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一边奋笔疾书,一边低头说道:“嗯。不止是咱家,估计顾大娘那里,这几天也不会消停的。”
荷花看着梅花皱紧眉头,坐在炕上不知道在想啥,仿佛没听见吴明的话。
荷花觉得梅花的反应有些奇怪,只是眼前要处理的事情太多,她就没有多想。
想来也是,顾开元中了举,梅花往后就是官太太了,只有享福的命,她还会愁什么呢?
果然如吴明所说,接下来几天,送礼的人络绎不绝,连附近庄子的邻居们都纷纷赶来贺喜,田大强和周氏累得连话都说不出来。
她家只是顾开元的岳家,就尚且如此,顾大娘那边的情形就更难以想象了。
梅花可能是惦记家里,便跟田大强和周氏打过招呼,坐马车回县城去了。
梅花走了,送礼的人才少了些,估计又都涌到县里顾家去了。
荷花趁着有空儿,忙忙地做了许多药粉,准备开业的时候做促销。
开铺子的事情她已经酝酿很久了,当然希望做万全的准备,如果能一炮打响,以后的生意就好做多了。
所以她这几天虽然没去县城,却让人给田二民捎了消息,说是给以前用过药妆粉的人都送消息去,就说荷花要开铺子卖药妆粉了,希望各位能去捧个场。
荷花知道那些千金小姐都是非富即贵的,哪怕只有一两个去捧场,也是给她做了活广告,更能增添声势。
当然她也不能全指望别人,开铺子最重要的还是东西好,否则就算吹出花来,生意也做不长远。
荷花又绞尽脑汁地想着前世见过的那些促销手段,想着哪些能用到自己的铺子里,她足足写了好几十条促销方法,想着一个不行就再换一个,总会有效果的。
等到九月初八开张这天,荷花发现,之前她的想法根本就是不值一提,田芳和田二民他们早就给她安排好了。
想想也是,她就算再能干,也只是个十二岁的小姑娘,根本就没有开铺子的经验,田芳和田二民压根就没指望她,直接都帮她安排了。
田芳请了跟永丰酒楼有生意往来的各个掌柜,田二民也通知了许多认识的小掌柜们,送来的各色贺礼几乎堆到了门口。
荷花让田二民通知的那些人家,那些千金小姐虽然没有亲自来,却都派了有头有脸的管家过来送礼,还当众跟荷花下了订单,个个都是出手阔绰。
田芳居然还雇了一队秧歌,从街头扭到街尾,整整扭了一上午,惹得路边挤满了人,全都来看热闹。
让荷花惊讶的是,胭脂一条街的各家掌柜也都来了,看见荷花笑容满面的寒暄,个个都像是跟荷花认识了许久了似的,荷花一头雾水地接待了好一会儿,才知道这是芙蓉大娘和于掌柜提前放出的风声,说这家新开的铺子来头不小。
如今玉容娇可是胭脂一条街生意最好的铺子,连他们都这么说,各家掌柜自然都提起了兴趣,一来是想看看这新铺子有什么稀奇,二来是为了打听荷花的底细,第三嘛,以后都是同行,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来混个脸熟总没有坏处。
荷花根本没想到开业第一天会有这么多的人,一时间忙得焦头烂额,好在有田芳和田二民帮着招呼,总算没出什么大错。
等到吉时已到,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荷花亲手挑下了牌匾上的红绸子,露出里面的三个字:雅荷轩。
这名字是吴明起的,里面有荷花的名字,又符合荷花想要针对的高端消费群体的品味。
众人一边说着各种吉祥话,一边进了铺子。
今天来的人非常多,可是真正买的人却很少,这早就在荷花的预料之中,她这个铺子卖的并不是传统行业的胭脂水粉,几乎全都是中药做成的各种药粉,虽然有玉容粉在前面做铺垫,可是让大家花三四百文买一包轻飘飘又不知效验如何的药粉,一时间还是让普通民众难以接受的。
荷花也知道这个价格定得有些高了,但是没办法,之前那些千金小姐把这药粉定的就是十两银子三十包,她总不能在新铺子里自降身价,那样反而会引起顾客群体的不满。
不过,她也有办法,价格不降,但是她可以送赠品啊,比如买三十包送五包,算起来赠品就值一二两银子了,这对那些用惯了荷花的药妆粉的顾客来说,确实是很大的优惠。
至于其他还处于观望期的人,荷花则推出了免费试用的方法,这时候楼上的雅间就派上了用途。
一听说卖三四百文一包的药粉今天免费试用,本来是被秧歌队吸引过来的大姑娘小媳妇立刻蜂拥而至,生怕抢不上位置,不一会儿的功夫,楼上的雅间就挤满了人。
荷花针对每个人不同的肤质,用了各种不同的药粉,告诉她们敷好了就不要乱动,过了一刻钟之后再用清水洗掉。
正文 第542章趁热打铁
有的人用完之后,摸着皮肤确实比之前光滑细腻了一些,尤其是那种清爽干净的感觉,是从来没体验过的,不由得纷纷夸这药妆粉确实好。
既然东西好,也就不嫌贵了,许多人用过之后就下楼找伙计们去买,哪怕身上带的钱不多,也咬牙买个三包两包的,寻思回去好好伺候伺候自己这张脸。
忙完了楼上,她还要赶紧去楼下,招待那些老顾客派来的管家们,各家要订多少,都订什么药粉,过几日送去府上,全都要记清楚,千万不能乱了。
除了这些,胭脂一条街的各家掌柜更是纷纷解囊,每种药粉都买了。
荷花知道他们不差钱,虽然口头上说买这些药粉回去给媳妇闺女用,其实就是想带回去研究研究。
荷花不怕他们研究,这些药粉的方子只有她自己才有,各种中药又磨又过筛,早已细腻如最上等的面粉,又混合在一起,其中的配比还有严格的标准,她根本不怕人偷师。
就算是在高科技的现代,那么精密的仪器也测不出中药的具体成分呢,更何况是在古代。
这一天忙忙碌碌地过去,到晚间打烊的时候,田二民来报账,说开张第一天,收入八百多两银子。
荷花吓了一大跳,顾不得自己看不懂账本了,抢过账本仔细看了半天,才在田二民的解释中看明白了,账面上确实多了八百多两。
这些银子大部分是那些来捧场的富贵人家的管家送来的银票,那些千金小姐用药妆粉用得多,又存了对荷花的感激之情,都想着来帮荷花捧场,只郑若云和夏世媛两人就各定了一百多两银子的药粉。
其次是田芳请来的那些生意人,他们一来是不差钱,二来是为了给田芳面子,三来这药妆粉看着就稀奇,都想着给家里的妻妾女眷们用用,每个人随便买买就花了几十两银子。
接着就是胭脂一条街的各家掌柜,他们既要买回去看看效果,又存了要研究的心思,每样都要买,哪个人不买个几十包上百包,这又是每人花了几十两。
最后就是那些散客买的,几两银子的也有,几百文的也有,算算也有一百多两银子。
田二民一五一十地说着,虽然满脸疲惫,却喜气洋洋,他是真心为荷花高兴。
开张第一天就有这么多的收入,荷花这药妆粉绝对是一炮打响了。
荷花却没有这么乐观,今天是开张头一天,很多顾客都是为了面子或者其他的目的才买的,并不一定真的知道这药妆粉的好处,做生意要细水长流,如果以后的生意也好,那才说明了药妆粉是真的被市场认可了。
不过,田芳今天跟她说了,做生意要趁热打铁,她决定把开业的这个优惠力度继续下去,先把市场打开,接下来的生意就好做了。
所以在这铺子新开的第一个月,荷花和田二民连吃住都在铺子里,天天早起晚睡,想尽办法推销这些药妆粉。
虽然之后的日子没有再重现开业第一天的辉煌,但是一个月后,雅荷轩的生意终于渐渐步入了正轨,到月底算总账的时候,纯赚了四千多两银子。
摸着厚实的银票,荷花才算是彻底放下心来。
这个月的市场销售情况,说明柳川县的消费能力还是很强大的,而且最近正好赶上秋收,人们手头富裕,也有闲工夫逛街,所以她的铺子也算是借了一回东风,总算是把药妆粉的名声打出去了。
接下来马上就到冬天了,人们依然有闲有钱,而且还有很多嫁娶的人家,这些都是潜在的顾客群体,接下来的生意应该不会差到哪儿去。
而荷花跟胭脂一条街上的各家掌柜关系也越来越好,这其中的原因,首先因为雅荷轩做的是药妆粉,这在胭脂一条街乃至整个县城都是独一份的买卖,属于基础护肤类的产品,而其他铺子做的都是胭脂水粉这种彩妆,跟雅荷轩并没有什么利益冲突,自然也就没有同行是冤家的事;其次,那些掌柜回去研究了好久,却始终不明白这药妆粉是怎么做出来的,明明都是一堆药粉,可是却完全搞不清楚成分,用了效果又出奇的好,这些人都是人精,连他们都研究不出来,在他们眼中雅荷轩自然就更神秘了,人都会佩服比自己强的人,荷花又是个十二岁的小姑娘,这些掌柜对荷花自然是又佩服又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