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之中,朝堂之上,发生了任何事,都不可从表面上来看。
只要稍微神智清楚的,便知晓此事绝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
一个商女出身的女郎,虽然不知为何被太皇太后封为翁主,但只要不蠢,就不会妄自对汉宫中事妄言。
太皇太后看中的女郎,如果蠢成这样,岂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
而那个宫婢撞下来的时机,皇长女出现的时候也太过凑巧了。
虽然卫美人已经直接被牵扯进此事,便显得此事应该不是她所为。而且皇长女是她的亲生女儿,害得自己的女儿如此,不是一个母亲能做得出来的事。
但如果卫美人反其道而行之了?
此事若引得天子猜忌文锦翁主,这么一桩粗糙不讲究的事,得益者便是卫美人。
毕竟陈皇后与天子成婚日久,从无所出,而卫美人可是已经有了两位帝姬。
万一天子的第一位皇子,就出自卫美人呢?
那对于卫氏一门,就将是数代的荣华富贵。
苏碧曦在汉宫中住了足足半旬,方才回到自己的府邸。
她一回府,长安权贵的帖子便纷至沓来,邀请她赴宴的人已然要把卓府的门槛都踏平了。
馆陶大长公主在其后正式摆宴,正式认下了苏碧曦这个义女。
苏碧曦以太皇太后有恙,自己要为其祈福为由,在其后并未接任何人的帖子,深居简出,只时常往来于馆陶大长公主府中,或者去长乐宫陪伴太皇太后。
长安诸人皆称道文锦翁主仁孝。
时节变换,日暮苍山,北风卷地,严冬已至。
刘彻为了给重病的太皇太后祈福,封赏了俘虏的闽越王,批复了唐蒙及司马相如的上书,只是并未作出发落,仍将闽越王留在长安,并未赐予唐蒙二人行事之权。
丞相许昌得了太皇太后之令,不欲与刘彻再有嫌隙,便也搁置了此事,只待太皇太后之后的旨意。
他再也没有等到窦氏关于西南夷的旨意。
这位平民出身,后被立为文帝皇后,后权倾天下的太皇太后,于建元六年薨逝于长信殿。刘彻遵太皇太后遗愿,将之与文皇帝合葬于霸陵。
太皇太后遗诏,将东宫所有财帛奴婢,窦氏一门皆托付于大长公主刘嫖。
天子遵孝道,群臣力劝,仍然执意为太皇太后守孝一年,期间汉宫内不再饮宴奏乐,民间乃禁一月即可。
作为太皇太后名义上的外孙女,苏碧曦自是在翁主府邸与卓府都挂上了白幡,自己也穿上了素服,闭门谢客。
太皇太后的丧礼刚过了没几日,苏碧曦正在府中听翁主府长史桑弘羊说道翁主府这一月的账目,便见汉宫常侍中黄明奇时常使唤的一个小黄门急奔而来,满头大汗地求见文锦翁主。
第144章
如今的文锦翁主,名下的商队已经多达五百余人,再加上其他的茶楼,食肆,酒楼等的人,已然是将近千人。
苏碧曦的商队主要分为三支,一支前往西域,一支西南夷,一支前往东北。
卓氏作为皇商,负责为汉宫进上蜀茶,同样在从蜀地到长安的各地开设了茶楼食肆,贩卖茶叶茶食,各式新奇的点心吃食,早已是中原赫赫有名的大商人了。
卓王孙见卓氏被封为皇商,心里早就乐开了花,由着卓文华做主,自己在蜀中打点一应买地雇人种茶事宜。
最开始的时候,苏碧曦嘱咐卓文华在新的一批贡茶送来时,敲锣打鼓,用纯金的盒子储藏最好的一些茶叶,浩浩荡荡的一只队伍,把整只送茶队伍装点得声势浩大。沿路有地方官的护送,百姓挤满了路过的官道,抢着看热闹。
等卓氏商队到了长安,刘彻再在宫宴上引用蜀茶,把新到的蜀茶赐给宗室权贵,使得茶叶这一让长安从不识得的东西,一时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上行下效,价格低廉的茶叶也在平民之中流行开来。
等到茶叶运送已经成为常例,卓氏便主动跟地方官商议,要修建一条更适合商队行走的驰道。
早在秦朝的时候,中原其实已经修筑了一些直道。
只是年深日久,再加上战乱,很多都已经废弃不用。
而一条通畅便捷的驰道,对于一个国家的用处,尤其是对于一个即将进行重大战事的王朝,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卓氏现下主动要承担造桥铺路的善举,又透露了是长安的示下,拿出了朝廷的委任,再加上卓氏的各路打点,一路的地方官大开方便之门。
卓氏乃是汉室钦封的皇商,卓氏女更是太皇太后敕封的翁主。
有太皇太后跟天子作为后盾,他们上赶着巴结还来不及了。
卓氏能够成为蜀地的大商人,个中关节自是清楚的,现下又有了皇商和朝廷撑腰,自是放开了手脚。
各地的一些富人官吏还纷纷要捐纳财帛,参与到驰道的修筑。
苏碧曦吩咐管事在每地修建的驰道上建造一块石碑,上面写有捐赠财帛物品富商官吏的名字,连同他们捐赠的财帛及物品都一一标示清楚。
一时之间,愿意捐助驰道之人更多了。很多地方,卓氏几乎不用花费太多,便能筹措到需要的财帛。
当地百姓在闲暇时,也接受商队的活计,挣一些闲钱。
而苏碧曦在刘彻和窦氏的庇护下,让商队走到了更远的地方。
她按照自己知晓历史的便利,挑选了有经商才能却尚未发迹的人,带领商队前往汉室未曾涉足的百越,趁着汉室新胜,在当地几乎是相当于白送的情况下,买下了许多山地,用来种植茶叶及各种适合南方种植的东西。
在有百越的汉室驻军协助下,雇佣当地的百姓,与当地夷族通商,换回了诸多中原没有的瓜果草木,药材药方。
卓氏遵照之前跟刘彻所说的,在远离匈奴,还算安稳的地界屯田。
边疆之地,气候恶劣,地广人稀,卓文华带着卓氏诸多奴仆,加上采买的流民,当地的农户刚开始屯田时,着实是吃了不少苦。
边疆驻军也在朝廷的命令下,开始了军屯,戍卫与垦耕并顾。
战时打仗,闲时屯田。
茶叶的盛行让许多大商人都见利意动,都想采买土地种茶。等他们正欲去当地官府采买茶山时,官府却说,欲要采买茶山,必须为西疆屯田,方能获得买卖茶叶的路引商引。
商队南来北往,贩卖各地特产,在时机成熟时开始修筑驰道,一日强过一日。
时下的长安权贵们纷纷与苏碧曦合作,利用苏碧曦已然开辟的商道,为自己的商队提供便利。
大量商队及货物的流通,促使驰道的修筑更加有效而迅速,各地的物产陆续出现在了长安的铺面上。
刘彻将长安设置为京兆府,整理街道,修缮房屋,并派有吏兵巡逻,收缴商铺税赋。
商业的日趋繁荣,不仅给官宦权贵带来了财富,让卓氏和苏碧曦挣得了金山,也给汉室带来了更加充沛的税收。
桑弘羊便是这个时候,刘彻送于苏碧曦,作为翁主府长史的。
桑弘羊今年正是行冠礼之年。
他出生于洛阳的一户富商家庭,而洛阳人以善于经商闻名天下。桑弘羊自幼就展露了对于算学及经商浓厚的兴趣及卓越的天赋,仅十三岁就以以“精于心算”名闻洛阳。
也就是在这一年,桑弘羊获得了汉宫的诏书,被任命为侍中,选为当朝太子刘彻的陪读。
桑弘羊陪伴刘彻长达七年,刘彻十分了解他在算学和经商的天赋。在苏碧曦问他讨要一个善于此的长史时,第一时间便想起了桑弘羊。
这也正合了苏碧曦之意。
桑弘羊这位以善于经济,长于经营闻名西汉的权臣,实在是再好不过的长史人选了。
桑弘羊现下只是侍中,并无实权,早就盼着能够一展抱负。
他陪侍在刘彻身边,自是知晓刘彻跟文锦翁主的事。
文锦翁主身后有窦氏和天子两座靠山,又信重于他,将名下的商队铺面都交托于他。
做自己最乐意做的事情,桑弘羊岂有不尽心之理?
苏碧曦自来到汉朝就开始做的准备,现下已然开始展现出了成绩,每日繁忙程度不下卓文华。有了桑弘羊这个得力的长史,着实是如虎添翼。
桑弘羊每一月要跟她一起核对商队及铺面的账目,并且做出要送入刘彻私库的部分。
苏碧曦的商队,不论是人手还是开始所要的靡费,刘彻都是出了力的。
而且,只有刘彻在其中有份,才会更加关心商队的运作和收入。
这月,前往东北的商队回程,运回了好些人参鹿茸之类的货物,贩卖了好些财帛,也让二人的工作量增加了不少。
就在苏碧曦埋头算账了许久,正打算站起来走走,闲散一番的时候,汉宫的小黄门急急冲了进来。在苏碧曦屏退左右后,小黄门把黄明奇交待他的话一径转告给苏碧曦:“女郎,不得了了啊!匈奴遣使来朝,提出和亲。武安侯和韩安国大人力主答应匈奴,选宗室女和亲,陛下不愿。恰逢此时,上大夫韩嫣在永巷与人有私,被太后当场擒住,陛下亲自说情,上大夫仍被太后处死。太后提出让陛下敕封武安侯为丞相,韩安国大人为御史大夫,与陛下争执不下,太后遂绝食相逼。陛下皇后苦劝太后无用,只得也跟着不饮不食。师傅命我来知会女郎,立时进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