫,原本就是科尔沁的权宜之计。既来之则安之,她已经接受了这样的命运。
“能够在佛法中寻求自在固然是好,但是这样的日子终究是寡淡了些,真的挺替你可惜的。”
印象中的娜木罕原先是青春靓丽的,笑起来就像春日明媚的暖阳,佟懿儿忽然觉得有些怅惘——如果就按照历史原本的轨迹,让娜木罕在康熙五十七年才成为有名无实的“宣妃”,她未来的日子该是多么单调乏味!但娜木罕毕竟不比济兰的妹妹,她是太皇太后的近亲,不是想嫁给谁就能嫁给谁的。此时此刻的佟懿儿内心燃起了一种爱莫能助的无奈感。
“启禀娘娘,永寿宫贵妃方才求见,奴婢说您去慈宁宫向太皇太后请安了,等您回来了一定转告。”刚踏入承乾门,王嬷嬷已经在门口恭候多时了。今日本不是请安的日子,听说和卓竟亲自登门,佟懿儿想她大概是有什么要紧事,忙吩咐玉衡亲自去迎。
“臣妾给皇贵妃娘娘请安。”和卓乘着肩舆从永寿宫一路到承乾门下去,搀着宫人的手进承乾宫正殿请安,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笑容。
“和卓妹妹快坐,听说你有事找我?”佟懿儿一直尽量与和卓保持着表面和谐,她知道和卓一向心高气傲,眼里不可能真的把佟懿儿当好姐妹。
“臣妾听说,太皇太后她老人家的身子又不大好了?”和卓显出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一双眼睛充满忧虑神色,“您方才去瞧,没什么罢?”
“太皇太后只是有些健忘,惦记皇上和科尔沁的亲人罢了!身子倒还硬朗,今儿早膳还吃了不少。”
听佟懿儿说起科尔沁来,和卓觉得正中下怀,赶忙顺水推舟道,“太皇太后年事已高,想儿孙绕膝一家团圆也是人之常情……依臣妾看,不如将淑慧公主接回京城来住吧?”
“我也正有此意,恰好此时淑慧公主应该正向皇上进贡请安的,我预备连夜写信给皇上建议此事,妹妹如果愿意的话也可以一起联名。”佟懿儿心想和卓多半是希望借此机会能让乌尔衮与二公主的婚事早日尘埃落定,便笑道,“只是让淑慧公主就这样回宫,她难免会担心太皇太后的身体——不如就向皇上建议,趁此机会把乌尔衮的婚事办了吧,也算是为后宫添点喜事。”
“还是皇贵妃娘娘想得周全,臣妾佩服!”和卓听佟懿儿将她自己原本想提出的建议脱口而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以为佟懿儿知道钮祜禄氏与淑慧公主有这层关系早该有所戒备,没想到她竟与自己是一样的想法。
“咱们都是太皇太后点拨提携的晚辈,自然事事都要以太皇太后为先,我也没做什么。既然是你我心有灵犀,那写信时我便也将你的名字写上去吧!”佟懿儿莞尔一笑,尽显后宫之首的大家风范,见了这样的笑容,和卓一时竟有些自惭形秽之感——她没想到还会欠佟懿儿一笔人情债。一码归一码,和卓虽视佟懿儿为对手,却也不想做忘恩负义的卑鄙小人。
第90章 真心假意
“孩儿给额涅请安!”佟懿儿给康熙写信后不久, 康熙果然带着淑慧公主回宫探望太皇太后。近些时太皇太后总是一时清醒一时糊涂,看见两鬓斑白的淑慧公主, 她倒还认得, 笑着招她上前握住她的手。
“想不到你如今也要有孙媳妇了, 当年送你去巴林部的情形还历历在目呢!”太皇太后所生的三女一子中, 尚在人世的就只剩淑慧公主一个, 体验了太多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无奈, 太皇太后对这个仅存的女儿倍加珍惜。
“是啊……当年孩儿十二岁便被汗阿玛许配给了喀尔喀部的索尔哈, 没几年他撒手人寰, 孩儿回到京城, 原本是不想再嫁人的。”站在太皇太后一旁陪侍的乌尔衮如今一十六岁年纪, 生得挺拔俊美, 皮肤泛着健康的古铜色,眉眼之间颇有几分他祖父色布腾当年的风采,“没想到色布腾居然在围猎中救了我一命,我怎么能不以身相许?”
听淑慧公主说到此处,乌尔衮的心忽然咯噔一下, 脸上泛起红晕。幸好他皮肤不白, 否则定要被两位老人垂问。
“这都是缘分, 当年听说你被野熊袭击,我都吓死了——”上了年纪的老人眼前刚发生的事多半都记不真切, 却多半能对久远的事情如数家珍, “这色布腾临危不乱, 将野熊一剑刺死, 实在是难得一遇的巴图鲁。”
乌尔衮是第一次听到祖父母的爱情故事,居然与他和二公主一样因熊结缘——这大概就是上天注定的缘分吧,乌尔衮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珍惜自己的妻子,对她一心一意,矢志不渝。
“今年遇上旱灾,巴林部的生计愈发困难了,好在皇上带来了充足的草料和牛羊马匹,想来今年的难关一定很快就会过去。”又寒暄了一阵,太皇太后忽然问起巴林部今年的情况,淑慧公主如实相告,眼底流露出对康熙的感激之情。
“玛嬷,不如婚礼结束后,让孙儿陪您回巴林料理旗务罢!孙儿在皇上的教导下已经学了不少本事,相信一定可以做好巴林部的顶梁柱!”乌尔衮的父亲英年早逝,巴林郡王的名号和责任迟早有一天会落在乌尔衮的头上,他已经准备好了。
“皇上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跟我发誓要做大清的顶梁柱,你们不愧是翁婿俩!”见乌尔衮这般富有担当精神,太皇太后不禁感到十分欣慰,“不过,这会子听说厄鲁特的噶尔丹正在闹事,你还是先和宝音丫头在京城住着吧,等那边消停些再回去也不迟。”
“太皇太后说的是,你这粗枝大叶倒不打紧,就怕伤了二公主金枝玉叶,你可担待不起啊!”淑慧公主自幼在关外长大,想到自己的孙媳妇是紫禁城里娇生惯养的公主,到底还是放心不下,“你放心,巴林有你玛嬷我,一定会平平安安的!”
“谨遵太皇太后、玛嬷教诲!”乌尔衮打了个秋千,心里觉得自己实在是考虑不周了。
“淑慧公主一回来,皇祖母的身子果然要好得多了——懿儿你可真有主意!”听武太医汇报太皇太后的脉象日趋平稳,康熙自然喜出望外,跨过承乾门的门槛将佟懿儿扶起来时,他的眼睛里仿佛有星星闪烁似的,“相信年底办了二公主的喜事,皇祖母的病定能痊愈了!”
“其实也不只是懿儿的主意,和卓妹妹也是这么想的。”康熙说的期许,也是佟懿儿发自内心的期待,自从听太皇太后呼唤顺治和淑慧公主的名讳,佟懿儿就觉得眼下的头等大事是让太皇太后得享天伦之乐,心情愉快,自然延年益寿。
“你们后宫姐妹能够替朕分忧,知道如何照顾太皇太后,想朕所不能想,实在令朕欣慰。”随着太皇太后年齿渐增,她的健康一直是萦绕在康熙心中的头等大事,但他平日忙于朝中大小事务,又时常需要离宫考察官员,会见王公,考察民情,纵使时常到慈宁宫向太皇太后请安,始终力有不逮。如今有佟懿儿替他分担,他倍感踏实。
“只是……”佟懿儿忽然想起荣妃几次三番担心二公主嫁去巴林后遭逢战乱之苦,现在她却因为想为太皇太后“冲喜”而提议让二公主提前与乌尔衮完婚,靠在康熙的胸前,她忽然犹豫了,“公主一向养在紫禁城中,听说巴林部今年遭了旱灾颗粒无收,不知道她会不会适应不了那边的环境呢?”
“这个你放心,姑姑跟你一样疼惜二公主,已经答应让他们小两口暂时先在宫中住下了。朕有空的时候可以常带他们回去看看,让那丫头慢慢熟悉那边的环境。”幼年失去双亲的康熙比旁人更在意子女的感受,何况他的女儿本来就少,自然十分珍视,“回头你跟荣妃好好说说,朕会在京城给他们先找一处宅子,这样他们也可以时常回宫探亲了。”
“皇上思虑周全,懿儿替荣妃母女先行谢过了!”康熙一席话已经打消了佟懿儿的全部顾虑——熟悉历史的她当然知道按照原定轨迹二公主应该在康熙三十年才嫁给乌尔衮,现在被她“提前”了婚期,就必须护她周全,给荣妃一个交代。
“听淑慧公主说,这次婚礼结束后,要留两个孩子在京城暂住,暂时不回巴林了。” 此次和卓的姐姐伊尔哈也跟着一块儿进京,原本以为可以就此和儿子团聚,顺便娶到一个秀外慧中的儿媳帮她料理家事,却得知康熙不预备让夫妇二人离开京城的消息。坐在永寿宫前殿圈椅上吃茶时,伊尔哈多少有些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