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造反不如谈恋爱 完结+番外 (赵十一月)


  时文题目是:亦将有以利吾国乎。诗云:谁能执热,逝不以濯。
  傅修齐从去岁起备考,起早贪黑,趁着年轻记性好又有现代科学记忆法辅助,倒是把四书五经都背全了,虽没到倒背如流的地步但也是熟悉得很。此时看着面前这题目,他略作思忖,还是能看出出处的。
  这是一道截搭题,典型的“书”和“经”的混搭。
  前一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乃是出自《孟子》,这是梁惠王见孟子时的话“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意思是:老翁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么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
  而后一句“诗云:谁能执热,逝不以濯”则是出自《诗经·大雅·荡之什·桑柔》,意思是:谁能解救炎热时,不用冷水来冲凉?
  根本就是前言不搭后语。
  傅修齐虽然也是参加过现代高考的学霸,但此时还是被古代人这种乱凑出来的截搭题给弄得头疼。傅修齐一时没有思绪,只能又把目光移到后面的题目,后面是一首题为“蓝田日暖玉生烟”的五言六韵诗,赋得烟字.......
  这是试帖诗,就是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冠以“赋得”二字,并限韵脚,令考生作出内容贴近的诗。
  傅修齐看得目瞪口呆,简直比看前一道截搭题还痛苦:“.......”
  妈的,不是说读书人只要读透四书五经学会做时文就不怕考试的吗?不是说县试一般就是考考时文吗?
  怎么还有试帖诗这种东西!
  他一个现代穿越来的,背背书写写文章可能还行,要他按着韵脚写诗,打死他也写不出什么啊!唐诗三百首都没背完的他甚至都不知道什么事五言六韵好不好?!
  傅修齐第一次感受到了古代科举路有多难走,有些恍惚的怀疑自己这半道出家的还能不能走下去。
  就在傅修齐怀疑人生的同时,已有不少同考场的考生已破题成功,开始提笔在草稿纸上草拟构思文章或是诗句,笔墨沙沙声和纸页翻动声犹在耳边。当然,也有不少考生如傅修齐一般对面前的题目手足无措,还有心理承受力差点的考生此时已被考题吓得冷汗涔涔,惶恐得几要晕厥。
  也是傅修齐心志坚定,头疼归头疼,怀疑归怀疑,他还是很快定下心来:人都已经坐到考场上了,还想这些做什么,还是先安心考试。
  傅修齐一时儿也没管五言六韵诗,而是专心的考虑起前面的那道截搭题。其实,这种截搭题也确实是比较实在,它一是考验考生对于四书五经的熟悉程度,能不能看出题目出处;二是考验考生的机巧应变能力,能不能把出处不同的两句联系到一处,自圆其说,文理分明。
  傅修齐虽然也十分头疼,但他这些日子好歹也是背诵过许多优秀时文作为参考的,破题承题什么的也都有些了解。而且,比之那些苦读四书五经一辈子,思维早就僵固的那些人来说,傅修齐的脑子其实还算灵活,还有现代人那种不受拘束的开阔思路。
  他深吸了一口气,重又把题目“亦将有以利吾国乎。诗云:谁能执热,逝不以濯”认认真真的看了一遍,暗暗的把那两句的古言在心里翻译成白话文。
  思忖片刻,傅修齐终于寻着了破题之处,提笔写了起来:“今也欲利其国而不曰仁,是犹执热而不以濯也........”
  今时想要有利国家却不提仁,就像是热得受不了而又不肯洗澡。
  作者有话要说:  傅修齐:我不想考了,还是做文盲QAQ
  非常蟹蟹云幕遮的地雷,么么哒~
  也谢谢死宅的1营养液,mua! (*╯3╰)
  PS.伺陛下喜怒以恣威福。群臣感嵩甚于感陛下,畏嵩甚于畏陛下。是窃君上之大权。——杨继盛
  PPS.县试内容我虽然认真百度参考,认真出题答题,但也可能有错漏处,求轻拍


  ☆、考毕

  并不是破了题,接下来就简单了, 对于傅修齐来说, 破题终究只是第一步, 接下来才是重点。
  这时候的时文也是很讲究的,不仅要巧妙破题,还讲究文章结构,按着八股文来说那就是: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 以及最后束股。一篇文章分了好几股, 每股之中又有正反、虚实、深浅等对比, 需要契合主旨,结构分明, 文辞漂亮, 这才算得上好文章。
  所以,正式写文之前, 还得先构思好文章结构再挑拣斟酌词句, 就如描画树木时先构思枝干然后再细绘枝叶。
  傅修齐提笔在草稿纸上写了个大概。接着, 他调整了一些不工整的句式, 删除了和题意不符的词句,修改了不符文理的词句.......直到, 草稿纸上的文章大体成形,这才略缓了一口气。
  当然,在将草稿抄写入卷前, 他又默默的在心里把这篇几百字的文章从头到尾的读了一遍,确定这篇文章里没有错字,文辞还算流畅也没有犯什么忌讳........他看得心下渐宽,紧接着提起笔,小心翼翼的把草稿上再三修改的文章往答题卷上抄录。
  这抄录也不能马虎——现代答卷还可能有个卷面分,古代还有什么“字如其人”的说法,而科举考试对于字迹的要求显然也高得多,至少是要笔墨清晰、书法工整。
  傅修齐深知自己的字实在一般,哪怕是经过这将一年的刻苦练习也并无太大改善。好在,这县试上约莫也没有什么书法大家,他这水平差不多也能凑合,眼下只能加倍认真、凝神静气的抄写文章,务求字迹工整,至少得叫考官看得轻松,拿个卷面分。
  这样专心致志的抄录自然是极耗心神和时间的,待得傅修齐将这一篇他深思已久的文章抄录进答题卷的时候已是酉时,窗外天色已渐渐暗了,不少考生都已交卷离开,而傅修齐则还有一篇试帖诗没有做。
  傅修齐捂着有些抽痛的额角,重又看了眼题目——“蓝田日暖玉生烟”,赋得烟字,五言六韵.......
  其实,这试帖诗除了要求对仗工稳外,还要求用典,分别有正用、借用、明用和暗用等等的巧妙手法,有道是“熟事用之生新,僻语用之无迹”。而傅修齐亦心知,这句“蓝田日暖玉生烟”虽是出自李商隐的《锦瑟》,但这个典故来源于《搜神记》里吴王夫差小女紫玉与韩重的爱情故事,而唐时也有诗人作“蓝田日暖,良玉生烟”........
  如果要写诗,自然可以斟酌用典,把他知道的这些前人旧典、词句放进诗里。
  问题是,傅修齐他不会写诗啊!五言六韵什么的就更不知道了.......
  也就在傅修齐思考着要不要交白卷的同时,又过去了一刻钟,眼见着考场人渐渐都空了,傅修齐终于深吸了一口气,决定厚着脸皮抄一首前人之作。
  自然,能被他抄的,那肯定是贴不了题,用典什么就更不用想了。傅修齐也就搜肠刮肚的把自己还记得的五言律诗稍微背了一遍,然后从里面挑了一首最贴近的出来——他想着,能被他记着的多半都是前人留下的好诗,而县试的试帖诗应该也不太严格,虽然有些文不对题,但也许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给他过了呢?
  再怎么样,总也比什么都不写就交白卷来得好!
  这么想着,傅修齐提着笔把欧阳修的一篇旧作写了下来:
  “日暖东山去,松门数里斜。
  山林隐者趣,锺鼓梵王家。
  地僻迟春节,风晴变物华。
  云光渐容与,鸣哢已交加。
  冰下泉初动,烟中茗未芽。
  自怜多病客,来探欲开来。”
  待得一首诗毕,已是酉时三刻。傅修齐看着答题卷上的诗,暗道:是五言六韵没错,“日暖”有了,“烟”也有了,虽然诗不对题,也没用典,但这也算是一首好诗?
  傅修齐稍微估了一下分:满分一百五十分,时文一百分,试帖诗五十分;他时文大概能拿个七十分,试帖诗要是能拿个二十分,加起来就是九十分,好像刚到及格线,幸运点也许能过?
  唉,早知道出门前应该叫人买条锦鲤给摸一下,蹭蹭运气的,现在只能赌考官心情了.....
  傅修齐怀着没摸锦鲤蹭好运的遗憾心情最后检查了一遍卷面,然后才在考官探究的目光下交了卷——再不交,他怕就是最后一个出考场的了。
  这还是县试的第一场。
  想到接下来还有两场,傅修齐简直是才下场就要有厌学情绪了,最后只得在心里又把许氏和平阳侯这一对便宜父母的模样想了一回,这才勉强提起精神接着往下考。
  当然,这第二场也不是想考就能考的,必得过了第一场的人才能考第二场。
  隔了两日,县衙出成绩了,鸣炮发案了,傅修齐想着自己抄欧阳修的那首诗就觉心虚,没什么通过的底气,最后也没亲自去看而是叫了小厮拿了他的考号去看成绩。小厮看了一圈,不由欢天喜地的回来报喜:“少爷,过了!过了!第一圈内二十,外三十,正好五十人,您就在圈里呢。”
  县试排名是按圈来的,前五十名作一大圈,第一名居中,剩下的逆时针排列,五十名后就是所谓的出圈或是出号。那小厮还特意数了一回,满怀欢喜的道:“我数过了,少爷您正好五十名呢。”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