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得好听,还不是一样不告诉?亏得自家公公把他这个二弟当做骨肉至亲,人家二叔父可没把齐家大房亲人。
韩氏站起身来,掸了掸没尘土的衣服,淡淡的笑道:“二叔父客气了,你家用来糊口的买卖,咱们怎么能随便张口就吃呢。我爹是实实的惦记着、想着接济二叔父呢,我们怎么好不顾老人家的心意,来白沾你家的东西?”
说完,连告辞的场面话都不说,抬脚回家去了。
叶欣颜把韩氏送出院门,返回来有些歉意的对齐友年说道:“爷爷,是我说话不周,想得简单了。我也没想到二婶婶会这么不高兴。”
齐友年摆摆手,不甚在意的说道:“你不用想那么多。人活这一辈子,哪能事事如意,更不可能让所有人都高兴满意。咱家还想着用这个吃食挣个温饱,自然不能随便告诉他人。”
“问题是,二婶婶不算是外人呢。”叶欣颜有些怏怏的,她也没想到,不住在一起的两家人,也会发生这样的不愉快。要知道,那是齐友年老爷子至亲的人。
齐友年笑道:“韩氏不是外人,但终究不是咱们二房的人,甚至不单单是齐家人。韩氏知道的事情,保不准你伯祖父一家人就都知道了。到时候,你两个婶婶的娘家,你堂嫂的娘家,甚至你伯祖母的娘家,谁知道他们是不是也能顺便知道了。人家都有田地吃饭,目前来说,只有咱家没有田地,米豆腐可是咱家糊口的营生,哪能被人抢了饭碗去?不要管那些,只要咱们做好自己的本分,就不用管他们想什么。”
“嗯。”叶欣颜点点头。
她的运气不错,走投无路的时候,遇到齐友年这个老人,不但给了她一个能够生存的身份,还是一个这么豁达通透的老人。
……
接下来的时间,叶欣颜陪着齐友年去远处的山里,帮着他砍伐树木。用砍下来的树干,换人家晒过的木料。
砍树不但能换来做桌椅板凳的木料,还能多些实在的烧火柴,叶欣颜每天做的乐此不疲。
期间,她又做了两次米豆腐,觉得已经接近记忆中的味道,才停了手。而齐家大房和三房,也跟着沾光,分食了两次米豆腐的美味。
这几天,叶欣颜在村里走动的多了,也见过几次齐友荣家那个小小年纪就做事的孙子,那的确是个没娘的孩子,这孩子叫齐从明。
齐友荣小儿子齐梁的原配张氏,生齐从明时伤了身体,齐从明刚满周岁,张氏就去世了。
齐友荣的两个儿子来之不易,算是老来子,尤其小儿子齐梁,更得老两口娇惯。张氏卧病在床时,齐梁就和邻村的一个女子有了来往。
张氏刚去世没多久,齐家三房给齐梁娶了庞氏回来,就是那个和他有来往的女子。
庞氏也争气,成亲三个月,有了身孕,而且十月怀胎之后,一举得男。庞氏本就嫌齐从明累赘,如今有了自己的孩子,对这个不到三岁的小儿更是百般的看不顺眼。
齐从明小小年纪,就开始家里家外的做活儿。在清河村众人眼里,庞氏似乎也不找着茬的虐待后儿子,可是他做不好活儿,却要受打骂的,至于这个活儿是不是小孩子做的了的,人家庞氏当不管。
齐梁自然向着媳妇,而齐友荣老两口也是万事不操心,只要不给他两人找麻烦就好。于是,齐从明就成了生长在三房院子里,却无依无靠的孩子。
大概是齐从明从小就没人疼爱教导,却受尽了白眼冷遇,打小就不怎么说话。如今虽然已经四岁多了,却依然不开口,整日的沉默木讷。
为了不给这个孩子找麻烦,叶欣颜也没有特意关照他,待他亲热。她若是对这个孩子表示了善意,谁知道会不会让庞氏嫉恨。她只知道,给不了这孩子根本的好处,就不要给他添麻烦。
只是每次去三房时,她都会多看齐从明几眼,询问三房大人几句。为的是让三房人知道,还是有人关注这个孩子的,他们不要做的太过分。
每次从三房离开,叶欣颜都有种深深的无力感。眼睁睁的看着这孩子每日做着力不能及的事情,却悲哀的发现,那是人家的家事,她做不了更多。
忙碌了七八天,王木匠做出来一个碗柜,一个衣柜,其余的就不怎么着急了。齐友年这里,不但修好了房间的门窗,还做了两个小炕桌和两张椅子、几个凳子。
齐友年想着,若是摆摊卖米豆腐,自然也要桌子凳子的,也就计划着一并做出来。
他们在县城摆摊,却没有落脚的地方,而驴车又只有那么点儿地方。为了搬运方便,叶欣颜给齐友年出主意,让他做能折叠的桌凳。
第三十一章 靠老人家养活?
齐友年一边和叶欣颜商议折叠桌凳的样式,一边还念叨着:“你这小妮子,可真是不简单呢。竟然能想出这样的主意。若你是个男孩子,好好学手艺,岂不是能让很多木工活儿变得简单易行,把很多木工老师傅都比下去?”
叶欣颜尴尬的干笑两声,不敢多说一句话。背过身时,却暗暗吐舌头,她哪里有那样的本事,只不过把她见过的东西,复述给这个古代的爷爷而已。
时间不知不觉过去,农活儿忙下来,该进地里的种子都种下,农家也有了一点闲暇。
齐友贵只在看房子时,来过齐友年这里,之后就光忙碌地里的活儿,没顾上过来看看他们修整的怎样。这时才得着功夫,溜达着过来。
出门倒水的叶欣颜,远远看见齐友贵过来,连忙冲着院里的爷爷喊一声,自己忙着迎过去,远远地招呼道:“伯祖父来了,爷爷昨天还念叨,地里的农活儿忙下来,我们这里修整的差不多了,想着哪天请伯祖父过来坐坐,吃个饭呢。”
相比起齐友年的三弟齐友荣,叶欣颜觉得伯祖父她、对爷爷更真心一些。不多几次交道打下来,不管有没有能力,齐友贵是实心实意的对他们好。
齐友贵笑道:“不用请,我得空就会过来看看,顺便和你爷爷唠唠嗑。这不,一闲下,伯祖父就过来了。”
后面齐友年也迎出来,“大哥来了,我这几天也是忙着收拾院子里外的活儿,要不然也能过去看看大哥。”
齐友贵笑道:“自家兄弟,闲下来就相互走走,忙的时候没时间,自然也不能讲那么多礼数。有事的时候,递个话就行。”
老哥两个一边说话,一边往院子里走。
进到院子,齐友贵跟着齐友年里里外外看了一遍,口中赞道:“你们爷孙几个也是能干,不多日子,就把个破旧的院子拾掇的利利索索。这屋里也收拾的好,看着舒服。”
齐友年把大哥让到炕上,自己也跟着坐在炕桌的另一边。
齐友贵摸了摸面前的炕桌,感叹道:“你自小就聪明,虽说你自称学的泥瓦匠,这木工手艺也是不错。这炕桌做的,足够应付咱一般人家了。”
齐友年笑笑,“这不算什么,一个小小的桌子,做起来简单。若是大哥家里有这样的木工活儿,只管吱声,我都能料理得了。”
叶欣颜倒两碗水上来,“伯祖父喝口水,润润嗓子。”看来无论好赖,还是得买点茶叶待客的,这么光秃秃的端上来两碗水,的确不好看。
齐友贵接下,对齐友年说道:“你也一大把年纪了,哪里还有力气帮人家忙?有空还是多歇一歇的好。”
喝了口水,接着说:“我过来问问你们往后的生计。那天你念叨着,要做什么泥瓦工,我看还是算了。我知道泥瓦工的活儿,和泥、上砖、砌墙,哪点儿做不到都不行。这些事情都需要体力,年纪轻一些还能做下来,你这个年纪可不能操劳这个。”
“大哥……”齐友年想解释,却被齐友贵打断了,“你不用担心你们爷三个的日子。今年是不行了,等秋天收获的时候,我再找地主多佃几亩田,到时候咱们两家一起种。家里有大柱、大根他们爷几个,咱哥俩和叶子在旁帮衬着做就可以。叶子和她嬷嬷还可以养两头猪,喂些鸡鸭,等过年的时候卖出去,也是一笔收入,不愁家里的日子过不下去。”
等齐友贵说完,齐友年才无奈道:“大哥,家里的情况我清楚,你和友荣都过的不富裕。我这些年也没再做过农活,加上年纪大了,地里的活儿也出不了多少力气。想靠耕种田地吃饭,那就是给孩子们添累赘。”
齐友贵一听就急了,“我说,你怎么不听劝呢?那泥瓦匠的活儿是好做的吗?万一累出毛病,或者做活儿的时候出事怎么办?你就是不想着自己,也得想想叶子吧。你出了事,她一个孤女可怎么办?”
齐友贵也是心疼兄弟无依无靠。叶子这孩子,虽说是兄弟认来的孙女,可这些天看下来,对自家兄弟,那是真心实意的好,兄弟身边有个亲人陪着,他也替兄弟高兴。
这时说不通齐友年,不由得声音就拔高了一大截。
在院子里整理柴草的叶欣颜一听屋里的声音大起来,连忙进来,又给齐友贵碗里添了点水,慢声笑道:“伯祖父,爷爷是有再做泥瓦匠的想法。不过,我也觉得泥瓦匠的活儿不适合老人家做,我和爷爷打算试试卖米豆腐。这个活儿不累人,我和嬷嬷把吃食做出来,爷爷只管赶车,给我们小摊当掌柜的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