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谁让自家的爷惦记上了呢!
做为正室,不光是要宽容大度,还要明白自家男人的心思,为了男人高兴,有些事情就要帮他办到。
所以,即使知道这位红云姑娘进了府会有无穷的麻烦,那也要走这一趟。
而如今侯夫人居然这么坚决地反对,梅氏心里既喜且忧。
这几天,自家爷的反常她都看在眼里。这是从没有过的,这让她对这位被自家爷放在了心上的女人心怀戒备,忧愁要是个不好的,进了门会不会搅地后院家宅不宁。
至于说威胁到她正室的地位到不至于,毕竟她有嫡子傍身,而且,儿子都七八岁了,不担心养不住。所以,她担心的只有这位红云姑娘进了府后会不会仗着侯夫人撑腰,将后院搅和的鸡犬不宁。
她是正妻,后院的要是管不好出了什么事是她这个正妻的责任。
只是没想到的结果是这位侯夫人干脆果决地拒绝了。这一方面表示了她之前地担心都不存在了,另一方面也代表了她这件事情没有替自家爷们办好。
想想,梅氏最后争取了下,“没想到红云姑娘这么得夫人的重用,倒是妾身失礼了!只是,我家爷也确实挺中意红云姑娘,这......、”后面地话不说完,眼巴巴看着李心悠,里面地意思怎么想都可以,是争取一下,还是用自家地重用希望李心悠能看在这上面一个丫鬟而已,送了也就送了。
不过,这个她不能说,李心悠已经拒绝了,她也不是就为了一个妾就要折节再三相求地人。那样的话,她这个正妻成什么了?
所以,不讲话说完,剩下的就看这位侯夫人怎么回复了。
这也是让李心悠承担所有后果地意思。
李心悠虽然不耐烦这些弯弯绕,但是,她也不是个傻子。不过,在这件事上她是坚决不会退让和模糊地,所以,不管这位梅二少夫人打地什么算盘,她都接收。
只是,对着这样一个悲哀地女人,李心悠听说这位梅氏在家的时候还舞刀弄枪,跟着父兄习过武功地呢!没想嫁人后也是过上了这种眼光只着眼于后院妻妾算计了。
“二少夫人,不管左家有家世怎么样,左二少又是如何地骁勇善战,还对红云上心,这要是放在别的丫鬟身上是无上的荣誉。但是,在我李心悠身边地丫鬟身上绝对不是良缘归宿。我说的话不好听,但却是我一直要求并承诺她们的。
她们出嫁一定是做正妻!起码还有尊严在,而小妾,再得宠那也是妾,最后地下场能有几个好。害人害己,更是坑了下一代。
所以,还请二少夫人体谅,不能为您分忧了。”
过了好一会儿,梅氏才勉强笑道,“红云姑娘能遇上夫人这样的主子也是她三生有幸。”
这个李心悠点头,“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可惜,这世上千千万万地女人都是一直在自己蒙蔽自己,自己给自己找了不痛快。”
最后还是忍不住点了一句。至于这位左家二少夫人是将这话当成是讽刺她,还是好好深思这就不在她的考虑范围内了。
梅氏告辞后,宋修远进了来。
“昨天阿钥也来找过我。”
听了这话,李心悠顿时全身戒备,眼神锋利刺向人,“不管是谁,都不能让我改变主意。红云几个自小和我一起长大,在我眼里,她们不是丫鬟,更不是可以送出去的联络的礼物,就算是侯爷也不能插手到我的陪嫁丫鬟里面。”
说完,想起了红玉,不禁面色更冷了几分,对待宋修远的态度更是疏离地更甚。
宋修远又怎么会没发现她的异常,无奈叹气,这真是又撞枪口上了!赶紧出声自证道,
“我没有答应他。我知道你对妾室的反感,肯定不会让身边的丫鬟做人妾室地,所以,我很明确的拒绝他了。只是,没想到弟媳今天会上门。我想,这件事可能阿钥都不知道。”
宋修远这样说,好歹李心悠心里地戾气不是那么重了。对他们这样的人来说,丫鬟是真的不重要的,兄弟看上了,就算是自己身边的妾,说不定都会相送。这不是说说,而是很普遍地现象。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这句话不只是说说。
所以,丫鬟在他们这种大家族来说看上了赠送都是常有的事。大不了兄弟看上了妻子身边的丫鬟,那算是妻子的陪嫁嫁妆,需要跟妻子说一声罢了。
李心悠刚才就怕宋修远说他答应了左明钥,然后来跟自己知会一声。
还好,这人还不算无视自己,直接给拒绝了!
“我身边的丫鬟我不会强求她们嫁给谁,更不会为了我自身拿她们去换取利益。她们看上了谁,只要合适,我都不会反对,也不会随意给她们指婚,一切看缘分。”李心悠觉得自己还是先将改说清楚的说清楚,免得今后在出现这样的事情,要是宋修远一个不放在心上答应了,那到时候就难办了!
宋修远挑挑眉,就知道会这样,所以,昨天他才那么肯定的答复了阿钥。
说完了这些,李心悠看天色也不早了,耽误了这么长时间,还有些事情要早点弄完,李心悠站起身要出门。宋修远看着,想着借着今天的事情,好不容易有这么个时机,还是将一些事情全都早些处理好,免得再生出事端。
第五部分:嫁入侯府 第六百二十二章:
说完了这些,李心悠看天色也不早了,耽误了这么长时间,还有些事情要早点弄完,李心悠站起身要出门。宋修远看着,想着借着今天的事情,好不容易有这么个时机,还是将一些事情全都早些处理好,免得再生出事端。
“袁氏的事情......”
“袁姨娘还在原来的院子,我找人看了起来,你还不能露面,等你‘醒’了想去怎么见她都可以。”
宋修远只才开了个头,李心悠就噼里啪啦一顿说,心里有股火,冒起冒起的,让她一刻也不想面对这个人,起身走出门。
宋修远看着小妻子匆匆离去地背影,好看地剑眉拧起,长长叹口气。本来借着今天地事想处理了袁姨娘地事,可看小妻子这么避讳地样子,看来,还是在等等吧!只是,这院子里地人是要好好收拾一遍,把不是跟侯府一条心的人都清理出去。
今天一天,李心悠都沉浸在统计伤亡将士地事情里。看着花名册上一个个勾划掉地名字,一个个都是那么年轻地生命,全都埋骨关外,连个全尸都留不下来,其实想想,人生真的不应该计较太多,得过且过,珍惜活着地人才是最应该。免得像这本册子上的人名一样,最多的留下的就是几两的抚恤银子和英烈碑上刻下冷冰冰的名字。
甩甩头,想抛掉脑子里又莫名其妙冒出来地伤春悲秋,可是,不知怎么摔了两下就觉得恶心想吐。李心悠赶紧停止这样的自虐,抱着脑袋安稳了一会儿这股恶心感就下去了。
李心悠以为自己是这几天想事情太多,然后又忙,身体可能营养跟不上,所以才会甩几下头都犯恶心。既然好了,也就没什么其他事,就没有放在心上,继续忙手中活了。
又花了两天的时间将这次关外和东面之前齐老将军带领的军队中伤亡的将士人员整理完,然后,按照品阶发放下去抚恤银子,路途远地还要通过官府将抚恤银子发放。
当然,这些的抚恤银子本来应该朝廷发放,军师代笔,李心悠嘱上宋修远的侯爷印,还有帅印的奏章上报给了朝廷。但是,朝廷一直是留中不发,冷处理。
这个时候,李心悠不知道镇北侯府等着的时机到了。于是,联络了南安侯府和东平侯府在朝中的人,一齐向朝廷质问。并且,将这件事情大力的宣扬,还挑拣了几个战场地故事写下来,找了说书的先生在各地说书,激起大周老百姓地保家卫国,英勇抗战地血性。
然后,再有意无意地编造一些似是而非,忠肝义胆战场拼杀,结果抵不过朝堂读书人地口诛笔伐这样的小故事让人传遍天下。
这样的含有影射性地话最是能刺激到那些八卦地心,然后,不管古今,什么传播地最快,当然是流言蜚语最是快速。
很快,大周境内就刮起了奸臣当道,皇帝昏庸,热血男儿战死沙场却连最后的卖命钱都扣着不给这样对朝廷极具侮辱地话语。
这样的话,要是少部分人说那是反朝廷,是要抄家灭族地重罪,可是,这说的人多了,朝廷总不能将天下地人都杀尽了。再加上三大侯府在朝堂上的运作,让朝堂上因为牺牲的将士久得不到抚恤银,而家中老小被饿死、病死地事迹缕出不穷,争吵不断,流言更是甚嚣尘上。
这样的情况下,导致很多的义气书生集结起来联名上奏诛杀奸臣,后宫干政误国,废黜吴家女太后、皇后等等。
虽然,都知道吴家是出来背黑锅的,但是,惩治不了皇位上的那个人,只能是拿着明面上的吴家做筏子,震慑住躲在后面地那位,让他就是出手都束手束脚。
把吴家推到了风口浪尖,绑在了明面上,这样就相当于是绑住了皇位上的那个人的手脚。这就是李心悠与南安侯府世子以及东平侯府世子商量出来地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