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穿越之民国明珠 (即墨伦珊)



大部分人家,平日里也不烧香拜佛,只有等遇到事情了,或者生病,或者为了发财升官,才会去临时烧香拜一拜,简直就像交易一样,我参拜你,你给我好处。一般的和尚道士也是可以分清楚的,至于观音菩萨到底是属于和尚的领导还是道士的领导,民众里弄不太清楚的人就不要太多了。

慧文女中的同学凌果摇电话过来,说是有一大半的学生都没有上课。慧文的督学很是着急,做了一个通告,问她收到没有。

张美溪自然是什么也没有收到,两人又说了几句,就听见电话筒的那边有凌果妹妹不乖的哭闹声。

两人就赶紧互相道了珍重挂掉电话。

对于打仗的事情,黄四舅舅还是十分镇定的:

“以前也闹过几回,连个三百年的大清都亡掉了。那个袁大帅,又是做总统,又是做皇上的,不也来回折腾了几次。我们住在租界,都要给洋人几分面子,所以是不怕的。”

黄四舅舅讲的是国家兴亡大事。

黄四舅妈就要更加关注具体家务些:

“打仗了就该多买些粮食,煤球也是要越多越好。”

现在黄四舅舅公馆里已经多年不用柴火了,厨房里灶台下面都是铁皮炉子烧煤球。 只是因为天越来越暖和,煤球一星期就买一次,储存的很少。

于是又慌慌张张的差人出去四处抢购,幸好市面上的店铺都还能营业,只是价格都涨了将近一倍。

黄四舅舅的公馆主仆上下,加上表小姐张美溪桃杏几个,也有二十张口,吃饭是第一件大事,各种东西都要多买。

黄四舅妈亲自去厨房,仔细清点,见有一袋子米,十分劣质,内掺杂了细沙小石头和黑色北籼米。也只好叹气,骂粮店黑心。

煤球也买了一车,因为怕下雨,就全堆积到了偏厅外侧的一处走廊下,虽然看着十分碍眼,但是非常时期,也不好太讲究了。

黄四舅舅公馆的汽车夫是最着急的,每次一打仗,汽油都是第一个断货的,大约是因为属于战略物资吧。

慧文女中的校工过来了一趟,发了一份学校督学给她家长的通告,上面写着:

“兵乱虽然可虑,子弟的教育犹如布帛菽粟,是一天一刻不可废弃的,现在已经决定,学校照常开学。从前欧洲大战的时候,天空里布着御防炸弹的网,耳边也能听见炮火的轰鸣,下面学校里却依然在那里上课。这种非常的精神,我们应当不让他们专美于前。希望家长们能够体谅这一层意思,若无其事地依旧把子弟送来,这不仅是家庭和学校的益处,也是地方和国家的荣誉。”(摘自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1924年)

张美溪看过了学校的通告,就收拾了课本,要去上学。黄四舅妈自然是不允许的,拉了她的手,哭着:

“死也不能让你出这个门的,倘若有个好赖,怎么给六姑太太交代。”

张美溪知道,其实整个租界都是安全的,也没有必要陪四舅妈哭着笑着作秀,所以依旧回自己房间里看书。

黄五舅舅合家过来,到了吃饭的时候也不走,黄四舅妈只好招待一餐。黄五舅妈还真是不客气,点明了要吃白熝鸭、鸡腿儿白菜汤。

厨房里的女佣就用很高的声音抱怨:

“还吃活鸡活鸭子那,只怕过几天,鸡蛋鸭蛋都摸不到了。”

黄家的汽车夫接话:

“一听这话,你也是没吃过苦的人,外面连草根子都摸不着,活活饿死的人也是有的。”

本来上海的几个租界加起来,也有两百万的市民。打仗的消息一出来,又涌进来十几万。这些外来逃难者,有一小半都投亲访友或者住旅店了。还有一半没处去得,拖家带口,徘徊在租界的水泥大马路上。

一两天下来,没吃没喝不说,连排泄都是巨大的问题。各种建筑拐角处,屎尿横流,居民们也是紧闭门户,害怕发生难民哄抢的事情出来。

这些事情,洋人老爷自然是不管的,要整顿租界秩序,还是得靠中国人自己。社会上的名流绅士淑媛太太慈善家们,纷纷站出来主持工作。

慢慢的也开始恢复起秩序来。

难民被安置进教堂,佛寺,大戏院。又按人头供给米粮。

买米粮的钱自然是社会各界的捐款。

张美溪只捐了两次,一次是慧文女中的同学过来收捐款。张美溪参考其他同学的数目。

凌果一百元,清林二十元,万仙儿二十元,她就也跟着出了一百元。

还有一次是黄副市长大舅舅组织捐款,黄四舅舅公馆出三百块,黄五舅舅公馆出五十块。

黄五舅妈还扯着长调子说:

“我们这里还有一位电影女明星那,怎么能不出钱。”

小桃子就拿着两张钱庄的汇票走出来说:

“两百块这张是我们大小姐的,一百块这张是我的。”

这个时候钱是非常值钱的,一块钱平时能买一百多斤米,打仗了也能买到五十斤。

果然就更加刺激了黄五舅妈的神经,又跃跃欲试的要插手外甥女的生活费:

“打仗了,外面这样乱,你一个小孩子不顶事,钱还是让小舅妈帮你收着好。”

黄小姐们在一边插嘴拆她们婶子的台:

“三岁小孩子都知道,钱放在洋人的银行里是最稳妥的,银行是有保险库的,连首饰都能放过去。”

张美溪年纪小,不敢托大,捐款还要参考别人的数目。

平安制药公司的做派就豪爽多了,不光轻松的安置好了药厂的工人,工人的家属亲戚。还给每个难民安置点都送去了药品和捐款。

有一家叫静安的寺庙,也收留了一千多难民,难民们都十分感激,纷纷参拜佛祖,只不过这家寺庙还养了一大群鸽子。

难民们也不是光靠别人的救济,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也很多,所以静安寺的鸽子,就被勤快的难民们拔毛烤吃了,一只也不剩下。

------------

054阴云下的黄四舅舅公馆(二)

每个难民点都闹了一些或大或小的乱子。 国虽弱,上海一地却聚集了不少精英人物,精英人物们还存了些良知和仁慈,所以也勉强维持下来了。

杜大帅还是在碧庄和汪大帅僵持。

报纸又迎来了一波销量高氵朝,敢于亲临战场,为大家收集情报的毕竟是少数。不过报纸的供稿人们大多数擅长纸上谈兵。竟然也能绘声绘色的将战场形势描绘出来。

诸如:“敌军大败,我军进展若干里。”的新鲜战报每天都有。

“正安失守,碧庄未必靠得住呢。”

“大概这方面对于南路很疏忽,正安失守,便是明证。”

“那方面从正安袭取碧庄是最便当的,说不定此刻已被他们得手了。要是这样,不堪设想!”

“要是这样,这里非糜烂不可!”

“但是,这方面的汪统帅不是庸碌无能的人,他是著名善于用兵的,大约见得到这一层,总有方法抵挡得住。也许就此反守为攻,势如破竹,直捣那方面的巢穴呢。”

“用兵全在趁一个机,机是刻刻变化的,也许竟不为我们所料。”

(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1924)

张美溪已经懒得看报纸,不管那边,肯定不会打到租界来。 想到这些,又难免叹气,不能为国为民尽一份力,还要把在侵略者在上海设立的“租界”看成是保全自己的“圣地”和“乐园”。

这是一种怎么样的凄凉和悲哀。

两百万人都在窃喜和偷安,她又能如何?

周家二少爷亲自开了车,过来给黄四公馆送几桶装在铅皮桶子里汽油。

黄家的汽车夫弯了腰感谢:

“周家少爷真是有办法的,我们大老爷都弄不到。”

周二少爷摆手,表示不在意。

前面打仗,总是会有一些伤亡,中医和西医们也会被大兵接走送回,也会找药厂征集药材,所以他确实是有一点点门路。比普通干坐在家里看报纸的民众强一些。

张美溪走到客厅招待他,亲自倒一杯茶:

“这几天真是辛苦你了,我实在是没有什么用处。”

周二少爷笑呵呵的端了茶喝:

“也没有什么好辛苦的,打仗了,山东先生其实挺赚钱的。 ”

张美溪皱眉:

“吃苦的总是小民百姓,我宁可不要这样的国难财,依旧都发散出去吧。”

周二少爷笑:

“不管怎么说,我们好处是很多的,认字的工人也更容易招到了。”

张美溪无语,只饮茶。

周二少爷又说起一个打算:

“这个平安补习班也该扩大一些,我想直接做成一个学校。现在要找一块地,还算容易。干脆就找的大一些。租界的地,总是只有涨价没有跌的。”

张美溪对办学校倒是也有些意思,正要仔细商量。

黄五舅妈披头散发的冲进客厅,坐在沙发上嚎啕大哭起来。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