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拳拳盛意,他是挺感激的。但他也挺想试一试自己的真正水平如何。
卫绍听他隐晦一说,翻了一个白眼:“美的你!殿试才是我出题,这一届会试的主考官是梅尚书。上回给你的那套资料是梅尚书送给皇后的嫁妆,我当练笔抄了几册出来的。况且不过两个月便要考试了,你临阵抱佛脚,能考出什么名次还不一定。先说好,要是考了个同进士,别指望我拉你一把。”
便是卫绍这么说,温子明也觉得十分感动。梅尚书亲自批注过的科举资料,他通读一遍后也知道他出题会是个什么风格了。
卫绍只是想尽快把温子明培养起来,科举取士是为皇家和朝廷服务,他是皇帝,什么样的手下合用他心中明白。温子明这几年没少与他通信,这个少年从出门后经历了些什么,卫绍桩桩件件都有数。成长不是一日之功,若温子明还是五年前那个娇少爷,卫绍必定不会拔苗助长。
温子明只是不愿意作弊太过,听卫绍解释后,也放心了。他带着巨大的自信,道:“要是考个同进士,我就把四书五经都给吃进肚子里去。”皇帝都把题目硬塞到他手上了,要是还能考砸了,他就不用做人了。
温子明在卫绍面前发下了豪言壮志,回家后便刻苦温书,那劲头简直是头悬梁,锥刺股,把张氏都给吓了一跳。
她还觉得以卫绍与温子明的关系,温子明的金榜之路早就金光闪闪了,没想到温子明比起先前还要勤奋。
温含章隐约猜出了温子明的心思。若是没有卫绍这份助力,温子明不一定会如此下足苦工,但要是在优势满满的情况下还马失前蹄,这面子可就失大了。
温子明确实是这么想的。卫绍看着是要提拔他的,他也不是非要矫情地去证明自己的人。但总不能让人太小看了。
盛和五年会试结果一出来,温子明考了二甲第二名,之后殿试中又前进了一名,与卫绍先前一般,同为传胪。
喜报送到府上,张氏让府中管家点燃鞭炮,笑出了眼泪。从与儿子一起搬出伯府后,她一直在等今日的扬眉吐气。温子明也确实没让她失望。三年翰林后,朝中有与西夏和平通商之意。他跟随谈判使队一同出行,回来时居然给张氏带了一个西夏公主儿媳回来。
张氏是去过云南的,南边一向由袁家的怀平军驻守,当年他们过去时在边镇住了将近一年,那一年中温子明对当地姑娘的豪放纯朴便很是欣赏,她严防死守,没想到这一回儿子竟然给她带回一个更加热情的儿媳。
看着西夏公主一见着她就贴上来喊娘的亲热之举,张氏有些纠结要不要下跪行礼。
温含章也是瞠目结舌,她没想过温子明居然能拐个公主回京。弟媳妇生得风情万种,身姿婀娜,胸前一对小兔子包在衣裳中都能看出波涛汹涌来。两人之间的目光流转情意满满。
她突然想起当年弟弟那些私藏的春宫图,有些悟了温子明喜爱的类型。
温含章当年便承诺过,温子明成亲时,她会把先前收缴的春宫图当成成亲礼物送给她。这一回她也没食言。
温子明面不改色地从温含章手中接过自己的珍藏,他现下脱离了童子鸡的身份,自然也知道上头有些姿势实在是逆天的高难度,难怪一幅只能卖出二两银子,约摸是被人看出了他的没经验。
温子明决定,他要与妻子好好研究一下再推出新作。现下他是当家做主的人,这一回绝不需要偷偷摸摸的。
与众人想的西夏公主在街上一眼相中驸马的狗血情节不一样,温子明的妻子是他费尽力气求回来的。
河秀与大夏女子不同,性情天真明爽,温子明自娶她之日便发过誓要好好爱护她。这回打算再度发奋重振笔名,必然是要与妻子先行商量的。温子明很高兴,河秀对他的小爱好十分支持,每回他要演练姿势时参与地都十分积极。
再加上家中婆媳关系良好,温子明无论在床上床下都十分愉快,每日上朝都是喜逐颜开。
两人感情这般要好,三年抱两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张氏现下看着温子明娶回来的公主儿媳是怎么看怎么顺眼,尤其是对比温子贤府上的颗粒无收,她看着大胖孙子更是笑得见眉不见眼。
人生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第151章 钟凉笙篇
钟凉笙十岁那年曾经做过一个梦,她梦见宁远侯府还是大房当家,父亲嫡母都都在世上,而她是大哥真正的妹妹,宁远侯府尊贵的嫡长女,府中下人处处奉承,二房三房四房的那些姐姐妹妹们对着她只能小心逢迎。
钟凉笙想,她当时应该真的十分难过,否则不会做这种异想天开的梦境。
四房的楚陌妹妹在至万寿堂请安时,不小心丢了一根心爱的珍珠细金链,当时那条小路只有钟凉笙在她之后走过,钟楚陌硬是诬赖她捡了东西不还。
钟凉笙百口莫辩,被钟楚陌奚落了一整个冬天。那段日子,府中众人看着她的目光极其异样,所有人都跟防贼一般对她。若不是玉福一直为她鼓劲,钟凉笙许就挨不到今日了。
龙凤喜烛的火苗把喜房照得格外亮堂,新郎官在洞房之后便打着小呼噜睡得十分香甜。钟凉笙身上还有些不适,但她却怎么也睡不着,脑子里一遍遍地想起十三岁前的日子,想着想着,她突然就露出一个释然的笑容。
就跟大嫂先前教育小侄子时说的,人生若是非得要经过一些磨难才能平顺,还不如越早经受越好,经过挫折和低潮,才能懂得珍惜好日子。
钟凉笙知道,大嫂说这话时也是有些言不由衷的。
一想起心口不一的温含章,钟凉笙的嘴角就不由自主地弯了一弯。大嫂明明看着阿阳习武辛苦,但她却说不出让儿子放弃的话来,只能一直这般鼓励自己和旁人。
钟凉笙自然也是心疼侄子的,但她却不敢与大哥争辩。只能看着小侄子日日闻鸡而起。
钟凉笙其实不大想嫁人,她喜欢在大嫂羽翼下过着自己悠哉的小日子,任何事都无需她操心,偶然帮着理家管事也是十分轻省。
可惜这样的日子今日起便要宣布结束了。
她叹了一声,看着喜烛的噼啪火光在风中摇曳。她今年十七岁,半年前温含章突然问她对自己的婚事有何想法时,钟凉笙就知道她必得要嫁人了。
大嫂手中有三个合适人选,一是大哥先前同窗的弟弟,进士出身,与她年貌相当;二是同为勋贵之家的嫡幼子,比她小一岁,家中兄弟多,分家时许是分不到多少家产;三便是先前在家中借住过的李秉善了。
她最后选了李秉善。大嫂惊讶过后,却很有兴趣地问她为何是他。
钟凉笙与温含章说了两个理由。李秉善虽是寒门武将出身,但他的名字能在温含章嘴里出现,便说明大哥大嫂都是看好他的;其二,李秉善在府中住了整整一年才搬走,期间没有丫鬟下人说过他一句坏话,这是十分难做到的。
当时她说完这些后,大嫂看着她的目光惊奇而欣慰,钟凉笙心中突然涌起一股羞涩的骄傲,接着她又问了大嫂一件事,确定李秉善以后都会在京城当官,她就下了决心。
李秉善半梦半醒间看着钟凉笙睁着眼睛发呆,心中有些发虚。他为着娶钟凉笙这几年一直无有通房,忍了许久,一朝泄洪,就有些折腾太过。方才一定把妻子弄得狠了。他想了想,伸手过去帮她揉按着穴位消乏。
钟凉笙正在想着心事,被他这一摸简直吓死了。她捂着怦怦乱跳的心脏小小地瞪了他一眼。李秉善却嘿嘿笑着,他最爱看的就是钟凉笙这幅受惊后的柔弱模样。自从第一回 在道观中见着她怯生生的小眼神,李秉善就有些情不自禁了。
钟凉笙却不知道李秉善在想些什么。今夜他弄得她特别疼,但钟凉笙一向能忍,闭着眼睛也就过去了。
李秉善见妻子不说话,便很是无赖地凑了过去,男子灼热的气息让钟凉笙面上泛红。她越是羞不可抑,李秉善就越是得寸进尺,之后稀里糊涂的,钟凉笙便又疼了一回。
三日之后回门,钟凉笙简直是逃回了娘家。温含章看着她眼底青黑、萎靡不振的模样,又是好气又是好笑。钟凉笙坐在大嫂面前也有些扭捏,因着这种事告状,实在让人说不出口。
李秉善也知道自己做得过了,回家之后对着她一直讪讪笑着。钟凉笙这回看他却有些不同的感觉。
她想着温含章方才与她说的事情,大嫂怕她误会夫婿有心折腾她,与她说出了一个小秘密。钟凉笙这才知道李秉善为着娶她,在哥嫂面前承诺了婚后不会纳妾。当时大哥怕他守不住,又加了一条,在婚前不许有通房。
李秉善做到后,大嫂却又担心他家世过低,她会有意见,便又帮她多相看了两家。
想着哥嫂对她的照拂疼爱,钟凉笙对着夫婿绽开了一个如花苞盛开般明丽鲜妍的笑容,李秉善顿时看愣了。钟凉笙忍住羞涩,从陪嫁中拿出一个扁方盒子,递给李秉善。里头装着她成亲前温含章给她看过的合欢小瓷人,统共八个,还有一本小册子,写着夫妻之事前后的准备和禁忌。她当时听得面色绯红,却也细细记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