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刚刚就转了一圈,虽然不懂何谓时下流行的款。但显然自己带来的绣品要比这铺子卖的雅致多了。
说着,黎雅佯装不与他多说废话的样子,开始收拾自己的包袱打算另寻商家。
掌柜一看她这架势,心道:碰到个不会转弯的了?
“娘子先别急着走啊,这款式虽有些过时了,但价钱咱们好商量的。”这般雅致的绣品,北边是真不好找。懂得这些精细绣法的绣娘们都聚集在南边。
“掌柜的既是看不上的,我也不勉强的。”跟她玩套路。她前世混官场的时候玩得最多的就是套路了。
“哎,别别,这绣品我自是看得上的。不然怎会和娘子谈呢。”还不到半盏茶的功夫,他就打脸打得啪啪啪响。不承认都不行啊。总不能将这么好的绣品推到隔壁对头铺子里吧。
“小娘子啊,你这绣品我都要了。每块帕子给你三十纹。”
“才三十纹,我这帕子的料子都是顶顶好的,再说这绣工如此精细。三十纹,掌柜的你是坑我年纪小吧。掌柜的既然这般没有诚意,我还是另寻买家罢。”老实说她是真不知道行情,但看掌柜的脸色便晓得他没报合理的价格。
“哎,别别,那四十纹罢。”
“一口价50文,不要拉倒。”
掌柜的老脸一抽,五十纹的价格倒是比平常的高了些。但这绣品雅致倒是卖的出价格的。随看这小丫头又在整理包袱了。当即咬牙:“行,就五十纹了。今后还有这样的绣品统统拿来我铺子。”
“那得看我姐姐满不满意这价格咯。”
“呵,小娘子,这价格已是顶顶好了。你便是去别家顶天也就四十五纹了。”
“行,好得和掌柜的做了一回买卖,今后有好的绣品自然是优先你们铺子的。”
“那便好。”掌柜的招呼伙计过来点收绣品。
一包袱共有一百五十条帕子。共得七贯又五百纹银子。
第三十五章 陈安这个人
黎雅卖完绣品,却不见王行之来找她,便有些发急,心道出去安置马匹不该花费这么长时间的呀。犹豫着是继续等一等呢?还是直接去找找看?
好在没让她多等,王行之便回来了。身后还领着一位衣着破旧的年轻男子。
“这是?”黎雅狐疑的看着王行之。他不是出去安置马匹的吗?怎么还领回来一个人呢?
“喔,丫头,这是陈兄。”王行之向黎雅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却没打算把黎雅介绍给那男子知道。
“你好!我姓黎,家里行二。”出于礼貌,黎雅简单的自我介绍了一番。王行之不愿她与别人多说,将年轻男子带了开去。
该年轻男子名唤陈安,是定县人士。约摸二十岁上下,容貌清秀白净,看上去颇有几分书卷之气。虽衣着破旧,但依旧抬头挺胸,没半点落魄颓丧的神情。到是个人才。
“陈兄,随我来,你自去寻一件合适的衣裳罢。就当是我赔罪与你。”
“那我便恭敬不如从命了。”他如今的状况确实落魄,穷困也没什么好掩饰的。陈安向王行之作了作揖,便自去寻伙计试衣裳。
没多久,他选定一件青灰色衣裳交给伙计。
“陈兄既然选好了衣裳,不知你下午可有空?”
“我整日都空闲的很。”陈安苦笑。想他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在定县却连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都找不到。家中老母还待他回去奉养呢。
“我与妹子想在定县逛上一逛,陈兄既是定县人可否为我们做向导?”
“小事一桩,定县我是再熟不过的。”
三人约定好后,各自分开办完事。
午间,三人在定县最热闹的东街口碰头。陈安带着王行之和黎雅一路向东街逛去。
定县的每一个角落,陈安都非常熟悉。所以一路逛下来,有问必答。每每到一处稍有名气的地点,他便一一向他俩介绍来历。
陈安是个好向导,黎雅今日要了解的几个问题都被陈安一一解答清楚。她甚是满意。
黎雅又问他:公子既然胸有点墨,为何不找一份行当好好挣钱养家呢?
初见面时,他那个破烂样,她是印象深刻的。
陈安略有羞涩,却答的大大方方:“我家本有些家底。只可惜我爹终生沉迷于科举。自少年时到他亡故一直奔走在考科举的路上,却一直未曾中举。而立之年才娶了我母亲,我也算是他的老来子。之后又考了几次仍旧未中,他便歇了心思。只是家中钱财所剩不多。我爹终是郁郁寡欢,五十不到便撒手人寰。而我娘受不住这番打击,也病倒了。说来惭愧,我这副模样除了认识几个字能写几篇文章之外,却是一无是处。”
三人说话间,东街一摆摊的老婆子迎了上来,招呼道:“陈家大郎,你可好久未来东街了。来来,老婆子的手艺你该忘了,可要尝一尝。”
黎雅不明就里地看了陈安一眼。老婆子解释道:她在东街摆馄饨摊已有十来年。前年官府突然说要在衙门备案才能上东街摆摊,否则就不让。可备案要准备的东西着实太多。她一个目不识丁的妇人如何办得下来。后来是陈大郎多处斡旋帮忙才将这证办下来。东街这儿可有好多家摊贩都得了陈大郎的帮助才办下证的。
“莫不是陈兄原本就在定县县衙工作?”
“我在定县县衙工作了5年。”
王行之和黎雅面面相觑,心道:县衙工作了5年,现在突然成了这般落魄的模样。莫不是得罪了县衙里的人。
果然老婆子抢着解释道:“还不是县里那个县尉着实可恶。就因陈大郎帮着我们办下证少了他的财路。是以他便找了借口将陈大郎赶出了县衙。恰逢陈大郎母亲病重,家里积蓄都看了病。不然以大郎的学问老早上京考科举了。说不得就能中个状元回来。”
“大娘莫取笑我了,如今我连找份行当奉养老母都困难,何来考科举之说”
“大郎啊,你何不去别县找找。”
“我娘病才刚好,路上折腾不起啊。”他也想过去别县谋求行当,定县连连吃闭门羹,家中存粮所剩无几,实在也耗不起了。“大娘,先来三碗招牌馄饨吧。”
“好嘞!”
第三十六章 举荐陈安
从馄饨摊出来,三人又逛了一会儿。眼看时辰已不早,他们俩还得赶回飞狐县。随告辞动身。
临行前,黎雅对陈安说道:陈大郎既然已经无法在定县立足,何不来咱们飞狐县。你若来飞狐县必定能一展所长。
陈安不拒绝也不立刻接受,只说会考虑。
黎雅不好硬劝,道:你若来飞狐县便去县衙找我们。说完不等陈安回应,两人共骑一匹马绝尘而去。
——
四五百人,没日没夜忙了整整半个月,恒王府总算在三月底建造完成。整个工程仅花了三个多月。
三月底,飞狐县正式进入播种时节。按照黎雅今年的规划。麦田要比去年扩大三四倍。她还要试着播种水稻。因飞狐县种麦子比临县晚了半个多月。黎雅索性从临县雇了一批人过来开垦旱田。
她有预感,恒王殿下的军队一到,飞狐县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到时候这里的土地就不是谁先占先得了。是以,黎雅颇为狡猾,将黎家原本在种的1亩麦田硬是扩张了5倍。整整五百亩旱田。她打算三百亩用来种麦子,另五十亩种棉花,剩下的全种上各类蔬菜和西瓜。此次开垦旱田实际为先占先得。
黎雅又央着黎崇文在水利工程旁边划了三十亩田给她。她打算将这三十亩旱田做成水田并试种水稻。
到四月中旬的时候,飞狐县的百姓大多已经完成麦子播种。只有小部分人还是种上了北方谷子。
于是黎雅又雇了孙大郎,由孙大郎带着二十几个种田好手帮她种西瓜。
黎雅找板栗借了三十亩水田的稻种。板栗小气的性格依旧在,那是黎雅用一年的按摩梳背换来它的首肯。
试种水稻,这可不是种麦子浇水点种这么简单的。毕竟这儿从来就没有种植过水稻。一来,缺水;二来,北方的黑土地不适合现有品种的稻子生长。
这日,晚饭过后,一家人围在一起聊天。黎琼因前几天绣的帕子,黎雅给卖了个好价钱。现下更是帕子不离手,整日里的绣。这会儿虽说是家庭聚会,她依旧拿着块帕子绣着。只文氏叮嘱她仔细眼睛便由着她去了。
大家聊了几句家长里短,黎雅趁机将试种水稻的想法说了出来。
家里人听罢,着实吃了一惊。都以为是她异想天开了。
“雅儿要在这儿种植水稻?雅儿,你可知道这儿的黑土地不适合水稻生长。”
黎雅这回半点不担心,因为她有一个很好的挡箭牌在。“爹,女儿一开始也是不相信的。可是行之说他见过别的国家在黑土地上种植水稻。我们这儿说不定也能种呢。这不,他还送了我不少稻子种呢。”
“你几时跟那小子这般熟络了。”小妹都开口闭口叫上名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