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怎敌他晚来疯急 (顾了之)


  这个宗太医最早是先皇后身边的人,素来得姐弟俩信任,薛璎点点头,依言吩咐下去。
  待穆柔安退出,皇帝便问起方才她所说的两件事。
  “这第一桩……”薛璎起身到里间取了魏尝的佩剑,与他解释一番由来后说,“你仔细瞧清楚这柄剑,再见卫王时,找机会将两者比对一番。”
  他称“小事一桩”,又问第二件事。
  这回,薛璎斟酌了下才道:“阿爹在世时,历年元月开朝后,皆派朝臣主持招贤会,广招天下才德出众的秀士登殿,或大行赏赐,或令其为朝效力,以表朝廷选贤举能的用心。阿姐以为,如今阿爹虽已不在,但这招贤一制却不可废止,你说呢?”
  “自然!阿姐便是不说,我也有这打算,先前便已与相国提过,就等你回来决断。”
  她点点头:“但往年招贤会以赏赐为主,多是做给天下人瞧的表面工夫,真正经由此道入仕者却凤毛麟角。而这次,阿姐真心实意,希望替你谋得一二可用之人,所以除去选派朝臣主持外,我想亲自把关坐镇。”
  皇帝当即应下。薛璎笑了笑,抬眼望向外头漆黑的夜色,淡淡眨了眨眼。
  去卫国抛头露面,从而引出简牍线索,阿爹这法子着实古怪又讲不通道理。她想,既然这线索长了脚,能够自己找上门来,那么,招贤会才是更好的途径。


第7章
  太初元年,大陈开国高祖崩后的头一个新年,元月十七,朝廷下颁招贤令,宣布今年的招贤会照例先后举行三场。首场安排在三日后,由长公主代幼帝坐镇招贤台。届时,谁若能答上朝廷事前布告天下的一道考问,便有机会得赏。
  三日后一早,薛璎乘仪车出长乐宫,过安门大街,一路往坐落于北宫以西的招贤台而去。
  这是她掌政以来头次公行,往年此时便爱凑热闹的百姓更慕名蜂拥而来,以至卯时不到,安门大街上就已是摩肩接踵的景象。人人翘首,希冀一睹这位传言里年轻有为,才貌双绝的长公主。
  可惜事不遂人愿,卯时过半,便有大批羽林卫开场清路,命无关人等退避道旁。待到辰时,仪仗队终以青幡为引缓缓行来,众人又不得不颔首行默礼。
  如此一来,想瞧一眼贵人便实在太难,唯有瞥瞥贵人的仪车过干瘾。
  仪车驷马并驱,翠盖擎天,上刻云纹,四角雕饰鸾鸟,盖沿缀金铃、悬珠珰,一路驰来,琳琅作响。
  如此架势,都已是国丧期间从简了的结果。
  队伍渐近,有人悄悄抬眼去瞄,却见仪车四面垂下的碧油幢将里头景致遮了个全,根本连丝想象中的朦胧倩影都见不着。
  薛璎正在车内翻阅简牍,只觉自己是要被众人的目光射穿了,便给一旁骖乘人打个手势,示意她吩咐驭手快一些。
  车行加快,冷风丝丝缕缕灌入,她紧了紧身上雪色狐氅,将注意力重新落回手中简牍。
  这捆看上去已有些陈旧的木简,便是先帝所指,藏在龙床内的宝册。
  若单只为遵照帝命,其实她未必如此心急。但这宝册对她而言,不仅是一道命令。
  她是当真想得到它。
  薛璎研读过这卷简牍,发现其中上半所述,是指引大陈在前朝末期的乱世纷争中决胜的策论,而下半开头,则提及了王朝更替之后的社稷根脉,接着戛然而止。
  她因此猜想,遗失的那部分,便是讲大陈之主该如何振兴一个崭新的大一统王朝。
  策论上半篇精妙绝伦,字字珠玑,正是阿爹一步步统一天下的准则,所以薛璎不难理解他多年来苦苦执着于另一半的心情。她也一样,很想看看论者针对乱世初定,百废待兴的大陈,究竟会有怎样惊艳的言说。
  所以,她决意再次出手。而那道三日前便布告天下的考题,便与这篇策论有关。
  辰时过半,仪仗队到达招贤台。
  一丈许的高台巍峨耸峙,底下七尺皆为镂空,远望宛如蜃楼浮世。高台方圆一里之内无一障物,是为免居心不良者埋伏四周,趁乱向高官暗下杀手。
  台下,数百名提前向朝廷请试的布衣已列队恭候。
  薛璎下了仪车,踩着青阶一级级往上走。及至脚踝的帽纱遮没了她的容貌身形,直到顶上风大处,轻纱自下被吹开一角,下边一些胆大的试题者才白斜着眼,瞥见半只小巧玲珑的翘头履。
  只是很快,高台四面细密厚重的竹帘便将她彻底藏没。
  一片寂静里,薛璎隔帘说了句“鸣鼓吧”。
  钟鼓喈喈作响,主事官讲了番漂亮的场面话,宣布招贤会开始。有位粗麻缊褐的中年男子当即出列,向高台长揖一礼,继而自报家门:“在下长安谢秋,拜见长公主,能否答长公主问?”
  主事官伸手示意“请”。他得了允许,便站在底下高声自答布告所问。众人听罢纷纷点头暗赞,薛璎却朝一旁侍从微一摇头,示意不对。
  侍从见状晃一下铃,主事官在帘外闻声得令,宣布结果。
  男子叹口气,再还高台一礼,碎步退下。
  很快又有数名试题者上前作答,薛璎却只是接连摇头。如此整整两个时辰过去,她渐生倦意,不再如起始那般耐心,再见众人一个个“前仆后继”,往往听了个开头便打个手势,示意侍从晃铃打断。
  几次过后,主事官有所察觉,打帘绕到她身边,低声道:“殿下若是累了,不妨回宫歇息。微臣可命剩下的人将答案记于竹简,过后再一并呈与您看。”
  薛璎这次只是造势为主,并未预期短短三日便有线索上门,主要还把希望寄托在下两场招贤会,因乏了,听他这一说,倒也觉未尝不可,便点了点头。
  不料她刚一起身,忽听下边传来一个清朗的男声:“在下无名氏,拜见长公主,能否答长公主问?”
  薛璎心头一震,困意顿消,霍然回首,电光火石间,脑海中掠过一张年轻男子的面孔。
  主事官因她方才首肯,已先一步打帘出去,朝底下人道:“长公主有令……”
  “慢着。”薛璎打断了他,维持着半回身的姿势,慢慢掀开了头顶帷帽的纱帘,透过竹片间的缝隙,紧紧盯住了底下。
  淡金色的日光一针针刺入帘内,碎影交织里,她辨出一个隐隐绰绰的人影。
  她看不清他的身形样貌,姿态神情,却隐约感到他此刻仰视她的目光真挚而灼热,不同于周遭众人的谦卑敬畏,反似带了几分志在必得。
  薛璎觉得,自己应该认出了这个人。魏尝。
  帘外传来主事官的声音:“殿下?”
  她心中惊疑不定,沉默一阵后平静道:“让他答。”
  杳无音讯十余日的人,一朝现身招贤会——薛璎太好奇他能给出什么答案了。
  因为实则连她自己也不清楚那道题的答案。
  考问事关许多年前的一桩旧事。
  世人皆知,前朝末期,王室名为天下共主,却其实难符。天子式微而诸侯强盛,年复一年的征伐割据之后,天下形成了六国混战的局面。当时还是陈国的大陈,与如今的卫国,皆是彼时一方强雄。
  而在大陈兼吞列国的历程中,曾有一场非常著名的战役。
  三十年前孟夏,同为六国之一的宋国兴兵伐陈,却惨淡败退。亲征的宋哀王面对陈国大将傅戈的反击,一路就近逃往卫境,向平素交好的卫国求援。卫厉王应援出兵,与宋共抗陈军。
  傅戈不敌,遭困三日三夜,遗言都交代了,却于千钧一发之际得了生机,突围而出,一举斩杀两位国君。
  绝地反击,剑斩双王,傅戈一役成名。陈国经此跻身六国前列,令众诸侯闻风丧胆。这片大陆的历史,也从这一战起生出了转折。
  薛璎与所有皇家子孙一样,视此战为大陈荣耀,直到去年,她翻开那卷简牍。
  简牍上边提及了陈国灭宋的策略,说最好的办法,便是诱为人鲁莽的宋哀王亲征伐陈,继而蓄势反击,择卫道追敌。
  择卫道。看似普通的三个字,却说明卫境边上那一役,实则是她陈国的有心设计。也就是说,傅老将军理应开始就是奔着一箭双雕去的。
  可既然早有预谋,又怎会被围困三日之久,甚至箭尽粮绝之下留下遗嘱?
  薛璎心有不解,翻遍史典,仔细研究了当年战役双方的形势,最终却得出结论:那一战,宋与卫占据了绝对的军事优势与天时地利,若非两位国君想不开自尽,根本不可能输。
  出于疑问,她前往傅府,向傅洗尘的父亲,也就是那位年事已高,缠绵病榻的傅老将军询问了当年经过。
  不知是不是病糊涂了,傅戈说,他并无“择卫道”的预谋,见宋国得卫国相助,还曾懊悔自己年轻气盛,忘了“穷寇莫追”的教诲。之后能够翻盘,纯属侥幸。
  薛璎心情复杂地离开了傅府。
  世人都说傅戈是大陈的神话,她从前也这样想,但原来他只是个普通人,而那一场胜仗,恐怕才称得上奇迹,一个至今无法解释的奇迹。
  所以这一次,她向天下人提了一问,问三十年前,宋国究竟为何会输。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