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后!」正康帝用力一喊,接着猛咳起来。
成太后眼一沉,亲自倒了一杯水,扶着他喂下。
安妃被方太后一喝,已经跪在地上。正康帝无力地抬手,「爱妃…你…起来…」
这下,方太后的脸挂不住。陛下是何意?都到这个时候还护着成家的狐媚子。她正欲要说些什么,就看到他瘦长的手无力地摆着。
「母后…朕乏了…」
成太后和方太后忙让他好好歇着,轻轻地出门。成太后看了安妃一眼,安妃立马跟过去,送她们出去。
方太后脸色不虞,冷着脸走在前面,脚步未停,朝寿安宫走去。
等她带着宫女走远,成太后才拍着安妃的手,「这些日子,陛下承你照顾着,你受累了。」
「太后,臣妾不累,能照顾陛下,陪伴在陛下左右,那是臣妾的福气。」
「你这傻孩子…你且忍忍,多年前姑母许诺你的事情,一定会如你愿。」
在安妃年少时,成太后不止一次说过,她会成为这宫里的女主人。成家费了那么大的心力扶持先帝,要的不止是几十年的富贵。
成家的女人就应该进东宫,然后入主中宫,以后居于祥宁宫。
「姑母…我…」
「好了,别说了。」成太后制止她,「我们成家的姑娘,岂能容那些贱婢压着。你回去吧,哀家有事会叫你。」
「是,太后。」
安妃目送她离开,她脸色沉重。回到祥宁宫后,独自坐在大殿上,屏退所有人。目光平静地看着空荡荡的宫殿,突然笑了起来。
「陛下,您可看见了?您断了臣妾做母亲的权力,您宁愿要一个贱人生的孩子,也不愿多看臣妾一眼。您享受着臣妾娘家的好处,却处处防着我们。您以为,您拆散太子和夕颜就能高枕无忧了吗?不…您错了!您在九泉之下好好睁眼看看,将来坐上龙椅的一定是我成氏的血脉!」
她眼中有泪,脸却是笑着的。
恨意在她的眼眸中,毫不掩饰。
突然,她身体委顿,面露哀色。
那恨意盈满的眼中开始泛起泪光,最后掩面哭泣,「皇儿…我的皇儿…母后对不起你,母后有罪…」
哭声似悲鸣,幽幽咽咽。
第104章 求仁得仁
次日,正康帝的病情突然好转,气色看着还有些红润。
寝宫外面,安妃扶着他,后面跟着张东海。这是自打他病倒以来,头一次走出寝殿。寝殿外,并没有种植什么落叶乔木,仅有几棵翠绿的松柏。
已入深秋,就算没有落叶,依然能感觉到那股萧条。
「快入冬了。」
正康帝感慨着,目光认真地看着眼前的景致。他身体很瘦,瘦到大氅在身上就像挂着一样,空荡荡的。
「去御花园走走。」
「陛下,您身体刚好一些…」
安妃话未说话,被他挥手打断。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他隐约觉得,今日大好是因为回光返照。一行人朝园子走去,期间张东海叫来轿辇,却被他拒绝。
御花园中,这个季节除了晚季的菊花,并没有其它的花朵。园子里假山松柏,还有往来穿梭的宫女太监。
他们看到这边,连忙跪地。
正康帝未看他们一眼,只淡淡地让人平身。随着宫女和太监们散去,不到半刻钟,各宫的妃嫔赶到园子里。
「臣妾给陛下请安,陛下可是大好了?」德妃一脸的欣喜,跪在最前面。
她的身边,跟着嘉和公主。嘉和公主眼里有泪,「父皇,儿臣好久没见到父皇,今日真是太欢喜了…」
「你们平身吧。」
正康帝说着,本想伸手去扶德妃,不知为何又缩回手,看了一眼身边的安妃。
「你们各自回去吧,朕想四处走走。」
他发了话,妃嫔们哪有敢违抗的。她们恭敬告退,依依不舍地离开,对能陪在陛下身边的安妃羡慕不已。
风渐起,他剧烈咳了几声。
安妃脸上有一丝凝重,她担忧地看着他,眼有湿意。陛下最近咳得越发的频繁,夜里都睡不好。她看着都难受,泪水几乎要夺眶而出。最后连眨起下,把眼泪强压下去。
「陛下,风大,若不臣妾扶您回去。」
「也好,这园子里景致年年看着…没什么新意。等明天开春…让人多种些花草。」他说着,眼神扫视一圈,握紧安妃的手。
进到内寝室中,他已有些气喘。
安妃扶他上榻后,接过张东海递过来的药,「陛下,您把药喝了吧。」
他轻轻一推,「放着吧。」
喝了也没用,还不如不喝。
安妃低着头,泪水盈满眼眶。端着汤药的手都在抖,眼泪一滴滴一落到她的手上,又顺着滑下去。
突然,一只瘦长的手抬起她的下巴。
「为什么哭?」
「臣妾…没有哭。」
正康帝看着她,突然挤出一个笑,「朕是天子,人人都道万岁,岂不知朕之命,如此短矣…咳…」
「陛下!」安妃忙擦干眼泪,放下药碗,提裙跪下来。「在臣妾心中,陛下您英明神武,是千古难得的明君。」
「你何必安慰朕…明君?那是死后史书评说的。朕…只求无功无过…」
正在此时,听到外面的太监说御医们过来请脉。
安妃站起来,抹净泪痕立在一旁。
正康帝今日气色尚可,但御医们诊过脉后个个脸色凝重。不肖说,也知道病情不容乐观,怕是真的回光返照。
御医们退出去后,正康帝自嘲一笑。
安妃抬起头,已是泪流满面。她慢慢地走过来,坐到榻边,拉着他的手,「陛下,臣妾能有幸侍候您一场,那是臣妾前世修来的福气。可是臣妾是个贪心的,不愿意与陛下分开,那些没有陛下的日子,臣妾实在是不想再过。以前…陛下等臣妾多年,这一次让臣妾先行一步吧…。」
说完,她手中不知何时多了一枚药丸,在正康帝反应过来时,那药已经进了她的腹中。
「来人哪…传太医…」
张东海刚送御医们出去,一进室内,看到安妃嘴角的鲜血,忙跑出去把御医们叫回来。
御医们心惊胆战着,以为陛下出事。没想到一进来,却看到面带微笑,却嘴角出血的安妃,忙上前把脉。
然后全部跪下来,「陛下,臣等无能。安妃娘娘所服的是剧毒之药,量大且毒发急…」
「废物…」
「陛下…莫要…怪罪他们…臣妾好开心…我等你…」
安妃慢慢地闭上眼睛,伏在正康帝的身上。正康帝大声唤着她,痛哭出声。他记得多年前的那位少女,貌美动人。
也记得后来入宫的女子,温柔安静,总是默默地等着他。那些面孔慢慢重合,变前面前死在他怀中的女子。
她一直没有变,她对自己的情意从未改变过。
良久,他才出声,「去传…咳…二品以上大员进殿…」
张东海低着头,恭敬地退下。
不大会儿,大臣们全部进宫。
他们跪在地上,高呼万岁。抬头之时,就看到久未上朝的陛下,形销骨立靠在龙榻上,而安妃则像睡着一样,倒在陛下的身上。
那几位御医还跪在一旁,众人心里打着鼓,不知道到底出了什么事情。
「众卿…平身。」
正康帝说话还有些吃力,却比前几日好了许多。他朝张东海招手,张东海立马让侍从官准备拟旨。
「追封安氏凌波为懿德皇后…葬皇陵,与朕合葬…立五皇子赵显为太子…择最近的吉日登基,着锦安侯景修玄为辅政大臣,赐五爪蟒袍…」
「陛下…」
追封?安妃竟然死了!
陛下是什么意思?贤王登基,那陛下怎么办?
「朕从即日起…退居后宫…尔等需尽心辅佐新帝…」
「陛下……」
成太后和方太后应是听到风声,匆匆赶来,一看室内的情形,成太后不敢置信地退后一步。而方太后则失声尖叫,不为别的,只为刚才正康帝立的诏书。
「陛下,万万不可!」
「朕意已决!」
成太后迟疑地上前,抖着手探了安妃的鼻息,手指处一片冰凉,她倒退一步,「陛下,安妃她…」
正康帝看着伏在身上的女子,半点没有害怕,眼神温柔,「朕的皇后…先走一步了。」
「陛下,你要三思啊!立后退位之事,得从长计议,不必急在一时…」
方太后的话未说完,被他阴森冰凉的眼神一看,哑了声。心里对万般滋味,竟还有些害怕。儿子是她的,她却不敢多说半句。
「母后认为,朕的身子…还能从长计议吗?」
「陛下,可是贤王非长非嫡,立他为太子,恐难服众。」
「母后方才没有听到吗?朕已追封…安妃为懿德皇后,贤王是嫡子。」
侍从官已经拟好旨,跪呈到正康帝的面前,正康帝拿出玉玺,欲盖上去。方太后心头大急,大叫一声,「陛下!」
正康帝抬起头,看了她一眼。
「陛下,你要三思啊!长幼有序,这皇位怎么也落到贤王来坐!太子身残,还有宁王。就算宁王不行,也还有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