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明朝女人 金推 (简梨)


  “你杀了皇后?朕的儿子呢?朕的儿子呢?”朱允炆这才从悲愤得情绪中稍稍抬头,后知后觉的意识到他还有妻子,还有儿子!
  朱允熥能给他的还是那三个字,“自裁吧。”
  朱允炆跌坐在地,痛哭不已。朱允熥是让朱允炆用自己的命,换儿子的命!
  朱允炆颤抖着捡起匕首,掩面痛哭。
  朱允熥携侍卫退出房间,即便没有兄弟之情,朱允熥也愿给他留最后的脸面。都是皇家人,今日他胜了,焉知来日他会不会败。
  走投无路的朱允炆,除了自裁又有什么办法呢?
  朱允熥命人收敛尸身,不得侮辱。
  朱允熥带着人到了皇后宫中,皇后已自缢,肚子高高挺着,孕妇从不在杀伐范围之内,她依旧带着孩子死了。依偎在皇后身边的是一个才三岁的小孩子,那是朱允炆的独子。
  侍卫禀告道:“殿下,马氏临死时,赐死亲儿。”
  所以,朱允熥是骗朱允炆的,他已经没有血脉在世了,朱允熥轻轻一叹,“也好。”
  活着未必比死了舒坦,若是朱允炆有后人在,只会被圈禁中都老家高墙之内,终身不见外人,孤身一人、懵懂而死。他的母亲已经替他做了选择,就不必自己费心了。
  朱允熥这样安慰着自己,心中却止不住的悲凉,眼泪不听话的冒出来,这就是结局,失败者的结局!
  朱允熥在宫中生活多年,熟门熟路的走到乾清宫书房,翻出玉玺来。这就是皇位的象征,他们兄弟争了半辈子的东西,燕王不惜起兵,也要争夺的东西。
  朱允熥抚摸着温润玉石沉思,外面传来甲胄撞击之身,一大队人马奔行过来。
  “殿下,燕王到了。”门外朱允熥的侍卫通禀道。
  朱允熥提着玉玺出了乾清宫大门,燕王带着一干将领飞奔而来,甲胄上还有未干的血迹。燕王就这么死死盯着朱允熥,朱允熥倒提玉玺的手有些发抖。
  朱允熥看着燕王蓄须的脸,比之上次见面,燕王黑了些瘦了些,左颊还有未干的血迹,一身英武铁血之气。
  燕王看着朱允熥,这个侄儿是他亲手养育长大的,视之亲儿。
  燕王和吴王的亲卫,左手压住刀鞘,右手抓住刀柄,随时准备长刀出鞘,为自己的主君效死。
  朱允熥慢慢走下台阶,一步步走向燕王。他的护卫想要跟随,朱允熥却挥手阻止了。燕王的护卫看着一步步走来的朱允熥,手心直冒冷汗,长刀就要出鞘,却也被燕王挥手阻止了。
  这是他们叔侄之间的较量,两人眼神相对的走了过来,谁也不知道两人到底在想什么。等朱允熥慢慢走到燕王面前后,突然单膝跪地,奉上玉玺,口称:“拜见陛下。”
  吓得燕王身后护卫纷纷闪开,不敢误受此礼。
  燕王也大吃一惊,终于露出笑容,扶起朱允熥道:“好孩子,你以往都叫叔父的。”
  “叔父。”朱允熥低头,好似不好意思似的叫了一声。
  局势就这样诡异的平静下来,外面多少人引颈仰头的盼着两王之间再起兵戈,可事情突然就这样波澜不惊的平定下来,好似点燃了一个炮仗,万千期待它能炸出巨响,等啊等,却最终只等来闪烁的火花,片刻便没了踪影。
  燕王居然携着吴王的手登上乾清宫丹陛,向世人宣布:“伪帝伏诛,国难已平。”
  吴王顺势道:“全靠叔父力挽狂澜!皇祖父临终时神志清醒,想要更改遗嘱,立叔父为太子。奈何伪帝假传圣明,令天意不达储君之手。此事有宁国公主为证。还请叔父仰承天意,俯顺民情,登基为帝,以安臣民。”
  众臣看着吴王走下丹陛,行稽首大礼,心中一片茫然。武将的盔甲上还有血迹,文臣们脸上依旧是惊惶不定的表情,可他们好像突然更不上世界的节奏了。
  “贤侄快起,本王已说过,归正朔,靖国难,若论嫡子嫡孙,你才是正朔。”燕王也走下丹陛扶起吴王。
  “叔父,皇祖父留有宗法,嫡子嫡孙不能承袭时,可令兄弟承袭。小侄年幼德浅,不堪大任,还请叔父登基,以安臣民。”吴王被扶起,也依然坚持自己的决定。
  这时候,燕王才长叹道:“棣年少德薄,何德何能,不敢登帝位耶。”
  重臣听到这句话,才突然反应过来,这不是劝进里面的套话吗?叔侄两个在众人都没有反应过来的情况下,已经开始走劝进的套路了吗?
  “王爷功勋卓著,力挽狂澜,且有先帝遗旨在,请王爷登基,以安臣民。”燕王手下将领,已经开始跟进了,识时务的大臣跟着跪地劝进。
  如此三辞三让之后,燕王终于“勉为其难”答应登基,令礼部先拜谒太庙,向天下宣布,燕王即将登基为帝。


第163章 燕王妃
  燕王攻入京城的消息传回, 整个北平陷入欢喜的海洋, 街上人人新衣新帽、处处张灯结彩, 为他们的国主庆祝。也许现在不能称燕王了,那是陛下!
  与之一起传回的还有燕王已拜谒先帝陵寝、皇室宗庙,确定皇帝名分,招王妃和世子回京。
  北平都欢腾无限, 更何况身处局中的燕王府,燕王府人人喜笑颜开,胸脯都比平日挺高三分,想起来就忍不住喜笑颜开,他们可是有幸伺候陛下的人呢!
  马上要去京城了,下人们忙着收拾东西, 燕王府既忙碌又欢喜, 人人都恨不得一天就把东西打包好, 隔天就到京城去见识帝都繁华。
  “小小鲤鱼压红鳃,上游游到下呀嘛下江来。头摇尾巴摆呀哈……”阿孟一边收拾东西, 一边情不自禁哼起了小调。
  “主子还总夸阿孟姐姐稳重,听听, 都哼着歌儿了。”阿季笑道。
  阿孟红扑扑一张脸,笑道:“若是早有这样的喜事儿,我早就唱起来了。”说完又捂嘴直笑。
  “好啦, 好啦,我看你且坐下笑痛快了再干活儿吧。”阿淑招呼道:“门外的小丫头上赶着巴结,谁用你自己动手叠衣服啦。”
  阿淑把零嘴儿盘子往小桌中一递, 招呼阿孟和阿季消遣。
  阿季也忍不住合十念佛,“阿弥陀佛,大事总算定了。我这两年我这心就没安稳过,开始的时候担心王爷败了,后来王爷若是胜了,公子怎么办。现在好了,公子认了王爷做皇帝,主子也不必夹在中间为难了。”朱允熥在王府长大,柳娘的心腹都称呼他为公子,朱高炽三兄弟各自排行。
  “谁说不是呢。”阿孟也跟着念佛,见阿淑没动静,给她一拐子,问道:“你说是不是?”
  “是啊,以后就是享福了。”阿淑叹道。
  “如此大喜事,你叹什么气啊,福气都叹没了。”阿孟嗔怪。
  阿淑不好意思笑了笑,“不知是不是我感觉错了,总觉得主子好似不那么高兴。”
  “主子马上就要做皇后啦,天下最尊贵的女人,还有什么不高兴的,定是你觉错了。主子以前不是说过吗,大喜事儿来的时候,人往往反应不过来,等懵过这阵儿,主子就欢喜起来了。”阿孟扒着指头数起来:“王爷做了陛下,主子做了娘娘,大公子肯定要立太子,二位公子定会封王。魏国公府说不得还要再分出两支公候府邸来。就是咱们也能捞个女官做做,咱们一辈子没嫁,说不得日后还能在县志、府志里留上两笔呢。”
  “也是,可能是我想错了。”阿淑一想,对主子来说,丈夫、儿女、娘家个个安好、事事顺利,不该有心事的。
  阿淑复又高兴起来,和阿孟、阿季说起搬往京城的事情,十分憧憬日后的美好生活。
  朱高炽统领搬家的事情,众人兴致勃勃五天内就启程了,一路浩浩荡荡往京城去。
  京城这边,燕王登基之后,第一道旨意是给朱允熥的,册他为义王,封地就在吴地,当年先帝舍不得封给儿子的膏腴之地,燕王舍得。第二道旨意则是对朱允炆的处置,燕王根本不承认朱允炆的合法地位,他的血脉全部断绝,本人以亲王礼葬于孝陵东,王妃马氏和亲儿也被一同葬入。
  因朱允炆身世和继位遗诏存疑,奉他为正统的人并不多,杀了一批顽固之人后,基本能控制局面,没再出现“诛十族”的奇闻。
  第三件大事则是招柳娘和朱高炽入京。
  宫内、朝中的事情千头万绪,燕王一时也处理不过来,急等妻儿过来帮忙。
  柳娘车架从皇城正门入,到乾清宫下轿的时候,燕王等在正殿门口,十分给柳娘面子。柳娘笑着走上前,把手放在燕王手中。
  內侍、宫女见新帝新后如此和睦,不好意思的垂下眼帘,不敢冒犯。
  燕王牵着柳娘坐到窗前椅子上,叹道:“从没想过能有这一天。”
  “世人都说时势造英雄,依我看,英雄造时势,王爷该得的。”柳娘微笑着看燕王消瘦的脸庞,战事说来一笔带过,其中艰险,不足为外人道也。
  江山尽在脚下,燕王也不是那矫情的人,感慨过后,拍着柳娘的手道:“宫内事务就托付于你了。”
  “王爷放心,我会的。”
  “登基大典、立后大殿、册太子大典、册秦王、公主……一应礼仪我让礼部侍郎亲与你禀报。我虽登上帝位,我们夫妻却如以往一样,家里的事情你来管。”燕王笑道。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