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达成了这笔交易,白雷还算满意,轻松友好的气氛之下,白雷又附赠了一个捐献,这次是一个消息:“两星期之后,云山海域有一场大型风暴,将会给当地的渔业造成巨大灾难,大小鱼船损失近万只,死伤人数好几万吧。”
白雷脸色平静的说。
黄梓桐永远轻松温和的面部表情终于发生了改变,他思考了一会儿,才说:“如果是真的,祖国和人民一定给你记个大功,对了,白先生在这里好像还没有住处?我请示了上级,给你安排了一处四合院。”
白雷欣然接受了。
这四合院看起来是个附加奖励,其实是梧桐楼做了研究,认为白雷神出鬼没,没有个固定的联系地点,很不方面,他既然喜欢文物,那么应该会喜欢那整个就是文物的四合院,四合院可是带不走的,所以可以对他增加一处羁绊。
白雷当然知道了,这些土著的智商不比他们年代的人差,四合院里大概也有无数的陷阱,正好可以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手段,让这些土著消停消停,别瞎折腾了,就算是一枪爆头,你们也奈何不了老子的。
上午刚刚达成的协议,两边都是行动快速的人,下午就把交易给完成了。
白雷还和黄梓桐一起去医院看望了石站长兄妹,给他们送了点儿骨伤药物。
黄梓桐时时刻刻不忘记试探白雷的底细:“再过七十年,医院技术肯定已经十分发达了吧?“
白雷点头:“发达是发达了,不过没有解决癌症,更不能起死回生。”他笑的很真诚,心里想着,老子是可以起死回生的,老子底牌多得是。
白雷赠送的伤药效果很好,一天之后,粮站石家兄妹的伤已经好了大半,他们兄妹两个都是特别生猛的人,打着石膏绷带,坐在椅子上让人抬着去上班了。
其实原本就算没有白雷提供的那批粮食,京城的粮务还是可以勉强运行下去的,最困难的时候,不过就是多加粗粮,减少配额而已。
这次会出现粮站关门的大问题,最主要是因为这是天子脚下,有权利的单位太多了,那些单位听说粮站出事,都各自为王,去把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提早领了出来,一下子就出现了小河水水满,大河水水干。
现在已经有军队接管了总部,重新梳理账目,每个粮食供应点都派兵维护。石家兄妹回去上班,速度就更快了。
到了腊月二十九,天还是漆黑一片,冷风夹杂着雪花儿,京城大大小小六百多个粮食供应点儿,黑压压守着无数拿着粮本粮食袋子的市民。
远处卡车轰隆隆的开过来,又轰隆隆的开走了。众人都瑟缩着排队,也有那机灵的,带着小板凳坐着,不过坐一会儿,又要站起来,脚丫子都冻得麻痹了。
众人议论纷纷:“喇叭广播,粮站今天正常开门,应该是真的吧?”
“真的吧,应该是真的吧,国家还能骗咱?”
七点半,粮站的员工们捂得严严实实的来上班,身穿军装的战士们带着单薄的白色手套,紧紧握着冰冷的枪支,枪口朝天,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愿意把枪口指向淳朴善良的百姓。
风吹,雪飘,议论,不安,期待。
八点整,粮站的大门吱呀一声被推开。
拿着粮本,提着粮食口袋的市民一个个走进去,几分钟过后,到处都是欢呼声。
“按照粮本足额供应,细粮粗粮各一半,每个户口还额外多加两斤白面儿,不要票,不要钱,是国家给咱们拜年送的饺子!”
“多了两斤面粉!”
“感谢国家,感谢组织!”
“万岁,万岁,万万岁!”
张爸爸也站在人群里,手里抓着粮食袋子,戴着一副脏棉花手套的手已经麻木了,他听到了议论,跟着人群欢呼,声音也挺洪亮的,心里想着,这个年大概是平安了,好好给小闺女包几顿肉饺子吃。
张爸爸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粮站的事情和自家小闺女还能扯上点儿关系。
张灵湖百般推脱,装病装傻,一不留心,轻轻松松,就把黄梓桐交代的第一个任务给完成了。
一场巨大的胜利之后,张灵湖决定,见好就收,立功之后就归隐,马上提出调动工作的申请,努力练习砸锅技术,尽快远离黄梓桐和白雷。
谁知道白雷收下了黄梓桐分配的四合院儿,自己非常满意,决定在大年初三,民间传统里大宴宾客的日子,请一场客,庆祝搬入新家。
他的宴客名单上,张灵湖的名字,排在第一个。
28、027白雷的请帖 ...
农历腊月三十, 一年的最后一天。连日积攒的白雪已经有些消融了,变成了冰块附着在地面上。远远近近的,不时有鞭炮声响起来。
炸起冰雪的碎末子, 纸屑飞舞,在空气中传播着一种让人欢喜的火, 药味儿。这是过年的味道之一。
友谊百货年三十只用上半天班,张灵湖是踩着八点整点过来上班的。她养起了煤球炉子, 就躲在角落里烤火。
她现在已经再也不肯多说一句话。警惕的如同一只小老鼠一般,知道在柜台里随便说什么话,都会被黄梓桐那个大特务听到的。
距离她十多米远的地方,书画柜台的麻脸小李姑娘又耍起了威风。
耍威风是友谊百货售货员的传统习俗了,况且这次确实也不怪小李姑娘。这次真的遇到了一个刁钻的客人。
客人前阵子卖了一副画过来。并不算是特别老的文物字画。创作时间一共也就才十多年的吧。
外聘过来的田专家却对这副画赞赏不已。说是什么白石老人的作品, 他是当代的知名画家, 擅长画一些虾蟹石头之类的。
这幅画, 田专家给出了十块钱的高价,把大家都吓了一跳。田专家给大家解释说:“这虽然不是一副古画, 却是一副著名作品, 是一个业内有广泛流传的一个笑话。”
原来当代知名的画家, 白石老人是卖画为生的。他自己靠着一支画笔,养活了一大家子, 在金钱上特别的计较。
经常有客人到家里拜访他求画。解放前, 按照这个京城地方的老规矩,客人上门一般都是要摆放茶点的。
白石老人摆放出来的茶点,一般都是一碟子已经被虫子蛀了的花生。一碟子长了绿毛的点心。
他非常热情的摆放在桌子上, 热情的招待客人。客人也就一般一笑而过,不在意了。
却因为这又是京城地方一种坏风气。这种叫做看碟子。就是成心的让客人看看,不让客人吃的。总算也走过了待客的套路,能应酬过去。
京城地方规矩礼数大,穷人破落户也多,才慢慢养成了这个看碟的怪事。
白石老人向来是用看碟待客的。
偏偏有一次遇到一个嘴馋的客人。眼神大概也不好使,看不见上面长的绿毛,他拿起碟子里的点心就啃了一口。
啃到嘴里才知道这点心苦涩难吃。一阵呸呸呸吐到地上了。白石老人一脸心疼,把地上的垃圾都收拾好了。
下一次再有客人过来。他依旧把那个被啃掉了一口的绿毛点心拿出来作为看碟,招待客人。
可见白石老人是一个多么会过日子,计较金钱的人呀。
就是这么一个画家,有一次他遇到了另外一个斤斤计较的买画人。
原来这种国内种花传统的绘画,讲究一些意境悠远,画面上会三分之一或者更多的留白。不像西方的油画,整个画框,油彩会满坑满谷的涂满。
白石老人擅长画虾蟹。
斤斤计较的客人来买画的时候,一开始就在价钱上跟他计较了半天。
然后又立着等待,直到把画画出来了,又挑三拣四。
客人坚持说,这幅画上面虾蟹画的太少了,不喜庆。非要让这位白石老人再多舔几只。当然了,一开始说定的价钱是一分钱不涨的。
白石老人生气,磨磨蹭蹭,最后也斤斤计较的在这幅画上面又添了一只虾。
客人一看,气坏了。“你怎么给我画了一只死虾呀?”
白石老人回道:“给钱的都是画活虾,不给钱的添头儿都是死虾。菜市场卖虾的规矩,也是一样的。”
那位客人吵闹了一阵。无可奈何,把那副死虾图带走了。虽然不满意,毕竟也是花了钱的,他不舍得丢。
现在友谊百货面向人民群众收购文物字画。竟然真的有人把这幅《白石老人死虾图》送来了。
外聘的田专家看见这幅死虾图,高兴的拍手大叫。给出了十块钱的高价,又把这副画的背景故事给大家讲了讲。
张灵湖凑过去看,果然见上面有七八只大虾,那个虾须灵动,宛若在水中游动一般,栩栩如生,鲜活可爱。
在这些活虾的下方,有一只死虾,非常敬业,四仰八叉的躺在那里,虾须子都僵直了。
张灵湖也忍不住跟着大笑起来。她就把这副死虾图,标了一千块的大价钱。挂在了书画柜台的显眼处。
没想到那个前阵子卖死虾图的客人。特别有心计,卖完了画,又暗自过来打听,这幅画的对外出售价格。
暗搓搓的打听出来这幅画要卖一千块,这个客人顿时七窍冒烟,年也不过了,大年三十的就过来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