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人靠衣装,很多时候你交朋友都是要看家世的,同个阶层的人才有共同话题。他这一世虽说是农家子,可他上一世出身顶级世家,他交的朋友里面还不是三教九流都有。他就不是一个看重门第的人。
沈广志无奈,只能随儿子的喜好。不过这棉布也不差就是了,穿在林景的身上,明明还是个5岁的孩子,却像一个世家公子,贵气得很。
沈广志夫妻两个看着儿子笑得合不拢嘴。我儿子可真好看,就像个小仙童一样。
等一家人都收拾好,李家兄弟到了。沈振海和沈陈氏今日也早早的起来了。宝贝孙子要去书院这等大事让他们激动得一晚睡不着。这会儿见着李家兄弟,两个人对着李家兄弟说了很多感谢的话,李景江他们面对亲家的热情只能一遍遍地说不用客气。
等沈广志把牛车赶出来,李元江忙说要去县里了,和沈振海他们告辞。两人这才解脱,等马车已经行驶在路上了,两兄弟相视苦笑,唉,老人家的热情可真难消受。在路上,李元江问林景准备得怎么样?林景表示没问题。连四书五经他都能熟练地背出来,更何况三字经。不要忘了他可是有精神系异能的人。
集贤书院虽不在闹市,可离市集也不远,颇有一种大隐隐于市的境界。林景脑海里突然想起陶公的诗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集贤书院占地面积很广,书院背后就是一片青山环绕,绿水长流的怡人景象。书院的大门前有一段长长的台阶,林景觉得挺考验人的耐性的。走完台阶,来到大门前,一块写着集贤书院四个大字的牌匾就挂在大门上方,以林景学书法近20年养成的高眼光来看,那字笔走龙蛇,飘逸洒脱,可谓大家。相传这块匾是韩清徐先生亲手书写。
这时正是集贤书院招收学子的时期,来求学的人那叫一个络绎不绝。林景他们一行人听从书院里的安排,全部进到一间面积很大的静室里等候,这里面已经有不少人了。
林景他们一进来就被目光灼灼或不着痕迹的打量。沈广志是个兼职打猎的,连面对老虎都不怕,怎么会怕被人看。李元江两兄弟管着家里的生意,人情往来的,也不会有什么情绪上的波动。至于林景,更不可能会怕了。他景公子什么没经历过啊,不就是被人看两眼吗?又不会掉块肉。
有一束目光火辣辣的一直盯着林景,林景转头去看,那是一个7岁左右的小正太,身体和脸都是圆滚滚的,穿的衣服很华丽。那小正太没想到林景会看过来,脸一下子红了。林景对着他一笑,那小正太怂得抖起了身上的肉。
林景呲了呲牙,我很可怕吗?我那么可爱竟然还把你给吓着了。呵呵。
很快书院的人便来到静室带着他们去考校了。家长不能跟着去,要留在静室。学生们则是被带到另一个房间。
房间里已有5位夫子在等待了,夫子面前还摆着几本书。
林景抬眼稍微打量了一遍几位夫子,年龄大致在40岁到50岁左右,面容肃穆,正襟危坐。
林景一行人排成两行,先由夫子们带领着向墙上挂着的衍圣公画像磕一个头,再向先生们作一个揖,考核才正式开始。
考核方式与舅舅说的一样,简单粗暴。毕竟来报名的都是几岁的小孩,也不能考太难的内容。夫子们截取三字经中的一段让人背诵。
家里有钱的学生一般都会给孩子启蒙,只是背个三字经并不难。但是家里没钱的学生没有能力启蒙,那就背不出来了。这种考核方式对家境贫寒的学生来说或许不公平,但是人生在世哪能处处都公平呢?
林景排在队伍的中间,前面的小孩有很流利就背出来的,也有断断续续,磕磕绊绊才背出来的。很快就到林景了,林景目光正视前方,很流利就背出来了。夫子们点点头。
那个偷看林景的小正太别看人怂,背书背得还是挺不错的。
等全部人过完一轮,下一轮的考核来了。夫子依然截取三字经中的一小段,先自己将意思解释了一遍,再让学生来解释。
林景觉得这一轮或许是在照顾那些没启蒙的学生,虽然没背过三字经,也不理解其中的意思,但是记忆力强的话,可以把夫子解释的意思背下来然后照本宣科,也不至于什么都回答不出来。
到林景的时候,他仔细听了夫子的解释,虽然他以前有学过三字经,但是古代的解释与现代的解释有可能完全相反,所以他不能掉以轻心。还好,夫子的解释和他以前所学没差多少。林景根据夫子的解释再加上自己的理解来回答,口齿清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面前的夫子们都满意地撸起了胡子,并点头以示肯定。
轮到小正太回答的时候,林景听了一耳朵,虽然见解还很稚嫩,但也有自己的想法在里面。在这个年纪已经算不错了。
这一轮考核结束后,还有最后一轮。他们这些人被留在这个房间,也不说他们要干什么,夫子们也都出去了。
这下大家都忍不住开始说话了,刚才气氛那么严肃,他们都不敢出声。林景虽然知道这是在考验他们的定力,可也不能像个傻子一样一直木愣愣的站着吧
林景想了一瞬,见夫子们的书没有拿走,走上前给衍圣公的画像行礼,才把书拿在手上,找了个干净的地方盘腿坐下,开始认真研读课本。
有人看见了林景的举动,也不是个傻的,和林景一样行礼之后拿起书专心地看了起来。有一些不明白这是在干嘛的,闲不住就满屋子的折腾,这么看看,那里摸摸。
林景和另外几个在看书的倒像是身处另一方世界了。
在暗地里观察这些学生的几位夫子这时也讨论了起来。
“我看那个叫沈林景的学生最出挑,不仅背得熟练,而且很有自己的见解,还是个能静下心来读书的人。”
“他确实不错。我看他小小年纪倒是沉稳得很。”
“沉稳是好,就怕他没有锐气。”
“哎,话不能说那么早,我们只是和他相处不到一个时辰,怎么就能知道他没有锐气了。我看他眼睛明亮有神,胸中不缺锐气。”
“哈哈。这只是我们私底下的个人看法罢了。要想知道他好不好,还得看以后。”
“行。你们就等着看好了,我就看好他。”
林景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可不知道夫子们正在讨论自己,不过就算知道了,他也不会在意的。
半个时辰后,夫子们回来房间了,众人迅速安静下来排好队伍。
一位夫子负责公布考核结果,林景毫不意外的通过了。另外通过的还有那几个拿书看的学生,再加上几个虽然没有看书也没有做小动作说话的人。那个小正太也通过了。
林景听了一下通过的人数,才15个人。明明他们这个房间里面有将近40个人。唉,集贤书院果然严格,龙头老大不是吹出来的。那些被淘汰的没听到自己名字,直接就抹起了眼泪。
林景他们这些通过的人谢过夫子,才陆陆续续地出了房间。门外已经有书院的人在等着了。他们被带领回静室和家长回合。
第13章
静室里的家长们等孩子们都出去了,倒是三三两两聊了起来。沈广志无比相信儿子一定能通过考核,所以有家长来找他闲聊,话里若有若无的试探时,淡定得很,只笑,丝毫没有透露儿子的信息。
来找他聊天的人看他滑不溜秋的模样,知道他不是个好试探的,倒是高看他一分。读书的事情不是看家世就可以了的,多得是官宦家里出来的孩子是个不学无术纨绔子弟,即使想给他安排个好职务,也怕他没能力弄砸了。就像户部尚书严琛,和夫人严高氏只生了一个儿子严程远,结果严程远就是个花天酒地的人,十三、四岁就眠花宿柳,整天混迹青楼,都到了流连忘返的地步。不管严琛怎么教,怎么打都改不了,让严琛成了京城的笑话。要不是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严琛估计都要和他断绝父子关系了。现在严程远成亲生下儿子后,严琛直接把孙子抱走了,要自己培养,以防他走上严程远的老路。
扯远了,就说当今的皇帝也是对世家有打压的心思,所以新皇登基这几年提拔了很多寒门的官员,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农家人想供个读书人出来,远的不说,至少能提高自家的地位,改变家里贫困的生活。而且谁说寒门就不能出贵子,当初的程瑄也是出身农家,现在人家不是当上了丞相了吗?谁能说不会有第二个程瑄出现。
所以现在很多农家的学子天然就比世家的子嗣有优势,谁也不能小瞧这些农家子弟。
那人改变了自己的态度,倒是和沈广志聊了许久,双方都有了基本的了解。那人名叫刘庆,儿子叫刘明轩,今年7岁,是个爱读书的。他是县衙的捕快头头,媳妇是现在江城县令的夫人的远房表妹,关系虽远,但是两家联系还是挺多的,再加上他学过武术,到最后当上了捕快。
刘庆也知道了现在和自己闲聊的人叫沈广志,儿子叫沈林景,今年才5岁。沈广志是个木匠和猎户。沈广志没什么好让他忌讳的,倒是他旁边的两个男人,若是自己没看错的话,他们不就是李家的两位少爷吗?李家的生意做的大,在官场也是有人护着的,所以李家的生意转移到江城后,没有遭到打压。就是不知道他们和沈广志什么关系。不过肯定是亲戚,不然也不会一起来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