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穿成总裁白月光 强推完结+番外 (九紫)


  两人的衣着实在寒碜,店小二热情地迎上来,目光不动声色地打量了下两人,“客官要买点什么?”
  “这石蜜怎么卖?”慕清问粗制黑糖旁边的黄色糖块。
  店小二看他们也不像买得起的,不耐烦地瞥了他们一眼: “八十五文钱一斤。”接着又笑道:“给家里小辈买零嘴吧?其实吧,这季节市场上买点甘拓就够了,您要不看点别的。”
  慕清没想到这店小二还挺好心,心情不由地愉悦了起来,笑道:“我是来找你们掌柜的,你们掌柜在吗?”
  店小二表情略有些疑惑地问:“找我们掌柜做什么?您是他亲戚?”
  “那倒没有。”慕清笑着打开自己篮子里面的竹筒,露出里面晶莹如雪的白砂糖,“这是我们自己家做的一点霜糖,想和你们掌柜谈谈供货的事宜,不知你们掌柜有没有空。”
  店小二在看到白砂糖的一瞬间,眼睛倏地睁大,他来店铺看店也不短时间了,还没见过如此洁白细腻的糖,连忙道:“在,在,大娘您先坐会儿,我马上给您叫去。”
  他走到肆宅后面,掀开麻布帘,朝着后院一声响亮的高喊:“阿娘,您出来帮我招呼下客人,我去叫掌柜!”
  分明是叫人来看店,在店小二嘴里倒成了招呼客人了。
  店小二年约十八九岁,等后院走出来一位三十来岁的中年妇人后,拔腿就跑了出去,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就快速跑了回来,气喘吁吁道:“我们,我们掌柜随后就到!”
  不一会儿,门口就走进来一位三十多岁面目普通的中年人,他穿着一身青灰色儒衫,看人未语先笑的模样,见到慕清就拱手笑了:“这位就是甄大娘吧,小可姓田,是这家铺子的掌柜,我听小二说你们要卖石蜜?可否先给我看看?”
  竟是一口北方口音,有些像陕西那边的话。
  刚才在来的时候,店小二就已经将关于霜糖的事情和田掌柜说了,田掌柜不仅是田记的掌柜,还是城中县令的管家,管着县令家大大小小所有商铺,这些商铺,大多都在田掌柜的名下,田记便是其中之一。
  “这石蜜还有更好的吗?”
  小二自豪道:“全大雍朝最好的石蜜都在我们这了!”
  慕清也不废话,直接将竹筒打开,让他看里面的白砂糖。
  哪怕掌柜已经有了心理准备,看到这雪白晶莹的白砂糖依然吃了一惊,有点不敢置信地倒出了一点砂糖在手心,观看其色泽,又捻了些放在嘴里尝,见其晶粒均匀,干燥松散,颜色洁白,口感纯正,无明显黑点,不由大为惊奇:“这是你自己制作的?”
  慕清笑着点头:“是我做的。”
  掌柜道:“不知这霜糖有多少?我全要了。”
  他本想问其秘方的,但想来这样的方子可传后代,应该不会卖,便问其霜糖数量。
  慕清道:“这次一共制了五十斤,准备留下十斤自家吃,儿子的老师要送一些,剩下的不到三十几斤,掌柜的要的话,我都给您送来。”
  掌柜问道:“不知这霜糖可否长期供应?”
  “这个……”慕清犹豫了一下:“不能!”只有甘蔗上市的季节才能制,“这霜糖保质期只有一年,一年之后,它就会泛黄。”
  可保一年,这倒是意外之喜。
  “一年足够了,这样,这霜糖你只管做,有多少我们收多少,我给你一百二十文一斤收过来,不过你就只能给我一家提供霜糖,你要觉得合适,我们就签了契书。”
  一百二十文,相当于一斤白糖一百多块钱,早知道这个年代糖贵,但想不到能贵到这种程度,难怪能够成为专供与贵族和皇室的奢侈品!
  这还是批发价,估计他们零售至少要卖到一百六十文到八十文以上,黑心点的两百文一斤也不是不可能。
  慕清为难道:“签契约倒是难,因为这霜糖的制法实在太过繁琐,且得糖率低,这次废了我家全部积蓄才得了这么点霜糖,全挑来了,再多,我就是想制,也无法。”
  她脸上故意露出遗憾又贪婪的神色。
  掌柜的看她这一身农夫装扮,知道她不像说谎,还是道:“量少的话,价格可能要低一点,这样,我们也诚心想与老太太你做生意,要是不能长期供应,便出一百一十文一斤怎么样?这些糖我全要了。”
  掌柜的迫不及待的想将这个消息告诉东家。
  他看出慕清窘困,有意想东家告知这个消息,买下她手中的方子。
  这是大事,他一个小掌柜的并不能做主。


第61章
  慕清却在与他谈完白糖的生意后,带着剩下的两桶白糖,去县学找甄博文。
  历史上,霜糖最早出现的年代在北宋,此前唐宋时期虽然已经从印度引进了白糖,却不像她做的这样雪白晶莹,而是呈现浅黄色,此时称之为‘石蜜’,一直过了数百年时间才转化为雪白的‘霜糖’。
  石蜜在唐宋时期,一直作为皇帝和贵族才能享用的奢侈品。
  她对古代历史的大致事件知道一些,这么细节的东西她哪里会关心,又哪里会知道,她眼里的调味品在古代如此金贵。
  对比下黑糖价格,这个价格也差不多,就将这次所带的三十多斤白糖一次性全卖给了田记。
  不卖不行,家中已然一贫如洗,即使想卖方子,也不是乍然就能做到的,手里必须要有点活钱做其它的事。
  总共三十七斤白糖,卖了四千零七十文,田掌柜凑了个整数,给了四千一百文。
  一千文为一贯钱,由于民间‘短陌’现象普遍,一贯钱只有八百文,一贯钱里面只有七八百,慕清一下子得了整整五贯钱,加上这个年代白银总量太少,价值过高,五贯钱便是五两白银,这可是一笔巨款了。
  五两白银看着很多,等明年甄博文科考,处处要用钱。
  她也没想到会这么顺利,一次就卖光了,原本还怕卖不掉,又得挑回去呢。
  慕清和田掌柜在谈霜糖事宜的时候,甄二郎一直傻愣愣的站在她身后看着,他没有想到阿娘制出的霜糖居然这么值钱,它的成本也才花了几百文钱,加上一些柴火和家里人工而已。
  而柴火和人工在甄二郎眼里完全算不上什么了,居然换了五两银子。
  他整个人都晕晕乎乎的,一点都不好了,像是被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什么时候赚钱这么容易?
  每到冬季,村里也有不少壮劳力会到县城中找一些短工打,一天也就能赚个十几二十文钱,到过年回家带个三五百文,就已经是很多了,除去平时的一些收入,一个家庭中一个劳力一年能存个五六百文,劳力多没分家,再多一番或两番,也就一两二两的银钱,基本不会超过三两。
  农民种地所出的粮食,除去交出去的税,只够他们一年的口粮,这还要赶上时年好的时候,要是遇上旱灾洪灾,连这个都没有。
  他阿娘一下子就卖了五两。
  慕清让田掌柜给了四两白银和一贯钱。
  谈完之后,田掌柜又打包了一些田记的点心给慕清,慕清便一边和田掌柜聊天,一边向田掌柜打听关于两广、云南那边棉花的事。
  至于田掌柜,则多是套慕清的话,比如这霜糖的原料及制作方法,她家中何人,住址等信息。
  慕清因为来古代时间不长,秉着不知道的少开口的原则,田掌柜问她什么,能说的她就说一些,不知道的,就装作听不懂田掌柜的北方话,目露茫然地微笑。
  后来实在扛不住了,就说要赶时间,得走了。
  几番套话,除了知道她身后站着的憨厚少年是她儿子外,其它什么也没套出来,倒是让慕清知道,田掌柜的肆宅还是北货南销,南货北销。
  慕清问道:“不知铺子里可有两广、云南那边的货物?”
  “两广?”田掌柜眉头微皱,“两广和云南那边倒也有游走商人过去,你可是要买什么东西?”
  慕清主要是想要棉花种子。
  棉花在西汉时才传入我国,途径有两条,一是非洲绵传到了新疆,也就是西域诸国,到南北朝时,在西域棉花种植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另一条途径是亚洲棉传到两广、云南和福建。直到唐朝时,棉花种植地也仅限于上述地区,产量也不大。
  她记得,宋朝时,棉衣价格还比丝绸要贵,直到明朝时期,棉花种植得到大面积推广,棉衣才逐渐成为底层劳动人民的主要衣料。
  她将棉花的特征和田掌柜细细说了,又道:“不论那边有什么,只要是我们南方这边没有的蔬菜、谷物、农作物、水果等种子,我通通都要,包括西域那边,若田掌柜遇到往那边行走的游走商人,还望田掌柜帮我留意一下,尤其是这棉花种子。”
  没有棉花实在太不方便。
  田掌柜自是连声答应。
  有需求,就能有往来。
  等慕清带着甄二郎走后,田掌柜吩咐店小二:“跟上去看看,他们往哪里去了。”
  田掌柜倒没有杀人夺方的想法,只是想确认她的住处,买她手上的制糖方子。
  慕清这人两世都没什么职场经验,阅历有限,但脑洞不缺,为人颇为谨慎。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