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皇后娘娘,更是在时不时地派人给他送些吃食、衣物,这令他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
尹凯的头脑是非常清醒的,他知道当今的大楚朝中,若是宣德皇帝真得驾崩了,那么谁能当上新的皇帝,还并不是一个定数。而他也知道,不管谁当了皇帝,他这个京城防御使之职,估计也都作到了头。
宣德皇帝信任他,那是因为有平阳公主的推荐;而另外再来一个皇帝,却未必会如此得信任他。
皇后娘娘向他示好,是为了希望他能够顺利地拥戴将来太继位;郑王向他示好,那是因为郑王有野心,或许并不只是愿意当一个摄政王;而祁王府向他示好,也是不言而喻的。只是在谁看来,都不会认为祁王有坐上龙椅的机会。
当然,尹凯自己也想过,实际上,如今他也可以操纵登基,如果宣德皇帝真得驾崩了,第一个知道的人肯定是他,而且也会第一个做出反应来。
如今,尉迟王府倒是十分低调,尉迟良自从河内回来之后,便一直闭门在府中,很少出门;便是尉迟恭和尉迟俭也少了许多的应酬,整天里在府中写诗作画,上朝的时候,也很少多作发言,仿佛真得向皇帝的威势底头了。
但是,尽管尉迟兄弟这般得低调,尹凯还是从来不敢对他们吊以轻心。只是令他有些奇怪的是,皇后尉迟温如今倒是经常性地回到尉迟王府,在外人看来,也许是为了商量应对宣德皇帝身后之事,但是尹凯却觉得这个时候,皇后与尉迟兄弟更应该避嫌才是呀!
也许被好奇心所驱使,尹凯终于在有一天晚上,忍不住穿上了夜行服,夜探尉迟王府。
他总觉得,尉迟兄弟的无所事事,肯定是在酝酿着某一种阴谋。
只是,当他潜入了防卫森严的尉迟王府之后,别的阴谋倒是没有发现,却又发现了一个惊天的大秘密,这令他都有些吃惊不已。
最终,尹凯也是担心会被尉迟王府的暗卫发现,并没敢多作停留,又悄悄地潜了出来。
宣德皇帝的病情越发得严重起来,已然卧床不起了。
宣德皇帝也知道自己的时日不多了,开始布置自己的身后事,最要紧的当然还是皇位继承人的事情。
太尚幼,登基之后肯定是要郑王摄政,然后为了制衡郑王,皇后尉迟温成为太后之后,进行垂帘听政。
每天进出宫的官员也多了起来,大多数都是宣德皇帝叫进宫来的。
只是,守在宫外的尹凯看着这个老皇帝一项项布置下去,心里头却又有一种异样的担忧,他分明看到了在宣德皇帝驾崩之后,大楚朝堂中将要发生什么事情。
终于,在养心殿里官员尽数离开之后,尹凯来到了宣德的病榻之前,默默的伫立着。
宣德睁开眼睛,看到尹凯的脸,仿佛是明白什么似地,问道:“尹爱卿,你是不是有什么事要跟朕?”
尹凯点了点头,却又看了看站立在宣德身后的两个太监。
宣德明白过来,让那两位太监离去。
尹凯还是不放心,又在殿里殿外转了一圈,特意派内卫守住了养心殿,不容任何人靠近过来。
看到尹凯如此谨慎的样,宣德也立时明白,他一定是要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情。
“陛下,这些日,臣也看到陛下为了太将来能够顺利登基,而殚精竭虑,只是,臣只是担心陛下所托非人也!”尹凯低声地道。
宣德愣了愣,问道:“你且看?”
尹凯这才道:“太年幼,陛下将大楚国的将来实际上托给是郑王和尉迟世家,郑王是陛下的血亲,但是,尉迟世家却是狼野心,不得不防呀!”
宣德点着头,道:“你所的,朕皆知晓,奈何尉迟世家根深蒂固,朕若在时,自然能够想办法剪除,但是此时朕已然有心无力,若是强行打压尉迟家族,朝中必乱!”
尹凯点着头,道:“尉迟世家所仗者,不过是皇后的荫泽,若是皇后倒了,那么尉迟世家也便自然而落!”
“皇后主持后宫,一向自持清高,并无过错,又如何能够废就废得了呢?”宣德无奈地道。
尹凯道:“为臣倒是听闻了一件事情,只是此事若要作实,还需要秘密调查!”
“哦?”宣德皇帝不由得一愣,忙问道:“不知是何事?”
尹凯道:“陛下难道就没有察觉?尉迟姐弟过于亲密了?”
“你所指的是……?”宣德一时间也不知道猜到了什么。
尹凯点着头,道:“皇后与尉迟良过于亲密了,这些时皇后经常往尉迟王府跑,难道陛下不怀疑吗?”
明明感觉到了什么,宣德皇帝还是有些不敢相信,脱口问道:“到底有什么?”
尹凯终于还是缓缓地吐出口来:“乱——伦——!”
宣德皇帝只觉得自己的心头一跳,猛地一阵咳嗽,一口痰险些没将他噎死。
* 首 发更 新 . gz bp i. 更 新更 快广 告少
正文 第262章帝崩(二)
第262章帝崩(二)
要想探查皇后与尉迟良是否有私情,这件事却也容易,乘着皇后娘娘再一次出宫去尉迟王府之际,尹凯秘密地将皇后身边的两个女官抓了起来,在威逼利诱之下,这两个女官很快便供出了尉迟温与尉迟良之间的秘密来。
当宣德皇帝看着这份人证物证都十分清楚的供词之时,却已然没有了开始听闻到那件事情之时震怒,相反,他反而平静了下来,对着尹凯挥了挥手,令他退了出去。
第二天,宣德皇帝特意令太监往尉迟王府宣尉迟良进宫,这让尉迟俭有些紧张,他总觉得这个时候,宣德皇帝让尉迟良进宫不是什么好事。所以特意给这个领尉迟良进宫的太监国送了一件十分名贵的玉器,想从这个太监的嘴里得到些什么。
但是,这个太监却并没有什么可以提供的,只是告诉着你尉迟家兄弟,是因为宣德皇帝自知不久于人世,忽然回忆起了未作皇帝之前的一些事情来,所以想让尉迟良进宫去叙旧。
太监的解释也是合情合理的,不能不令尉迟兄弟相信。
尉迟良跟着太监进了宫,一直到很晚的时候才回来,只是回来的时候,已然喝得醉熏熏的不省人事。
尉迟俭连夜去询问他在宫中的卧底,从那个卧底太监处得到的消息,却是宣德皇帝整天都与尉迟良和气地着过去的往事,两个人便这么一边一边喝着酒,一直到晚上,并没有别的异动。
尉迟俭还担心宣德皇帝会在酒里下毒,但是却又得到了另一个肯定的回答,尉迟良和宣德皇帝可是共饮的同样的酒,开始的时候,尉迟良还有些担心,推自己身体不适,不愿意喝酒,但是宣德皇帝好像是看出了他的疑惑,把自己喝了一半的酒递给了尉迟良,然后又拿起了尉迟良身前的酒,一饮而尽。
既然尉迟良和宣德皇帝喝的是同样的酒,尉迟俭才放下了心来。
但是,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尉迟良醉回尉迟王府之后,便一醉不醒,如此三天之后,已然气若悬丝了。
尉迟俭这才觉出了问题的严重性来,连忙找到宫中的太医过来诊治。
这个太医也是尉迟俭最为信得过的人,宣德皇帝之所以能够有今天,已然将死之态,便是这个太医的手段。可以,此时,这位姓傅的太医,跟尉迟世家再无一刻可能解脱了,是同一条船上的人。
傅太医虽然心术不正,但是医术却是相当得了得。
在查看了尉迟良的情况之后,傅太医只能叹了一口气,摇着头,告诉着尉迟俭,赶紧去准备后事吧,尉迟良已然中了宫中最毒的孔雀胆,虽然是慢性毒药,但是这世上根本就没有解药可解,七天后必死无疑,不可能再有活命的机会。
一听此言,尉迟俭不由得恨得牙根痛了起来,他还是不明白,宣德皇帝是怎么下的毒,因为宣德皇帝与尉迟俭可是喝的同样的酒呀!
傅太医告诉着尉迟俭,因为宣德皇帝本身就中着毒呢,而且他也是知道自己来日不多的,所以他吃了孔雀胆之毒,可能会因为以毒攻毒的原因,反而对他的性命有益无害。
对于尉迟世家来,噩耗却又接踵而来,就在尉迟良已然判定必死之时,宫中又传来了消息,是皇后娘娘尉迟温忽得暴病身亡。
这一次,宣德皇帝已然做出了破釜沉舟的决定来,他在吃了孔雀胆之后,也知道自己只有七天的活命,所以快刀斩乱麻,开始了他的行动。
…………
京城中,风雨大作,任谁都能够看得出来,老皇帝临走临走了,还是要带着几个人同行的,尉迟家的姐弟两个人,自然是首当其冲了。
尹凯明白宣德皇帝为什么要暗中下手,毕竟他的皇后娘娘与尉迟良之间,这段丑事事关皇家的威仪和声望,秘密的处理掉这两个人也便可以了,宣德皇帝就算是明知自己去日不多了,也并不想令自己的名声蒙羞。
紧接着,宣德皇帝又在养心殿里颁下了三道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