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饭,已经快到申时了,张二娘急匆匆出门还板车去。柱子也跟他爷爷回了家,忙活自家事情去了。海棠等到院里没有余光了,才拿草席草草盖了院子里的干果,
这东西不比苞谷和黍米,没有那么精贵,她也就不费事每天收拾往家里搬,直接盖了草席完事,等完全晒得干透了,能够入仓了再作入仓的打算。
中午吃的晚,到了晚上,一家人都没有饿意,张二娘只草草的煮了个玉米糊糊粥,合着一盘子青菜,对付着吃了。
又是一晚上过去。
第二天一早,海棠就要到镇上卖何首乌去。张二娘这一回要跟着海棠一起去,
这一段时间,前前后后里里外外,他们欠了柱子家不少的人情,她心里实在是太过意不去了,说要去布庄上拉扯几块布来,给他们爷孙做一身衣裳才好。而昨儿个刚借了杜鹃家的车,且这一段时间海棠也坐了她家车去赶集了的,她也觉得是个人情要还的。更何况,杜鹃脚伤了,于情于理她们也得去看看去。
海棠被她娘的一番大道理说的实在是无法反驳,也就由着张二娘,两人一起出了门。
母女俩绕近路去了镇上,等到了回春堂的时候,天色还很早。
这一回熟门熟路,小药童元青见了海棠,乐呵呵的迎上来,海棠一个眼色过去,他就明白了,马上带着娘两个去了后院小厅。
一番交涉,这一回的紫乌腾比上回的还大些,年份也长了十来年,许如枫给到了十五两的价钱,海棠也不多话,爽快的答应了。
交易完毕到了前厅,许如枫亲自送他们母女二人出来,张二娘有些受宠若惊,手脚都不知道往哪里放了。海棠正打算出门去,突然想到了什么,回过头来问许如枫铺子里有没有做菜用的药材。许如枫愣了下,问了海棠名字,海棠报了几个上去,原本不报什么希望,没想到居然有,海棠大喜过望,一一都买了一些。只是许如枫很奇怪说道从未听人把这些药材做成菜吃的,对于许如枫的疑问,海棠只笑笑也不多解释什么。
买好药材,海棠带着张二娘,两人刚刚踏出药铺门,却在门口遇到了李癞子。
这李癞子把两个手臂相互交叉放在袖管内,伸直脖子朝药铺里探头探脑,也不知道在看什么。
见海棠母女出来,他赶紧转过头去。
张二娘很不喜欢他,但是一个村子里住着,总不好把人给得罪了。她笑着对李癞子道:“他叔,这是家里有人病了?怎的到药铺来了呢?”
李癞子打了个哈哈糊弄过去。张二娘懒得跟他多废话,告辞一声,拉着海棠走了。
一下子得了这许多银子,张二娘心里是激动的,她又是个知恩图报的,跟海棠商量要不给柱子爷孙两个干脆做一身棉袄好了,还了那半扇猪肉的情。
海棠当然没多话,两人出了药铺就直接去了布庄。
布庄的老板娘还记得海棠,这一回听说她又来买棉花,眼睛都眯的看不见缝儿。
张二娘合计了下,买了十斤棉花,两匹青布,还另外扯了一块红布。这一下一两出头的银子又没了,张二娘肉疼的紧,不过想到这两匹青布够做好几身衣裳,也够大山和桩子好几年用的了,她这好几年也就不用再花银子在这些穿用上,也省去她的一桩心事,如此一想,她这才觉得舒畅了些。
出了布庄,两人又去了趟杂货铺,张二娘称了一斤红糖,海棠知道她这是要送到杜鹃家去的。平日里这样的稀罕物,海棠自己家是舍不得用的。
这一回得了这大笔银钱,海棠说什么也不会委屈了,也让张二娘买一包自己家吃。张二娘拿眼珠子横了她下,一脸的肉痛。海棠抱着她娘摇晃了两下胳膊,撒娇似的唤了两声,张二娘才狠狠心答应了。
杂货铺的东西多且全,张二娘眼神扫了两圈,专检家里缺的买,别的花哨的,无用的,她是一样都没有入眼去,如此又买了些头绳,胰子之类的日用的,她这才拉了海棠,背着满满的背篓出了门来。
东西已经置办齐全,再没有什么要买的了,母女二人才往家赶去。
到家的时候已经快到午时了,张二娘张罗午饭,海棠又把东西收拾好了。到院子里把核桃和板栗都翻晒下。
花椒已经干的差不多了,海棠打算还过两个太阳后,就收好入袋。
吃过了午饭,桩子又要出去,海棠提醒他要每天割草喂兔子的,他点头应了,却是头也不回的又跑了。
海棠问大山这家伙忙什么呢,这么这么火急火赶的呢?
大山笑着道,还不是赶些摸鱼偷鸟的事,他还能有什么正事呢。
海棠咂舌。
张二娘下午就把那一块红布并一斤糖给远松媳妇送了去。海棠并没有跟着,她现在在琢磨炒核桃和板栗的事情。
前世见过炒板栗的,不过人家要么用机器炒,要么就是用大砂锅里放黑色的粗砂炒,这黑色的粗砂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更不知道从哪里能够找到。
海棠有些为难,又觉得如果沙子可以用,那么那块长了山药的沙子应该也能拿过来试试看看。
想到就做,她拿了布袋子,背上背篓就去了村西头。
这几天家里的山药也吃的差不多了,正好一起再挖些回家。
第37章:吃鱼
出门往西,一路上没有遇到半个乡邻,只是隔得老远,海棠就见着门前的河沟边,围坐着一圈孩子,都是村里半大的毛头小子,桩子也扎在其中,虎头虎脑的样子,很显眼。
海棠打了个手蓬,仔细张望,原来这些小毛头们正在钓鱼呢。还真是被大山猜对了。这群野小子,除了摸鱼偷鸟,还真是没有什么正经事干。
海棠摇摇头,头也不回的往村西头的山药地走去。
山药地面上的藤叶已经有些凋零,勉强有些还留存的绿叶,也是焉焉的没精神,海棠挖了一背篓山药,又把布袋装满沙子,这才满载而归。做这些的时候,她还是仔细观察了一番,周围并没有什么人影,她这才安心。虽然这山药跟何首乌比起来,并不精贵,然而她并不认为,如果大家都知道这东西能吃之后,这一块地还能幸存。所以事事小心谨慎些,不会错。
经过河沟旁,这群孩子还围着一起钓鱼呢,她也没有叫桩子,自己一个人回去了。
张二娘早就回来了。现在地里的收成已经进屋了,家里的房子也已经修好,连冬日里一家四口的棉袄也已经做好了。张二娘觉得很满足,心里从未有如此的踏实。
现在就差给隔壁的爷孙两个做棉袄了。
她本来想叫了两人过来量量尺寸的,后来再一琢磨还是罢了,要是让他们知道这棉袄是给他们做的,这少不了又是一番推辞唠叨。
柱子虽然年幼,看着也跟大山一般高了,只是稍微瘦了些。而老李头跟大山差不多身材。张二娘干脆都按着大山的尺寸做了。反正冬天穿得厚,做大了也不怕,正好可以往里头多添衣裳。
海棠回家的时候她娘正在裁布,海棠也不打扰她娘,放好山药,把黄沙拿瓦盆装了,去河边细细的清洗。
海棠清洗好后,端到院子里,又拿了块干净布铺在细眼筛子里,放太阳底下慢慢晒干。
桩子回家的时候一家人都很意外,以往都是海棠跑遍半个村子,叫唤他半天才回来,今天自己主动回来还真是头一回。更让一家人意外的是这家伙手上居然提着两尾长鱼。
他气喘吁吁的进了家,脸色红润,也不知道是跑急了,还是高兴的。
他把手里的鱼扬起来,高声道:“姐,爹娘,你们看看,我拿了什么回来。”
两条鱼都有筷子长,圆滚滚的肚子,很是肥大。
张二娘睁大眼睛问他,“你哪里来的鱼?”
桩子得意洋洋的道:“我钓来的啊。”
“哎呦,看把你能的”海棠也笑着逗他,“不过这真是你钓的?”
“那还能有假”柱子急了“不信你问问木头去,木头可以给我作证。”木头是村里跟桩子一般大的孩子,两人常在一块儿玩耍。
“好啦,好啦,姐姐信你,咱们桩子真棒。”海棠毫不吝啬赞美之词。夸得小家伙满脸的喜气。直言道明儿还要去钓鱼去。
张二娘担心的道:“你钓鱼娘不说你,只是需离水远一些才好。这水可是没有长眼睛的,掉下去了命都没有的。”
桩子自然是满口答应。
北方鱼本来就不多,加上调料单调,张二娘也不擅长做鱼,因此这一年多来,他们家很少有吃上鱼的时候。今天得了这两条,海棠决定亲自动手,红烧了吃。
时日不早,海棠说做就做,赶紧忙活开了。
鱼以前海棠也没少做,现在烧来也麻利的很。她拿油把两面煎的金黄,丢了大蒜姜片,少许花椒,还有大葱进去一起用小火煎烧。再淋上醋,盖好锅盖焖会儿。这会儿香味已经出来了。海棠才又拿了烧开的水浇进去,拿大火炖。炖了十来分钟,水要收汁了,海棠才停了火,盛起装在陶碗里。浓香扑鼻,颜色也甚是好看,海棠满意的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