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的地方安排在正屋,虽然现在家里地方大得多了,可是吃饭的习惯还是没改,依然是一家人亲亲热热地围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只是多了下人服侍而已。
荷花看得出来,尽管大家满脸疲惫,但是精神却都很好,说起庄子里的事情都是眉飞色舞的,仿佛连累都忘了,就连小六小七也是兴奋异常,在椅子上跳上跳下的,吓得几个媳妇眼珠不错地看护着,生怕有什么闪失。
因为刚刚搬来,各人的事情多,大家吃完了饭都继续忙碌了,到晚间才只收拾了一部分,荷花和杏花都顶不住了,早早就睡了。
次日上午,梅花和翠花来了。
她们早就听说是这一日搬家,想着庄子里肯定事情多,便商量好了一起来帮忙。
周氏有些过意不去,问起她们俩家里忙不忙,梅花说顾开元早就去府城参加乡试了,家里没什么事,还是顾大娘催着梅花过来的,让她在家多住些日子,娘家有事就多帮帮忙,不用急着回家。
翠花嫁了人,性子更爽快了,说马家啥事都没有,马老爹见马德胜娶了媳妇,最近心情好,连带身体也好了不少,听说他们搬家,马老爹还催着马德胜也来帮忙呢,翠花说马德胜先去了标行,晚些就到。
果然到了晌午,马德胜也来了,还带了不少礼物,说是恭贺他们乔迁之喜。
田大强正愁临到秋收,自己怕是忙不过来,见了二姑爷来帮忙大喜过望,中午拉着马德胜好好地喝了一顿。
周氏心疼两个大闺女在婆家操心挨累,虽然梅花和翠花是回来帮忙的,她却什么都不许她们俩做,只拉着俩闺女坐在炕上,自己一边指挥下人收拾屋子,一边问她们在婆家过日子的事。
因为她们说的话不好给杏花和荷花听见,所以两个小闺女早早就被周氏轰出来了,荷花还好,杏花则是满心不乐意,一直嘟囔着抱怨。
好不容易看见梅花和翠花回家,周氏这个娘却连话都不让她们说,还把她们撵出来了,杏花当然不高兴。
荷花索性拉着她去了山上,看看庄稼地,药材田,尤其是已经种上了蘑菇的暖房,杏花这才转移了注意力,吵着非要几间暖房,说也要种点东西玩。
这边暖房盖了足足有一百多间,而且都是墙体厚厚的砖瓦房,荷花不差那几间暖房,自然满口答应。
杏花兴致勃勃地研究着要种些花草,还有盆景之类的小玩意,荷花则看着外头的空地,琢磨着以后扩建的事。
如果不是琉璃窗不够了,她原本是想多多地建暖房的,现在家里有下人,离县城又近,种蘑菇那是稳赚不赔的买卖,自然是多多益善。
荷花算着以后赚了银子便要扩建,当然琉璃窗是重中之重,以后可要让吴明多盯着点儿,就算没有便宜货,也要花高价买琉璃窗,再加上盖房子和雇人的费用,心里小算盘噼里啪啦打个不停。
在山上转了一个多时辰,两人才回去。
回到家,荷花就发现家里多了些东西。
虽然她们这两天布置房间,屋子里都乱七八糟的,可是多了东西,荷花还是一眼就发现了。
田大强喝完酒正在睡觉,荷花问了马德胜,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正文 第538章看铺子
原来是附近山头的一个大户人家,听说他们一家搬来,便派了管家来送礼物,虽然东西不算贵重,礼数却十分周到。
周氏等人没有经验,完全不知道如何应对,亏得有马德胜在,帮忙接待了那管家,收下东西,道了谢,说些场面话,才把来人打发走了。
荷花听了这事儿,不禁苦笑,既然她们搬来了,以后难免跟周围的邻居打交道,这样的事情,只怕以后还会有呢。
果然接下来的几天,周边的邻居家纷纷派人来打招呼问候,有马德胜指点,有几个年长的管家出面,田大强总算是把这些场面应付了过去。
荷花则借此机会,将周围的几个大户人家都默默记了下来,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他们是初来乍到的,跟邻里打好关系肯定不会有错。
紧接着便是秋收了,田大强今年开垦的田地多,好在年头尚可,除了几处地势低洼被水淹了的,和几处无水干旱的田地,大部分田地都是丰收了,整个山庄的人纷纷出动,紧锣密鼓地忙秋收。
金灿灿的苞米,雪白的粳米,沾着新鲜泥土的地瓜土豆子,还有白生生的大白菜,各种粮食蔬菜堆成了山,田大强和周氏乐得合不拢嘴。
吴明也从县城回来了,和荷花一起帮着算账,各种粮食登记在册,入库储存,除了留下家里要吃的口粮,其他的一部分送去田芳的酒楼,剩下的就统统卖掉。
隔了几日,田大力也从小田村送来的消息,后山那边也是大丰收,各种粮食除了留下吃用的,余下的都卖了,得了一百多两银子,收获的药材田大力他们没敢乱动,和这一拨的蘑菇一起送到县城的田二民那里入账去了。
紧接着田二民也来了信,说是荷花要的铺子找好了。
有这么两件事,荷花就得抓紧时间去一趟县城了。
田大强和周氏则留在东山庄,这是荷花的意思,之前收了邻居那么多礼物,这次应该借着秋收的名义,给各家还回去礼物才好,荷花想着这东山庄往后还是要靠田大强的,所以就让田大强借此机会锻炼锻炼,跟大户人家迎来送往的这些礼仪,田大强身为一家之主,总是要学会的。
这日一大早,荷花和吴明去了县城。
吴明县学里有事,到了县城,荷花先把吴明送去县学,才去了田二民的杂货铺子。
临近中秋,街道上很是热闹,田二民正在铺子门口送客出来,正好看见荷花下了马车。
“荷花,你来啦,快进屋来。”田二民笑容满面地招呼她。
“二民哥,你现在有空儿没有?”荷花急着看铺子,直接从马车上招呼他,“要是有空儿,咱现在就去看铺子呗。”
田二民想了想,痛快地点头:“行,荷花你等我一会儿。”说着便进去了。
很快田二民就出来了,坐上马车,跟车夫说了个地址,才转头对荷花说道:“刚进去跟他们交代一声,那几个小子现在都挺勤快的,让他们看半天铺子没啥问题。”
荷花向他打量了一番,忽然笑道:“二民哥,你啥时候做了新衣裳了?这颜色还挺鲜亮的!”
田二民一怔,略带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这不眼瞅着要过中秋节了么,我寻思着,大过节的不好啥也不给人家,就扯了点儿布,给几个伙计一人做一身新衣裳。”他怕荷花误会似的,忙解释道,“我说是东家让做的,他们都高兴得不得了呢,这几天干活更麻利了。”
荷花噗哧一笑:“二民哥你看你,我就是随口那么一说,你紧张个啥?就算你不做新衣裳,我也寻思过节了给大家伙分点儿啥呢。你这样做主就挺好,省了我多少心思了。”
田二民见荷花不见怪,才放下心来,笑道:“这两个月的生意有些起色了,要不我也不敢做这个主……”说着又要跟荷花口头报账。
荷花一听他报账就头疼,忙岔开话题:“最近秋收呢,我听我们隔壁那几个庄子的管家说,今年的收成都不错,你的生意肯定好。”
这里秋收之后,农户的手头都会宽裕不少,又要过中秋节,又要准备过冬的食物和衣裳,所以是做生意的旺季。
田二民这才想起这事儿来,一脸关切地问道:“对了,你家也秋收了吧,今年收成咋样?”
荷花想起最近田大强忙碌却高兴的样子,便详细地告诉田二民,又嘱咐道:“我家今年打了不少粮食,庄子里根本吃不完,爹说要卖掉好多呢,二民哥,你在县里人脉广,可要记得帮我们把粮食卖了啊!”
这是他们第一年卖粮食,数量又那么多,荷花对种地都一窍不通,一说起卖粮食更是摸不着门道,只能让田二民帮忙找买家了。
田二民一口答应;“没问题,我在这儿认得不少收粮的客商呢,下午回来我就去打听行情去。”
东北粮食产量高,质量好,人人都爱吃,外地的客商都愿意来买,就算加上运费,拉回去也能赚钱,今年年景好,外地的客商早早得了消息,都来县城这里来收粮食了。
荷花光顾着说话,直到马车停下才发现已经到地方了。
“啊?你找的铺子在这儿?”荷花看了看四周,又是高兴又是吃惊。
原来这里就是县城的胭脂一条街,荷花当初来卖玉容粉的方子,就是在这里卖的。
她站的地方,斜对面就是玉容娇,不远处就是百花红。
这么熟悉的地方,让荷花一时间百感交集。
田二民说道:“你说要繁华热闹的地方,我找了许久,才打听到这里有铺子出租,荷花你也知道,这里地段好,新空出来的铺子,没几天就租出去了,所以我才急着让你过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