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这样的话,赵莺莺虽然翻过年才八岁,但她又不是真的小孩子。所以送粥时候都很会说话,各种礼数也格外好,让街坊邻里的长辈都喜欢。
可别小看这一点,一般人家爹娘忙碌生活,小孩子不是在外面疯玩就是拘在家里。这样长大的孩子不是野就是闷,没有人教多少规矩,他们知道什么?最多就是知道怎么称呼长辈,尊敬些的要行礼,其他的也就随便了。
“啧啧,人家都说讨老婆重要,可不是真的!讨个好老婆就会教养孩子。你看看赵老三家的几个孩子,除了年纪还小没有学规矩的芹姐儿,其他几个都是见人会说话会问好的,多有礼貌!多讨人喜欢!”
“说起来他家最大的蓉姐儿多大了?也快要能说亲了吧,我们家哥儿——”
“嘿!别想了!人要有自知之明,眼见得赵老三家就要起来了,人家怎么会这就着急给孩子寻亲事。稍稍等一等的事儿,到时候就要去寻富贵人家给蓉姐儿做亲了!”
赵莺莺甩着空篮子回家,把兜里的零食倒出来留给芹姐儿,然后又重新添粥送人。与此同时赵莺莺家也在接不同人家送来的腊八粥,有进有出。
好容易送的差不多了,赵莺莺才能和一家人一起吃早饭——主要就是腊八粥,旁边放着红糖。他们喝腊八粥都是甜口的,所以王氏干脆没有做咸粥。
正在吃的时候有人上门,是宋氏娘家送腊八粥了。这时候扬州的风俗都是娘家先把腊八粥送来,然后再往空碗里放上自家的腊八粥放回去。
赵家也有一个外嫁女,是赵莺莺大姑,赵莺莺这几个月还没有见过呢!因为人家不是嫁在扬州左近地方,而是在镇江那边。不过扬州和镇江也算是近的了,不算是远嫁,倒还好。
不过这个距离显然是不能送腊八粥的了。
又过了一会儿,王家舅舅也来了:“大姐,我给送腊八粥了!”
最后只有孙氏家的腊八粥是中午之后送的腊八粥,一般来说出嫁的姑娘在家是尊贵的,所以娘家送腊八粥是越早越好。而午后才送来腊八粥,除了那些住的真远的,是很少见的。
由此可见孙氏和娘家关系不大好——赵莺莺猜测当年孙氏恐怕因为嫁给赵福格外怨恨娘家,长久下来娘家也就不愿意热恋贴冷屁股了。
在这个赵家小院里没有秘密,稍迟一些就有孙氏发脾气。那位孙家送腊八粥的妇人应该是她嫂子之类的,什么都没有讨到就被赶了出去。
“拿这个东西来做什么!打我的脸么?我家就是没有腊八粥也不要这白水一样的东西。”孙氏就叉着腰站在东厢房门口。
赵莺莺伸着头看,果然看到西厢房泼出一碗腊八粥。洒在地上留下一片迹:“的确太薄了一些,里头见不到多少果仁、豆子之类。”
这句话是王氏低低地说的,按照赵莺莺这几个月的粗浅了解,时人爱面子。如果是自家吃的粥也就罢了,送出去的,特别是送到出嫁女家的粥必定是好的。不然出嫁女婆家的人见了都要讥笑。
孙家这样怠慢孙氏,就事论事,孙氏发这样大的火并不过分。当然,孙氏这样让人没脸,最后居然没有还一碗腊八粥回去,这也让人无话可说了——原本是孙家的错,也变成两边都有错了。
第44章
腊月里大人忙, 进了腊月一切年事就着紧了起来,准备整个腊月和正月用得着的吃用东西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样。
之前赵莺莺家买了半扇猪肉和两条大鱼, 猪杂、猪骨头、鱼杂足够她家从腊月初一好吃好喝到腊月初八了。在这之间赵莺莺家腌好了腊肉腊鱼, 准备好了各家礼物......一起毕了,赵莺莺和家人一起看到满柜的米豆、满缸的腌肉,以及准备过年的纸扎香蜡年画对联等, 心里升起来一种满足感。
——就好比仓鼠喜爱储存粮食,不把小窝里填满是绝不休息的。一般的平民百姓又何尝不是如此, 只盼着积攒的家业多一点,这样日后也就更有保障。
现在家里各处塞的满满的, 看起来就是一副节庆有余的样子, 家里人谁看了都欢喜吧。
腊月初八这一日, 赵莺莺家里的腊八粥倒是极好, 不过一整天只喝腊八粥也不能够, 即使按照说法这腊八粥自腊八以后可以日日喝, 喝的越久越好。
所以傍晚时候王氏就照常去做饭,赵莺莺也是吃了两顿甜粥嘴巴发腻, 立刻追着道:“娘,今日吃什么好东西?”
王氏指了指灶台上一盆鱼杂碎:“你大伯母做腊肉用的鱼多, 这些鱼杂碎她家吃不完,送了一些过来。我看这鱼杂碎好,今晚上不用买菜,就做鱼杂碎火锅就是。”
这件事赵莺莺知道,正房那边今日才开始做腊货。不像自家以猪肉为主, 正房那边是以腊鱼为主。这倒不是说正房里的人喜欢腊鱼多过腊肉,只是猪肉价贵,鱼肉价贱而已。
而多些鱼肉可以省钱的同时,也显得腊货准备的多,整整一排挂上,琳琅满目倒是显得很丰富。况且大房里的人虽然不见得更喜欢腊鱼,但也不讨厌,说到底这还是一道荤菜呢!
世上吃不饱饭的人多了去了,这都能吃上鱼肉荤腥了,还有挑剔的吗?显然没有。
只不过一次性杀了这么多大鱼一定有许多鱼杂碎,大房自己吃的话恐怕要吃上几天。鱼这东西本就是吃新鲜的才好,即使是冬天也没有久放的道理。所以大房索性分了两份出来,东厢房和西厢房都送了。
王氏熟门熟路地清洗鱼杂碎,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活在湖乡水泽的人总是格外会吃鱼的。扬州这块地方也一样,鱼身上各种地方各种吃法已经想尽了办法了。
红烧鱼尾、清炖鱼头汤、炸鱼排、一鱼三吃...就连鱼嘴唇上铜钱大小的一片肉也能专门做一道菜——嫩滑不输豆腐,但滋味更加丰富鲜美。
不过鱼杂碎相比这些也算是格外不登大雅之堂的存在了。只因为动物内脏一般就比较低贱,乐意吃者少。另一个鱼杂碎格外腥气,处理不好惹人生厌,这就更没有人吃了。一般来说只不过是炖鱼的时候一个添头,再不然就拿去喂鸡、做肥料。
但是真有行家,那也是好食材!
这一回宋氏买的鱼里恐怕有几条鲤鱼,其中还有肚子鼓鼓的鲤鱼。所以鱼杂碎看起来东西多,紧紧箍箍的鱼籽,绵软筋道的鱼鳔,脆脆的鱼肠,深灰色的鱼肝。也正是因为这些东西多,王氏才想到了鱼杂碎火锅。实在是这些东西摆在面前就是让人只想到这个菜了。
说实话,一开始赵莺莺也觉得腥气。但是随着鱼杂碎火锅做出来,那就只有香气扑鼻了——除了各种鱼杂碎在锅里沉沉浮浮之外,就是上面一层红通通的干辣椒、青绿色的蒜叶、雪白的蒜白、黑灰色的桂皮八角等,然后就是陪着炖火锅的干木耳、小蘑菇。旁边还放着一些白菜叶子、小青菜叶子,这是一边吃一边投下去的。
红油翻滚,一大锅的鱼杂碎火锅看上去红绿白黑等颜色交错,十分好看。王氏把锅子放在了西厢房早就升起来的小炭炉上,笑着道:”吃吧,我尝过了,虽然是顶贱的一样菜,味道却不坏。
冬日里吃什么最好?当然是吃火锅!一家人围着炉子火锅,滚烫的菜吃进肚子里,人能吃的鼻尖冒汗。这时候赵莺莺一家就是这样,格外喜欢。
赵莺莺倒是从来没吃过这个,等到家人都动筷了之后才试探着夹了一个鱼鳔。赵吉看了赞:“莺姐儿会吃,这鱼杂碎火锅最好吃的就是鱼鳔了。我年轻时候和朋友出门下馆子,凡是鱼汤之类,吃鱼鳔的那个就得应承多出几文钱的酒呢!”
鱼鳔的确是鱼杂碎里的精华,至于是不是最好那就不好说了。譬如赵蒙就立刻道:“鱼鳔有什么好吃的?最好吃的还是鱼籽,嚼起来特别香!”
“那就都吃吃啊!”说着赵莺莺就舀了一大块鱼籽到自己碗里。
要不说好吃的都在民间呢,赵莺莺算是吃过好东西的呢,今天却被一锅最上不得台面的鱼杂碎打倒了——鱼鳔口感绵软而筋道,咬的时候要特别小心,因为里面浸透了红油汤汁,一不小心就会烫到舌头。
鱼籽口感更奇妙,满满的一团鱼籽里有成千上万粒鱼籽,韧韧的硬硬的,越嚼越香,还有一种不同的满足感。
另外还有脆爽的鱼肠、灰褐色的鱼肝,都是最不起眼的东西,这时候却越吃越让人欲罢不能。
一家人人多的好处之一是一般来说一顿饭很难剩下什么,就算剩下了,一人多吃一口也能收拾,倒是少了储存的麻烦。今天的鱼杂碎火锅也是一样,最后的鱼杂碎火锅只剩下了红汤和沉在地下的鱼杂碎沫沫,就这几个孩子还想拿这浇了饭。
“罢了罢了,你们几个摸摸自己的肚子罢。这吃进去可不是好事,之后恐怕积了食还要去看大夫!”王氏起身让大女儿收拾:“明日再拿这个给你们做浇头煮面吃。”
世上除了素面和汤面之外,还有白水煮起来的面条浇上些配料的吃法,浇上来的东西称之为浇头或者码子。于是第二日早上赵莺莺就吃上了红汤鱼杂碎面,又香又鲜,又有一股子辛辣,吃的人暖呼呼的。
相似小说推荐
-
穿成反派他亲妈 (林绵绵) 2018-08-31完结28902 63252 营养液数:13723 文章积分:664,876,224一觉醒来,阮夏穿到了熬夜看完的那本小说中,成...
-
空间农女:娇俏媳妇山里汉 (漂流的荷叶) 云起书院VIP2018-08-31完结现代的一个打工妹,莫名的穿越到了古代一美女村花身体里,还没有来得急庆幸自己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