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莺莺传 (夏天的绿)


  吴妈是王婆子家的仆人,当然说不出一个不字。应承下来,就带着王氏的绿豆和王婆子吩咐的自家也发豆芽下去了。
  回到厨房就有一个家里雇佣的婆子凑上来问:“主家找你什么事儿?难不成是有赏赐?”
  这人是王婆子雇佣的太平巷子人,她一生无儿无女,到老了没处过活。王婆子本着在本地做好事的心,让她在自家帮佣,甚至都住在自家了。但是又没有让她卖身,保留了一个良民的身份。
  吴妈话不多,只是拿出绿豆给她看:“吩咐事情做而已,让帮着隔壁的赵家媳妇发豆芽,对了,你去把橱柜里的绿豆取一些出来,主家吩咐了,家里也要发豆芽。”
  那婆子不像是吴妈一样,她可不是外地买来的,所以在左近还有亲。这些日子还偶尔去到亲戚那边接济——她人在王婆子家里自然吃穿不愁,看到一些快饿死亲戚自然要拉拔一把。
  看到要发豆芽,便咋舌感叹:“现在粮食可金贵了,绿豆还能解暑,涨价就更狠!穷人家饿的吃不上饭,这些有钱的倒是能用来发豆芽吃!”
  不过也就是叹一叹而已,说到底她还是沾了这些‘有钱人’的光才能这样安稳度日的。所以这样感叹一句,她就再也没有别的话了。
  王氏自然不能放下绿豆就走,在王婆子留客之后就陪着吃了两杯茶,说了几句话。
  “难得侄媳妇你来一趟,多坐坐!”王婆子留的很热情:“你是知道的,现在外头乱糟糟,我这个老婆子哪里敢随便出门!不要说出门了,就是去到街坊邻里家走动也不大敢。也就是侄媳妇家,还有另外有限的几家还敢交往罢了。你多坐一会儿,说说外头的事儿。”
  王氏心知这话是真,加上家里并没有忙碌的事情,便笑着答应下来。
  “其实外头能有什么新闻,就算是有新闻大家也不说,现在说的都是哪家死了人,哪家粮铺不敢开门这些。”
  现在陆陆续续已经有富户在施粥了,一般来说饿不死人的,但是吃饱就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了。如果只靠施粥,人也就是饿不死。饿不死的状态是很虚弱的,这时候容易得病,得病了不容易好。
  所以最近传出来的白事可要比往年这时候多。
  王婆子看了看外面没有一丝风的天,突然感叹道:“这天时啊实在是太坏了!我记得我小时候八岁那一年就是遇到了这样的年景,大旱的时候谁家都逃不过!我娘那时候没办法,只能把我和我姐卖了。现在这样来一回,我们扬州城里还算好的,周边乡下恐怕就要卖儿卖女了。”
  王氏很惊讶,关于王婆子的传闻里可没有这一条,她的身世根本没有人知道,只知道她娘家绝不是扬州的。
  这寥寥几句话里,虽然也没有深入的意思,但是至少知道了来历。原来现在太平巷子人人都会羡慕的富贵人,年轻时候独自撑起门户的王婆子,最早时候是被家里人卖出来的。
  这和她现在养的瘦马何其相似!有的时候事情就有这么巧合,到好像是老天刻意安排的一样。
  不过仔细想想,王婆子能从一个被卖的小丫头混出来自由身,然后一步步发家做到如今的程度。中间艰难险阻,种种机缘巧合也是不足为外人道的。
  王氏很识趣,并没有接着往下问,只不过略说着无关痛痒的闲话。等到喝完了两杯茶,这就告辞离开。
  到了家的时候她感觉到今天的天不同寻常,似乎空气更闷一些,而且天色也暗一些——虽然不是很明显,但很有可能是指向一个可能。
  要下雨了!
  这个发现不只是她有,很多人也都有。只不过大家都怕空欢喜一场,没有叫嚷出来,只是默默望天,内心祈祷各方神明。
  不知道是不是祈祷产生了作用,随着不知道哪个院子里滴落了第一滴雨,发现的人惊叫起来。然后雨珠变大,噼里啪啦真的下起雨来。
  干渴的大地迎接雨水,所有人都笑了起来。


第72章
  “蓉姐儿, 出来接一接!”
  赵家门外响起了王氏的声音,不知道什么原因比平常沉闷了很多。赵蓉蓉应了一声, 就从房里出来, 撑一把大大的清油布伞,提着裙子小心地穿过前院去给王氏开门。
  天上下着大雨,水流如注。雨水落在地上汇聚成涓涓细流, 最后往低处走,从特地挖开的排水渠流走。但即使是这样, 地面上的积水也不少,赵蓉蓉怕脏了裙子, 自然十分小心。
  打开门, 是个穿蓑衣戴斗笠的人, 看不出男女老少——这也就知道为什么刚刚声音那样沉闷了。穿着这样不方便一身, 说话多少会有些瓮声瓮气。
  普通人家避雨无非两样, 一样是雨伞, 一样就是蓑衣斗笠了。王氏不是不想打一把轻便的雨伞,只不过现在雨下的十分大, 像赵蓉蓉一样在院子里走一走也就罢了,要是出门, 非得一身湿淋淋的回来不可。
  因此王氏换上了蓑衣斗笠出门。
  赵蓉蓉接过了王氏手上的菜篮子,等到王氏进来又赶紧关上门。
  菜篮子里头没有什么东西,只有一个小小的倭瓜,剩下的都是一两寸长的小杂鱼。
  王氏到了正屋堂屋里,解下蓑衣斗笠, 赵莺莺就拿来了干毛巾。接过女儿手里的干毛巾,王氏一个劲地揩干自己头发上多少沾到的水。然后擦擦手道:“这雨下的太大!”
  赵莺莺踮脚看了看外头的水帘,笑着道:“下这样大的雨,我还以为买不到菜了呢,那些菜贩子居然能在这种天气里把菜运进城来。”
  王氏听了暗笑女儿见识少,不晓得过日子。把擦过手的毛巾递给她道:“下雨算什么,下刀子都得做生意。都不是有钱人,哪里敢歇息!有些人是一天赚下一天的吃饭钱,今日不做这营生,明天吃什么!”
  说着又皱眉道:“不过因这雨菜市上的确少了一些菜摊,最后看来看去就只有南瓜还算齐整,其余的菜要么细细瘦瘦不成样子,要么乱七八糟的。还好最后有个卖鱼的过来了,像是趁着谁涨起来,先去网了一回。”
  南瓜就是倭瓜,不同的叫法而已。赵莺莺看了看赵蓉蓉递过来的菜篮子,笑着道:“这南瓜好,今日我们做南瓜饼吃吧!”
  南瓜饼最后要用油来煎,一般人家轻易不动这种锅火。不过王氏并不在意这个,她本就不是一个在吃穿上苛待孩子们的,在家里的光景逐渐好起来之后就更不用说。
  于是点点头:“随你们姐妹摆弄,不过记得早些把那些麦穗鱼收拾出来,待会儿煮汤喝!”
  赵莺莺再看那些小杂鱼,才发现虽然是杂鱼,各种小鱼都有,甚至还能看见几只小虾米。但是其中最主要的还是一二寸长的麦穗鱼,显然这是王氏特意拣择过的。
  同样都是杂鱼,可是行家眼里也是不同的。王氏这种主妇,又是生在扬州这种吃鱼的地方,自然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一眼看到那卖鱼的一堆小杂鱼里有不少麦穗鱼,这才动了心思挑拣出来买下。
  麦穗鱼一二寸长,因为和麦穗差不多大小而得名。当然,各地或许还有其他的叫法,赵莺莺就不知道了,反正当初王氏教她认这种鱼的时候就告诉她这是麦穗鱼。
  麦穗鱼和其他小杂鱼相比有几个优点,肉多且细嫩,而且刺少的近乎没有——王氏让他们收拾麦穗鱼,其实麦穗鱼根本用不着收拾。鱼鳞细到不用刮,肚子又不像之前赵莺莺收拾过的糠糠屁不同。那种小鱼一肚的肚肠,里面全是污物,必须要收拾。
  而麦穗鱼呢,只有一根细细的鱼肠,懒得弄也可以不弄。
  赵莺莺之前吃过一次麦穗鱼——用盐码过之后晒至半干,然后油炸。就是最一般的炸小鱼的做法,不过因为麦穗鱼肉质出众,所以做出来格外好吃。赵莺莺当零食吃,一个人也能吃一碗。
  这一次说的做汤,赵莺莺并没有吃过,不过想来味道也坏不到哪里去。
  说做就去做,赵蓉蓉赵莺莺两姊妹就进了厨房准备中饭,赵蓉蓉负责做麦穗鱼汤,赵莺莺则负责准备南瓜饼。
  赵莺莺在长期跟着王氏和赵蓉蓉做饭的过程中,耳濡目染,已经不是开始那个对厨房事一问三不知的人了。她在最开始只负责烧火,到打下手,再到做一些凉拌菜。最后到现在,一些简单的菜,只要她说想试一试,王氏和赵蓉蓉也会在旁看着她做。
  这本身也是普通人家女儿的经历,从小跟着母亲、嫂子、姐姐,然后一样一样应该掌握的手艺也就学起来了。
  南瓜饼并不难,只要开头的准备工作做好了,后面就很简单了。前面的准备工作主要是蒸南瓜和调面,蒸南瓜简单,赵蓉蓉不许赵莺莺动刀,所以自己上手把小南瓜的皮削的干干净净,然后切成了滚刀块。
  然后南瓜块就被盛在了一个大瓷碗里,放在了厨房三个灶眼中最小的那个灶眼上,锅底已经倒了谁,放上了箅子,瓷碗直接放上去就行。
  赵蓉蓉盖上锅盖道:“你先去和面,我去做鱼汤。”
  和面是很简单又很复杂的手艺,不过赵莺莺做一盘南瓜饼,要求不大高的话,和面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了。赵莺莺三两下就调好了面,至于剩下的就要等南瓜蒸熟再说。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