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莺莺传 (夏天的绿)


  现在还勉强,可是眼看着雇佣车马行的时候越来越多。这种情况能一直下去吗?那还不如自家也置上一辆车。
  另外就是柴房了,这次搬家准备做的很足,里头已经填满了柴草,包括引火的稻草和秸秆,以及正经烧火的木柴,一摞一摞整整齐齐地磊着。东西不值钱,但是看的人就知道,这家人生活一定丰足。不然连自己家里的柴草都用的紧巴巴的,这样的人家表面上看起来过的再好,那也不过是假的。
  最后是灶房,最重要的也是灶房。赵莺莺也算是有眼光的了,一看就知道灶房和整座宅子其他地方只是粉刷修葺不同,这里除了墙和屋顶,其他的地方,特别是灶台,一定是重新来了一遍的。
  王氏这时候也进了厨房,赵莺莺看了看外面的天时,估计是快到吃饭的时候了。果然,王氏笑着对两个道:“这灶有什么好看的,出去玩儿去吧,娘要燎灶做饭了。”
  赵莺莺问王氏:“娘,这灶是新垒的啊?”
  王氏一边洗着从老宅那边带来的锅子等,一边应道:“是新垒的,别的也就算了,只有这灶啊,你爹实在不肯用旧的,一定要垒一个新的,算是新家新气象,过日子么——不过也好,垒灶师傅手艺好,这个灶可比原来那个好,火力好控制,还不费柴火。”
  赵莺莺看的出来王氏也是高兴的——这么多年了,她终于不用和别人用一个厨房了。除了厨房宽敞,不用怕转不过来身之外。最明显的大概就是调料、食材等,王氏都可以直接房子厨房里了。
  赵莺莺眼睛四周一瞟,就看到了灶台上一排排的调料罐子整整齐齐,食盐、猪油、豆油、香油、酱油、醋、大酱、胡椒面、辣椒面等一样都不少。背后还有一个赵莺莺腰高的陶缸,上面盖着一个麦秸秆编的拍盖,盖上压着装面粉的布袋。
  赵莺莺把布袋搬开,里面是晶莹透亮的大米,装的是满满当当。
  至于橱柜里,从屋顶吊下来的架子上,各种各样的食材,有腊肉腊鱼香肠,也有各种各样的菜蔬,还有红枣、粟米、小米、玉米面、红薯面等,可以说是一应俱全。这可比当初在老宅的时候好看多了,那时候厨房里根本不敢放这么多东西。
  最后是厨房屋角有一个半人高的大水缸,有了这个厨房里用水就更方便了——之前在老宅里没有用水缸。因为厨房是三家人公用的,水缸自然也就是,那么打水就会成为一个互相推诿的事情。
  所以干脆不用水缸,都是各家用两个水桶,要用水了就从水井打两桶就是了。
  说到水井新家这边也有水井,刚刚进门的时候赵莺莺就喝过这家的水了。不是什么上等的甜水井,就和赵家小院那边的水井一样,普普通通。不过这样就很好了,自家单独有一个水井好处可是有很多的!
  赵蒙就曾经和她说过:“有水井的人家好过夏,水井里面夏天凉快,吃剩下的饭菜吊在水井里不担心坏。还有各种果子,洗好了浸在水井里,拿出来吃的时候冰凉凉的。”
  这个是赵莺莺不知道的,因为在皇宫里的时候有冰,按照各宫不同的份例分配。别的宫是什么样子赵莺莺不知道,但是从来没有人克扣太后的长春宫,所以夏天里她们都用冰,从来没有想过用水井这种土办法。
  之前赵家小院也有水井,但却很少有人利用起来过夏。具体原因和厨房不放东西差不多,另外水井里放东西了妨碍别人打水,到时候肯定又是一场风波。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么,最后就是三家人都不用水井过夏了。
  赵莺莺和赵芹芹笑嘻嘻地出了厨房,让王氏一个燎灶。所谓燎灶就是新的灶第一次做饭,就和新锅第一次做饭叫燎锅是一样的。
  燎灶一般来说都要做的丰盛一些,之前搬家的时候就有周围的邻舍送来了东西——这些东西按照传统就是食材了,阔气的人家送来的是鱼肉之类,中等的人家送的是鸡蛋豆腐之类,最差的也会送上一小把青菜。其中有一块极好的排骨就是隔壁王婆子家送来的。
  这时候正好用得上,王氏手艺好,家里人收拾房子的时候她一个人做饭。等到房子收拾的差不多了,她这里的饭菜也差不多做好了,一家人就招呼起来吃饭。
  搬新家住大房当然是一件高兴的事儿,就算是之前并不很情愿的方婆子,真的来到新房子,住上了这辈子没住过的舒服屋子,这时候脸上笑意也真了。
  一家人热热闹闹吃饭,王氏就和赵吉商量:“刚刚搬来的时候周围的邻舍都送了东西,按礼节咱们也得回礼。”
  赵吉一面吃饭一面点头:“应该的,这都是应该的。”
  最近家里紧巴巴一点,不过这种不该省的地方自然不会省。王氏也是点点头:“东西我都准备好了,只不过吉哥你要和我多跑几户人家。”
  这种事一般都是当家人来,这也是礼节,有和邻舍互相了解互相认识的意思。
  吃过饭王氏就拿出礼物,东西没有什么出奇的。和邻居送来的那些食材是传统不一样,新住家送周围邻舍的东西没有什么定例。只不过一般都是点心、尺头、生活日用这些,反正都是平常生活用得着的东西。市井人家么,没有那么多虚头八脑的东西。
  赵家这里也不例外,该送的人家都是两包红糖,二十个鸡蛋,一包红枣。在他们这样的人家里,这是一份很中等的礼物,也就是说,既不会让人说嘴,也不会让人艳羡议论。
  赵莺莺倒是觉得这样很好,反正自家本来就是这样的人家,不出挑还好一些,日子也能更平静。
  王氏和赵吉出去送东西,收到的当然都是好脸。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赵吉王氏夫妻两个带着礼物上门,再加上他们也是左近出名的好相处,大家自然乐意交往。几乎每家都拉住说了好一会儿话。
  其中以王婆子这边最热情,赵吉和王氏一进门,王婆子就让小丫头上点心和茶,并让人叫自己的儿子王大来作陪。
  王大也是一个爽朗人,可别看他平常在街面上放高利贷,还不出来钱的人怕他怕的要死。平常交往却是一个性格很好的人——不过这也很正常,放高利贷说白了也是一门生意。平常就不好相处,这生意还怎么做?


第57章
  赵吉和王大说话, 王氏则是和王婆子说话。
  “你娘当初就在街面上走动,我认得她的时候早——街面上的三姑六婆你都知道, 说句不好听的, 世人看不起也不全是偏见。有些人确实是坏家风的祸首,不怪人家不待见。这么些年,我也只遇到过你娘一个, 勤勤恳恳做事,本本分分做人......”
  王氏在一旁听话点头, 方婆子在一些事情上和天底下当娘亲的都一样,会一碗水端不平。但是凭良心说, 她这人不坏, 不然当初她娘也不会把她嫁进赵家了。嫁人这件事, 婆婆有的时候比夫君还重要呢!
  虽然一直认识, 但这是王氏第一次和王婆子说这么多话。也越发感觉之前赵吉说得对, 王婆子家虽然做的是养瘦马的行当, 不是什么好事。但若只是作为邻舍交往的话,却是个顶好的邻居。
  甚至就连王氏最担忧的事情, 怕她家那些女孩子的做派影响自家的儿女,那也是白白担心了。从她进来这么好一会儿, 家里就只有两个才留头的小丫头应话,并没有其他女孩子走动,可见教养很严,等闲也不会让人看见。
  虽然说这才是第一次这样接触,并不好就这样下定论了。但是好的开始总是会让人印象大好的, 王氏原本还有些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了。
  “王婶你住脚,我和吉哥这就回去了。只请您老人家记得,后日我们家办乔迁酒,您有空的话一定要过来喝一杯酒水,这就算是给我们做晚辈的脸面了。”临走之前王氏将请人吃酒的事情说了。
  王婆子笑着点头:“到时候我和你大哥一定去!一定去!”
  送走了人王婆子才问自己儿子:“怎么样?你看咱们这新邻居。”
  王大剥了一颗花生米往嘴里扔,似乎又嫌弃这个麻烦,把一盘子花生推给旁边的小丫头:“把花生剥了——倒是还好,脸皮软!至少不是那些两面三刀的货色。”
  王大这样的人混惯了街面,什么人没见过,人往他面前走动,底细一下就能看出来。他当然知道赵吉在他家不大自然,恐怕也是对养瘦马的人家有看法。这本身不算什么,王婆子和王大自家做这一行的也很清楚自家行当不是好事。
  但是脸皮软的人有一样,你要是对他诚心诚意,哪怕明知道你做的行当不好,对你有些看法,他也没法拉下脸来了。也就是说你对他好,他必定对你回报一样的好意。不像一些人,既受了你的好,最后还要看不起你。
  “那就好。”王婆子脸上带了一些笑意:“有这样的邻居,日子也过的高兴一些。”
  这是真话,就算王婆子家再有钱又如何呢?他们是活在这世上的人,只要是人就不能孤立地活着,要同人交际,与人交往。所有人都不待见他们的滋味可不好受——笑脸也不过是因为他们家的钱而已,可是背后呢?而且那笑脸是硬挤出来的皮笑肉不笑,还不如没有呢!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