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科举出仕/士 (黄姜)


  ‘堪配百姓供奉叩拜‘,受普通百姓的叩拜,倒不是多了不起的,官员都有此殊荣。受百姓供奉……像供神仙牌位那样供奉,才真的是莫大殊荣了!
  不过这些顶多只能说明,黎池于天下百姓有功,当得了黎民百姓的感恩。
  真正让众臣心中震荡的,是皇帝一句‘若论功配享太庙者,也不过如此了‘!
  太庙,是皇室宗庙,皇帝自家的祖庙。太庙正殿是供奉大燕历代皇帝的地方,太庙配殿里就是供奉的有配享太庙殊荣的宗亲、功臣等。
  配享太庙者,是受后代皇帝皇子跪拜的,还享受大型祭祀!受皇帝的叩拜,享皇家祭祀,这几乎是一个人死后的最高荣誉了,毕竟皇帝死后也就是如此了!
  皇帝这话一出,黎池也是心中一震。他是新世纪人,觉得身死烟消,死后的事情,都是浮云。配享太庙,或者一床草席裹了扔乱葬岗,本质上并无区别,反正到时他也不知道了。
  但是,他生活过一辈子的经历再真实不过,死后又穿越到这古代来,生活到现在,这也是真真实实的。或许,死后也有区别呢……
  等等!黎池心念电转之间,陡然意识到,皇帝不过是心情太过高兴,于是就夸赞了他一句而已,并不是承诺于他,让他死后配享太庙。所以,他并不用想那么多的。
  更何况,在黎池前世历史中清代张廷玉,上一任皇帝雍正帝,承诺了让他死后配享太庙,可一朝天子一朝臣,后面的乾隆帝且还不乐意呢,差点就没能成。
  死后的事情,不必介意那么多。
  黎池向贞文帝躬身行礼,“臣谢陛下夸奖,不过陛下这就是谬赞了,臣只是领了皇命,做了臣该做的事情罢了,承受不起陛下盛赞。”
  言下之意就是,臣只是听陛下您的命令行事,或有些苦劳,但功劳肯定是归陛下您的!受不起陛下盛赞,受不起啊受不起!
  黎池这话一说,众臣一想也是,不过是随口夸赞罢了,又未定下黎和周死后配享太庙,不必太过震撼和艳羡。
  而黎池的这番话,听在皇帝的耳中,就是谦虚恭敬之言了。不过皇帝深深地看了黎池一眼后,未再多说。
  虽他觉得这黎和周足够配享太庙,却不能明明白白地承诺。虽他不信有此可能,但若万一黎和周因此变得居功自傲呢?那后面的皇帝,就会为难了。何必埋下这个隐患呢?
  然后,贞文帝仿似只是随口一问般,问随行众臣和皇子们,“皇儿们,爱卿们,这黎和周真是会说话啊,你们说是不是?”
  按尊卑先后,首先应是皇子们回答。
  因皇帝此时表现出来的,并不是多严肃地在发问,就也可不必讲究长幼先后,有几个平时傻大哈的皇子,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是啊是啊,黎大人真是会说话。”“黎学士才华横溢,真是会说话。”
  在其余皇子回答时,因占了‘嫡长‘中一个‘长‘字,在去年冬至祭天大典时,因而站了居中主位的大皇子赵义,心中思考片刻后,才回答到:
  “黎大人满腹经纶又才华横溢,是深谙说话之道的。臣子若深谙说话之道,在向君王进言时就更容易,俗话说‘良言苦口‘,但若是能做到‘良言甜口‘呢?不就更利于进献良言?”
  在赵义说这话时,众臣之中,有几个官员的神色,就有些异样。
  果然,贞文帝对赵义的回答,只简单地作了点评:“大皇子切入的角度,答得很好。”
  赵义是以什么角度切入的?倒有些不好区分,可说是臣子的角度,也可说是为帝者的……
  贞文帝:“三皇子,你认为呢?”
  俭王与黎池交情甚笃,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赵俭就大大方方地回答:“和周是一个温文谦逊的翩翩君子,说话时难免谦虚些。”
  赵俭看似没有回答皇帝的问题,就‘黎和周是不是很会说话‘这个问题,他并未给出答案。
  然而,却获得了稍微精明些的朝臣的认可。皇帝虽问的是黎和周是否会说话,但联系前后话语,皇帝要的是众皇子的一个表态。
  黎和周说他承受不起‘配享太庙‘的夸赞,你们认为呢?再深入一点,你们觉得黎和周够格配享太庙吗?究其本质,就是一个表态的问题,若你继位为帝了,可会让黎和周配享太庙?
  当然,不能像回答最后一问那样直白,像三皇子那样,只答黎和周说话谦虚,就已经足够了。
  三皇子俭王赵俭,听出了皇帝的言下之意,也愿意表态。
  那大皇子义王赵义,听出皇帝言下深意了吗?或许是受先前几个皇子影响,思绪被带偏了,因而没有听出来。
  也或许是听出来了,但赵义与黎和周不合,不想表态,因此才另切角度回答。
  “儿臣也如此觉得,黎学士说话谦逊,是很会说话的表现。”
  “儿臣也是这样以为。”
  ……
  之后,众多朝臣有顾左右而言其他的,也有认为黎池说话谦虚的。
  乍然一看,君臣父子间的气氛,一如先前,高兴而热烈,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随行的起居舍人钟离书,默默地提笔记下:
  —‘贞文二十九年初秋,黎池种红薯、玉米、棉花,得大丰收。帝携众臣,亲视之。红薯堆积如连绵大山,巍峨不绝。玉米累垛如孤峰,灿如闪金。棉花如摘天上云,绵软温暖。
  帝大喜。赏池绫罗绸缎,金银玉器宝物若干,又赞其功绩:堪配天下百姓供奉叩拜,配享太庙者,亦不过如是。‘
  作者有话要说:  论一个好友当史官的好处?
  黎池: ^_^


第180章
  红薯、玉米和棉花大丰收后,黎池让人在皇庄里挖了好些个地窖,储存了足够的用作留种的红薯。
  剩下的红薯,黎池进献了一万多斤给皇帝,之后皇帝或留着自己吃,或赏给皇亲国戚和朝臣们,就与他没有关系了。
  黎池领的这桩任务,是种植并推广红薯、玉米和棉花。
  当初玉米和棉花的种子要少些,如今虽种过一茬了,但在进献给皇帝一些之后,剩下的都要留种,向民间推广这两样作物的时机还未到,姑且不说。
  不过收挖来的红薯,储存到地窖留种一部分,进献给皇帝一部分,就还剩下了大部分。是能够将红薯分发下民间,推广种植的。
  既还担着推广作物的任务,黎池就禀明皇帝得了允许,去户部书库里,找出京城地界的几个县、以及京城周边几个县的户籍黄册,按照农户的田产、户中人数,给每户分发相应数量的红薯。
  这红薯是的,就连随着分发的《红薯种植手册》,都是走的朝廷公账,无需百姓掏哪怕一文钱!
  唯一需要耗费的,就是每户农家,需要派一个或两个壮劳力,到京郊的皇庄去,将红薯背回去或挑回去。
  不要一文钱,只需要出一点力气,将红薯运回去做种,明年开春天暖后,按《手册》所写方法,种上两亩地,来年就能收获万把斤!那可是近万斤的粮食啊!
  这样好的事情,真是再好也没有了!来领红薯种的农人,哪还顾得上惜力,直恨不得再多背一百斤回去!
  回去路上,都是一个村里的人结伴同行,很少有落单的,是生怕在这京城及周边地界,依旧被强盗抢劫了去。
  “这红薯真好看,红彤彤的,看着就好吃!”京城周边县中一村子的村民在路边歇脚,其中一个村民看着自己大背篓里的红薯,咽着口水。
  与这人沾亲带故的一村民,告诫道:“这一路上,你已经吃掉十来个了!怕得有三四斤,你家总共才分得一百斤,你可别再吃了,不然回去我姐要训你的!”
  被揭露一路上已经吃了十来个红薯的村民,想起家里的厉害婆娘,狠狠地咽下口水,管住了伸出去拿红薯的手,悻悻地将手收回来。
  “还是怪六元老爷想得太周到了!若是《手册》里不附上红薯的诸般吃法,昨夜露宿的时候,我也不至于烤了一个又一个红薯来吃。”
  “你识得两个字了不起啊!配给我们村的五本手册,就不该给你一本。自己着急忙慌地看了手册,烤了红薯来吃,这就怪你自己嘴馋!”
  “六元老爷若不给附上吃法,难道我们以后生啃不成?六元老爷想得周到,还不好了?”
  “要怪就怪你自己嘴馋好吃!昨夜的时候,我们被迫闻了大半夜的烤红薯香,那香味直往鼻子里钻,可我们还不是忍住了?”
  “你啊,就活该回去了,被嫂子好生训一顿!”
  “唉唉,别啊别啊,你们要帮我瞒住啊,可别告诉我媳妇啊。”
  ……
  这一支队伍,只是从京城往四面八方去的众多队伍之一,但忍不住提前吃了红薯的,却不在少数。
  有的队伍,还遇见了想要买红薯的外地人,给的价钱还不低,半两银子一斤。
  一百斤白白领来的红薯,转手就能得五十两银子!有些农人就爽快地答应卖了,不但自己卖了,还转头就劝同村的人索性也卖了。
  还真有那么一个村子,还在半道上,就将红薯全部卖掉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