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和帝忍无可忍,终于吼出声来:“云蓁,你太放肆了!”
见他已经勃然大怒,唐蜜非但不害怕,反倒还仰起头,冷笑着说道:“您现在是不是恨不得一刀杀了我?其实您当初就不该心软,您应该把我和我的爹娘兄长全都一起杀了,这样一来就没人会来找您报仇了,您也可以高枕无忧地享受您现在拥有的一切了。”
虞未明将她往后面拉,焦急地劝道:“您别说了,当年的事情很复杂,瑾太子的死是个意外,陛下也不想这样的,这些年来陛下一直都”
“老虞!”明和帝沉声打断他的话,警告他不要多说话。
虞未明只得闭上嘴,但脸上的担忧之色却愈发明显。
唐蜜冷冷地看着明和帝:“我不管当年的原因是什么,总之,东宫三百余口都是因您而死,您是害得我家破人亡的罪魁祸首,灭门之仇不能忘。我会谨遵父亲的遗愿,不向您复仇,但除此之外,您也别指望我还能为您做什么。”
说完写这话,她就抱着木头匣子转身离开了东宫。
侍卫们也随之走了出去。
诺达一座东宫,只剩下明和帝跟虞未明主仆两人。
明和帝环顾四周,喃喃自语:“朕让人把这里重新翻修,可是为什么,这个地方跟记忆中的不一样?”
虞未明无奈地叹道:“翻修过的东西,怎么可能跟原物一模一样?陛下,您莫要再执着了,过去的都已经过去了。”
“朕也知道一切都过去了,可朕的这个地方”明和帝拍了拍胸口,“还是觉得难受。”
“陛下若是难受,就别再看了,快些回去休息吧。天色已晚,明早还得上早朝呢,若是睡得太晚,回头您的头又得疼了。”
过了好久,明和帝太应下:“走吧。”
虞未明一手提着灯笼,一手扶着明和帝往外走。
两个都是已经年过花甲的老人,耳边的鬓发已经染上霜白,只不过是明和帝强势惯了,哪怕是老了,他也要挺直腰杆,看起来就像一颗永远不老的苍松。
当他们走出东宫大门,明和帝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
透过面前的一切,他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过往,眼眶隐隐有些湿润。
他深吸一口气,装作什么都没发生似的:“回吧。”
侍卫们抬着龙辇,将明和帝送回寝宫。
见到明和帝在床上躺好,虞未明帮他掖好被角,放下床幔,端起烛台准备转身离开。
在即将迈出门槛的时候,他忽然听到明和帝在轻声地问。
“瑾儿是朕的嫡长子,也是朕最喜欢的一个儿子,从他出生开始,朕就对他给予厚望。朕亲自教他认字,手把手地教他骑马射箭,他幼年时生病了,朕急得连觉都睡不着,守在床边看着他朕把自己能给的一切都给了他,为什么他还是不知足呢?明明他都已经是太子了,他为什么就不能再多等几年,等朕老了,朕就会把这皇位让给他啊,他为什么为什么非要来朕的手里抢皇位呢?!”
虞未明停下脚步,低声劝道:“陛下,这些事情您已经想了很多年,既然想不通就不要多想了,安心睡吧。”
他又稍微等了会儿,没有等到明和帝的声音,不知道明和帝是睡了,还是不想再说话。
“老奴告退。”
虞未明端着烛台迈过门槛,翻身关上房门。
屋里重新归于寂静。
黑暗之中,明和帝怔怔地看着床顶的彩绘图案,脑子里却还在回想刚才云蓁说的那些话。
云蓁说他已经得到了一切。
事实上,现在的他除了皇位,一无所有。
亲母和发妻早逝,三个儿子也先后去世,如今在这皇宫里面,唯一跟他有血缘关系的人,就只剩下云蓁。
可就连这唯一的亲人,也视他为仇人。
他坐拥天下,身边却连个亲人都没有。
他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孤家寡人。
唐蜜是被侍卫们送回华阳宫的。
原本已经睡着了的宫女太监们全都被惊醒了,慌忙穿上衣服跑出门来迎接公主。
他们怎么都想不通,明明公主都已经睡下了,为什么会突然跑出去?而且还会被一群侍卫给送回来,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那些侍卫没有离开,而是将整个华阳宫团团围了起来。
一看这阵仗,大家就觉得不对劲,他们想去问公主,但是公主回来之后就把自己关进卧室里面,没人敢去打搅她。
于是他们只能派个人去向侍卫打听情况。
侍卫没有隐瞒,直言相告:“陛下下令,从今往后公主殿下要在家里面壁思过,不准再迈出华阳宫一步。”
得知这个消息后,华阳宫里的人都很不安。
他们虽然不知道原因,但公主殿下肯定是惹明和帝生气了。
在后宫之中,皇帝就是天和地,一旦惹恼皇帝,就等于是天崩地裂,任何人都没好日子过。
哪怕是公主也不例外。
此时的唐蜜并不知道华阳宫里已经人心惶惶,她进了卧室之后,就立刻放下木头匣子,关紧门窗,随后抄起茶壶猛灌茶水。
一口气把整壶茶都喝光了。
她放下茶壶,打了个饱嗝,感觉舒服多了。
刚才她敢呛明和帝,全凭原主残留的一口怨气。
现在怨气没了,她不禁有点后怕起来。
听说明和帝生性多疑,他彪起来连亲儿子都敢杀,回头他该不会把她也给杀了吧?
想到这里,唐蜜忍不住摸了下脖子,感觉凉飕飕的。
她心里特后悔,刚才不该意气用事的。
嘴仗一时爽,回头火葬场啊!
要不,她明天去向明和帝道个歉,乞求他老人家的原谅?
可是明和帝刚才已经下令,不准她再踏出华阳宫一步。
她要是离开华阳宫,就等于是再次违逆圣旨,明和帝肯定会气上加气,到时候她就更没好果子吃了。
还是再等等看吧。
等过段时间,明和帝的气消了些,她再去向他老人家赔礼道歉。
想通之后,唐蜜便不再纠结,换掉衣服,爬上床安心地睡了。
第546章 造反
"次日早晨,阿歆回来了。
她将打探来的消息告诉唐蜜。
“武将军在收到我的信后,因为担心公主殿下的安危,未经皇帝允许悄悄回到了京城。我猜他可能是知道了公主殿下去世的消息,愤怒之下,冲去武家为您讨公道。他不仅将武老夫人打成重伤,还放了把火,把二夫人烧成了半身不遂。”
唐蜜听到这里整个人都惊呆了:“舅舅没受伤吧?”
“武将军被烧伤了,后来被抓到大理寺接受审问,按照明和帝的意思,武将军这次是肯定活不了的,但幸运的是,大理寺被人劫狱,武将军被救走了。”
得知舅舅性命无碍,唐蜜这才松了口气:“然后呢?舅舅现在在哪里?”
“武将军在离开京城后,就绕道回到了北雁关,并将紧随其后的追兵拦在城外,现在武将军已经带着十万大军脱离明和帝的控制。”
过了好一会儿,唐蜜才将这个消息消化掉:“你的意思是,舅舅他要造反?”
阿歆摇头:“暂时还没有听到这个消息,但如果明和帝一直不撤销对武将军的通缉令,武将军迫于压力,很有可能被逼着在北雁关自立为王。”
唐蜜万万没想到事情竟然会变成这样。
她呆呆地坐在椅子里,过了很久开口问道:“如果舅舅跟皇祖父打起来,我该帮谁?”
这个问题实在太难回答了,阿歆只能沉默不语。
没等唐蜜把这个大难题解决掉,一个更大的难题就出现了——
镇南王忽然发兵,以江州为起始点,一口气将附近十几个城镇全部攻破,城镇中的官员要么投降,要么被杀。那些宁死不屈的官员和将士,被杀之后,尸体悬挂在城墙上,以此向朝廷示威。
这意味镇南王决定撕掉自己跟明和帝之间的最后一层窗户纸,双方彻底决裂。
史上被称为南王之乱的叛乱事件正式拉开序幕。
军情密信以十万火急的速度,在连续跑死了三匹马之后,被信使连滚带爬地送入皇宫。
明和帝看完信中的内容,被气得拍桌而起:“好你个姬贼!竟敢妄想谋朝篡位!”
文武百官跪在地上:“陛下请息怒!”
明和帝手里握着兵符,按理说拿着它就可以调遣远在北雁关的十万大军,可恨的是,武玄奕在军中的声望太过,即便兵符被明和帝强行收回,那些将士仍旧听命于武玄奕。
如今武玄奕带着十万大军躲在北雁关,明和帝派去的追兵全都被挡在城门外。
论起守城打战,整个大启朝都没人是武玄奕的对手。
在连续折损了近千人后,明和帝知道短时间内想要攻下北雁关是不可能的,只能命人撤退。
也正因为那十万大军脱离了明和帝的掌控,让明和帝手中的兵力非常吃紧,镇南王正是看明白了这一点,才抓住机会发兵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