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卖花女的皇后路 完结+番外 (小镜湖)


  她不认为凤寥说这话是在骗她。
  她相信他说这些话时,是认真的。年少情热时,谁不曾甜言蜜语、山盟海誓?
  可作为一个思想成熟的、性格理智的女人,她要是把这些甜言蜜语当成真,当作一辈子的倚仗,那就太可笑了。
  更何况,这还是一个男女极不平等的封建社会。凤寥能坚守那些诺言多久,她实在没有信心。
  “你相信我的话吗?”凤寥轻声问她。
  雍若顿了顿,言不由衷地吐出了两个字:“相信。”眼神无比坚定地看着他。
  虽然我真的不信,但我会竭尽所能按照“相信你”这个原则去处理问题——这很矛盾,却是她能拿出的最好态度了。
  这样,就算事实证明我信错了,也不过是一切回到原点,我也不会感到懊悔。
  “那你要一直相信我!”凤寥的嘴唇微微嘟起来,竟有一点点在撒娇的味道,“我也会尽我所能,让你一直‘如意’的!”
  看着他这个样子,恍惚之间,雍若似乎又看到了年初时那个生动而纯粹的少年。
  她忍不住笑起来,笑得没有任何负担:“好!我一直相信你。”
  甜言蜜语人人爱听,她也不能吝啬啊!
  凤寥十分高兴地在炕上爬了几下,爬到了她身边,一手撑在炕上,一手轻轻地捧着她的脸颊,目不转睛地凝视着她。
  雍若毫不心虚地与他对视。
  她有什么好心虚的?
  相信和“按照相信的原则处理问题”,对凤寥来说有区别吗?
  看了她好一会儿之后,凤寥的脸上,慢慢绽放出了无比明朗、无比轻松、无比愉悦的笑容。
  “若若,你真是我的好若若。”他紧紧地抱住了她,在炕上翻滚,“我们要一辈子这样心意相通才好!”他的声音,再无之前的低沉压抑,变得爽朗而欢快。
  “这也是我的愿望!”她笑着说。
  不管怎么说,此时此刻是真的,那就够了。
  当天傍晚,接连几道圣旨从宫中发出。
  第一道圣旨是发给平郡王的。
  皇帝以“行为不端,有负朕望”为由,将平郡王连降三级,降为了辅国公,并罚他去林州看守祖陵,无旨不得擅离。
  第二道圣旨是发给沈太妃的。
  大意是:英亲王太妃沈氏看破了红尘,多次请旨出家修行。朕念其心诚,特恩准沈氏到普惠庵出家,并赐法号惠静。
  普惠庵是皇族家庵,的确有自愿去那里修行的皇族女眷。可到那里出家的,绝大部分是犯了大错被处罚的皇族女眷。
  皇帝这道圣旨,将沈太妃到普惠庵出家之事由处罚变成了自愿,算是给她、给英亲王府、给她的几个儿女保留了一点颜面。
  当凤寥从宫中得到这两个消息时,神情痛苦而落寞。
  雍若看他这样子,就知道自己猜对了:沈太妃的确谋害了周侧妃和周侧妃肚子里的孩子。
  第三道圣旨,是由宗人府的宗人令、内阁首辅和太监总管蔡庆年亲自送到恒郡王府的。
  内容是:过继恒郡王凤寥为皇嗣子,并择吉日册封为皇太子,以固江山,以延国祚。
  这道旨意,让凤寥和雍若都松了一口气。
  他们所谋划的事,已经成功一多半了。
  沈太妃在皇帝下旨第二天,就一身青衣素服,带着杜嬷嬷去了普惠庵。
  这主仆两人,其实谁也不想出家。
  可圣旨已下,沈太妃必须得去。
  杜嬷嬷作为心腹,也不得不跟随,免得下场更凄惨。她想:好在朱樱已经嫁到了外面,可以离了英王府那滩浑水。至于她以后日子如何,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凤寥当天去给沈太妃送行了,没有带雍若。
  雍若巴不得离那尴尬场面远一点,就乖乖地留在府里等凤寥。凤寥回来以后,又默默地抱着她在炕上躺了好半晌,心情才好了一点。
  钦天监很快择定了吉日。
  九月初六,凤寥正式被过继给了无嗣的皇帝,成为了皇嗣子。
  九月十九,凤寥被正式册封为皇太子,移居东宫。
  雍若被册封为太子良娣,随凤寥一起移居东宫。
  太子妾室的品级有五个,名额也丰富多了。
  这些品级和名额分别是:正三品良娣2人,正四品良媛4人,正六品承徽6人,正七品昭训12人,正九品奉仪24人。
  太子良娣仅次于太子妃,以雍若的出身来说,这是一个很高的品级了。
  雍若不得不想:皇帝给她这样一个品级,恐怕就有赏她鲁南之功的意思。她就说嘛,如果皇帝真想赏,又何必让她去讨?
  在搬家之前,凤寥看着凌寒院那株从雍家老宅移栽过来的红梅,十分遗憾地说:“今年梅花开时,我又不能日日得见了。”
  雍若也有些遗憾:“是啊!本以为今年能与你在这株红梅树下饮酒的。”
  凤寥微微叹息一声:“这株红梅今年才移栽过,不好明年又移栽,还是先在恒王府养几年。你说呢?”
  雍若同意:“频繁移栽,容易养不活。这几年,我们可以赏别的红梅花。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红梅的品格,都是一致的。”


第87章 秋决
  成为了皇太子之后, 凤寥一方面要跟着皇帝学习政务,另一方面惦记着给皇帝办十件差事换取自主择妻权利的事,变成极其忙碌。
  一天中午,凤寥回来时皱着眉, 一脸的为难, 为难之中又夹杂着一些厌恶和排斥。
  跟在他身后的小桂子、小林子等人, 还抱着厚厚的几摞卷宗。
  “怎么啦?”雍若问凤寥。
  皇帝给你什么差事了, 让你难受成这样?
  凤寥皱着眉头长长一叹:“父皇命我在今年的朝审之后, 亲笔勾决今年的死囚犯。”
  雍若微微一呆:这是生杀大权啊!
  因为“人命关天”这四个字, 朝廷对死刑的判决和执行程序是十分繁琐的。
  按本朝律法:凡是关系到人命的案子, 由知县进行初审,审结后上报给知府二审, 然后将卷宗呈报给提刑按察司的官员审核。如果按察司的官员认为没有疑点, 就分别报送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复核。等这三方的复核意见汇集齐了, 就分门别类呈递宫中,请皇帝最后定罪。
  这是基本判决程序。
  一些特殊的案子,可以跳过中间的一些环节。比如为雍家洗冤的那个案子,直接是皇帝发给顺天府审的;再比如凤寥亲自去查的那件杀良冒功案,直接就是三司会审了。
  按执行时间分类的话,死刑可分为“立决”和“监候”两种。
  “立决”是立刻执行死刑,一般用在罪行重大、影响恶劣的犯人身上。
  “监候”是收监候决。一年之中被判决“斩监候”或“绞监候”的死刑犯, 会在秋天以后被集中处决, 这就是所谓的“秋决”。
  “秋决”之前要进行秋审和朝审, 就是将已经判处死刑的案子再复审一遍。
  秋审在地方上进行。朝审则是在朝堂上进行, 除了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的官员后,还有皇帝、太子和一些与案情无关的朝在大员参加。
  朝审之后,若没有人提出疑议,皇帝就当场勾决犯人。
  皇帝若不勾决,死刑就不能执行。这就是“生杀大权”。这也是皇帝无上权威的一个体现。
  雍若觉得:朝审制度基本上就是走个过场。因为审理的都是卷宗,见不到人犯和人证,这种制度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它主要是为了表明:朝廷很重视人命,对死刑的判处很慎重。
  在实际操作中,本朝立国以来,在朝审中发现冤案的实际案例仍然是零。
  “殿下不喜欢这差事?”等小桂子放下那一摞卷宗,雍若就把所有丫头太监都打发了出去,然后明知故问。
  “是不太喜欢。”凤寥点了点头,眉头仍然皱着,“我一想着:只要我朱笔一勾,就会有一颗人头落地,或是有一个人被活生生绞死,就觉得浑身不自在。”
  雍若很理解他感到的压力。
  一笔定人生死,对于一个还未满十八岁的封建社会好少年来说,的确是莫大的压力。
  可太子已是储君。这件事,迟早是要落在凤寥身上的。
  凤寥也只有慢慢适应了。
  她想了想,就安慰凤寥:“殿下不如这样想:你不是在终结一条人命,而是在申张正义,是在为那些受害者讨一个公道,让那些屈死的人不致于死不瞑目。”
  凤寥点了点头,脸色依然很沉重:“你说的这些我都明白。可我就是怕……这其中,有没有冤枉的?若有冤枉的,岂不连我也成了制造冤案的帮凶?”
  雍若竟无言以对:在这个时代,这是无可避免的事!
  她老爹当初就是被冤枉的。可板子一打、夹棍一上,完全扛不住!要想不继续受那无穷无尽的折磨,就只能违心地招了供,接受自己被冤枉的命运。
  在她前世那个侦察、公诉、审判三权分立的社会,不也有冤案吗?
  在如今这个司法制度从根子上就很黑暗、审案者可以合法地严刑逼供的时代,冤死鬼只会更多。
  “若若,倘若这其中有冤枉的,我……我怎么办?”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