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池与易杨秀相谈甚欢。之后吏部在讨论接任两广清吏司的户部郎中时,与黎池谈起,他就推荐了易杨秀。
之后果然是易杨秀,越过邓子万这个员外郎,接任了两广清吏司的郎中之职。这是后事,暂且不提。
来拜访黎池的官员,也都差不多来过之后,至此黎池回京后的人情往来诸事,就算是完毕了。
不过,时间也到了假期的最后几天。
黎池就又见了晋商王家的王元桢,与他核对了这两年(算作三年)的账目。然后又见了怀柔田庄的管事,训了话,清点了租子和收成。
半个月的假期,一晃而过。
黎池又回去点卯当值了。
虽然黎池的身上,正经官职是礼部左侍郎,权最重的是文渊阁大学士这个虚衔,但他依旧是在户部点卯当值。
只因他要推行‘钱粮预算制‘,贞文帝又给他安了个‘户部行走‘的职称,算是特职有特权办特事。身兼数职这件事情,黎池早已驾轻就熟,并不值得多说。
……
十月底的时候,黎池接到堂兄黎海从浯阳老家寄来的信。
信中先是说了家中和族中一切都好,报了平安之后,才说正事:
‘……家中妻子,在为兄跑商时,根据和周所教方法,总结先前经验,终于制成了品相还不错的肥皂和香皂。
自家人用过,也分与族中人用了,都道是除垢好物,又去县城里试水卖过,反响超群!
为兄打算,带着家中肥皂和香皂一并两三千块,到京城来卖。为兄即日动身,约莫下月上旬至京。‘
黎海是没有正经地上过一天学的,只是自学,如今能写出这样的书信,黎池也是很欣赏的。
看完信,黎池当即就叫来黄精,吩咐他:“去吩咐一个府中的小厮,将东市‘百宝楼‘收拾一番,冬月时候,你四爷要开门做生意。”
黄精领命去了。在路上时想到,看来四爷是要进京来的,到时客房要收拾好,床单被褥和用度这些,也要提前备下才好。
黄精是一个非常合格的管家,除做决定的事,要问黎池和徐素拿主意之外,其余琐事都能琢磨着办得妥妥帖帖的,为黎池他们分担不少。
……
冬月初八,黎海运着好几车肥皂进京来,吆喝宣传了三天之后。
东市百宝楼门前,重现了当初抢购羊毛六件套时的场景,长长两条队伍,排过了街道转角……
彼时,黎池正在忙碌着推行‘钱粮预算制‘。
一项政策的推行,需要时间。不仅是推行落地阶段,所花费的时间,还有验证政策是否可行的时间。
不过‘钱粮预算制‘这个政策,早已在两广省施行了三年,已验证此政策是可行的。
黎池根据两广省的施行经验,选择了中北部的七个行省,开始推行该项政策。
相对来说,中北部的七个行省,距京城较近,若有什么不妥或水土不服的地方,纠正起来要方便一些。
黎池是特职,有特权办特事,找吏部、工部和兵部要资料时,并不敢太为难他,总的来说还算顺利。且又有各行省清吏司的人员,与他一起做预算——也算是教他们做,但还是很忙!
想一想,七个行省的钱粮预算……工程量可见之大!
从九月开始做这事,到腊月份最忙时,黎池忙到何种地步呢?
忙到时不时就睡在户部衙门,有过一连三天都没回府的记录,一日三餐都是徐素亲手做了,然后由小厮黄芪送到衙门里来!
如此忙碌之下,终于在腊月二十这日,轮到户部盘点的时候,完成了七个行省的钱粮预算工作。
之后只待开年以后,再由各行省的清吏司施行下去,这就不是黎池的事情了。
作者有话要说: 问:是什么使渣作者日万?
答:赶榜→_→
第179章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件极大的事,确实未如赵俭预想的那样发生。
贞文二十六年的这个冬天,皇帝并未驾崩。
入冬天气寒冷起来后,贞文帝的身体就有些不好,甚至冬至前夕时,还停了一次早朝。冬至的圜丘祭天大典,都是几个成年皇子代皇帝,领着三品及以上大臣完成的。
即使如此,贞文帝终究还是渡过了这个冬天。
在冬至过后的一九天里,赵俭进宫向贞文帝请安,言是与黎和周坐谈时,黎和周偶得灵感,萌生出‘炕床‘一取暖之物。
贞文帝听了赵俭的描述,觉得‘炕床‘是能取暖的好物!于是传口谕,让黎和周描画出来图纸,交于工部,赶紧安排工匠进宫‘盘炕‘。
皇帝想要办的事,总是很快就能办好。刚进二九天里,就已经在乾清宫以及皇帝常去的几个妃嫔宫中,盘好了大炕。
煤炭整天彻夜地烧着,炕床上暖烘烘的!最冷的二九、三九天里的日子,皇帝过得不算难。
皇帝会缺皮毛等保暖物吗?皇帝会被冻着吗?一般是不会的,贞文帝乾坤独断,无人敢挟制苛待于他,他自然不会被冻着。
然而宫殿高大空旷,总透出一股阴冷湿气来,即使身上穿暖和了,也总还觉得冷。但若是烧了炕,将殿内烧得干燥暖和了,就彷如置身温暖春日一般,感觉就要舒服许多了!
之后,先是王公大臣们开始请工匠‘盘炕‘,再又很快地传向民间,京中富商们、京城小官、殷实人家……家中都会盘一个大炕,炕床此物风靡一时。
黎池的状元府里,在他想起火炕这好东西之后,就已早早地盘好了。妻子徐素身体畏寒,冬天的日子总不好过,有了火炕就好过多了。
黎池前世是南方人,家中并无火炕,到冬日寒冷的京城来为官之后,黎池又经常在外面跑,一时间还真没想起来。
如今终于想起来,就赶快盘好炕,总要让家人在冬日里过得舒服些。
这是前事,不必多做追述。
……
年前时,黎池那是忙得天翻地覆!过年的那几天,也并不多清闲。走亲访友、人情往来,照样忙得很。
不过,贞文二十七年的这个新年,有黎溏和黎海在,能够帮黎池招待些客人,这也是历练黎溏的好机会。
因此,虽随着黎池的升迁,要往来的人家增加了许多,有了黎溏和黎海帮一把手,黎池虽忙得紧凑,却也不至于忙不过来。
开年之后,钱粮预算的施行,是各省清吏司的事情,黎池倒是能将这是稍微丢开手去。
然而,黎池最近终究还是不能得清闲。
开春天暖,该计划着种植红薯、玉米和棉花了。
京城及周边地区,地属北方,一般种植春红薯和春玉米,棉花与红薯和玉米的下种时间,前后也差不了多久。
因此,在开春天暖之后,红薯、玉米和棉花,差不多先后就要种到地里去。
种下去还不算完,还得精心地关照着,若遇到虫害,要及早整治,若缺肥少水了,要及时施肥、灌溉。
扶犁耕地、丢种掩埋、施肥担水……这些事自有皇庄里的农人或下人去做,并不用黎池亲自上手。但那些人都是第一次种植红薯、玉米和棉花,没有经验,还得黎池留心指导。
而且在京城又与在羊城不同,黎池到底是领了这一桩任务的,做甩手掌柜还是不太好。
自红薯开始育种后,黎池隔上个三五天,就会骑马出城往皇庄跑一趟。
在皇庄上,黎池也不嫌脏不嫌累,每次都会去到田间地头,查看一番作物的长势。有时还会卷起裤脚,换上旧鞋,下到地里去,亲手演示掐红薯秧的诀窍,栽红薯秧的手法、间距等。
‘六元老爷‘勤劳负责、温和亲近、博学多识……的美名,又多添了一项佐证。
在黎池对种植事务如此精心负责的情况下,皇庄上的农人、官奴等下人,也不敢不尽心。
如此同心协力之下,等到夏秋时节收获时,果然是一个大丰收!红薯平均亩产七千斤,玉米平均亩产一千一百斤,棉花亩产五百斤。
如此大丰收,贞文帝觉着自己的身体和精神,是近几年来前所未有的舒泰!于是摆驾京郊皇庄,与朝中众臣一起,亲眼见证了那堆成几座大山一般的红薯,一垛一垛金黄的玉米棒子,洁白绵软似天上云朵般的棉花……
一贯神态慵懒,喜怒不形于色的贞文帝,站在红薯山之前,哈哈大笑出来!
“哈哈哈!如此丰收之景,让人心怀畅快啊!畅快啊!”
众臣纷纷应和皇帝,都道此丰收之景壮丽非常!此丰产之物,实乃天下百姓之福!
先不说这丰收的景象,确实让人心怀激荡、震撼非常,就是为使皇帝开心,众臣们也都是要连连附和的。
贞文帝当场就将黎池一顿好夸,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又承诺赏赐黎池一些绫罗绸缎、金银玉器等,这也是一般操作。
比较出乎意料的是,贞文帝最后拍着黎池的肩膀,说:“和周之功德,乃使天下百姓吃饱穿暖,堪配百姓供奉叩拜。若论功配享太庙者,也不过如此了!”
皇帝这话一说,随行大臣心中瞬时激荡不已!
相似小说推荐
-
穿成大佬的御用厨娘 (镜妃苔) 2019-02-21完结2597 6250 营养液数:787 文章积分:88,879,104顾繁星穿进了一本书里,成了书里某男配大佬的反派老...
-
我师门迟早要完 完结+番外 (一碗叉烧) 2019-2-17完结6291 12560 营养液数:19118 文章积分:188,656,864苏策莫名其妙穿越到修真界,成为道宗众妙老祖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