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欣颜可没有夸张,她真怕齐友年摔个好歹。
古时候六十岁的人,可不像千年后的现代,能逛街旅游,还能跳广场舞健身。那个年代,几十年的艰难生活磨砺下来,人已经疲老不堪。不是有古话说,人道七十古来稀吗,七十岁的人,在古代已经稀罕年纪,是高寿了。
齐友年苦笑一声,“我当年就那么不管不顾的离家出走,一走就是几十年,连爹娘的最后一面也没见到,着实的不孝。不怨你伯祖父,是我自己该打!”
齐友贵乍一听到二弟回来,诸般滋味齐上心头,想到爹娘去世时还念念不忘老/二,说不清喜忧怒恨。
这时,何全泰也上前劝解,“友贵叔,怎么说也是兄弟几十年不见面,友年叔这些年在外漂泊,一定有苦衷的。您先不要动气,坐下来慢慢说话。”
有了何全泰这个缓冲,齐友贵心神才略略放松下来,忍不住老泪纵横:“你个混账东西!你没说错,你就是该打!这么多年,你就是不能回来,捎个信也行啊。就算你不惦记我们,总有爹娘牵挂你吧,你怎么就忍心?”
一个村里的乡亲,只要不是刻意关起门来藏着掖着,就没什么秘密可言。不多会儿功夫,齐友贵的两个儿子就听说,老爹在家和客人动手了。
哥两个不知道什么情况,忙领着各自的媳妇和孩子赶回来。
堂屋里呼啦啦进来一群人,却看到自家父亲和村长正陪着一个老人坐在里间的炕上说话。
另有一个眼生的年轻妇人,在炕边坐着,年轻妇人身边还站着一个中年妇人。
齐友贵一看自家子弟都回来了,连忙招呼一众晚辈们过来,给齐友年见礼。
齐友贵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除了女儿秀珠嫁到外村,不在这里,其它儿孙们都在跟前。
大儿子名叫齐大柱,已经是四十岁出头的年纪。媳妇许氏,两儿两女,分别是齐成、齐二成、梅子、杏儿。
二儿子名叫齐大根,今年三十五,媳妇韩氏。三个儿子,分别是齐顺、齐二顺、齐三顺。虽小的齐三顺才八岁。
齐友贵的孙辈里面,只有齐成娶了媳妇,媳妇李氏,成亲还不到一年。
第二十二章 地主家也没余粮
看着这一家子的老老少少,叶欣颜真真见识了三世同堂的一大家子是什么样子。这还是伯祖父的女儿没回来,若是排行第二的堂姑姑一家七八口子回来了,那就更热闹了,她也会被扰的更晕。
孙辈里面,只有齐成比叶欣颜大一岁,其它孙辈的孩子们,年龄都比她小。
齐友年把叶欣颜介绍给大家,两下里都见过之后,齐家人看叶欣颜的眼神就有些玩味的意思了。
据齐友年介绍,叶欣颜是个无依无靠的孤女,在夫家过不下去,和离出门。娘家又没人,走投无路之下,他认了孙女。
这番介绍下来,原本对叶欣颜还算热情的齐家人,再看叶欣颜时,表情就是淡淡的了。
这个时代,别管和离还是休弃,都不会有什么好名声,也绝不会有好的将来。一般女子从夫家回来,在娘家吃闲饭,娘家都不待见的。
王氏和两个媳妇心里就有些埋怨这个二叔父,回来就回来吧,怎么说也是血脉至亲,就算养着,那也是因为亲情所在。可是带回来的这两个累赘,齐家人凭什么要白白养活她们。他们和三叔父一家也是穷苦人家,哪里养得起三个闲人。
看那认来的孙女,还带着个乳母,一看就是个做不了活儿的。虽然二叔父说,他有泥瓦匠的手艺,可是再有手艺,他也年纪大了,哪里还做得动泥瓦活儿。
他们和三叔家里合起来,也只有那一点点地,难道他们除了养活二叔,还要养两个外人不成?
关于叶欣颜的身份,叶欣颜和齐友年是认真商议过的,原本想着直接冒充齐友年的亲孙女。可是这样的话,关于儿子、儿媳妇、叶欣颜的夫家,这一连串的故事可怎么圆的过来?
思来想去,还是干脆点,就认来的好了,只要他们爷孙亲近,至于别人怎么看,那终究又隔了一层关系,不甚紧要。
原本齐友年怕他年纪老迈,路上辛劳,还不知道能不能平安到家。谁料想走了一路,叶子在计算路程和饮食上调理的好,后来更是有了驴车,一个多月的路途,不但没有耗尽他的体力,身体好像还精神了些。
这一路走下来,齐友年固然有性格上的豪气和担当,而叶欣颜也实打实的把他当爷爷看待,对他照顾的细致入微。齐友年是真把叶欣颜当亲孙女看。
既然他身体还好,就要对往后的日子有所计划。齐友年可没想过让他的两个兄弟养活,只要他能做的动活儿,就不会吃家里的白饭,也能给孙女挣来些嫁妆。只要他咽气以前,能让孙女有些嫁妆,就能给孙女找个靠得住的婆家。
对于齐家的那点田产,别说叶欣颜没打算要,他自己也不打算惦记。
大嫂和两个侄媳妇的埋怨神情尤其明显,齐友年看在眼里,心下不怎么舒服。他倒是没什么,只是怕他家叶子受委屈。
所以,大侄媳妇为难的请示婆婆王氏:“娘,时辰不早了。二叔父离家几十年,这才寻回来,今天的午饭,咱可不能凑合。要不我去地主家借些米粮来?”
齐友年听着侄儿媳妇话里有着不一样的意思,就想接口。
还没等齐友年说话,齐友贵就抢先喝道:“说什么呢?我兄弟吃顿饭,就吃穷你们了?还用得着借米粮?去杀三只鸡,再炒几个鸡蛋,咱们今天蒸饽饽吃。”
王氏忙笑着说道:“老头子发什么火嘛,咱们家里哪有见得了人的吃食,柱子媳妇想着给他二叔父借些粳米白面来吃呢。他二叔好不容易才寻回来,总不能像咱们往日一样,吃些掺野菜的糠面饽饽吧?”
叶欣颜捧着水碗,低头喝水。伯祖母这是在告诉她们,齐家很穷,没东西招待她们吧。
齐友年见大哥还要出口训斥,连忙说道:“咱们这里说话,倒忘了外面驴车上还有东西。不用借米粮,也不用杀鸡,我和叶子在县城买了些吃食。一会儿把老三一家也叫来,咱们一起吃个团圆饭。”
王氏和两个媳妇都没动窝,看二叔和那认来孙女的穿着打扮,可不像是富裕有闲钱的样子。那驴车上的东西,她们虽然没动,但也看了几眼,全都是穷人家的家当。
再说了,有值钱的东西也不会就那么放在院子里,是不是?
叶欣颜见场面尴尬,笑着从炕沿上下来,“爷爷,午饭时间还早。要不,您趁着何叔在,问问村里有没有空闲的房子,先给咱们找个住处。早点定下住处,我和嬷嬷也能早一点过去收拾。”
她转过来,笑着对何全泰说道,“我们原来做过些糊口的生意,往后还是打算在县城摆小摊做生意糊口,可能在村里住不长,所以能租两间房子最好。”
原来二叔一家打算做生意的啊,那样的话,是不是就不会和他们分房子田产了?王氏和两个媳妇齐齐松了口气,脸色也有了些缓和。
齐友贵不悦道:“你这孩子,房子哪有那么好找的?就算找到了,收拾也要时间。不用说了,你和你爷爷才回来,先在伯祖父家里住着,租房子的事情不着急。”
齐友年也不说房子找不找,只让叶欣颜去拿东西,“叶子,去把驴车上的东西拿下来,帮着伯祖母和伯母张罗午饭。”
“哎,那您和伯祖父、何叔慢慢聊着,我把车子上带来的东西收拾一下。”叶欣颜说完,又回头叫上金嬷嬷,“嬷嬷和我一起去吧。”
齐友年见叶欣颜主动提出临时住,还说往后会在县城做买卖,知道她这是在安齐家老少的心,免得各怀心事,起了纷争。
这么着也好,分房另过能少些矛盾。他把叶欣颜和王氏等人支出去,就耐着性子,慢慢解劝齐友贵,向何全泰询问房子的事情。
王氏婆媳三个的眼神交汇,金嬷嬷都看在眼里。她一边跟着叶欣颜往外走,一边止不住的替自家大小姐心酸。大小姐自小被娇惯,没想到,如今在这穷乡僻壤的地方,被人家这样嫌弃。
齐家这婆媳几个,明显怕齐老爷子和大小姐分他们的家当。虽然大小姐路上说过,她们自己做生意挣钱,不要齐家的田产房屋。可是,大小姐自小娇惯,年前的花结和头饰已经是意外中的意外了,哪里还有赚钱的法子?
叶欣颜在金嬷嬷的帮助下,拿下一个编制粗糙的旧箩筐,交给王氏。里面是他们在县城准备的食材,七八斤肉,两大块排骨,两只鸡,还有一些米面、菜蔬。
齐友年买东西的时候,就估算着大哥和三弟家的人口,这些食材足够二十几个人吃一顿的。
叶欣颜从另外一个箩筐拿出一个包袱,包袱皮极是老旧,几乎看不出底色。
第二十三章 有礼物也不高兴
叶欣颜把包袱提在手里,对王氏说道:“这里是爷爷给家里孩子们买的小物件,我给爷爷拿进去。”
有了前一个箩筐里丰富的内容,王氏的二儿媳韩氏看着那个不起眼的旧包袱,心里就有了点小期望。这时听叶欣颜说,里面只是给孩子们买的小物件,不觉很是失望。咱们穷人家,钱都是要花在刀刃上的,有给孩子们买小物件的银钱,还不如给家里添几尺布来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