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春衣吓一跳,忙让冬梅拉秋菊起来,没想到冬梅一样跪下去,也跟着磕头了。
秋菊的老家在深山沟里,离很远才有邻居,从老家到东江县得一个多月时间,秋菊的父母接到秋菊的来信,一开始根本不敢相信,哪有当奴才的连自己父母兄弟姐妹都能去主人家,怕秋菊年轻不懂事,全家被发卖,可一想,深山里田少,都在山上一小块一小块的,家里只有父亲一个劳动力,母亲体弱多病,一个兄长因为家境原因,没有人愿意嫁,弟弟妹妹又很小,离私塾又远,也没钱上学。
夫妻盘算很久,最后咬咬牙,就是全家发卖也不一定比现在差,至少全家团圆在一起,所以咬咬牙来了。没想到一来就住到干净宽敞的房子,屋前屋后还有一个小院子可以种菜。父亲和哥哥因为不识字,去了窑厂做工,母亲在家一日三餐,种种蔬菜养养鸡鸭,还抓几只小猪,弟弟妹妹现在都是上免费私塾,他们可高兴呢,没想到邻居那么多小孩子可以在一起玩,尤其是二弟,太聪明了,才来多久就会背千字文了。
冬梅情况也差不多,不过她父母生了六个女儿,没有一个儿子,母亲身体损坏无法生育了,家里只有几亩薄田,伯伯和叔叔们说她们家是绝户,要他们交出田产。
原本父亲是可以买一小妾的,可父亲不愿意,说家穷,养妻女都不容易,何苦再糟蹋一个,又对不起妻女,母亲原本寻死过一次,被救活后遭到外婆痛骂,骂她不担心女儿们没有亲娘受苦,只顾自己死了拉倒。
第一百五十章 回到山庄(二)
后来田产还是被叔伯们霸占了,农民没了田地,家里没了收入,冬梅是老大,她一咬牙,自卖自身的,让父母再买几亩田地过日子。
没想到没几年,卖掉自己买的田地又被叔伯们抢走了,父母怕她伤心,不敢告诉她,一家人勒紧裤腰带度日。要不是冬梅去信让他们过来,去年的冬天恐怕他们就撑不过去了。
顾春衣看着两个红着眼睛象兔子一样的婢女,叹了一口气,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个时空的天梁国已经近三百年了,皇权稳定经济发达,只要不是处于边境战乱,一般家庭仍可温饱,沦落到要卖儿卖女的,都有各的辛酸。
”小姐,我们私塾收女孩子最高读到十岁,十岁以后还想继续读书怎么办?“冬梅一回家,她的二妹就冲上来问,她今年已经十岁了,读完就没地方再读书了,可她还是想念书。
她知道这是奢望,能到琉霞山庄能吃饱饭就已经很好了,山庄的家属私塾的不收束修,可她才读几个月,再读几个月后,同龄的男孩子可以去应天书院读书,而她呢?难道呆在家里绣绣花种种菜再嫁人?
她不愿意过她父母那种任人宰割的生活,如果可以的话,她不想嫁人不想生小孩,她害怕和母亲还有姐姐一样的命运。
听说这个山庄、陶坊、集市都是大姐服侍的女主子建造的,原来女人不一定象姐姐那样当婢女才能赚钱的,或许她也可以学画画,做陶瓷,不然做个女掌柜她也愿意,只要自己能赚钱养活自己。
所以她跪求了冬梅,在她眼中,只有小姐能解决她的问题。
冬梅把情况一说,顾春衣就明白了,事实上从小虎要学拉坯时她就在想,是不是只有师傅带徒弟这一条路?能不能象前世那样,办一个陶瓷学院?这个时空读书人除了科举道路,再也没有其他出路了,可科举能过的整个国家才多少人?能考到举人的还有可能去当师爷和幕僚,秀才除了教书就没别的出路了,一个秀才大多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如果没有当夫子,生活大多艰难的。
只是要办一个陶瓷学院,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别的不说,学成后总得提供一个工作的机会吧,如果不提供,谁会来读呢?
“去把陶大有叫来。”顾春衣琢磨了一下,把擦过脸的帕子往脸盆一扔,秋菊急忙接过去。现在和去年不一样了,锦春阁的陶瓷产品供不应求,相信以后缺口更大,可顾春衣不愿意粗制滥造,产量一直没办法提高。
“一大早陶大总管就在外面候着呢,比我们还早。”冬梅抿着嘴笑,刚才在外面,陶大总管可是摘了一大捧花在外面,看到她们两个走进来想让她们通报又不敢开口,急得抓耳挠腮的。
“那一起出去吧,我正有事问他呢。”顾春衣走出去的时候,陶大有正站在梅竹苑的大门处,旁边放着一竹筐,里面都是一本本账册,他手里捧着一大捧红色和粉红的杜鹃花,还是倒春寒的时候,不知道他是怎么弄的,满头大汗,不时地拿出帕子按了一下额头。
奇怪了,绿桃怎么不把花接过去?顾春衣纳闷地望着正在院子里扫竹叶的绿桃,只见她气鼓鼓地抬头看了一下陶大有,转身另一边,扫帚挥得老高。
秋菊忍着笑,接过陶大有的手中的花,陶大有如释重负,喘了几口气。绿桃去年带陶大有过来见小姐,被冯妈妈骂了好几次,说她冒冒失失的,以后被人卖了都不知道。绿桃经冯妈妈几次分析,认定陶大有是在利用她,因此每次见了都对他没好脸色。
顾春衣假装不知道,他们有他们的相处之道,不是闹得很过份,她从来不干涉。
陶大有眼睛一亮:“小姐早安,山庄这一年的账册我已经整理好了,您是否过目一下。”
顾春衣摆了摆手,刚才她瞄了一眼账册,好家伙,才不到一年时间,已经有十几本了,她哪有精力看,看来得培养一两个审计员了,不过这不急,一回来就看账册,那意味着她是有多不信任陶大有呀。
“你先看带我转转,我想办一间陶瓷学院,冬梅,你去叫下黄文杰先生,秋菊,你去请下包大师。“顾春衣心想,最重要的是选址,还是得看看哪片地合适,可是她印象中,好象没有那么大的地了。
“对了,官道对面那些集市是谁的?我记得我们没有买那块地呀。”昨天顾春衣回来时看到了,那时就想问了,可没来得及说出口。那边建设没有这边的规整,很是杂乱,但若卖小件和临时的货物,倒是挺合适的,离远一点好象还有一个牲口市场。
市场上越是规整,旁边总有一些突兀出现的小摊,而且他们的生意特别的好,因为方便。有些顾客特喜欢光顾路边生意。
”那是黄家村的村民的田地,他们看我们在建集市,就有人在那边搭个寮子卖点茶水和包子面食什么的,生意好了就建房子了,也有很多人在我们这里当雇工,码头上的搬货工都是附近四乡八里的,慢慢地,越来越多人建房子了,就形成那样了,小姐,我们是不是去把那地也买了?”陶大有眼睛发亮,如果官道那些也是我们的,那集市起码可以大了几倍以上。
顾春衣停下脚步,定晴地望着陶大有:“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你说这话,我希望也是最后一次,你要记得我们琉霞山庄是从无到有的,都是我们自己奋斗的,没有豪强巧夺拿人家的,还有一句话你要记得:利不可赚尽,福不可享尽,势不可用尽。”
未等顾春衣说完,却听有鼓掌声响起,原来是逍遥王爷、魏老夫妻二人和包家兄弟从另一条小径转出,他们年纪大了,早睡早起,已经在外面溜达一圈。
包大师颌首抚须:“利不可赚尽,福不可享尽,势不可用尽。凡是留有余地,小姑娘大智慧也,老朽等不如也。”
第一百五十一章 书院选址
顾春衣急忙侧身行礼:“包大师见笑了,逍遥王爷才是大智慧,为免天下苍生生灵涂炭,江山天下说放下就放下了,我等不如也。”
陶大有冷汗直冒,跪在顾春衣面前:“多谢小姐教诲,大有忘本了。”
陶大有原本是清客门人,当初处于劣势时,能安守本份,可他现在地位俨然是他以前对立的人,却因成绩膨胀,只想再为小姐扩充势力、多赚银两,却忘记了原本初心,此时若非顾春衣当头一棒,恐怕难以清醒,一条道路到黑了。
包神医却问:“小春衣,你说这话的出处在哪?”他回味了一下,越来越觉得顾春衣的话很有道理,只是太通俗些。
这只是前世人们经常说的话,顾春衣哪知道这出处在哪。现在她最烦这个时空的咬文嚼字,有些人读书虽好,但喜欢追根掘底,总要找个出处才安心,如果没有出处,总认为不是真理,却不想想,那个出处不也是前人提出的吗?但人有时只能随大流,人云亦云。只好想了一下,回道:“我曾看过一本杂书,内有一个号为留耕道人的前辈,著《四留铭》,云:“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我琢磨一下,大约是这个意思,简而化之。”
这话一出,众人都在思索,过一会儿,魏老又拍手起来:“好好好,盖造物忌盈,事太尽,未有不贻后悔者。可惜我到老了还不明白这话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