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就叫你晓晓,你就叫我韩大哥吧,你要是不嫌弃,以后就住在这里,住到什么时候都可以”。韩林很客气的说道。“嗯嗯”,晓晓眼里都冒红星了,小脑袋晃的跟拨浪鼓似的说,“不嫌弃!不嫌弃”!自己终于可以留下来了。感谢老天爷,感谢韩林,感谢…!留在这里,虽然也有无数未知的风险,但是怎么也比被送去陪葬强。在对这一无所知的异世,晓晓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晓晓,你既然也要在这里生活,我跟你说说这周围的情况,咱们这一大片山脉统称叫大青山,大青山又分为:“大青山”“小青山”“清风岭”和“熊瞎子沟”咱们住在最东南面的小青山,山下的村子叫榆树屯儿,离咱们不远,大概有五六里路。村长是宋大叔,他两个儿子宋金,宋银,宋金是我朋友”。我的天,这是哪个财迷大大给取的名字,晓晓的小手捂着嘴巴想。“十六岁的宋金不喜欢读书,到喜欢总往山里窜,我和他是在山里认识的。小宋银才十二,很喜欢念书,现在镇上的学堂里上学,宋大叔说他很有读书的天份”。
“离这里往西翻过一道山梁住着杨大叔一家人,杨大叔是我爹的朋友,也是猎户,有三个儿子,杨大郎,杨二郎,杨三郎。两个闺女,杨大妞,杨二妞。”这名字真容易记,晓晓偷偷的寻思。
“大妞姐最大,已经成亲好几年了,嫁到山外的村子,孩子都有两个。大郎哥比我大两岁,也已经成亲了,大郎嫂子给他生了个大胖小子。二郎哥跟我同年,只比我大几个月,刚成亲不久。三郎比我小两岁,很是倔强的小子。二妞是杨大叔最小的孩子,今年十三了,因为家里她最小,就娇惯些”。
“杨大婶儿也是好人,帮我缝补衣服,做鞋子。当年我爹娘去世的时候,是杨大叔帮忙找人把爹娘下葬的。之后又怕我年纪小,打猎经验少,他们每次打猎都带着我,打到猎物分给我一些,这样的日子过了好几年。直到今年才让我单独可以打猎,但是进深山和准备打大家伙的时候,杨大叔还是让我跟他们搭伴。要是没有杨大叔,杨大婶儿的照顾,我都不知道自各会是什么样子”。这一刻的韩林浑身散发出萧索落寂,晓晓的心也跟着陷落。
沉默了许久,韩林才调整了情绪继续说到,“咱们这归青山镇管辖,青山镇是个大镇,来往的客商很多。每年都有很多行商来青山镇收皮货,咱们这里走到镇上大概要两时辰”。
说到这里就听见咕噜噜的声音,晓晓的脸瞬间红了,韩林恍然大悟,“怪我都给忘了,你都睡了一天一夜肯定饿了,锅里还有稀饭,我去给你盛,你先垫垫肚子”。边说边去外屋,打开锅盖给晓晓盛了一碗稀饭,放上一点白菜腌肉,端给晓晓,快吃吧!
晓晓接过那比她脸都大的碗,快速的往嘴里填,内心一边告诫自己,我是淑女,要温雅,要端庄,可是这吃饭的速度也比平时快了数倍。韩林看着晓晓的吃相,觉得小姑娘吃饭都文文静静的令人赏心悦目,比大老爷们的狼吞虎咽好看多了。
直到一碗稀饭下肚,晓晓才觉得自己真正的活了过来,从来不知道一碗稀饭可以这样满足。韩林收走了碗筷,晓晓伸展着胳膊好舒服啊!这一刻忽然感觉这异世也没那么糟糕。
想想以后不用在每天早八晚五的挤公车,奔波在家和单位之间,在也不用每天早晨起来费心费力的想今天穿什么!不用在面对领导挑剔的眼神,不用在面对同事的攀比的目光,想想以后随意的日子,不知道是随遇而安的个性。,还是自我安慰,竟然还隐隐有些期待。
晓晓想着,自己是不是疯了!
既然接受了这个现实,也不能总披着被子坐在炕上,要出去看看,了解了解周围的环境,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哥,林哥!我的衣服呢”?软糯的小女声传到韩林的耳朵里,长这么大,第一次有人这样叫他,感觉心里麻麻的仿佛要融化了。韩林伸手摸摸搭在外屋绳子上衣物,还好都干了,就拿下来给晓晓送进里屋,然后转身出去。
晓晓看着放在炕沿上的衣物,冲动的想骂娘,又小又皱,还有很多补丁,唯一庆幸的是,不管这些衣物多破旧,却洗的很干净!磨蹭了半天才算把衣服穿上,蹭到炕沿边看着地上那双露了一个洞的破鞋,毫无疑问这是自己的,穿上鞋子,走出去。
外屋也很宽敞,砌的大灶,小灶,大灶上放着一口大铁锅,小灶上放着一口小铁锅,小铁锅里正在烧水,水已经烧开了,哗哗的响着,北面靠墙有个大柜子,应该是装碗筷的碗柜!一眼扫个大概之后,晓晓,喊到,“哥,水开了,你想做什么?我帮你”!
“不用,我来就好”,韩林拎着一只野鸡走了进来,今天早晨附近的几个陷阱收获不小,有三只兔子,两只野鸡,竟然还有一只狍子。韩林把野鸡放进灶边的一个木盆里,把烧开的水倒进去,就开始拔野鸡毛,“今天咱们炖鸡肉吃”。“好”!“去,你去屋里呆着,这味儿不好闻”。晓晓的心也随着升腾的水汽微温。
“没事的哥,我会做很多事,做饭,做菜,洗衣服,收拾屋子。我做的饭菜很好吃的”。晓晓想起以前,大家在一起开玩笑总会说,我上辈子一定是裁缝,我太有才了!而晓晓却总挂在嘴边的是,我上辈子一定是个厨子。因为晓晓特有做菜的天份,每次看别人做过一次,她就能有模有样的做出来,虽然不能说很精致,但是味道也不错,所以同学和朋友都喜欢去她家蹭饭。
“是嘛!太好了!一会我把鸡肉剁成小块,你来做”!“好的”!
第5章 温暖1
“碗柜的下面放着粮食,今天做什么吃食你决定好了,我帮你烧锅”。“好的”!晓晓打开碗柜,碗柜上面两层放盆碗筷子勺子,下面一层放的粮食,看看下层的粮食真的不多了。一个袋子里装着一点小米,另一个袋子里有大概两斤的玉米面,还有个袋子里有五六斤的高粱米,这些就是这个家的全部粮食。
晓晓想了想主食做什么,煮小米粥吧,小米既养胃还容易熟。这时,韩林已经把野鸡清理干净,切成了块,就是这块有点大,四五斤重的野鸡,也就切成十来块,鸡腿和鸡翅都是整个的,看着那么大的一块块鸡肉,晓晓感觉头疼,这可怎么下嘴啊?纠结了半天想,大块就大块吧,大不了多炖一会儿。
韩林从外面抱着一捆树枝进来问,“妹,先烧大锅,还是先烧小锅”?“先烧小锅”,“好嘞”!“哥,咱们家的佐料都放哪了”?“佐料”?“就是油盐酱醋”,“咱们家只有油和盐,在靠小灶的窗台上,碗柜里还有一罐大酱,是杨大婶儿给的”,韩林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我去帮你把大酱拿来”。“哥,咱们家还有什么青菜”?“青菜?是不是这个”?韩林指着屋子东北角儿地上堆放着的十几棵大白菜,几个萝卜,还有些土豆和一捆大葱。“是”!
晓晓走过去,拿了一棵大葱和两个土豆,一边拨葱皮,一边说,“咱们用土豆炖野鸡肉”。“行,你说咋办,就咋办”!韩林附和着!切葱花的时候,晓晓发现了一个新问题,这菜刀可真够重的,现在的小手加这小身板儿拿着都吃力。韩林看见了,“我来切吧,这刀太沉,你拿着费劲”。“没事,我可以的”。
晓晓稍稍适应了一下,把葱花切好,把小铁锅放到小灶上。看锅烧热了,打开油罐子,看着里面的油也不多了,就挖了少许放进锅里,油化开之后,放进葱花爆香,倒入控净水的鸡肉块,在用木铲奋力的翻炒,直到炒至金黄色在挖了勺子大酱放进去,酱香炒出来之后,放进两大瓢水,“O了,炖熟就可以了”。“O了”?韩林疑惑的问,晓晓才惊觉这已经不是现代了,古人怎会知道这个现代语。就讪讪的解释,“O了就是,好了,行了的意思。也许在我生活的地方大概都是这样说吧,所以我就顺嘴说出来”。
哦,在大锅里放进半锅水,韩林把引着的柴禾放进去点燃树枝,在盖上木质的锅盖,这锅盖也是实木的很大很重,晓晓看着苦笑,这小身板儿真的搬不动。看着韩林烧火,晓晓就用袋子里的小瓢舀了一半的小米,倒进水瓢里淘洗。韩林看见了就说:“妹,米太少了,在多放些”。“这些就可以了,一会在放点玉米面,就粘稠好吃了”。“好,听你的”。
小锅里炖的鸡肉已经开锅了,晓晓赶紧走过去,撇去上面的浮沫,在盖好锅盖。“哥,小火慢炖”。“行”!大锅的水也烧开了,晓晓看着韩林揭开锅盖,把小米下到锅里,用木勺搅动几下盖好锅盖继续烧火。就把土豆削皮,洗净,切成骰子块备用。又去碗柜里拿了一个粗瓷的大碗,舀了一点玉米面放进碗里,在放进一些水搅拌均匀,放在旁边。看见韩林一直在看她着忙碌,就有些不好意思抿嘴笑了。
两个人谁都没有说话,静静的听着锅里面传来的咕嘟咕嘟的声音,这一刻的情形,才是家的感觉,韩林已经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忽然心里酸酸的,悄悄的看着眼前的小人儿,韩林忽然自私的想,要是你永远都想不起来,是不是就可以永远的呆在这里,陪伴自己日升月落,自己就不会孤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