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这话,下面又热闹起来了,由刚开始的咬耳朵,变成了大声讨论电灯入户这件事情了。
会议已经偏离原本的初衷。
何直清了清嗓子:“今天叫大家过来,是为了说两件事情,第一,过两天药开始收稻子了,给大家做一下安排,到时候各家各户也不用自己开锅做饭,按上工的人数,到大队领饭领菜,大队统一安排。”
台下热闹起来了:“哎,有意思了,今年统一安排饭吗?”每年上完工都忙的个半死,如果家里孩子太小不能自己做饭,就麻烦了,但队里统一安排做饭,就好多了。
“是,今年统一做饭,这样干活也能快一些,大家回到家不用做饭,也省心了,队里有大铁锅,可以一起煮,炒菜的话就在我家炒,我家两口大锅也可以轮着用。”这是何小丽教他的,反正吃大锅饭也不违反纪律,大家一起做饭,这样节约了许多人的时间,也比较有效率。
这种其实就是工厂大食堂的做法,要是人人都回家做饭,自然效率要低很多,听说有大锅饭吃,大家伙一双双眼睛都盯着何直看。
还有一点,用的是公家的粮食,这粮食私人也出不了。
“这饭要怎么分,家里还有孩子的怎么办了?”台下有人问,这些问题很具体,大家都挺关心的。
“壮劳力一顿米饭分六两饭,女人和十二岁的孩子分四两饭,菜的话统一配给一些,大家伙自己家也有菜吧,这些生产队不会包圆,所以说今年双抢过后不额外算工分。”以前双抢时期的工分都是按双倍计算,但如果队里给分饭,工分势必要减少一些,这样大家不用忙于杂事,快点把稻子收完。
要不是家里孩子多,这些也足够足够了。
“第二点,我要给大家说明一下,搬过来的那些人,也要等收完晚稻才开始搬迁,到时候他们自己收了两季稻子,自己分的有粮食,到明年早稻收谷子之前,都不用给他们分公粮。
到了明年,我们又有了新式稻种,大家还怕不够分吗?筑坝工程是从今年秋天开始的,队里从那个时候就开始征用人,你们干完晚稻米的收割,就可以开始报名去电站做小工,那边也会给大家分米分粮,所以你们担心的因为人口增多,造成大家口粮不够分,完全是多余。”
原来是这样啊,大家伙一听到这里就乐意了。
按照这边的气候条件,一年是种两季稻子的,筑坝要等到旱季才能开工,刚好收完两集稻米,再收完一季油菜,等到深秋过后,雨水开始少了,河道开始干枯了的时候,才开始筑坝。
“既然对大家没有太大的影响,我们也不好说不支持公家的事情了,今天是我们不对,大队长,以后有啥,我们都听你的。”
“这一项工程,持续的时间很长,计划至少要三年时间,会大量的招用民力。”何直去县里开过会了,大致了解了工程的基本进度。
但以这个时候的计划来说,可预见的苦难还是很多,说是三年完成,形势却没有那么乐观。
“要三年,会不会耽误咱们地里的事儿啊,咱们是农民,种地可是根本啊。”
何小丽终于忍不住了,这些人怎么拎不清呢:“大家听我说,即便是召集大量的工人,也不可能全村都去造电站啊,再说了,像双抢这样的农忙,如果工期不是特别紧张,进度不是特别赶的话,是会放假抢收粮食的,这并不耽误正事啊!”
再说村里搬来了那么多人,起码有二十个有生力量加入进来了吧!
说到底,还是不能触及到自己的根本利益,这是每个人行事的基本准则,知道修电站通电对大家来说不是一件坏事以后,大家心里的提防之意早就减少了一些,又听说搬来的新移民,其实不用分队里今年的谷子,这下眼下的困扰至少没有了。
第67章
这次因为天气不好,稻子要早些收回来的缘故,何小丽给何直出了这么个主意。
稻子要尽快收回来,晒干,否则会发芽,这是老农们最愁的事情,万一辛苦好几个月,收回来的稻子还未晒干遇到一场雨,那么这几个月的辛苦可就白费了。
其实她还有点点小私心,虽说现在是老师,但她也不想下地晒太阳,虽然十八岁的皮肤好,但现如今也没有面膜,也没有精粹水,只能多多注意防晒了。
这次刘恩慈很意外的拉个了关系,早上破例给何小丽准备了一碗红糖鸡蛋,还在上面滴了几滴猪油。
“你要干啥?”何小丽忐忑不安的拿着碗,她有点担心刘恩慈。
她自己给人烤半生玉米的事情还历历在目。
“放心,我没有恶意。”刘恩慈说:“我知道你现在能说上些话,我要申请帮忙做饭!”
得得得,自己在知青点从没做过饭的人,还说要申请做饭,这自信心也是够了。
“你做饭?”何小丽差点没笑出来:“你会做饭吗?”
“废话!”刘恩慈翻了个白眼:“当然不会了,不过,我会烧火,会择菜,也会洗菜,你们还需要人提水是不是,叫我下地我反正也干不过哪些农村妇女,不过分配我做饭了。”
瞧这人,还真是满满地女主气质啊,说起这话来还真是理直气壮地,何小丽差点给她拱手说“服气”了!
也对,她反正也没有亲人在这里,无牵无挂,分不到多的粮食还可以跟大家伙一起吃大锅饭了,每次干活她肯定是挑树荫下磨洋工,这样还不如叫她择菜或者烧火。
“好吧,你要是偷懒耍滑,就去地里背稻子。”
这次把队里一些不能做重活的一群老太太们都利用上了,劳力都去了田里,队里几个一岁以内的奶娃子,二三十个两三岁的小娃子凑在一起玩耍,都有人专门给看着,这样大人也放心去收割。
另外还有个男娃子,帮忙提水之类的,这次王有志没有参加,他跟付欧两个人被李书记钦点去各个公社普及籼稻知识去了。
少一个劳力倒没什么,但这次抢收任务紧急,必须要在三天内收完,否则看着天,过两天会有大暴雨。
队里准备的粮食也是够够的,米饭管够,实在不行还蒸了好多红薯,搭配着吃,每顿配了一个菜,这个季节时令的豆角,茄子,何小丽还带着人去地里摘了好多南瓜叶来,一背篓一背篓的,米汤煮南瓜叶子,炖豆角,炒茄子,都是时令的蔬菜,也都是队里的。
孩子都搁在学校里面,门一关,可热闹了,两个教室,一个教室里面一群奶娃子在里面爬,另一个屋子里面关了一群两三岁的孩子,在里面打架。
走廊下面是何小丽跟几个大妈在煮菜,热热闹闹。
十几个老太太,在何小丽的分配之下,有人专门负责看着孩子,有人专门负责给一群小娃子煮粥,还有人专门择菜,有人负责烧火,何小丽负责调配,刘恩慈和那个男娃子负责做一些老太太做不了的力气活。
刘恩慈倒也无所谓了,反正她不想下地不想晒,出点力气也无所谓。
队里管了一部分的主食和菜,社员自己家里也有咸菜,到了点大家来吃饭,各带各的给自己加菜,这些都另说。
至于社员们,平时双抢也累,这回累吧累吧,可队里给统一做饭了,累死累活,回到家洗洗就睡,不用听媳妇叨叨孩子哪里摔啦,回家还要做饭洗碗一堆子糟心事啊。两口子都在队里干活,到点有人来一喊就能吃饭,干的太晚了晚上还另外加一餐米粥,孩子还有人带不怕滚塘子里面去了,也不怕打架被人抓了。
人人都说何直这回干的可真是漂亮,以后双抢也要这样凑在一起干活,再说大家凑在一起吃饭,也热闹,也带劲。
大家聚在一起吃饭,村部一个点,学校一个点,这两个地方地方大,中午吃饭的时候就在憧憬以后的生活了。
“何队长,我看这次割稻子比以前要快啊,说到底也是这么多人,怎么这次就会快一些?”
这个时候的人大概没有流水线作业的概念,经过何小丽的观察,以前一碰到这种大场面的劳动,就会有人趁机浑水摸鱼混工分。
经过何小丽的整编,该干啥的干啥,偷懒耍滑的从工作量里面就能看出来,年轻腰力好的,负责割稻子,通常是安排好了今天先割哪一块,等到一片都放倒了,打谷机就到现场了,脱好粒的谷子从水稻上打下来以后,一部分力气小的妇女负责把禾干捆扎起来堆放,堆成稻草堆,另一部分年长的壮劳力,把谷子挑到指定的地方晒干。
就是这个晒干的过程很要命,如果一不小心碰到一场大雨,谷子发了芽,就麻烦了。
等到谷子晒干以后,就好了,可以放在谷仓里面长期保存,当然,还有相当多的一部分要去交公粮。
这次分到活的人都觉得很奇怪,怎么刚好小年轻都去割稻子,然后年轻稍微大一些的,耐力好的,就被分配去挑稻子,这些都是有科学的考量的,当然他们不懂,只知道,今年分给自己的活,自己恰好喜欢干,都以为是巧合呢。
何直把这里面的原委给大家讲了一遍,大家才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