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定安侯的粗布衣,顾川昨日就让姜氏准备好了,毕竟可是打算让这位过来下地干活的,没有合适的衣服怎么成。
这下就只剩顾川一个人还穿着绫罗绸缎了,旁人不会说什么,顾母可是没有这个顾忌,“川儿也去把衣服换上,这样才像一家人嘛。”
得,把自己坑进去了。
姜氏面上还能撑住,几个孩子就不成了,全都忍俊不禁,祖母威武!
这还不算完呢,顾母又转过头来对着定安侯,“下次再来的时候把你媳妇也带上,这样一家人才齐全。”
就为了顾母这个‘齐全’,从定安侯到顾川,再到这六个小子,八个人全都安排到地里干活去了,而且还被划分了区域,各人干各人的,当然最大的那一块是定安侯的,他看起来身体最为壮硕,其次是顾川,剩下的几个孩子则是一块比一块小,到老六的时候,基本上就没多大了。
顾川虽然是种地的老手了,只不过不好暴露自己,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干得比几个儿子还慢呢,但是等大部分人都刚刚只看到一半的时候,他这边就已经干完了,
不管是定安侯还是顾川那几个儿子,全都把自己的农具放下了,围在在顾川分得的那块区域里,来来回回的检查,不行的地方就得返工,他们就不信了,一开始干的比他们还差的人,一个时辰的功夫就把活干完了。
然而作为一个开了挂的人,顾川干过的农活的确是找不出问题来,起码这些生手是找不到问题,只能作罢。
不过也都见不得顾川闲着,非要拉着人帮他们去干活,讲情分的,撒娇的,摆道理的,反正就一个意思,让顾川给他们帮忙干活。
顾川整了整衣服,也没急着去亭子上歇着,更没有去给其他人帮忙的意思,继续干他的监工,时不时还给人指点一下,干的不行的地方,农户不说,他说,一定让人去重新返工,长兄和儿子都一样。
顾母则带着儿媳妇和几个孙女,亲自下厨房,准备做饭。
庄子里能有什么好吃的,哪怕府里头的贵人都过来了,但在这边也只能吃个新鲜而已,新鲜的蔬菜、刚打捞上来的鱼、现杀的鸡,这些府里一样都有,所以还真没什么可稀罕的。
顾母未出嫁前也是学过厨艺的,虽然没亲自下过几次厨,但是多少还记着点,又有厨子在一旁帮忙,倒是做出来两道菜,清蒸鱼和爆炒鸡块,姜氏也做了两道,干煸小鱼和凉拌野菜,几个姑娘真是一人一道,炒鸡蛋的、炒豆角的、炒白菜的,最后一个实在没有不重复的食材了,便做了几盘绿豆糕。
跟以往摆的满满一桌的饭菜相比,这次的数量就少多了,连一半儿都没有摆满,总共就只有七道菜,年纪小的就不用上桌了,而其他够了年龄的,无论男女这回都是在一个桌上吃。
七道菜,两盘糕点,14个人吃,再加上这一个个的中午都没闲着,能吃得饱才怪了呢,所以碗里的米饭刚下去一半,盘子里的菜就已经基本上空了,真的是有够尴尬的。
没法子,只能赶紧让厨房再做几道,不过这边刚吩咐了,那边厨房就直接端上来十几道菜,想来是这些人已经预料到了,就等着他们喊人上菜呢。
第69章 假正经爸爸(九)
定安侯明日还要上朝,所以当天晚上就得赶回去,顾母却是舍不得走了,侯府的日子一天天的,再怎么享福也都过腻歪了,还不如在庄子里做做饭呢,再说了这儿还有她的小儿子。
不过这可苦了顾川,本来是想着当监工的,但是老太太一来,他就只能半天干农活,半天做监工了,而且这吃的东西,就是再有心意,这些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女人们做的饭肯定是不如厨子了。
再说这些被老爹坑来的孩子们,一开始兴许是不乐意,但是等更不乐意的人出现了,还不得不每天干的比他们更多的时候,这会儿不乐意也就没了,甚至还挺高兴的。
加上之前纯玩的那三天,顾川领着孩子在庄子里足足呆了有半个月,凡是下地干了活的,没有一个没被晒黑的,这春日的太阳虽然不毒,但是耐不住这些人晒的时间久,而且之前被伺候的太好了,所以是一点儿都不耐晒。
顾川不单单是黑了,而且也瘦了,不过整个人也更精神了,被皇上召见的时候,原本合身的官服现在穿起来有些肥了。
“爱卿真是辛苦了。”皇帝颇为郑重的说了一句,还忙着让人给顾川赐了座,这玻璃带来的利益比他想象的还要大,去年是玻璃带来的利润都可以跟他其他所有的产业带来的利润差不多了,而今年不过四个月,赚的银子又和去年差不多了,这其中大多都是顾大人的功劳。
但是这其中的利润实在太大了,再将玻璃收入他自己的私库,就不太合适了,应该归为国有,充入国库,不过这样一来,顾川就不适合在工部继续呆下去了,该调到户部才对,而且这一年多以来,对方给他赚了那么多银子,这正五品的官位也该往上升一升了。
皇帝决定的事情,自然没有顾川可以置喙的余地,而且这对他也并不是没有好处,除了要继续忙下去以外,毕竟他之前可是打算只做三年,然后就回家享清福的,但是现在看来如果不辞官的话,那就只能忙下去了。
进宫一趟,领了一堆的赏赐,官职也从正五品的工部郎中,变成正三品的户部右侍郎,一下子就往上升了六级,皇帝本来也没想让顾川升的这么快,只不过既想要升官职,又想要调到户部,最低的位置也就是这个正三品的户部右侍郎了,不过,顾川这回升官以后,如果没有太大的功绩,十年以内,官职怕是都不会再往上升了。
不过正三品,还是在户部任职,再加上他本来就是正一品的伯爵,这些身份已经足够他在京城混的了,最起码不会受人欺负,儿女的婚事上也不必太过作难。
是的,今年才不过33岁的顾川,已经开始要为儿女婚事操心了,家里头的老大是他的嫡长子,今年可是都已经16岁了,虽说这些年来也一直没断过读书,但是跟原身一样,大概也不是那块料子,至今也只是一个童生,两年一次的院试,已经参加过两次了,还是没过。
不过身为嫡长子,老大是顾川名正言顺的继承人,等到顾川百年以后,不管是爵位,还是大部分家产,都是要留给老大的。
“不拘是勋贵,还是清流,亲家一定要是治家严谨的人家,另外你也问问儿子的意思,毕竟是要过一辈子的人,要他喜欢才行。”顾川嘱咐道,他在户部忙得几乎要四脚朝天了,相看婚事就只能完全交给姜氏了,不过也没什么好不放心的,姜氏的眼光不差,这又是她的嫡长子,姜氏只会比他更用心。
“他还是个孩子呢,懂什么呀。”姜氏倒不是很在意,她又不会给儿子选无盐丑女,也不会选那种品性差的姑娘,还谈什么喜欢不喜欢,相处的久了,自然也就有感情了。
“你我都是从那时候过来的,当年咱们的亲事定下来之前,我便见过你的画像,那时候还跟旁人打听过你呢,那会儿我也不过十六七岁的年纪,不也一样知道什么是喜欢,什么是不喜欢。”顾川说的可不是假话,顾母极疼自己的小儿子,所以连娶亲这回事儿都是原身点了头以后才决定的。
一番话说的姜氏都有些不自在了,刚成婚那会儿她们感情的确不错,老爷对他肯定也是有几分喜欢的,但是喜欢又有什么用,家里的姨娘和通房从来都没少过,庶子和庶女更没少过,可见喜欢这东西也没多大的用处。
顾川大概能明白姜氏在想些什么,“以前那些年是我荒唐了,以后咱们好好过。”总算有这么个契机,能让他从风流多情转变到清心寡欲了,作为一个习惯了一夫一妻的人,他是真的不耐烦应付那么多女人,但是为了不崩人设,也算是坚持了好几年的时间。
姜氏看着两个人交握的手,不知道该说什么,这几年来,这人确实没以前那么多情了,最起码最后他的女人都是原来那些老人,一个新的都没有再收的,但是她这会儿已经过了相信男人话的年纪,心里有期待但是不多,这就好像她已经没有办法把自己全部的心思放在这个男人身上,比起老爷来,还是四个孩子更重要。
大姑娘今年也14岁了,差不多也到了该要订婚的年纪,不过还是等办完老大的事情再说,别说姜氏现在抽不出心思了,就算是姜氏愿意抽出时间来,顾川也觉得没必要这么赶,不过是几个月的事儿,没必要给人心里添堵。
顾川现在官运亨通,又是正一品的伯爵,他的嫡长子行情自然不会差了,可选择的余地也大得很,所以姜氏几乎是挑花了眼。
不过,这婚事儿盯着的人还是挺多的,她无意让长子娶自己娘家的外甥女,但是婆婆却动了心思。
“乐妍那丫头你也见过,比辉儿小了两岁,那丫头的父亲跟川儿又是从小玩到大的,两家做亲家,再是合适不过了。”
顾母也是出身国公府,只不过她父亲是国公,哥哥就已经降至伯爵,到了下一代,最好也就是个子爵了,而乐妍的父亲是二房,虽然也是嫡子,但最后跟顾川一样,只能被分出来,连子爵的爵位也不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