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那帮人口口声声说罗家的一切都是我弟弟的,那就让他们尽心尽力地为我弟弟当差办事,劳心劳力好了,我到要瞧瞧,是不是个顶个都是忠仆。”
自己的弟弟,罗乐当然了解,就是个好逸恶劳的小纨绔,要说多坏,自然是不至于,却也是个让人头疼的玩意,让爹娘给宠坏了,且看将来没自己帮衬,他能不能改得正经些,懂事些,不过,家里以后的开销可没以前宽裕,怕是要经历一次阵痛。
罗乐到觉得,这不是坏事。
回到房里,随意地歪在软榻上,香杏先给自家小姐倒一杯热茶,自己坐在绣凳上绣荷包,心里却忍不住有些乱:“小姐……”
罗乐一瞧她的小模样,就不禁失笑:“旁人也就罢了,你怎么也如此作态?”
她和方公子定亲,本就是权宜之计,是为了自己方便。
未婚女子想自由自在地生活太难,她又不是那等愿意享受孤独,没有交际,永远受人白眼也无所谓的,能有舒服度日的机会,能有减少麻烦的机会,她便自然而然去抓住。
但并不是非方公子不可,只要是心性不错,愿意和她合作的年轻公子都可以。
“说实话,若不是夏夫人的确会说话,瞧着也十分靠谱,方公子也是可以相处大人,我还真不敢与他定亲。”
罗乐笑起来,“到不是担心被他欺负,主要是万一我瞧那位公子不顺眼,阿鲁鲁莽冲动,再打人家一顿,一准要招惹麻烦。”
香杏看自家小姐笑得轻松,自己却几乎要落泪,小姐的心思她不敢揣度,也不敢相劝,可是,小姐如此肆无忌惮,竟然连假成亲都做得出来,还这般轻松,似乎什么都不害怕的模样,她这个当丫鬟的,都觉得不妥当。
外面有些传言,说小姐配不上方家的小郎君,人家已经是举人,成为进士的可能还很大,这门婚事不合适!
她心里难受又气氛……可现在想想,到不知该期盼方公子信守承诺,不让小姐丢人,还是该盼着方公子想开些,莫要和小姐胡闹!
小丫鬟的想法,无人可知,时间依旧一天又一天地过去。
会试过去,会试发榜!
消息一早就传得沸沸扬扬,根本无需去打探,方若华方公子中了第十六名。
一瞬间,除了方家外,和方家定亲的罗家也成了众人侧目的对象,无数人猜测这门婚事还能不能成。
香杏的满腔心思登时都消失不见,每天晚上做恶梦梦见小姐被退婚,还做恶梦梦到小姐成了亲,和姑爷闹得不可开交。
罗乐到是心情不错,看丫头两个大黑眼圈,登时哭笑不得:“你听那些闲话做什么,我和方公子的婚事不能成这句话,从我们定亲前,一直说到方公子赴京赶考,又说到如今中了进士,我看,一日我们不成亲,这件事就会被说一日。”
没多久,方若华中了探花的消息再一次传过来,闲人们自己已经相信,方公子不会和罗家结亲,结果第二日,方家的长辈们就一齐登门商量婚事,顺顺当当地把婚期定下,定在六月初十。
一应礼仪很快走完,只等探花郎回来成亲。
明州府的众位闲人都哑口无言。
那些看笑话的哼哼两声:“你们当探花郎是你们?亲事已经定下,怎么可能退婚?以为结亲是闹着玩的!”
方若华这一回顺风顺水,舒舒服服地回到家,一进门就受到了……总统待遇。
就是有一点不大好,总觉得方家上下,从方奶奶,到方母,再到大姐和细妹,对待他简直吃诚惶诚恐,简直不知该如何是好,等他在床上滚一圈,痛痛快快地吃了一碗方母最拿手的牛肉面,又招呼人打开行囊,把给方母和方奶奶的头油,给方爷爷的拐杖,给方父的貂皮大氅拿出来,再把给大姐的江南贡品绸缎和一整套珠宝首饰,还有给细妹的衣物珠花,胭脂水粉通通拿出,气氛才恢复如常,只是方奶奶心疼得哎呀叫唤:“她们两个丫头片子,你给她们买这些做什么,这得花多少银子!”
方若华失笑:“奶奶不是要给细妹相看人家,如今慢慢相看吧,整个明州府,什么人家咱们都能结亲了,既然要选个好人家,她的嫁妆就该好生置办起来。”
第258章 灵通
如今小丫头的婚事可不着急了。
连方母都十分矜持,盯着细妹保养皮肤,护理头发,不许再出去疯跑,要学大家闺秀的修养,也不觉得她读书识字没用。
探花郎的妹子,怎么能不识字?
见到被拘在屋子里,苦着脸绣花写字的细妹,方若华登时哭笑不得,劝了好久才让方母明白,那些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做派,并不是正经书香世家的习气,相反,无论是京城还是江南,正经书香门第的姑娘反而自在,想上街带着婆子,仆从便能去。
那些个用各种规矩束缚女儿的人家,到多为附庸风雅之腐儒。
方若华的话,方母自然信了,她可想不到自己的‘儿子’根本就是对当下对女子越来越严苛的社会现实视而不见,只看自己想看的东西。
哄好了方母,细妹终于松了口气,期期艾艾地来谢哥哥:“二哥,细妹不是不喜欢绣花,可我也想和土妞她们一起玩,我……”
“我知道,没关系。”
方若华到喜欢细妹的脾气,便是家里再发达,她待那些小伙伴们的态度丝毫不变,这性子简直能说是宠辱不惊,将来福能享,苦也能吃,不会差。
反而是大姐,方若华下了好大的力气扭她的性子,却还是差强人意,到不是说大姐的性格不好,她温柔体贴细致顾家,还很善良,唯独一点不大好,就是有些多愁善感,总是把一切都往坏处想。
如今她自是为弟弟有出息而高兴,还特别高兴,但对自己的婚事,她依旧不看好,甚至有时候还觉得自己一个寡妇,若是再嫁会坏了弟弟的名声。
今天早晨,方若华还瞧见大姐私底下偷偷和东村的人打听,听说他们村就有两个贞节牌坊,两个年轻女子都是早年守寡,一直守在夫家,一声未曾嫁人。
还有一个也是年轻守寡,自己去家庙修行。
方若华:“……姐,咱家没家庙,你别想了,至于贞节牌坊,现今陛下鼓励寡妇再嫁,虽然也颁发贞节牌坊,但那是尊重习俗,实际上陛下并不高兴,要是咱们家里出一个,肯定会影响我的仕途。”
几句话,大姐登时不再想这个。
其实,她又哪里是真心如此,若是当真清心寡欲,在原文里也不会痴心于原男主了,现在如此打算,不过是为了弟弟,为了家里。
大姐忐忑不安,她的婚事还有些碍难,但细妹却是周围十里八村最出挑的好姑娘了。
当然,村子里的人也不再敢打她的主意,探花郎的妹子,哪里是一帮糙汉子能肖想?
方奶奶选孙女婿,也不再盯着那些商贾人家,反而想挑个正经的秀才。
家里只有二宝一个读书人,以后也没有人帮衬,若是孙女婿也是读书人,哪怕中了举人,将来入朝为官也能作为助力。
对于这类事情,方若华是没精力管了,他这会儿正在房老身前听训,房老交代的也和孙风雷交代的差不多,还要求他把自从入京以来,前前后后遇到的人和事都说了一遍。
可确实没什么好说的,方若华失笑:“我一直住在师兄府邸,行卷都是师兄帮我去,会试前准备会试,没参加过几次文会,参加也是只观望不说话,会试之后没多久就回乡省亲。”
房老点头捋须笑道:“炮仗那小子总算没有白瞎了他当这个大师兄。”
“师父放心,我明白的,最近朝廷局势不稳,我自当谨言慎行,不给自己和家里人招祸。”
方若华又简简单单说了一通自己在京城的见闻。“太子心性沉稳,虽然因为病重了几年,在朝中的威望下滑,但他到底是太子,只要他稳得住,机会最大。”
“剩下的五位王爷和皇子,二王爷庄郡王为人冲动鲁莽,母妃是贵妃,但已经年华老去,没有宠爱,父亲却是鲁国公郑智,可以说,大皇子的外家,是几个皇子中实力最雄厚的,但也正因为如此,他荣登大宝的机会并不大。”
“三王爷齐郡王,因为母妃是江南王家人,所以在文人中声望极高,可是为人糊涂的很,经常得罪人,他自己的幕僚都时时被气得吐血。”
“四王爷不必说,身体比太子还差,并没有争夺宝座的意图。”
方若华简单一总结,轻声笑道,“说是五位王爷各有势力,争斗的厉害,其实只有五王爷和六王爷两位,一个是宠妃云妃的儿子,且在宫中人缘极好,一个天资聪颖,自幼便是天才,深得陛下爱重,若是太子坚持不住,这两个的希望最大。”
房老瞪着自家小弟子:“你这只小妖怪,怎么消息如此灵通?”
别看这几句话简单,有些内容却也不是外人能轻易得知的,就说三王爷本性是个糊涂人,但这糊涂,平常时候却并不外显,要真显了,哪里还会如现在这般追随者无数!
说他糊涂,是他自己手底下幕僚们吐槽,总有些时候,自己人辛辛苦苦筹划半天,给三王爷长脸,结果交给他一做,立时就变了个模样,没效果算好的,反效果都有好几次,只能再辛苦拼命去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