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要等我长大去京城才能在见到阿志了,到时候阿志还会记得我吗?”
有多少人长大后对小学的事情还记忆尤深?
月枕石却觉得蒋涛不必悲观,山中遇鬼这等奇事应该是今生难忘。“我想多半会记得,如果你忘不了山里的佛手,他也就不会忘了谁与谁一起遇到佛手。”
蒋涛不知是该哭该还是该笑,难道还要说一声祸兮福所倚?
不管怎么样,原本还玩心不止的蒋涛已经下定决心努力学习考过乡试,那样就能名正言顺地前往汴京去考省试,到时候总能想办法找一找陈志。
四位私塾学生的一场寻宝之旅,不论于佛塑人骨有何意义,起码已经暂且改变了蒋涛与陈志的命运。这一改变究竟会有何种影响,可能只有等时间慢慢过去才能看到它的结果。
生活并非一直充斥着血案与尸骨,还有鲜花与歌舞。
成都府十二月中皆有市,其中二月为花市。花市的习俗从唐代兴起,宋朝时期发展的更加兴盛。
多年前,时任成都知府的张咏就留下过一首诗,‘春游千万家,美人颜如花。三三两两映花立,飘飘似欲乘烟霞’。二月二踏青时节,万里桥边有彩舫数十艘,游人们或是沿岸观花,或是游船观锦江。
二月花市,顾名思义是贩卖各种鲜花植物,多半是带着根系的植株、各地汇集于此的植物种子,还有一些从山中采摘下来的鲜花。
在前唐时期那些植物多以竹筏运载入府城,所以花市傍锦江而设,人们一面是感受春风拂柳,一面沿着河岸挑选鲜花植物。
月枕石听青观主说起这些年花市的规模越来越大,沿着河流一路可以从南向北而行,它起始的位置刚好是一南一北的两处道观,从青羊宫到玉局观。
且说南青羊北玉局,青羊宫是老君骑着青羊而来,玉局观是老君传道后坐玉而去。
相传东汉末年的战乱之中,张道陵随着李老君来到成都之北。李老君在某地席地而坐开始传道,此时地面上居然缓缓冒出玉床,而李老君升坐在玉床上开始讲起《南北斗经》。
当一场讲经结束李老君冉冉而去,谁能想到他原先坐的玉床忽然塌陷下去成了一个石洞被称为玉局,后来就在石洞上建成了玉局观。有意思的是观中的那个石洞深不见底,谁也不知它到底通往哪里,有一说是通往青城山的天师洞。
“贫道与玉局观的唐观主商量过了,既是赶上了花市的买卖,我们两家道观也就出一些应景的纪念物品,让那些往来的花商们可以带回家乡。”
青观主正是与月枕石闲谈时得了这一灵感,要让青羊宫的名声传播到天,需要抓住各种时机,也不妨与城中的其他大道观合作。
“现在距离花市结束还有十天,而五天后差不多到了各大花商回程的时候。我们也无需做什么复杂的纪念品主要以香包为主,前一段时间几位师侄已经带人晾晒好了花瓣,正欲缝入香包内。那上面会绣一个‘羊’字。
我这是想请月小友在五天内画一幅宣传画,一肥一瘦的两只羊与鲜花相得益彰的场景,将它挂在青羊宫与花市起始处相对的外墙上。这在写上几行字,如此一来就更加应景了。”
月枕石点头答应了青观主的这一请求,她必须承认是因为润笔费很丰厚,还不仅是青观主给的这一份。玉局观也想请她去画一幅宣传画,刚好是花市的一头一尾前后呼应。
玉局观还给出了一个优待,如果月枕石好奇观中石洞到底有什么,她可以随时下洞观察。需知那个曾经升起老子讲经玉床的石洞从不对外开放,香客们只能在外围拜拜而已。
月枕石对玉局观了解不多,因为这个大道观在后世已经完全不见踪影,更不提那个神秘大洞不知何年何月消失不见了。
唐观主附加这一礼遇,难道是认为她的好奇心很重?
第40章
一只肥羊嘴中衔着一朵鲜花,一只瘦羊头上竖着一朵鲜花。
午后阳光正好, 两只羊神情愉悦地置身花海里, 依稀可见青羊宫为背景, 一旁是锦江在缓缓流淌。
虽然仅是简单勾勒了几笔,但是足以使人见之则会心一笑, 它非常符合青羊宫作为花市起点的标志。
青观主在画作右侧留白处亦是简单地写了一行字, 大意是香飘青羊,诸位行商在归家前不如来青羊一游。
月枕石仅以半天就完成了青观主的求画,但当她前往玉局观赴唐观主的邀约之时, 却没能立即就有灵感能应其需求, 画一幅与城南青羊相呼应的城北玉局之图。
“老道是才悟出来的道理, 凡是道观的名字或来历里带着动物, 这总能沾上些许便宜。”
唐观主亲自接待了月枕石, 对她提起了所求之画的内容更改。如是根据玉局观的来历作画,那么除了一方李老君所坐的玉石, 只有李老君飞升而去后留下的一个深洞了, 这两者哪一个都比不过肥羊瘦羊来得萌。
当然,唐观主没有萌这个具体的概念,他觉得缺乏了动物的标识就不够趣味盎然。不难找到画师描绘出道观的肃穆与神秘,但想要让它多一份与人亲近的烟火气就困难了些许。
月枕石还是第一次如此全方位走了一遍玉局观,此观不愧与青羊宫以一北一南之势其名, 不论是从占地面积、香火鼎盛程度、建筑格局等等都有着蜀中大观的风姿。可惜的是缺乏了自带动物天然的属性, 想要为玉局观打造一个与其来历相合, 简单、直白又附有深意的标识还真不容易。
唐观主虽是自悟了这一点宣传的差异, 可他总不能因此而穿凿附会去增添一些什么。最后是决定参照着一肥一瘦两只羊,以一高一矮的两个人来表述李老君为张道陵讲道之景象。
标示上的两人不必似传统画作描摹其神态容貌,反而如果用寥寥几笔就能勾勒出坐而传道的形象就好。
一北一南,玉局为两人,青羊为两羊,这也算是一种别样的呼应相对。
正因如此,唐观主觉得月枕石应该能够出其不意画出他想要图案。
月枕石听着唐观主的描述明白了他想要的是简笔画,而为了让月枕石有更多的灵感就请她去看了一番传说里神秘的玉局深坑。
“月小友请看此洞则是玉局所在。”
唐观主引着月枕石进入了石洞,两侧的石壁上插着几只火把,还有几排长明灯发出了幽幽光亮。借着光亮可以看到这个洞穴并不深,大概走上两丈左右就有一根红布条拦住了前路,其下则是深不见底不知往何处去的深坑。
“前唐的时候,玉局观就是城里数一数二的大观了。当年重创黄巢的高骈在西川做节度使,他就带人来一探此坑到底有多深。据悉是将绳子绑在犯人的腰上,命其务必找到出口才能出坑。绳子接连放了两个月,最终犯人竟是出现在城郊青城山洞天观门前。”
唐观主大致说了一下神秘深坑的过往探秘史,“其实观内历代修行道士中不乏下坑一探之人,但是越往下走就越冷,根据观中的记录并没有哪一个人走到了最后。下坑之后,有人似乎听到轰鸣水声,有人似是听到了龙吟声。其所述各不相同,但都不约而同感悟了道法深意。老道想着月小友如果想要感悟更多,不妨也下坑一试?”
月枕石向前微倾了身体瞥了一眼深坑,其下果然是深不见底一片黝黑。
如果依照曾经所知的科学常识,从地势上来说府城玉局观向下的深坑不会通向青城山半山腰之上的洞天观之前。而处于气压等等因素的考虑,没有相应的装备,人又怎么只身深入地下?
如果不按照常理论,天知道下面住了哪一方鬼神,更是不能贸贸然去打扰对方。
因此,月枕石果断地谢绝了唐观主的相邀,“入洞就不必了,我已然明白唐观主需要什么样的画,明日就会送来请唐观主一观。”
“如此也好。”唐观主也没一定要月枕石下去感受一番玉局观所承载的道家文化深度有多深。“如若日后月小友改变了主意,我可以承诺一句,这不对外开放的深坑随时可以让你与你的朋友们入内一探。”
月枕石笑着带着唐观主给的定金离开了,她得有多想不开才会再身上绑好一根麻绳下坑。除非是有朝一日被追人杀到只能跳坑而逃,否则估计这辈子都不想去弄明白深坑下面到底有什么。
世人都说难得糊涂,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她正是思路清晰地糊涂着。
话说回来,像她这样安分守己的良民难道还会被谁追杀,这一听就是无稽之谈。
翌日,玉局观的唐观主收到了一幅构图简单的画。鲜花铺地,石洞之侧一坐一立的两人正在讲经与听经。线条极为简单却意外地让人一眼就懂。
如此一来,花市的最后几天人们在花市之中穿行,或多或少都听闻了青羊宫与玉局观联手推动了祈福香囊等活动。在青羊宫之中还临时设了一个大茶肆,以供往来香客歇歇脚。
月枕石放学后会去旁听一些故事,这些南来北往的行商大多都有一肚子的故事。
其中有一位孟姓的行商在青羊宫茶肆里一坐就是一整天,了解后得知孟家是正在峨眉山一带,以种植几类鲜花为生,他将鲜花卖给府城里制作香料的店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