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年李雁回就十四了,看着小姑李灵芝发育得亭亭玉立的模样,再看看自已的飞机场,以及最近吃得太好,又圆润了许多,李雁回忧伤不已。
尤其是李爹还总爱火上浇油,说就喜欢看李雁回珠圆玉润的模样……
什么珠圆玉润,不就是说她胖吗?!
李爹的潜台词就是越胖越好!
似乎越胖就越能代表自家闺女健康。
可李雁回不喜欢自己这么胖啊?!
她都快愁死了,孙廷尧还专往她伤疤上捅,李雁回能不怒吗?!
被李雁回满含杀气的眼神一吓,孙廷尧都忘了要说什么了,李雁回见他叫住自己,又不说话,没空理他……翻了个白眼,以看弱智般的眼神从孙廷尧身边擦身而过。
“让让,别耽误我干活!”
下次给他的绿豆百合粥里记得放把黄莲粉。
李雁回板着个小脸,默默的在心里给孙廷尧记了一笔。
“啧啧……雁回妹妹好可怕。这果然啊,女人无论是多大都是可怕的……孔老夫子说得对‘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孙廷尧一只胳膊搭在谢越彦的肩膀上,自已给自己找补着面子。
“令堂大人就是女人……”
谢越彦用修长的手指扒拉掉孙廷尧的胳膊,淡淡的说了一句话,就离开了。
失去了倚靠的孙廷尧委屈至极……
他就不是在替谢越彦叫屈吗?!怎么连他一起怼了?!
看着帮李雁回忙前忙后帮李雁回拿包裹的谢越彦,他突然觉得他这样被怼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
有了谢越彦的帮忙,不小会儿李雁回就将东西收拾完了。
看着再次无处下脚的车厢,李雁回非常狗腿的对谢越彦讨好的笑笑,谢越彦无奈的一笑。
两人站在晨曦之中相视而笑,一个娇憨可爱、一个温润俊美,画面竟然意外的和谐,美得像一幅画儿一般。
“不可能吧?!”
孙廷尧双目微亮,喃喃自语。
这一幕不止孙廷尧看到了,李家小姑抱着她装有剪纸工具的匣子一出门就也看到了。
虽然,对于谢越彦的心思,李家小姑早就知晓,但是,这一幅画面还是闪瞎了李家小姑的眼睛。
过了年得赶紧搬到师父家去住,再这么看下去,她的眼睛都要瞎了。
李爹则完全没有留意,他正给车夫付银子呢。
这时,从巷口缓缓走来一辆漂亮宽敞的双马马车,车夫远远的就已打着口号让马匹慢行,来到近前,车夫一拉缰绳,两匹马很听话的就停下了,从马车上下来三个人。
分别是郑大师、郑大嫂以及郑大师的贴身丫头红铃。
“师父!”
早就捧着匣子在门口台阶上翘首以盼的李灵芝急忙碎步上前,给郑大师见礼。
李雁回也急忙过来见礼,并给郑大师引见了自己的父亲、孙廷尧以及谢越彦。
李爹知道这是李灵芝的师父,自己女儿的起蒙也是人家给教的,想他身为李雁回的父亲,还是秀才,可却连起蒙都不曾教过,就惭愧不已。
因此,李爹是很郑重的给郑大师见礼。
拿她当自己女儿的师父一样尊敬。
郑大师依旧清冷。
毕竟,李爹毕竟是外男,多有不便。
孙廷尧虽然没有听说过郑大家,但看郑大家主仆的气派,也就知道不是一般的人。
像他们做生意的,练的就是这双识人的慧眼。
因此,孙廷尧也是客客气气的与郑大家见礼。
唯独在谢越彦上前见礼时,郑大家看到他的那张脸,神色一变,迟疑的问道。
“你叫什么?!”
郑大家的目光有惊疑有激动,虽然在外人看来依是是冷着一张脸,可是只是近前熟悉的人,才能看得出郑大家眼中变幻的激烈情绪。
“晚辈谢越彦!”
谢越彦虽然奇怪于郑大家的反应,但是还是很认真的回答道。
“谢……姓谢……”
郑大家的情绪似乎更激动了,身形一晃,袖子下的手紧紧的抓住了郑大嫂的胳膊。
听到谢越彦的姓,这下连郑大嫂都不淡定了。
她一双眼睛紧盯着谢越彦的脸不放,越看越心惊。
粗看还真没注意。
如果不是夫人问他,她都没注意……
那张脸真像啊……
现在连姓都是一个……
真的会是他吗?!
“你母亲可是姓邬?!”
郑大家追问着。
谢越彦抬起头,眼神幽暗如潭。
“家母确实姓乌。乌云的乌!”
郑大家的脸上闪过失望,“乌云的乌吗!?那不是啊……”
“夫人?!”
郑大嫂拍了拍她家夫人的手。
夫人的手冰凉。
郑大家这才从自已的情绪中回过神来,看着周围一大堆人都在担心的看着她,强笑道:“这孩子长得像我认识的一位旧人,故而有此一问。只是我那故人不是这……”
郑大家在说到这儿的时候,语气明显的停顿了一下,蓦然,眼中微微发出光来。
“我认错人了。”
郑大家对大家微微一笑,解释道。
哦……
原来是认错人了啊……
周围的人解开了心中的疑惑,就不再理会了。
上车的上车、告辞的告辞……
“雁回、灵芝……你们两个上我的马车吧。”
郑大家笑眯眯的招呼着李雁回和李灵芝。
师父有召,做徒弟怎敢不应?!
李雁回和李灵芝抱着各自的小包裹和匣子随郑大家上了她的马车。
李爹自已独享一辆宽松的马车,而谢越彦看着自己那无处下脚的马车,于是更与李爹同坐一辆马车了。
李雁回和李灵芝还是第一次坐两匹马拉的马车。
这马车内的空间十分的宽敞。
在外面看平平无奇,除了是两匹青骡马拉的,车厢大一点之外,与普通马车没什么不样,可是内里却另有乾坤。
马车不但桌椅俱全,竟然,还能烧水沏茶吃点心。
点心都在暗格之中,轻轻一敲,就会弹出来,一点也不占地方。
不说李灵芝看得入迷,就是李雁回都玩得津津有味。
正玩的高兴时,就听见郑大嫂笑呵呵的问李雁回:“刚才那个谢越彦今年多大了?!”
第122章
若是之前李雁回还觉得郑大家的情绪反常是她眼花的话,经过一路上郑大嫂的旁敲侧击, 李雁回几乎已经可以确定, 郑大家应该是认识谢母的。
但奇怪的是,郑大家似乎对谢越彦更加关注。
十个问题里有七个都是关于谢越彦的。
虽然郑大嫂是旁敲侧击, 让人几乎觉查不到她是在套话, 至少小姑李灵芝就没有觉查到。
但是,李雁回是谁?!
那也是在残酷的现代社会历练多年的人,又怎么会看不出郑大嫂的真实目的?!
再加上, 郑大家看似闭目假寐, 可是,她的睫毛一直在微微颤抖。
显然, 根本就没有在睡觉, 而是在专心听她们的谈话。
李雁回很迷惑。
谢越彦不是土生土长的新柳村的人吗?!
虽说新柳村的村民大部份都姓李, 但是,几十年前的战乱, 新柳村也涌进许多外乡来的难民。这些难民在乱世结束后,一大部份选择回了原籍,还有一小部份则选择留在了新柳村,结婚生子繁代衍后代。
所以, 李雁回一直以为谢越彦是土生土长的新柳村人。
可看郑大家的反应,谢家应该是后搬来的才对。
她和小姑李灵芝都太小,谢家是什么时候搬过来的?!她们根本不知道, 那个时候, 她们都还不记事呢。
郑大嫂最后看实在是打听不出什么了, 也就只能做罢了。
这也是没办法。
李雁回才十三,太小了。
李灵芝虽然大一点,可是,毕竟是个女儿家,又哪里能得那么多别家的消息?!又不是三、四十的大妈婶子?!
郑大嫂不再发问,只是拿东西给李灵芝和李雁回吃。
小姑别看瘦削,可是,这身体素质可比李雁回好多了,在马车上依旧能吃能喝,一路看风景看得不亦乐乎,李雁回则晕车晕得难受。
看着郑大家闭眼似是睡觉了的样子,睫毛不再颤动,这下连李雁回也搞不清楚,郑大家终究睡了没睡。
头晕目眩的李雁回只能带着满肚子的疑惑,昏睡了过去,一路直到新柳村。
……
新柳村再一次沸腾起来。
老李家的那丫头走了大运,拜了城里一位特别有名气的剪纸大师做师父。
啧啧……
那通身的气派。
出门有双马马车、有管家、有下人……那下人都穿着一身绸缎,穿得比他们都好……李灵芝这丫头可要翻身喽……
以前还瞧不上人家老李家的丫头,嫌弃人家长得不好、性格不好、懒还刁钻……可这女大十八变……现在的李灵芝,可是他们高攀不起了……
一言一行哪里还像是个农村土丫头?!
比地主家的小姐还讲究呢……
听说那一盒盒的都是她师父替她徒弟给李家准备的年礼,种类又多又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