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莺莺传 (夏天的绿)


  王氏却不这样觉得,凑过去道:“我倒是觉得莺姐儿的这一次有察觉到了,不然一个小孩子家家的,她哪里知道要忧心这种事。”
  王氏与其说是在说服赵吉,还不如说她是在说服自己。不断地认可当中,她变得越来越坚定。
  “至于你说的钱,我觉得也不是大问题,咱们家还有莺姐儿的钱在。暂时把这一笔借出来做这一次生意倒也使得。”
  王氏才说完,赵吉就用不可思议的眼神看她。确实,这不像是王氏说得出来的话。她对孩子是最讲究一碗水端平的人,这或许是方婆子时常偏心带来恶果给她深刻的教训。
  之前要动赵莺莺的那一笔钱,她才是最反对的那一个,要知道赵吉自信于自己一定能赚回来还上,都有一刻的松动呢。
  其实王氏也是被赵莺莺长期在耳边念叨给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一家中的每个人分不清楚这是不好的,但是分的太清楚了那也不好,这就是赵莺莺想让王氏了解的道理。
  王氏又把这个道理给赵吉一说:“你说莺姐儿这孩子啊,怎么就那么招人疼——我知道我该一碗水端平,可是我心底里更喜欢这孩子。这么小就知道友爱家人,就知道不是只看到自己,而要回报家庭。”
  每个人不一定都愿意做这种人,但是做父母的一定会喜欢这种孩子,这是一定的。


第74章
  第二天早上起来, 王氏和赵吉去看天。天上阴沉沉的,雨依旧在不停地下。赵吉见王氏一个劲还在扒窗子瞧, 便笑道:“别看了, 看这天色,晚了不敢说,至少明日傍晚之前绝不会停雨。”
  看天看动物行为等都能得出一些天气上的信息, 这不是算命,而是祖宗在长期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智慧。有些总结成了民俗谚语, 譬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之类。有些则只是经验之谈而已, 各自说一说。
  赵吉看天时自然不如那些精于此道的老农, 但却比王氏强的多, 因此他这样说, 王氏是信服的。
  “明天傍晚之前不会停?又是两天的雨。”想起之前的担忧:“要是明天傍晚雨水止住了倒还好, 就怕雨水依旧止不住。”
  赵吉摇摇头, 在王氏耳边道:“先不管这个,急事急办, 我们先当它是要一直下下去,按照昨晚商议的, 做上一些准备。”
  说着两人合计,又商量了一会儿,在所有可能赚钱的东西里面挑中了瓦片和石灰涂料这两样。砖石虽然也需要,但是只要旧砖石没有碎,接着用也不打紧。所以到时候砖石虽然有需求, 却不会超过瓦片和涂料,涨价自然也就大有不如了。
  这样决定下来之后,赵吉就道:“我趁着雨天无事,今天雨又不算大,先出门把这件事办定。”
  王氏却拉住了他:“再急也不急在这一时,难道一顿早饭功夫这些东西就能涨价?”
  说着起身去看外头,果然一直勤谨的赵蓉蓉赵莺莺比他们两个起的还早:“看,蓉姐儿和莺姐儿都做上饭了,你就等着吃饭吧!”
  赵吉见了忽然有些感叹:“平常我自己也要早起做事并不觉得,现在我歇息才觉得我们家的女孩子勤快。要说小孩子正是贪睡时候,睡到日上三竿是常有的,何况这又是无事的时节。”
  王氏呵呵一笑:“这又是从哪里听来的,若是小子也就罢了,最多落几句顽劣懒散。要是姑娘,咱们满太平巷子也没有几家的女孩子敢那样。有这样的名声在,还想不想嫁人了,个个都做刘家的女儿吗?”
  王氏说的刘家的女儿算是大大的有名气了,这家人也是稀奇。在大家都重男轻女的时候,他们家反其道而行之,不重生男重生女。只不过这也不是他家人就真心有多疼爱女儿,不过是图女儿‘赚钱’而已。
  上等人家嫁女儿是亏本买卖,因为陪嫁往往要比聘金多得多。中等人家是送女儿,因为陪嫁和聘金差不多,算是不赔不赚。下等人家无钱,所以是卖女儿,因为聘金所得不会变成嫁妆,而是会被家里用来做开支——这也的确是赚了一笔了。
  刘家算起来是中等人家,不过这家人爱财,行的是下等人家的做派。不过他们家和真正的下等人家还是不同的,他们希望女孩子们的价值最大化,所以养育女儿的时候特别注意长相。
  像是那些粗活儿,就从来不让女儿做,要是手脚变粗那就不好了。还有太阳底下走动也不让,就是要养出一身洁白的肌肤。除此之外他们家的女孩子还能睡到日上三竿,据说是为了养的更好。
  这是有道理的,因为那些睡的好的人往往皮光水滑神采飞扬。
  但是刘家可能忽略了这样养女孩子更容易养出一些懒闺女——要是真天随人愿嫁到大户人家了,这也不算什么。但是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老天爷更多时候是不让人如愿的。
  刘家的闺女家世平平,又不是艳压群芳的,人家大户人家做什么娶她们呢?就是做妾,人家要么是身边服侍到大温柔解意的俏丫头,要么是买来的瘦马,哪里会看上刘家闺女。
  后来退而求其次想嫁殷实人家,只不过殷实人家也算刘家高攀了。如果没有特别的原因,怎么会去说刘家的闺女。因此只剩下最后一条路了,就是嫁到门当户对的人家。
  礼金多少有一些,而且女儿留在家里一日比一日大了,再不嫁出去就真的嫁不出去了。到时候吃喝都是家里的事情,那才真是亏大了!
  但是中等人家讨个媳妇想要什么样的?那当然是勤快利落的。厨房里的厨事,卧室里的女红,照管一家人的衣食住行,把家人的生活安排的妥妥当当。
  很明显,懒的出名的刘家闺女们是不可能做到的。而刘家又不肯自家精心养出来的女孩子嫁那些鳏夫老汉,最终拖来拖去。刘家这一辈最大的女孩子,婚事从十四说到如今二十还没有定。
  市井人家女孩子婚事是一般比大家小姐迟一些,但也迟的有限,十八岁上下是嫁人的最好时间,过了就要嫌迟。而二十岁是另一道坎,过了二十岁还不嫁人,那就是真正的老姑娘,一般人家听了都是要摇头的。
  说起刘家的女儿赵吉也摇头:“做什么那我们家蓉姐儿莺姐儿同刘家的女儿相比,现在来往的亲朋哪一个不是把莺姐儿蓉姐儿赞了又赞?她们两个生的好又勤快能干,只要你这里松口。莺姐儿太小不提,蓉姐儿有大把的婚事可说。”
  说着劝王氏道:“公道自在人心,上一次的事儿谁不知道我们蓉姐儿是被带累了。至于说亲事没成,莫说蓉姐儿还没有正式定亲,就是真的正是定亲了又如何?定亲看的又不重。”
  赵吉叮嘱完这件事就出了卧室门。
  早饭吃的很家常,有一盆豆腐清汤和几样酱菜,配着蒸起来的软和大馒头。这在现在的扬州普通人家里也算吃的很好了,反正赵吉很满意,吃的饱饱的,撂下一句‘我出门有事儿’这就往外走。
  王氏忙不迭地扔下碗筷:“打一把伞有什么用?虽然今日雨小一些,但你要去的地方多着呢,穿上蓑衣和斗笠!”
  赵吉身披蓑衣头戴斗笠这就出了门,他并不是无目的地走,而是径直往扬州城东北角便益门过去了。便益门附近有第六工殿,有西小街等,这些都是工匠汇聚的地方。再加上空地多,由此许多作坊也多开设在这里。
  赵吉要的是瓦片和石灰涂料,前者要找瓦窑,后者要找石灰窑,都是是这边最多。
  扬州城东北角,这个旧城城南的太平巷子几乎成了一个对角。赵吉走路去一趟那边,就是穿过了整个扬州。远是肯定远的,但也没什么好抱怨的。
  等到了城东北西小街的时候已经快中午了,赵吉也顾不上吃饭的事儿,开始像一家杂货铺子的伙计探问:“小哥,我要卖瓦片买石灰,该往哪里走?”
  那伙计也无事,便站在铺子门口详细与他说:“若是用的量少,直接咱们这条街上走,有好几家卖这些的。若是用的量大,那还是直接去窑里买更划算。往北走到底,那里好多作坊窑厂,你再问就知道了。”
  赵吉谢过那伙计之后就往北走,走到底之后果然有各种各样的作坊窑厂。有的简陋,连个围墙都没有,就是一块空地,半人高的栅栏。有的却很气派,两人高的高墙,看不到里头什么样子,只能偶尔看到一个高烟囱。
  赵吉路上看了好一会儿才遇到一个老人家,赶忙问瓦窑和石灰窑在哪里。得了指路,晓得光是这边就有三家瓦窑两家石灰窑,他就打定主意不去别处寻了。
  或许城外还有更便宜的,但是城外的那些窑厂,谁都说不准在涝灾中还能不能存下来。与其去赌那个运气,还不如就在这边定下来。
  石灰窑定下来的很快,一家实在是太小了,赵吉怕他家到时候耽误自己的事儿,那就全完了。瓦窑倒是费了一番周折,最后比较了瓦片的质量、价钱等,定下来两家。
  这些瓦窑和石灰窑今年生意惨淡的很,前头大旱表面上对扬州城里影响不很大,其实不然。天上那么旱着,谁都着急,哪里还有闲情逸致关注别的。特别是大旱到后面,扬州城里除了粮食好卖,别的生意都做不出去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