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说得极深,太后娘娘显然跟不上他的思路,神情便有些怔忡。
元嘉帝却像是陷入了自己的情绪中,目视远处出着神,半晌后,方才蓦地醒转过来,笑道:“母后见谅,我这是想起了当年带兵打仗的日子,有一点感慨。”
这话萧太后却是听懂了,遂也跟着一笑:“陛下那时候跑去跟北疆人打仗,倒是胜了好几场,这是天下皆知的事儿。陛下乃真龙天子,那些魑魅魍魉根本近不得身,这是陛下洪福齐天。”
元嘉帝闻言,却摇了摇头,自嘲一笑:“什么真龙天子?那时候不知道天高地厚,以为打仗很容易,就是个傻小子罢了。”语罢他便站了起来,在石案边缓缓地踱着步,说道:“不过,也幸得有了那段日子,才能叫我从一个很远的地方,回望皇城。”
他往四下里看了看,仿佛是在用眼神丈量着这片空地,神情感慨、语声空寥:“直到那时候我才知道,所谓皇命圣谕,在皇城之内是一个样儿,出了盛京城又是一个样,若是再去了更远的地方,那就又能化出别的样子来。”
他低低地叹了一口气,负手望向高阔的天际,续道:“自践祚之后,我时常会想,身为皇帝、居于深宫,该如何才能够掌理那皇城之外、京城之内的天下;又该如何掌理京城之外、千里之内的天下?还有那千里之外、万里之内的天下,又该如何掌理?”
言至此,他便摇摇头,面上又划过了自嘲的神情:“这实是一门极深奥的学问,直到如今,我尚有些不明就里。”
说这番话时,他平凡的脸上不见起伏,唯一双眸子蕴着光华,有若宝石般熠熠生辉。
萧太后一脸茫然地看着元嘉帝。
显然,她又一次没有跟上对方的思路。
半晌后,她方才字斟句酌地道:“陛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便坐在这皇城里,那普天之下的百姓也都会听陛下的,更别说那些大臣们了。陛下又何必想那么多?”
元嘉帝摇摇头,却也没有继续就此前的思路展开话题,而是转首向萧太后一笑,温和地道:“母后,我其实极是怀念那段在北疆打仗的日子,若是没有那些时日的锤炼,我也不会有今天。太子此番外出巡视,我是希望他能离开皇宫、离开盛京,从远处瞧一瞧太极殿、瞧一瞧皇命与圣谕,瞧一瞧这大楚的江山。这对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他的态度很温和,但这番话却坐实了太子出行的计划。萧太后自知难以说服这个大楚朝的天子,于是便又哀怨起来,闷闷地道:“罢了,哀家知道说不动陛下。哀家这就走。”
说着已是站起身来,赌气就要离开。
元嘉帝知道她这是恼了,忙上前道:“母后也别恼,我这回准备得很充分,不仅派了五队侍卫,更叫那裴恕也跟着一起去。”
这话一出,萧太后立时神情一松,回身道:“此话当真?”
“母后莫非忘了,君无戏言?”元嘉帝好脾气地笑道,扶着萧太后重新坐下,说道:“那裴恕自小便在江湖上混,倒叫他混出几分了名堂,那裴家军也在他的带领下渐有起色。此番他会领着裴家军近百精锐护卫太子,定是无事的。”
萧太后回嗔作喜,笑道:“这就好,这就好。”说着她便又像是想起了什么,略蹙了眉心,半是解释、半是担忧地道:“不是哀家不肯相信那些侍卫,实是这些宫里的侍卫到底不如那些战场上杀出来的兵卒。再者说……”
她的声音拖长了些,闪烁的眼神飘过元嘉帝,就像是在悄悄窥探对方的心情,说话声也随之变轻:“……再者说,山东那地方当年是出过事儿的,康王的封地就在那一块儿。哀家这也是不放心。”
“母后这是想到哪里去了?”元嘉帝完全没有一点介意的样子,挥手笑道:“母后就是不相信我,也该相信朝廷里的这些能臣。当年康王手握一支军队,又是趁着我出征之时动手,尚且叫朝廷派兵击溃,何况如今天下太平?”
言至此,他重又感慨起来,叹息地道:“相较于康王,倒是西夷当年重创裴家军,委实叫人扼腕。”
见他面色微黯,分明又想起那些叫人不愉快的往事,太后娘娘深悔失言。原本不过是心疼孙儿罢了,如今却叫元嘉帝不痛快了,这却也不好。
这般想着,她忙端出张笑脸来,道:“罢了罢了,哀家这也是老糊涂了,净说这些浑话惹陛下难受。陛下便恕了哀家的罪罢。”
元嘉帝哪敢恕她的罪?且也知道太后娘娘本意并非如此,遂笑道:“母后又来寒碜儿子了,可见是有了孙子便忘了儿。”
这话惹得太后娘娘大笑起来,显是极为欢喜。
眼见得那对天家母子相谈甚欢,一直躲在树后的太子殿下便悄悄捅了捅旁边的裴恕,低笑道:“你这名字倒是比一箩筐的好话还管用。”
即便声音放得如此之低,他的语声仍旧有若春风拂树,悦耳至极。
方才他与裴恕想过来面见元嘉帝,却不意撞到太后与之面谈,于是伫足细听,此时却是不好露面儿了,遂干脆就不去打扰他们。
裴恕闻言,根本不为所动,“嘁”了一声,转身就走,一面走一面还道:“殿下还想不想习武?”
太子殿下闻言,一脸无奈地直摇头:“本宫不过就这么一说,你也不能整天拿这个要挟于我啊。”
裴恕停步回首,面上的笑容格外匪气:“咱们粗人不讲究那些,手里有的就得抓牢了。殿下若是再不跟上,一会儿可得多蹲一炷香的马步。”
这话立时便将太子那耀眼的俊颜给说得黯淡了,甚至让这美男子的脸上生出了苦涩。
“殿下看来是想挨罚,那敢情好。”裴恕斜起一侧唇角笑道,掉过头来,大步前行。
看着他渐渐远去的背影,太子殿下似是极其无奈,叹了口气,便也跟了上去。
皇城中的柳树仍旧绿着,只是那绿影看来似有些陈旧,一阵风过,长长的枝叶在风里挥动,仿佛要挽留些什么。只是,那盛夏的光阴到底还是渐渐远了,于是,那满城的碧绿亦唯有徒然地风里婉转着、起伏着,横波流烟,若一段解不去的轻愁……
(第一卷完)
第125章 凭栏观海
微风掠过海面,那平滑的一片碧蓝如上好的丝绸,在阳光下起伏着,泛出点点金光。白羽红嘴的鸟儿绕船翩飞,偶尔发出一声啼鸣,仿若欣然于这爽朗阔远的风景。
陈滢倚坐在窗边,凝眸远眺,心神有些恍惚,只觉得,眼前一切似若梦境。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她再也不敢相信,身处于封建时代的大楚朝,竟也能有凭栏望海,看天地苍茫的时日。
在上一世的古代,这于她简直就是不可想象的。
望着远处波平如镜的海面,陈滢的脑海中又浮起了李氏的话语:
“你舅父此番赴任,实则是提前了好些时候的,陛下有旨,着你舅父自登州府绕道济南,顺路考察民情,并陈书于上。”
说这番话时,他们一行人已然离开了国公府,正坐在前往北直隶的马车上,李氏语罢,便又歉然地向陈滢道:“此事我与你哥哥商量过,他的意思与为娘一样,也望着能出去走动走动,离开京城。因那时候你正忙着什么案子的事儿,为娘怕分了你的心,所以就没告诉你。”
陈滢知道,这是李氏身为母亲的一点私心,怕女儿在盛京府太过招摇徒惹麻烦,所以才会瞒着陈滢,与李珩定下了出行的计划。
这是来自于亲人的关爱,陈滢就是再喜欢做侦探,也不会罔顾了去,于是当下便笑着宽慰了李氏几句,将这事儿轻轻揭过。
此际,感受着海风轻抚面庞,听海鸥短促而响亮的清唳,陈滢便想,这样其实也很好,出来走走,看一看大楚朝的大好河山,亦算不虚此生。
再退一步说,她要做的事在京城里可能还真不行,离开倒是个好办法,所谓天高皇帝远,却是省了不少麻烦。
这般想着,陈滢的眉心便又轻蹙起来。
舅父李珩分明要去济南赴任,如今却莫名其妙地绕去了与济南相距遥远的登州府,陈滢总觉得,这或许与山东的灾情有关。
在这之前,她曾偶尔听裴恕提过一句,说是山东连年欠收、流民无家可归,陛下心甚忧之。
结合这个情况来看,元嘉帝命李珩绕道灾情最重的登州府,未必便不是存了命其暗访的心思。而李珩也果如陈滢所料,这一路根本就不曾在官驿投宿,对外只自称普通士子,此番是携家眷前往济南投亲,十足一副微服私访的驾势。
由盛京城坐马车抵达蓟州,再由蓟州转道塘沽,即可买船入海。
大楚朝的海运比陈滢想象中发达一些,塘沽便是国内最大的内海港口,自塘沽乘海船至登州府,这是一条捷径,消耗在路程上的时间比走陆路短了三分之一。
看得出来,这条路线是李珩精心选定的,不仅快,且风险系数也极低。盛京府所在地的治安情况自然不会差,北直隶则是大楚最大的行省,地处要冲、物产丰富,且建有一所宏伟的避暑行宫,自然治安也是好的,而山东行省亦是民风淳朴,虽因灾情导致每年欠收,元嘉帝对百姓倒是极为体恤,每年都有大量钱物运往山东,倒也没生出民乱来,亦不曾听闻有海盗出没,是故这一路称得上顺当。
相似小说推荐
-
穿成爽文女配 (暮见春深) 2018-12-31完结4001 9299 营养液数:2284 文章积分:163,498,768鹿恬成了爽文女配,女主金手指在手爱她的男人凑成...
-
网文大神打脸日常 完结+番外 (异雀) 2018-11-10完结3402 3817 营养液数:4329 文章积分:62,467,508徐真真穿越后的生活,总的来说,只有三项:写文!打脸!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